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导读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聊斋志异》导读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时。渔洋老人题聊斋书屋一、蒲松龄生平和创作1、蒲松龄生平蒲松龄,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人。早有文名却屡试不第。31岁在江苏宝应县衙做幕僚。40岁起在同邑名人毕际有家为塾师。71岁补为岁贡生。四年后病逝。蒲松龄科场蹭蹬使他体验了科举弊端,在《聊斋》中写出生动的应试士子形象。30多年农村教书生涯,使其有研习学问、搜集民间传说、写作聊斋故事的机会。一年幕僚生活使他在南方开阔眼界,有机会接触社会各层,为塑造官僚豪绅和女性形象打下重要基础。从小喜爱民间文学,喜好搜集奇闻异事,从中汲取艺术营养,是他善用奇幻故事反映现实的重要原因。蒲松龄的思想比较复杂:同情人民疾苦,不满现实,但对最高统治者存有幻想;讽刺科举制度,但始终不忘追求功名;有无神论思想,但又有因果报应和宿命论思想;赞扬“真情”,肯定爱情自由,又宣扬一夫多妻,提倡妇女忍辱顺从。2、蒲松龄创作:蒲松龄除《聊斋》外还写诗1000多首,词500多首,文450多篇,俚曲14首,戏曲3出及《日用俗字》《农桑经》等实用性杂著。大多收入路大荒编《蒲松龄集》和蒲松龄纪念馆编《聊斋佚文辑注》中。3、《聊斋》版本:手稿本:残存4卷237篇。铸雪斋抄本:实存474篇。青柯亭本:凡16卷431篇。乾隆31年刊刻。“三会本”:张友鹤会校、会注、会评本,共12卷,491篇,为较完备版本。二、作品思想内容:(一)批判揭露黑暗现实:借阴间影射阳世的《席方平》:席方平到阴间为父伸冤,城隍、郡司、冥王层层贪赃枉法,使其有冤难申,使其深感:“阴曹之暗昧,尤甚于阳间”。虽受尽种种折磨,但他却百折不挠,执著诉讼:“大冤未伸,寸心不死”二郎神判词:“金光盖地,因使阎摩殿上,尽是阴霾;铜臭熏天,遂教枉死城中,全无日月。”幽明世界的丑恶,正是现实中吏治腐败、官场黑暗的生动演绎。《席方平》描写了冥府对一件冤狱的处理过程。借阴间写阳世,通过席方平到阴间代父伸冤的曲折过程,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官府自上而下的黑暗腐败和人民的含冤难伸。借历史针砭现实的《促织》:宣德皇帝爱斗促织,成名一家遭遇惨痛。成名交不上促织被打得脓血淋漓。成名子弄跑促织投井自杀。异史氏曰:“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成名子魂化促织,却轻捷善斗。成名将魂化促织层层上交,龙颜大喜。抚军、县令、里胥备受奖赏。成名被破格拔为秀才。结局也颇具讽意。(二)对真诚男女之情的讴歌与赞颂:《聊斋志异》还有多篇作品描写了青年男女的爱情和婚姻生活,表现了反对封建婚姻,歌颂纯真爱情的主题。1、塑造了一批聪明、热情、勇敢与封建礼教相对立的青年妇女的形象。喜剧故事《婴宁》,狐母所生、鬼母所养、天真无邪、爱花爱笑的少女婴宁,与痴情种王子服在元宵灯会由相识到相爱,曲折地表现对封建礼教、世俗婚姻的不满。《小翠》一任自己个性自由发展的、带有一定民主色彩的妇女形象。大胆追求爱情幸福《红玉》。2、塑造了不少“情痴”、“情种”的男性形象。《阿宝》男主人公孙子楚。《鲁公女》男主人公中的张于旦。3、提出了“知己之爱”的崭新的爱情观。《瑞云》名妓瑞云与贺生相恋。瑞云绝俗,不重财势;贺生钟情,忠于“知己”。篇中秀才盛赞:“天下唯有真才人为能多情,不以妍媸易念也。”《连城》连城与乔生结为“知己”,生死相爱。他们因心灵相通而相爱,为了爱情,他们可以放弃生命,可以魂魄相从,生死相依,贫富不能成为其障碍,幽明不能成为其阻隔。——美好,纯洁、高尚,就象诗一样,让人感动,神往。可以说,《连城》是一曲生死之恋、知己之恋的颂歌。二、作品思想内容:(三)对科举制的抨击与批判:1、批判科场黑暗,试官昏聩无知。《贾奉雉》、《司文郎》2、刻划了知识分子受科举、八股文毒害的情状。《叶生》、《王子安》《司文郎》是一篇抨击科举、讽刺考官的佳作。作者在故事中设置了王平子、余杭生、宋生、瞎和尚四个人物,着力写科场考试的前前后后。通过几个读书人考试前后的经历,以极为辛辣的文笔嘲讽考官的昏聩。字里行间亦流露出作者的愤懑不平。