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名词解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水肿:体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积聚过多,称为水肿2、代谢性碱中毒:由于血浆中NaHCO3原发性增加,继而引起H2CO3含量改变,使NaHCO3/H2CO3>20/1,血浆pH升高的病理改变。3、代谢性酸中毒:由于血浆中NaHCO3原发性减少,继而引起H2CO3含量改变,使NaHCO3/H2CO320/1,血浆PH值下降的病理过程。4、呼吸性碱中毒:由于血浆中H2CO3原发性减少,使血浆NaHCO3/H2CO3增加,血浆pH值升高的病理过程。5、呼吸性酸中毒:由于血浆中H2CO3原发性增加,使NaHCO3/H2降低,血浆pH值下降的病理过程。6、缺氧:机体组织细胞得不到充足的氧或不能充分利用氧,发生的病理变化过程。7、发热: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称为发热。8、应激:机体在受到各种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非特异性全身反应称为应激。9、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在某些致病因素作用下,使体内凝血系统激活,从而引起微血管内发生纤维蛋白沉积和血小板凝集,形成弥散性微血栓,并继而引起凝血因子损耗、纤溶系统激活和多发性微血栓栓塞的综合病症。10、休克(Shock):休克是生命重要器官的毛细血管灌流量急剧减少,所引起的组织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的综合征。休克的临床表现:表情淡漠、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尿量减少。11、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器官组织恢复再灌注后,使缺血性损伤进一步加重的现象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12、心力衰竭:由于心肌的收缩和(或)舒张功能障碍,以致在静息或一般体力活动时,心脏不能输出足够量血液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全身性病理过程称为心力衰竭。13、呼吸衰竭:任何原因所引起的肺通气或换气不足,以致在海平面、静息状态、吸入空气时不能满足机体气体交换的需要,出现动脉血氧分压下降或伴有二氧化碳分压升高,并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病理过程,称为呼吸衰竭。14、肝性脑病:严重的肝脏疾病时,由于机体代谢障碍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称为肝性脑病。临床表现:意识障碍,精神活动异常,扑翼样震颤,脑电图改变15、肾衰竭:各种原因使肾泌尿功能极度降低,以致于不能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综合征,称为肾衰竭。根据病程长短和发病快慢分为:急性肾衰竭和慢性肾衰竭。16、积水:体腔内过多液体的积聚称为积水,如心包积水,胸腔积水、腹腔积水等。17、发绀::当毛细血管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的平均浓度超过5g/dl时,暗红色的脱氧血红蛋白使皮肤和粘膜呈青紫色的体征。18、尿毒症: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最严重阶段,除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和肾脏内分泌功能失调外,还出现内源性毒性物质蓄积而引起的一系列自身中毒症状,故称之为尿毒症。19、心源性休克:心脏泵血功能衰竭,心输出量急剧减少,有效循环血量下降所引起的休克。20、向心性肥大:指当心脏在长期过度的压力负荷(后负荷)作用下,收缩期室壁张力持续增加,导致心肌肌节呈并联性增生,心肌纤维增粗,室壁增厚而心腔无明显增大的肥大类型。22、休克肺:严重休克病人在复苏后伴有的急性呼吸衰竭,休克肺属于急性(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23、急性心肌炎:24.凹陷性水肿:皮下水肿是全身或躯体局部水肿的重要体征。当皮下组织有过多的液体积聚时,皮肤肿胀、弹性差、皱纹变浅,用手指压按时可留有凹陷,称为凹陷性水肿,又称为显性水肿(frankedema)。25.隐性水肿:在全身性水肿病人在出现凹陷之前已有组织液的增多,并可达原体重的10%,但增多的组织液与胶体网状物结合,组织间无游离水。因此将组织液增多但出现凹陷性水肿之前的状态称为隐性水肿。24、心脏肌源性扩张:心肌拉长并伴有心收缩力增强的心脏扩张。25、肺性脑病(pulmonaryencephalopathy):吸衰竭引起的脑功能障碍称为肺性脑病。