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七单元解放战争1.知道《中国土地法大纲》和土地改革总路线;知道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基本史实。2.分析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胜利进行之间的关系。3.探究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原因。4.认识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从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如何看待当时中国农村的土地占有情况?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1、中共调整土地政策: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2、措施: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制定土地改革总路线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土改工作队员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土地改革理念:贫雇农占农村人口的70%以上,雇农(他们没有或只有极少量的土地和生产工具)是农村中的无产阶级,贫农(只有较少土地)是半无产阶级。他们深受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是土改中的主力军。中农是农村中的小资产阶级,经济地位很不稳定,一部分人还受别人剥削。在土改中把贫雇农和中农联合起来,就是农村90%的人口结成的反封建的统一战线。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3、实施和结果:在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的工作和斗争,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1947年全国土地会议后,积极参加土地改革运动的解放区群众在登记、丈量土地。1947年土地改革各地斗地主农民分到牲畜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4、意义:①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农民们夹道欢迎土改工作队②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翻身农民纷纷把自己的子弟送来参军活跃在山东解放区的民工支前小车队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在解放战争的第一年,尽管人民解放军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但战场一直都是在解放区内。人民解放军转入外线进行战略进攻的时机已经成熟……人民解放军在第一年度作战中,共歼灭国民党正规军78万人。国民党军队第一线突击兵力大幅减少,国民党军队减少到373万人,人民解放军则在战斗中不断发展壮大,总兵力增加到195万人,并积累了大兵团作战的经验总兵力。敌我力量对比和战争形势已发生根本变化。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430万人130万人1946年6月1947年6月373万人195万人人民解放军:国民党军队:中共中央不失时机地作出了人民解放军实行战略转变的决策:举行全国性的反攻,由内线作战转入外线作战,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全面进攻重点进攻国民党共产党战略防御战略进攻1、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开始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刘邓大军为何将战略进攻的目标选定为大别山呢?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突破国民党黄河防线,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大别山革命根据地,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大别山东威慑南京,西逼武汉,刘邓大军占领大别山后,将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陕北山东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简图)大别山武汉南京蒋介石把主要兵力集中在陕北和山东,搞“重点进攻”,毛泽东比喻说,蒋介石的这种兵力部署就“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只要攻其薄弱,从中间突破,就可以直接威胁敌人的心脏地区。邓小平刘伯承刘邓大军通过黄泛区刘邓大军强渡汝河刘邓大军乘竹筏抢渡淮河挺进大别山区,建立鄂豫皖解放区1、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开始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影响:①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②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大别山三路大军挺进中原陈谢兵团陈粟主力刘邓大军针对敌我双方战略态势,中共中央决定将战略进攻的主要方向指向既是国民党军的要害又是其薄弱环节的中原地区,并确定了“三军配合、两翼钳制”的战略部署:以刘邓大军实行中央突破,挺进大别山建立根据地;以陈谢大军直出豫陕鄂边界地区,在豫西、陕南建立根据地;以陈粟大军挺进豫皖苏边区,扩大原有根据地。三路大军在中原地区互为犄角,紧密配合,开辟新的中原解放区。三支大军互为犄角,钳制中原,威胁南京、武汉。随后,在华北、华东、西北、东北各战场,人民解放军都先后转入反攻,形成了全国规模的战略反攻态势。武汉南京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2、三大战役——战略决战解放军的坦克解放区青年踊跃参加解放军国民党靠“抓壮丁”补充兵源解放区人民踊跃支前分到土地后喜悦的解放区农民国统区学生的示威游行国统区的饥民中共赢得民心1948年8月敌我力量对比表:军队总兵力机动兵力装备后方士气人民解放军280万优于敌军大为改善巩固高昂国民党军队365万不足略占优势危机四伏低落延安西柏坡南京沈阳北平徐州武汉西安南京解放战争形势图1946年夏1948年秋背景:经过连续作战,人民解放军先后歼灭国民党军精锐200多万,迫使国民党军队主力退守沈阳、北平、徐州等孤城,被动防御作战。中共中央认为战略决战时机已经成熟。后方装备兵力士气形势共产党巩固大大改善280万高昂主动国民党危机略占优势365万低落被动国民党的力量严重削弱,共产党的力量显著增强。1)决战条件:2、三大战役——战略决战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2、三大战役——战略决战2)三大战役:(1948.9—1949.1)①辽沈战役②淮海战役③平津战役首战目标的选择.东北战略决战前国民党军五大集团分布图.东北人民解放军兵力超过了国民党。东北国民党军队孤立分散,活动范围小,补给困难,是战是守举棋不定。解放军根据地广阔,物质力量雄厚、得到人民支持(刚完成土地改革)。胜利后可挥师入关,利于华北、华东作战;还能以东北的工业支援全局。