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2011——语文高考复习讲座:文言文阅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附中杨建宇决胜2011——语文高考复习讲座文言文阅读——能力提升之一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1.借助工具书能够读懂2.有故事情节3.有积极意义阅读方法转变阅读观念抓住文言特点熟悉答题方法古典诗词赏析高考要求①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18个)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⑤筛选文中的信息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⑦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⑧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⑨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一、转变阅读观念1.古今差异美○○“是女子不好”现在古代好去“走马观花”——跑臭中性香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①悲愁垂涕相对。②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③鬼侯有子而好。④元表等人各顾妻子。⑤此前朝之故事。2.四个“宁可”1.宁可将文言文的意思理解得与现代汉语的意思不同。2.宁可将与现代汉语相同的双音节词理解为两个单音节的词。3.宁可将看起来像虚词的词理解为实词。4.宁可将这个词理解为动词。二、抓住文言特点文言实词(120个)2004年高考涉及的文言实词全国1徙敏谒窃全国2至孝祷请访问行旅全国3凶白诺箧全国4辍举迁资北京数除市两上海名畜诚正天津课属及诣重庆次节勒及辽宁投济虞尚江苏胜夺沮更浙江家坏知可福建私第弄臣用事湖北暴乱除闲趣湖南升和狎阴广东固巧是多2005年高考涉及的文言实词全国1只考虚词,未考实词全国2辩啖谏属全国3只考虚词,未考实词北京相扌豕诛与上海知平昔翼竣天津谋治趋校重庆责间质克辽宁恒喻讽遽江苏谢辞引数浙江胶除虞条福建累穷工没湖北鄙要易适湖南游悉怪缪广东拜候爱谓江西坐令请假为狱山东无聊生产自觉生平2006年高考涉及的文言实词全国1善尚视多全国2匿意拜阿北京致徒逮委上海冠跻盈排天津迫牧引修重庆堪袖拜少辽宁听属诣慕江苏遇责徇麾浙江质贵畜凌福建去宗适或湖北徒堪纠羁旅湖南齿陈间薄广东周谒谢食江西省烂漫僻赚山东匡践假征安徽要责询资四川辞堵致延2007年高考涉及的文言实词全国1失募祠挠全国2讼暴谨诘北京正踵唱察上海过访雅矜天津信进节汲重庆充遄载容辽宁举然烛武江苏爽刑伺趋浙江忝期畏衰福建易诚数贷湖北霁数式以湖南害体倡度广东质善玩录江西济完延比岁山东奇适减坐安徽遗示效厌四川治私状居宁夏孤城济期2008年高考涉及的文言实词全国1檄喻稽杜全国2就谒北京欺负过法擢愿上海固济相与乘天津篡贼易胁重庆说服属特辽宁稍说潜次江苏听迫壁度浙江致仕累燕艰难福建暴诎鬻厄湖北地受业俾植湖南指素回持广东振收造悦江西克如贿鄙山东饵值恶颐安徽执务夺计四川完任宥觐海南、宁夏启堪器许2009年高考涉及的文言实词全国1肃会堪动全国2禀闲直爨北京益度鄙竟上海漫备天津加秉宥比重庆博秩规觉辽宁干躬宾布江苏属引却魁垒率浙江病去角蓄福建了戚怪面湖北利弭自分庶几湖南季零介奔广东奇起诛驰江西数吾侪捐立山东期会犯过安徽延谢过加四川素课革一海南宁夏摄婴薄乘1.古今异义亲戚非常妻子交通往往殷勤风流烈士中国丈人更衣卑鄙束手宣言牺牲无论学者虽然从容可怜祖父会计2.一词多义为(為)①为坛而盟。②吾自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③通计一舟,为人五。④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⑤因为长句,歌以记之。治①古之治天下,至纤至细。②君之疾在肌肤,不治将恐深。③共治曹操。④今治水军八十万众。⑤陆子治室于所居堂之北。⑥昨暮夜,犬得肉,争斗相杀,请火治之。3.同义词和近义词道:大道,通车,容三轨。路:大道,通车,容二轨。途:大道,通车,容一轨。径:小路,不通车,直而近。(“捷径”)蹊:小路,不通车,人们踩踏而成。“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阡:田间小路,南北向。陌:田间小路,东西向。第一,授予、提升官职类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拜:授予官职。例如《张衡传》中:“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元史·贾鲁传》:“延、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除:任命,授职。《指南录后序》:“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授:授给、给予官职。《元史·贾鲁传》:“秦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起:起用人任以官职。《元史·贾鲁传》:“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升:升官。《元史·贾鲁传》:“升台都事。”擢:在原官上提拔。《元史·贾鲁传》:“擢户部主事。”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李白《与韩荆州书》:“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拔三十余人。”第二,调动官职类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汉书·王尊传》:“迁东郡太守。”转、调、徙:调动官职。《张衡传》:“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补:补充空缺官职。《汉书·王尊传》:“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改:改任官职。《宋史·王济传》:“改刑部详覆官。”第三,兼职、代理类兼:兼任。《〈指南录〉后序》:“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领:兼任。《晋书·袁乔传》:“桓温镇江口,复引(乔)为司马,领广陵相。”行:代理官职。《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太祖行奋武将军。”署:代理、暂任。《汉书·王尊传》:“太守奇之,署守属监狱。”权:暂代官职。《刘公嘉话》:“时韩愈吏部权京兆。”第四,降职、罢免类贬:降职。《宋史·唐介传》:“帝怒益甚,贬(介)春州别驾。”谪:被罚流放或降职。范仲淹《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出:京官外调。白居易《琵琶行》:“予出官二年。”左迁:降职。白居易《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罢、免:罢除、免去官职。同现代汉语。黜:废,贬退。