在《叶生》中,作者怀着极大的同情写了叶生的不幸遭遇。这篇浸透血和泪的控诉,实际包含着作者一生沦落的悲愤。清人冯镇峦的评语说:“此篇即聊斋自传小作,故言之痛心”(四)热情歌颂普通人的美德和情操蒲松龄虽然生活在黑暗腐朽的社会中,但他不仅看到生活中的污浊和罪恶,而且看到光明和希望。在作品中,他热情地赞美和歌颂现实生活中人的种种优美品德,诸如反压迫的斗争精神、热情无私、助人为乐、诚实纯朴、勇敢机智、为官清廉等等。(五)抨击不良的世风恶习,总结人生经验教训等带有训诫意义的作品。《聊斋志异》中有不少作品,或借寓言形式,或直抒胸臆,抨击了当时社会道德的沦丧和不良的思想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概括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经验教训,给人以启示。《画皮》王生被一女鬼迷惑吃尽苦头故事: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要被表象所迷惑。对于恶鬼,不能心慈手软,必须除恶务尽。对坏人慈悲,好人就要遭殃。《妖术》故事说明鬼怪虽然外貌狰狞,本质却很虚弱,只要敢和他斗,就能取得胜利。《贾儿》告诉人们,不但要勇于斗争,还要善于斗争。《崂山道士》讽刺那些想学本事,又不肯付出艰苦劳动的人。三、《聊斋志异》的叙事模式与艺术特色一、《聊斋志异》的文体特色:形式上博采众长“用传奇法,而以志怪”。鲁迅说:“《聊斋志异》虽如当时同类之书,不外记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然描写委屈,叙次井然,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前”(《中国小说史略》)意思是用唐传奇搜奇记逸,曲折腾挪的手法记述狐鬼神怪的故事;也就是说,传统的志怪小说,大抵叙述鬼神怪异之事,篇幅短小又仅仅“粗陈梗概”,语言简约而显露不出文采。而唐代的传奇小说则“叙述宛转,文辞华艳”,小说的主体是人间人事人情人态。蒲松龄借用传奇的特长,来写花妖狐魅,使小说内容精彩且充实,情节离奇而生动,展现出极其迷幻曲折的色彩。二、《聊斋志异》的结构特色:人以统事,单线结事。《聊斋志异》的篇名或直接是人名,如《连城》、《青凤》、《席方平》、《胭脂》;或者一望也知是叙人的,如《贾儿》、《董生》、《某公》、《金陵女子》。如此篇名,约有六、七成。这本身就说明了《聊斋志异》的叙事模式受史传文学与唐宋以来的传奇小说极大的影响,是传记文言小说。开头即出主人公姓名、籍贯,乃至性格。接着便以小说的主人公为中心,围绕单一线索,直接进入情节,在重要作品,或者自己深有感慨的篇什,则在文后有“异史氏曰”,或表示写作用意,或表示作者的感喟。三、《聊斋志异》的情节特色:引人入胜简而多曲,变而近理。简捷是《聊斋》进入叙事的重大特色,从不盘马弯弓,远套绕接,于是小说不枝不蔓,干净短小。“简”不等于“直”,不等于“平”;而是简而多曲,简中有变,变而近理;于是小说精悍、精彩,引人入胜。如《胭脂》。四、《聊斋志异》的环境特色:诗情意境亦真亦幻,表幻里真。《聊斋志异》创设的环境特点就是天上泉下、异域他邦、梦乡仙境、狐鬼世界、精魅天地。但是这一切,仅是故事的载体。虽在“写狐写鬼”,却是“刺贪刺虐”。“狐鬼”是幻境,“贪虐”是真情。《聊斋》的典型环境,真化幻、幻化真,真幻莫辨,所以如此,正在于虽是幻境,却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五、《聊斋志异》的人物特色:大胆奇异丰采各具,群像环列。《聊斋》是短篇小说的集子,每篇总有给人留下印象的人物,连缀起来,就是一个人物长廊。这些人物属于不同的阶层,都带有广泛的典型性。同是青年女子,青凤是谨慎而缠绵(《青凤》),婴宁是清纯而烂漫(《婴宁》),小谢是顽皮有憨态(《小谢》),连锁是瘦怯而忧郁(《连锁》)。蒲松龄塑造人物的方法是抓住特点,使每一人物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一言一语都成为塑造其形象的宝贵材料。集中笔墨突出人物性格最主要的特征,反复强调,贯穿全篇,如《婴宁》:捻梅花一枝,容华绝代,笑容可掬。遗花地上,笑语自去。闻户外隐有笑声。……户外嗤嗤笑不已。婢推之以入,犹掩其口,笑不可遏。……忍笑而立,……女复笑,不可仰视。……笑声始纵。