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非遗进校园”班级活动方案一、“非遗”校园之指导思想围绕“非遗文化充满校园”的主题,“弘扬民族文化,延续中华文脉”的目的,以组织建设为抓手,在继承优良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按照学校德育处要求,对学生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培养我班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兴趣,帮助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创设优良的人文环境与和谐的发展氛围,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努力创建“教师有特色,学生有特长,学校有特色”的优质学校。二、“非遗”校园之活动目标用两年的时间在班级内营造人人知晓“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热爱“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学习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浓厚氛围。通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增强师生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豪感、荣誉感,培养学生对当地传统文化的兴趣,更好的传承、弘扬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化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通过活动,激发广大师生学习优秀地域文化的热情和积极性,丰富和活跃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和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通过活动,打造学校特色,促进学校文化建设,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三、“非遗”校园之班级理念在学校的大环境下制定了“学会做人,自强不息;学会仁义,宽容豁达;学会传承,人格出众。”的班级理念。让班级充满活力,充满人情味,充满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文化氛围,让班级成为每一位学生温馨的家。四、“非遗”校园之班级活动策略策略一:环境营造,建立“非遗”特色班级每学期开学初按照学校要求改善教室环境,积极营造浓厚的班级文化,发挥环境育人的熏陶作用。外墙走廊使用“非遗”插板做底版张贴学生假期万里行小报,室内主题墙主要布置两大板块内容:规范部分(学校统一要求部分)和班级特色(品格教育、班级理念、学生剪纸或假期小报作品等),两边侧墙和柱台摆放学生的绘画、剪纸、书法等作品,让尽可能多的学生都参与进来。策略二:打造人文班级,营造国学氛围从本学年开始坚持“四个一”,即每日一读,每日一背,每周一课,每期一赛。每天利用早读或午会时间坚持集体诵读经典国学(要求:一二年级《三字经》、《千字文》;三四年级《弟子规》、《增广贤文》;五六年级《论语》、《大学。中庸》。)每日精选一篇经典让学生进行背诵学习,每周上一节经典赏析课,讲解国学经典,赏析诗词名篇,利用“五一”、“国庆”分别组织一次经典诵读比赛,“四个一”并行推进。预期通过诵读国学经典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人文素养、人生修养。策略三:“非遗”活动进课堂我校“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形式多样,需做到“四个结合”: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活动开展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相结合;活动开展与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和兴趣爱好相结合;活动开展与学校文化建设相结合。组织学生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引导学生接受乡土乡情的教育。做好校内宣传,带学生参观学校校园,营造同学们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氛围。通过兴趣小组、黑板报、宣传横幅等平台充分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知识、意义、目的,激发学生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情,让学生更好的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大力鼓励我班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非遗”社团课,对已经在社团内的学生尽量培养他们更加浓厚的兴趣,陶冶情操,希望能让其亲身体会到中华民间艺术之精髓,使其尽量发展成为他们的特长。具体活动安排:1、古筝学习的学生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要求学生能每天坚持练习,成立班级小乐队,推选优秀学生代表班级、学校参加演出。2、瓷胎竹编、剪纸、面塑、花叶画学生力争一学期开展一次作品展,让学生体验丰收的喜悦。3、每逢传统节日时布置学生搜集了解相关节日信息,传统民俗习惯,民间活动,利用班会课在班上进行交流,以此来播种“非遗”精神。4、每期的运动会上鼓励学生和家长积极参加传统民间游戏、体育活动:划龙舟、滚铁环、踢毽子等。策略四:“非遗”基地参观学习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习本土文化,感受非遗技艺的奇妙之处,预计开展课外学习实践活动,每学期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参观走访“非遗”基地,了解学习至少一至二次,让孩子们更多的接触“非遗”文化。可在家校活动时组织学生去这些地方:1、历史文化地: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中心、成都金沙遗址、武侯祠博物馆、杜甫草堂博物馆、水井坊博物馆。2、生态环保:成都植物园、白鹭溪湿地公园、海昌极地海洋世界、西江月农业生态园4、科技创新:四川科技馆5、艺术:成都画院书画博物馆。其中白鹭溪湿地公园、海昌极地海洋世界本班学生已经去过,在参观走访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们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增长了知识,学生们更加热爱生活。这样有意义的活动我们还将继续开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