柳宗元《封建论》:“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词类活用名词A.使动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动词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事物。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就是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事物。B.意动孟尝君客我。吾从而师之。C.一般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左右欲刃相如。4.活用现象特点副词(介宾短语)+名词名词+代词名词+名词(不是并列结构,不是偏正结构)名词+介宾短语动词+而+名词学说“黑话”鳏寡孤独尔之妻尔之夫尔之子尔之父名词用如动词使动用法形容词A.使动会盟而谋弱秦。出图书,空囊橐。动词B.意动成以其小,劣之。大将军邓骘奇其才。C.一般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与璧俱碎于柱矣!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主语使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特点形容词+代词形容词+名词(不是偏正结构)动词的活用A.使动谨食之,时而献焉。外连横而斗诸侯。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B.被动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主语使宾语发出这个动作。主语不是动作的发出者,而是承受着。名词作状语A.表比喻其一犬坐于前。天下云集响应。B.表工具有好事者船载以入。箕畚运于渤海之尾。C.表处所卒廷见相如。刘备周瑜水陆并进。D.表态度人皆得隶使之。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E.表依据失期,法皆斩。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F.表频率良庖岁更刀,割也。日削月割G.表方位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文言虚词(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虽所为焉也以因于则者之1.常用文言虚词(共18个)2000年全国故每因及2001年全国以于乃因2002年全国以会既之北京于因之以春季以见是过2003年全国为以焉因北京而其之以2004年北京春季之见以因2004年(15套)全国1之遂以且全国2遂因以而全国3而因为以全国4及为乃之北京为若因乎上海为天津所其乃以重庆且所乃之辽宁乃与为若江苏之而乃以浙江其以而乃福建其且所乃湖北以为且乃也湖南以其而于广东于之则其2005年(16套)全国1之焉所为全国2考实词,未考虚词全国3其之因以北京更之以相上海以天津于之而与重庆以其与而湖北以所而之辽宁为于之以江苏为浙江则以且之福建为以而焉湖南之广东与且以而江西且也因以山东以其乃与2006年(16套)全国1考实词,未考虚词全国2考实词,未考虚词北京见已之乃上海考实词,未考虚词天津乃以为其重庆其则而为湖北考实词,未考虚词辽宁乃因则而江苏以浙江也而其于福建之若且其湖南乎以而与广东以因乃为江西以者之与山东为者而以安徽以于其之四川于乃以而2007年(18套)全国1考实词,未考虚词全国2考实词,未考虚词北京至之咸以上海以天津则于而之重庆者于以所湖北以辽宁以于而之江苏考实词,未考虚词浙江乎且以焉福建于为以因湖南之其则于广东而以所于江西而以之于山东而与之以安徽其而则者四川以乃其为宁夏海南考实词,未考虚词2008年(18套)全国1考实词,未考虚词全国2乃但北京所微相因上海为天津所以以之而重庆考实词,未考虚词湖北考实词,未考虚词辽宁考实词,未考虚词江苏考实词,未考虚词浙江其乃于与福建之而乎以湖南因以其与广东因与以于江西考实词,未考虚词山东焉何而以安徽以之所何四川考实词,未考虚词宁夏海南考实词,未考虚词2009年(18套)全国1考实词,未考虚词全国2考实词,未考虚词北京因之以所上海以而为其天津乃其于而重庆考实词,未考虚词湖北考实词,未考虚词辽宁考实词,未考虚词江苏考实词,未考虚词浙江以而为之福建考实词,未考虚词湖南其于以者广东其之以乃江西为所之乃山东者而以且安徽而焉其与四川乃而因以宁夏海南考实词,未考虚词“以”考了57次!!“而”考了29次!“因”考了18次!“虽”至今未考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听到了这些话,就赤膊背着荆条,通过宾客领着到蔺相如府上请罪。盖以十舰最著前。(《赤壁之战》)——黄盖率领十艘船冲在最前面。2.用法举例之1.作动词吾欲之南海,何如?2.作代词①指示代词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②人称代词公使阳处父追之。子行而我随之。不知将军宽之若此!3.作助词①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相当于“的”长幼之节,不可废也。②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③用作提宾的标志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④用作定语后置的标志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⑤补足音节久之,越石父请绝。文言句式(4种)1.判断句①一般形式亚父者,范曾也。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粟者,民之所种。此,用武之国。②有标志的此乃臣效命之秋也。梁父即楚将项燕。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③有判断词的以后典籍皆为板本。不知木兰是女郎。2.被动句①有标志的善战者制人,而不制于人。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其印为予群从所得。信而见疑,忠而被谤。②无标志的余羁縻不得还。3.宾语前置句沛公安在?(疑问句)古之人不余欺也。(否定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之”)将虢是灭。(“是”)惟奕秋之为听。(“之……为”)微斯人,吾谁与归?(介宾前置)4.省略句①省主语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②省谓语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③省宾语人皆有兄弟,我独无(兄弟)。④省介宾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⑤省介词楚人和氏得玉璞(于)楚山中。“找动词法”有动词没有动词词①解释这个动词②这个动词是否活用(使动、被动)①向前看找主语,如没有主语可考虑是不是省略句(省主语);如

1 / 13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