26、肝功能衰竭(hepaticinsufficiency):各种病因严重损害肝脏细胞,使其代谢、分泌、合成、解毒、免疫等功能严重障碍,机体可出现黄疸、出血、感染、肾功能障碍及肝性脑病等临床综合征,称肝功能不全。一般称肝功能不全晚期为肝功能衰竭。27、肺源性心脏病:(corpulmonale):呼吸衰竭累及心脏,主要引起右心肥大于衰竭,称之为肺源性心脏病。28、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是指各种原因在短期内引起肾脏泌尿功能急剧障碍,以致机体内环境出现严重紊乱的病理过程,临床表现有水中毒、氮质血症、高钾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29、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指各种慢性肾脏疾病,随着病情恶化,肾单位进行性破坏,以致残存有功能肾单位不足以充分排出代谢废物和维持内环境恒定,进而发生泌尿功能障碍和内环境紊乱,包括代谢废物和毒物的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并伴有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病理过程。30、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在DIC时,由于产生凝血反应,大量纤维蛋白丝在微血管腔内形成细网,当血流中的红细胞流过网孔时,可粘着、滞留或挂在纤维蛋白丝上。由于血流不断冲击,可引起红细胞破裂。当微血流通道受阻时,红细胞还可从微血管内皮细胞间的裂隙被“挤压”出血管外,也可使红细胞扭曲、变形、破碎。除机械作用外,某些DIC的病因(如内毒素等)也有可能使红细胞变形性降低,使其容易破碎。大量红细胞的破坏可产生—种特殊类型的贫血-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31、钙超载::种原因引起的细胞内钙含量异常增多,并导致细胞结构损伤和功能代谢障碍的现象。32、低输出量性心力衰竭:衰竭时心输出量低于正常,常见于冠心病、高血压病、心瓣膜病、心肌炎等引起的心力衰竭。33、限制性通气不足:吸气时肺泡扩张受限引起的通气不足。34、阻塞性通气不足:道狭窄或阻塞所致的通气障碍。1.疾病:是指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2.基本病理过程: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3.病因:指作用于机体的众多因素中能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病特征的因素。4.死亡:是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但并不意味各个器官组织同时均死亡。5.脑死亡:一般以枕骨大孔以上全脑死亡作为脑死亡的标准,一旦出现脑死亡,就意味着人的实质性死亡。6.疾病发生的条件:主要是指能够影响疾病发生的各种机体内外因素。此外年龄和性别也可作为某些疾病发生的条件。7.低容量性低钠血症(低渗性脱水):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的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伴有细胞外液量的减少。8.低容量性高钠血症(高渗性脱水):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细胞内液量和细胞外液量均减少。9.水肿: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聚集,若水肿发生于体腔内则称之为积水。10.低钾血症:指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11.高钾血症:指血清钾浓度高于5.5mmol/l。12.动脉血CO2分压:血浆中呈物理溶解状态的CO2分子产生的张力,是反映呼吸性酸碱平衡紊乱的重要指标。13.阴离子间隙(AG):指血浆中为测定的阴离子(AU)与没测定阳离子(UC)的差值。AG>16mmol/l作为判断是否有AG增高代谢性酸中毒的界限。14.代谢性酸/碱中毒:指原发性HCO3-减少/增多而导致PH下降/升高。15.呼吸性酸/碱中毒:指原发性PaCO2(或血浆H2CO3)升高/下降而导致PH下降/升高。16.缺氧:因组织供氧减少或用氧障碍引起细胞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缺氧是造成细胞损伤的最常见原因。17.血氧分压:溶解于血液中的氧所产生的张力。18.血氧容量:在体外标准条件(38OC,氧分压150mmHg,二氧化碳分压40mmHg)下100ml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被氧充分饱和时最大携氧量。19.血氧含量:100ml血液的是实际携氧量,包括结合于血红蛋白中的氧和溶解于血浆中的氧量。20.血红蛋白氧饱和度(SO2):是指Hb与氧结合的百分数,简称氧饱和度,主要取决于PaO2。21.发热:由于致热源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调节性体温升高时称为发热。22.