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专题-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体系的基本内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包括:◇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研究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研究方法(一)系统与系统科学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元素的综合体。(一般系统论的创始人冯·贝塔朗菲)“由于这三大发现和自然科学的其他巨大进步,我们现在不仅能够说明自然界中各个领域内的过程之间的联系,而且总的说来也能说明各个领域之间的联系了,这样,我们就能够依靠经验自然科学本身所提供的事实,以近乎系统的形式描绘出一幅自然界联系的清晰图画。”20世纪40-60年代兴起的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讲述了系统的存在方式,称为老三论。贝塔朗菲(系统论)维纳(控制论)申农(信息论)20世纪60-80年代兴起的耗散结构、协同论和突变论讲述了系统的演化方式,称为新三论。普里戈金(耗散结构论)哈肯(协同论)托姆(突变论)20世纪80-90年代,兴起了混沌学、分形等研究复杂现象的非线性科学。老三论的创立及其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系统工程、自动化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广泛应用,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超循环理论和混沌理论等基础理论的蓬勃兴起,标志着系统科学的形成。1、系统研究方法是对系统科学的最新思维成果进行哲学方法论提炼的产物。2、系统研究方法是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科学方法。3、系统研究方法是辩证思维方法在当代的最新发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是系统研究方法在社会科学中的体现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从社会生产实践出发,把人类社会看做一个由人口系统、自然环境系统、生产力系统、生产关系系统、上层建筑系统组成的复杂大系统,深刻揭示了各个要素之间的复杂关系,并创立了唯物史观学说。“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社会是“一切关系在其中同时存在又相互依存的社会机体”,“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有机体。”——马克思自然环境和人口因素是自然前提,生产力是社会有机体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系统中起决定作用。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是社会有机体的“骨骼”,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诸因素构成社会的“血肉”。四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使社会系统成为一个具有内在结构的自身形态,并具有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自我发展能力的自组织性的有机整体。“社会的变化,主要地是由社会内部矛盾的发展,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阶级之间的矛盾,新旧的矛盾,由于这些矛盾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前进,推动了新旧社会的代谢。”——《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302页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生活中总是表现为利益冲突。因为“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87页利益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突出表现为阶级矛盾。根本利益对立的阶级之间的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1.整体性原则2.结构性原则3.层次性原则4.开放性原则系统的整体性指系统是作为一个由诸多要素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存在并发挥作用的。简单讲就是系统具有其部分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整体特性。“两个文明一起抓,两手都要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及“四位一体”“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结构即模式、框架或程序。比如:结构性面试、结构性失业。再如逻辑学的三段论结构;马克思的社会形态概念即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的统一体。社会系统的性质和功能不但决定于要素的性质和功能,而且决定于要素之间的结构。社会系统有什么样的结构,就相应的有什么样的功能。3、层次性原则:系统的不同层次既有共同的运动规律,又有各自特殊的规律。认识和研究系统,不仅要解释共同规律,而且要研究和发现不同层次上的特殊运动规律。4、开放性原则:开放是实现系统有序发展和功能优化的必要条件,社会科学研究必须把每一个系统同它的环境联系起来加以考察,使自己有开阔的研究视野。(一)如何理解人类社会是一个过程?(二)社会历史过程的连续性与非连续性(三)社会历史过程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性与多样性(四)社会历史过程的必然性与选择性(五)研究社会历史过程的方法恩格斯1886年在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时,曾把马克思的研究方法和旧哲学研究方法做过比较:“旧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法,黑格尔称之为形而上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把事物当成一成不变的东西去研究。”