为什么中共中央会把战略决战的首次战役放在东北呢?长春沈阳锦州塔山黑山营口河北解放了东北全境。1948年9月,东北人民解放军在林彪、罗荣桓的率领之下,率先在东北发起辽沈战役。东北解放军迅速攻占锦州,切断国民党军队企图逃往关内的退路,然后回师北上解放长春,并歼灭增援锦州的10万国民党军队。11月,解放军攻克沈阳,胜利结束辽沈战役。辽沈战役(1948.9.12——11.2)歼敌47万余人辽沈战役指挥者林彪(中)、罗荣桓(右)等在作战前线林彪罗荣桓三大战役1948年10月15日锦州宣告解放沈阳人民集会游行,庆祝全东北解放人民解放军:国民党军队:300万人290万人辽沈战役结束后辽沈战役后,国民党总兵力下降到290万,而人民解放军增加到300万,开始在数量上也取得了优势。三大战役时间地点部队指挥员概况意义1948年9——11月林彪、罗荣桓东北解放军解放了东北全境;使解放军在数量上占了优势。东北学科网共歼敌47万余人辽沈战役刚结束,1948年11月4日,华野司令部就在曲阜发布《淮海战役攻击命令》,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采取“中间突破、分段歼敌”的作战方案,在徐州古战场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了一场空前惨烈的决战……淮海战役:中原逐鹿,60万对80万三大战役徐州陈官庄碾庄双堆集淮海战役(1948.11——1949.1)1948年9月,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指挥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展开淮海战役。解放军先后在江苏碾庄和安徽双堆集等地歼灭了大量敌军,然后解放徐州,又在河南东部的陈官庄全歼从徐州西逃的国民党军队。到1949年1月,淮海战役胜利结束,共歼灭国民党军队55万人。歼敌55万余人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三大战役民工大车运输队,为解放军运送军需物资人民群众积极支援前线民工543万人担架30.5万副大小车88万辆牲畜76.7万头船只8500只筹粮9.6亿斤挑子20.6万副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陈毅司令员说:解放战争能够迅速取得胜利,是与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分不开的。①人民群众踊跃参军,使人民解放军获得充足的兵源。②人民群众组织民兵,保卫后方。③人民群众大力支援前线,保证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怎样理解这句话?人民群众在战争中起了什么作用?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革命胜利的可靠保证时间地点部队指挥员概况意义1948.11——1949.1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共歼敌55万余人张家口新保安北平天津塘沽分割包围先打两头后取中间平津战役(1948.11——1949.1)在淮海战役进行的同时,东北解放军在完成辽沈战役之后挥师入关,与华北解放军合力进行平津战役。解放军以神速动作将华北国民党军队分割包围在北平、天津、张家口等几个孤立的据点。为防止国民党军队西逃或从海上东窜,解放军采取先打两头、再取中间的办法攻克了张家口和天津。在“取中间”时,经过中共的努力争取,北平国民党军队在总司令傅作义的率领之下,接受人民解放军的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歼灭、改编敌人52万余人华北全境基本解放平津战役指挥者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图为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城1)和平民主是当时大势所趋、民心所向。2)和平解放的方式可保障北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古都北京文物免遭战争破坏。3)对傅作义部队的和平改编,能为其他战场的国民党将领倒戈率部转向人民一方提供良好的范例,有利于进一步瓦解敌人。4)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兵家所推崇的上策。中共为什么要以和平方式解放北平?时间地点部队指挥概况意义1948.11——1949.1东北解放军、华北解放军华北全境基本解放。华北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共歼敌52万余人三大战役中,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军事意义),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政治意义)。2、三大战役——战略决战3)三大战役的意义:战役名称时间指挥者参战部队歼敌人数意义(影响)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1948、9至1948、111948、11至1949、11948、11至1949、1林彪罗荣桓林彪罗荣桓聂荣臻东北人民解放军东北解放军华北解放军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47万55万52万解放了东北全境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华北全境基本解放三大战役的历史意义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140天歼敌154万西柏坡会议(1949.3.)参见P117”相关史事”你认为蒋介石是真的希望和平吗?他的真实目的是什么?材料一:蒋介石在遭到军事上的溃败和美国及国民党内部的压力下,在1949年元旦再次发出“求和”声明,要求重开谈判。材料二:在发表求和声明的同时,蒋介石利用长江天堑,积极构筑长江防线。企图用假和谈作缓兵之计……蒋家王朝的终结——渡江战役: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毛泽东、朱德面对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毛泽东审时度势,在1949年元旦的新年文告中,发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伟大号召。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和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各部队下达“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南京解放上海江阴湖口南京浙江安徽江苏江西蒋家王朝的终结——渡江战役等候在长江北岸的解放军百万雄师从江苏江阴到江西湖口500多公里的战线上分三路发起渡江战役。国民党的长江防线顷刻崩溃。4月23日,南京解放,统治人民长达22年之久的国民党反动统治寿终正寝!1949.4.23,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统治中国22年(1927——1949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南京解放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蒋家王朝的终结——渡江战役时间:区域:意义:1949.4.21——23江苏江阴——江西湖口解放了南京,宣告国民党政权垮台。南京解放继续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