发热激活物:能激活产内生致热原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的物质。23.内生致热源(EP):产生内致热原细胞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24.应激/应激原:指机体在受到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非特异性全身反应,而刺激因素被称为应激原。25.细胞凋亡:是指由体内外因素触发细胞内预存的死亡程序而导致的细胞死亡过程。26.应激性溃疡:遭受各类重伤(包括大手术)、重病和其他应激状态下所出现的胃、十二指肠粘膜的急性损伤,其主要表现是胃及十二指肠黏膜的糜烂、溃疡、出血。27.急性心因性反应:由于急剧而强烈的心理社会应激原作用后,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所引起的功能性精神障碍。28.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器官在恢复血液灌注后缺血性损伤进一步加重的现象。29.钙超载:各种原因引起的细胞内钙含量异常增多并导致细胞结构损伤和功能障碍的现象。30.全身反应综合症(SIRS):严重创伤、感染、休克、烧伤等急性危重病时发生的一种难以控制的全身性瀑布式炎症反应。31.全身适应性反应(GAS):劣性应激原持续作用于机体,则应激可表现为一个动态连续过程,并最终导致内环境紊乱和疾病。分为三期:警觉期、抵抗期、衰竭期。310806总结32.热休克蛋白(HSP):指热应激(或其他应激)是细胞新合成或合成增加的一组蛋白质。它们主要在细胞内发挥作用,属非分泌型蛋白质。33.休克:是各种强烈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引起的机体循环衰竭,其特点是微循环障碍,重要器官的灌流不足和细胞功能代谢障碍,由此引起的全身性调节紊乱性病理过程。34.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由于某些致病因子的作用,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后,大量促凝血物质入血,进而微循环中形成广泛的微血栓。微血栓形成中消耗了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增强,导致患者出现明显的出血、休克,器官功能障碍和溶血性贫血等临床表现。35.微血管溶血性贫血: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贫血,属溶血性贫血。其特征是:外周血片中可见一些特殊形态各异的红细胞,称为裂体细胞。外形呈盔形、星形、新月形等。统称为细胞碎片。该碎片碎性高,易发生溶血。36.心力衰竭: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心脏的舒缩功能发生障碍,使心排出量绝对或相对减少,即血泵功能降低,以致不能满足组织代谢需求的病理生理过程或综合征。37.充血性心力衰竭:当心功能不全特别是慢性心功能不全时,由于钠、水潴留和血容量增加,患者出现心腔扩大,静脉淤血及细胞水肿的表现,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38.紧张源性扩张:容量加大并伴有收缩力增加的心脏扩张。39.肌源性扩张:心肌过度拉长并伴有心肌收缩力减弱的心脏扩大。40.心室重塑:心室在长期容量和压力负荷增加时通过改变心室结构代谢和功能而发生的慢性代偿适应性反应。41.心肌肥大:在细胞水平指心肌细胞体积增大及直径增宽长度增加,在组织水品上表现为心室重量增加。42.呼吸衰竭: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导致氧分压降低伴有或不伴有二氧化碳分压增高的病理过程。43.功能性分流(静脉血掺杂):因通气障碍引起部分肺泡通气明显减少而血流未相应减少,甚至还可因炎性充血等使血流增多使肺泡通气与血流比值显著降低,以致流经这部分肺泡的静脉血未经充分动脉化便掺入动脉血内这种情况类似动静脉短路故称功能性分流,又称静脉血掺杂。44.肺性脑病:由呼吸衰竭引起的脑功能障碍。45.肝性脑病(HE):指在排除其他已知脑疾病的前提下,继发于肝功能紊乱的一系列严重的神经精神综合征。46.假性神经递质:在结构上与真性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相似,但不能完成振兴神经递质的功能的苯乙醇胺和羟苯乙醇胺。47.肾功能不全:各种病因引起肾功能严重障碍时会出现多种代谢产物,药物和毒物在体内蓄积,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及肾脏内分泌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这一病理过程就叫肾功能不全。48.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是指各种原因在短期内,引起肾脏泌尿功能急剧障碍,以致机体内环境出现严重紊乱的病理过程,临床表现有水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