形而上学的旧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法认为:“必须先研究事物,而后才能研究过程。必须先知道一个事物是什么,尔后才能觉察这个事物中所发生的变化。”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这一研究方法进行了批判:“认识和把握世界的正确方法是,把客观事物置于其发展的具体过程中加以认识,把客观事物同它存在和发展的过程统一起来加以认识。”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和把握世界方法上的重大变革。◆只有在过程中才能实现对事物的把握◆我们周围的感性世界决不是开天辟地以来就直接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人类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是历史的产物。◆自然界也是作为历史过程存在的恩格斯说,人类社会“永远不会在人类的一种完美的理想状态中最终结束;完美的社会、完美的‘国家’是只有在幻想中才能存在的东西;相反,一切依次更替的历史状态都只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无穷发展进程中的暂时阶段。”作为历史过程存在着的人类社会:阶段性特征。认识总是时代的认识,认识具有具体性,真理也有具体性。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如同历史不具有最终的性质一样,认识也不具有最终的性质。2019/12/1228--连续性即继承性,如果没有后一过程对前一过程的继承,历史就不能前进。--非连续性即间断性飞跃,如果没有非连续性的飞跃,历史同样不会前进和发展。1.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2.人的选择受到现实的生产力状况的制约3.历史是合力作用的结果“人们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生产力——这是他们的全部历史的基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21页“历史不外是各个世代的依次交替。每一代都利用以前各代遗留下来的材料、资金和生产力;由于这个缘故,每一代一方面在完全改变了的条件下继续从事先辈的活动,另一方面又通过完全改变了的活动来改变旧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51页2019/12/1231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个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能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相互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的结果。恩格斯社会历史规律是可以认识的“社会力量完全像自然力一样,在我们还没有认识和考虑到它的时候起着盲目的、强制的和破坏的作用。但是,一旦我们认识了它们,理解了它们的活动、方向和作用,那么,要使它们越来越服从我们的意志并利用它们来达到我们的目的,就完全取决于我们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630页1、认识既往的历史,必须从特定的历史时代、历史条件和历史环境出发,把历史时间和历史人物放到具体的历史过程中加以认识。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胡适我们要求把历史的内容还给历史——恩格斯18442、历史的真实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历史事件和历史细节的真实;二是历史本质和历史规律的真实。不能把二者对立起来。用今人的眼光来审视历史,但不能用今人的标准去裁剪历史。历史是人类社会自身的客观进程逻辑是对这一进程和历史顺序的认识和把握对社会历史过程的研究,要从历史客观进程出发,上升到逻辑的高度,才能真正把握历史的本质和规律。(一)社会认知的特点与方法实证主义观点:社会认知不是也不能纠缠于个人的动机和愿望,而应把社会事实作为事物来看待,诸如信仰体系、社会习俗和社会制度就都是外在于个人的客观的社会事实,个人对这些社会事实的反应同样服从因果律,也能够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进行实证的研究和分析。反实证主义观点:离开人们的动机和愿望就无法理解社会现象。“在自然界中(如果我们把人对自然界的反作用撇开不谈)全是没有意识的、盲目的动力,这些动力彼此发生作用,而一般规律就表现在这些动力的相互作用中。……相反,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的。”——恩格斯“愿望是由激情或思虑来决定的。而直接决定激情或思虑的杠杆是各式各样的。有的可能是外界的事物,有的可能是精神方面的动机,如功名心、‘对真理和正义的热忱’、个人的憎恶、或者甚至是各种纯粹个人的怪想。”——恩格斯社会现象的两重性:事实性与价值性社会科学研究既要注意到人们动机在形成多种多样的相互冲突的社会现象中的作用,还要注意到“人们所预期的东西很少如愿以偿,许多预期的目的在大多数场合都互相干扰,彼此冲突,或者是这些目的本身一开始就是实现不了的,或者是缺乏实现的手段的。……行动的目的是预期的,但行动实际产生的结果并不是预期的,或者这种结果起初似乎还和预期的目的符合,而到了最后却完全不是所预期的结果。”因而人们的动机对于全部结果来说只具有从属的意义。——恩格斯所谓的科学认知,就是遵循科学的规范,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过程,目的是寻求社会认识的真知或真理。1、社会现象由人的活动构成,具有复杂性,使得社会认知要达到真理不仅困难,而且所要达到的真理具有更为复杂的内容。2、对社会认知所得到的结论,本身就包含了价值的内容和善的要求。人们运用社会科学理论也总得根据本民族本国家本地区的特殊情况进行修正和变通。3、社会科学认知难以达成一致的认可,并不意味着社会历史研究没有客观的真理和正确的认识标准。1、主要依靠思维的抽象力;2、中间层次较多,间接性比较明显;3、社会认知总与人们的利益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关系。4、社会认知过程中“理解”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1、经验观察2、事实描述3、概括与综合社会评价的关键在于合理性。合理性包括正确性和有效性。正确性不仅要依据社会事实,还要依据正价值而不是负价值。有效性与人文社会科学所要求的深度与广度有关,不仅需要评价标准具有具体的普遍性,还要求研究者有对人类命运高度的关怀。社会生产力是社会评价的根本标准。人民利益是社会评价的最高标准。

1 / 4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