……犹浓笑不顾。六、《聊斋志异》的语言特色:雅洁明畅简练雅洁,灵活多样。作为文言体的小说《聊斋》,比唐宋时期的古文辞平易一些,句子较短,务求达意,极少堆砌修饰。根据行文需要,却又有灵活的变化。例人物的地位身份不同,他们的对话也有雅、俗,庄、谐的区别。文中书启、判状,则用骈偶,“异史氏曰”的文言则十分纯正,显得庄重典雅。总之,《聊斋》的语言得体、形象而富于表现力。如《王成》“呼妻出见,负败絮,菜色黯焉”。《书痴》郎玉柱“见宾亲,不知温凉,三数语后,则诵声大作,客逡巡自去。”简练雅洁,灵活多样。[清]蒲松龄《促织》是《聊斋志异》中一篇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小说。它通过描写主人公成名因被迫缴纳促织而备受摧残、几乎家破人亡的命运,反映了皇帝荒淫无道,巡抚县令胥吏横征暴敛的罪恶现实,寄托了对受尽迫害的下层群众的深切同情。主题思想情节虽虚构,史料有依据?明清笔记“我朝宣宗,最娴此戏,曾密诏苏州知府况钟进四个。一时语云:‘促织瞿瞿叫,宣宗皇帝要。’此语至今犹存。”(沈德符《万历野获篇》)“宣宗酷爱促织之戏,遣使取之江南,价贵至数十金。枫桥一粮长,以郡督遣,觅得一最良者,用所乘骏马易之。妻谓骏马所易,必有异,窃视之,跃出为鸡啄食。惧,自缢死。夫妇,伤其妻,亦自经焉。”(《梅村诗集笺注》转引吕毖《明朝小史》)情节结构第一部分(第1段),故事的起因。宫中爱玩蟋蟀而流毒遍及民间。交代了故事背景。第二部分(第2段),故事的开端:写成名被官府逼迫,为捕捉促织受尽种种苦难。第三部分(第3/4段),故事的发展:写求卜得虫为成名一家带来解脱苦难的希望。第四部分(第5/7段),故事的高潮:写成名得虫、失虫和再得异虫(成子化虫),小虫在搏斗中大获全胜,第五部分(第8段),故事的结局:成名因祸得福。大小官员均受促织恩荫。第六部分(第9段),作者的评语。情节线索第一段征促织(故事的开端)第二段捕促织(介绍主人公,故事的开端)第三段卜促织(志异,推动故事的发展)第四段再捕促织(受启示,故事继续发展)第五段丧促织(曲折跌宕,故事继续发展)第六段三捕促织(又一波折,推动故事发展)第七段斗促织(斗而胜,进入高潮)第八段献促织(故事结局,以“喜剧”告终)第九段作者假异史氏之口,对成名的结局发表议论征虫捕虫卜虫再捕丧虫三捕斗虫献虫二、围绕一只小虫,成名的心理活动由“惴惴”到“大喜”,由“大喜”到“失色”,又由“失色”到“惊喜”。试作一点分析。【解答】成名捕捉了一只小虫,自己感到沮丧,惴惴不安,担心“不中于款”,不能符合官府心意。当村中少年要将驯养的“蟹壳青”强与他的小虫搏斗时,他是“蓄劣物终无顾念所用,不如拼搏一笑”。当小虫角逐得胜,成名一反常态,变成“大喜”。此时,鸡来啄小虫,“成骇立愕呼”,“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当小虫又获胜时,“成益惊喜”。统治者爱好“促织之戏”,把成名这样的老实人精神上折磨摧残至此!阅读课文第6、7小节,找出体现成名心理活动变化的单音词,依次填入空格处。成名听说儿子误毙蟋蟀则(),得子尸于井则转而为(),见儿子气息然则转为(),但顾蟋蟀笼虚则又转而为(),忽而闻门外虫鸣则既()且(),忽见蟋蟀短小则认为它();视之,意似良,则又转为()。将献公堂,不知能否合官老爷意,心中又()。成名的内心变化,写得错落有致,其时悲时怒时喜时愁。人物的心理刻划与其悲欢离合的命运紧密相联系——区区小虫系着成名一家之祸福争危,得之则化祸为福,失之则大难临头,给人以更加真实的感觉,使人物的形象也更加丰满。怒悲喜愁惊喜劣喜恐深刻而有力地揭露了当时官府之从侧面暴虐,社会之黑暗,人民所受灾难之深重。对促织的细节描写“伏”——“暴怒”——“奔龁”——“跃”——“张”、“伸”——“颌”——“矜”——“叮”显示了小虫的神奇的本领。小虫是由成名的儿子变化而来,作者运用夸张和细节描写,形象地描绘出当时的统治阶级造成虫命为贵、人命为贱的社会病态心理,对统治者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异史氏曰”一段文字是蒲松龄对故事所作的评论,这也是笔记体小说常用的一种形式,通过评语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段评论

1 / 5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