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和建筑设计东南大学王建国教授中国南京,20150409江苏省“新型城镇化”专题“人才大讲堂”主要内容一、城市时代的到来二、中国城镇化五大问题三、新型城镇化基本国策的提出四、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和建筑设计一、城市时代的到来城市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表征2012年,中国在历史上第一次有超过5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区域,而我们的星球也于2007年先于中国进入了城市时代。农耕时代-工业时代-城市时代“太平盛世大兴土木”。30多年来,建筑业中的房屋建筑共竣工313亿m2,约是现在存量房屋建筑面积的70%以上。拉动GDP,为经济总量上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做出了贡献;直接服务于快速推进的城镇化,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改善了群众的居住条件,2012年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已达32.9m2.改变了城乡面貌,展示改革开放新形象和精神风貌南京新街口地区1982-2002年的变化中国国学中心建筑国家美术馆国家工艺美术馆中国国学中心国家科技馆国家体育馆国家游泳中心国家奥林匹克体育场二、中国城镇化五大问题1949年以来的中国城镇化进程走过了一条“先放、后收、再放”的曲折道路,其中深刻反映了国家不同时段的政治导向和经济政策,并与中国1950年代后期的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密切相关。1949~2013:中国城镇化进程1、土地城市化而非人的城市化尚有2.6亿人城市长驻的农村人口因户籍问题,并未成为真正的城市居民,实际的城市化率只有35%左右。过去30年城市占用的土地空间和资源环境的消耗十分惊人,目前全国耕地保有量已经逼近18亿亩红线;其次,农村人口进城及得到的公共服务滞后于土地消耗和空间扩张。少数大城市凭借政策优势、区位优势和和资源优势扩张成为巨人。相比之下,不少中小城镇显得落后乃至凋敝,大片的农村地区更是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地区发展极不均衡。中国城市化五大问题2、城镇化变成各级城市政府圈地扩张的指挥棒由于劳动力成本较低带来的“人口红利”和由于侵占大量农业用地带来的“土地红利”的要素作用,加上政府任期制绩效考核的影响,要素驱动城镇化的作用在一个时期被过度放大;其次是在城市建设发展圈地“以城逼乡”的运动中,农民失去了基本的生活资料——土地,他们被集中居住到“迁村并点”后的居民聚落。这种“被城市化”对于大多数农民而说却是一场背井离乡、乡愁破灭、思想和身体同时被格式化的梦魇。劳动力成本较低带来的“人口红利”即将丧失。3、“城不城、乡不乡”由于开发速度过快,那些一时拆迁不了的村庄蜕变成城市“飞地”,也即“城中村”。很多城市存在“一城二治”,涉及数十万农民。“城中村”已成为今天很多城市更新改造的棘手难题,并被列入本届政府的“三个一亿人”的新型城镇化计划中。4、““回不去的是故乡”当今乡村问题同样非常严重。传统的由世代因袭相传和实效性(pragmatic)带来的建筑建造方式、以特定地域生活圈为基础的生活和审美习性而造成的“五里不同俗,十里不同风”的地域差异,在今天如同生物多样性一样正在急速消逝。长期以来,各级政府习惯用建设城市的思路来建设农村,用发展工业的思路发展农村,其结果是村落变成小区、耕地变成区房,河流变成下水道,农耕文明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严重失控。批量化、产业化的“新农村住宅”:“回不去的是故乡”5、城市越来越不宜居在快速的发展中,我们容忍了粗制滥造;城市拥挤,压抑,病态,不再宜居;包括:新区建设的规模和尺度失控、旧区建设的格式化操作、棚户区的自生自灭、“城中村”的一城二治等。在日新月异的“大变样”中,“千城一面”现象日趋严重,原有的记忆场所遭到格式化的破坏,而新的记忆场所又建立不起来。政绩冲动的权利霸气、开发商豪气给我们城市建设带来了灭顶之灾。开发强度过高建筑形态紊乱“城市风貌雷同”南宁西安郑州深圳石家庄一批建筑师同道没有把握好市场利好、权力资本和职业操守的关系,设计的“逐利”行为导致价值底线失控,“快餐”建筑和“山寨”建筑盛行、原创缺位。以三俗”(恶俗、媚俗、低俗)为代表的“奇奇怪怪的建筑”混淆并挑战着公众的审美底线。结构专家沈祖炎院士认为,当下不少建筑片面地强调建筑造型,并没有在文化、环境、技术、造价中取得合理平衡。由于建筑设计本身不合理导致的结构“被动创新”必须杜绝,我们不要“代价高昂的世界第一”。更为根本的是,城市可持续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已经成为一触即发的严峻问题:由于土地利用效率低,能源和水资源再生利用效率差,生态环境保障能力不足。过去30多年城镇化水平每提高一个百分点新增城市用地1004平方千米,新增能耗6000万吨标准煤,新增城市用水17亿立方米,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下降0.0073,从而引发生态系统的功能丧失和退化,严重危害城镇健康发展。资料来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中国建筑节能发展报告——既有建筑节能改造(2014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第4页三、新型城镇化基本国策的提出上述问题林林总总,解决路径又在何方?这就是“新型城镇化”提出的根本动因和理由。2007年,学者提出以往的中国城市化模式必须由“新型城镇化”所取代。徐匡迪院士主持的工程院咨询课题组认为中国城市化有五大特点:大国城镇化、“候鸟式”城镇化、政府主导下的城镇化、“三农”问题高度敏感背景下的城镇化、多方矛盾复杂交织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必由之路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将新四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新型城镇化作为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必由之路(2015年有加上了绿色化)。201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年-2020年)》1、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新型城镇化”2、新型城镇化成为中央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2013年12月,中央召开城镇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会议提出强调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进而提出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今年改成五化)、优化布局、生态文明和传承文化基本原则。会议分析了中国城乡建设的种种怪象和问题,严厉批评城市建设急于求成、铺张浪费、政绩至上的错误倾向。提出城乡建设应该要注意“看得到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要尽量尊重和保留原有的城乡脉络。3、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三个一个亿”的新型城镇化路径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以人为本(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实行不同规模城市差别化落户政策;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共享文明(加快棚户区改造,决不能一边高楼林立,一边棚户连片”“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探索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多元化城镇建设投融资等机制);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区域均衡(中国未来的城镇发展需要走出大中小城市和东中西部的协调发展之路。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既可分散大城市人口过多的压力,也有助于西部大开发等区域经济均衡协调发展战略)。Whatcanwedo?Wheretostart?四、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路径选择实际上,中国城市化是经由政府、开发商以及专业技术人员共同演绎的一台大戏。而其途径主要是自上而下的行政推动城市规划问题:政府政绩叙事、规划技术支撑、自上而下实施、愿景现实脱节、泡沫危机呈现。政府职能、专业技术、社会参与三者关系严重失衡,社会公平问题严重。建筑设计问题:地标化的政绩载体、商品化的地产驱动、唯我独尊、文化旁落、忽视环境。低俗、恶俗、媚俗建筑盛行;建筑的真(科学合理)、善(环境友好)、美(视觉愉悦)关系混乱。路径一:加强城市设计及其对城乡人居环境建设的指导针对中央和新型城镇化的要求,问题应对的技术路径除了国家授权的法定城市规划以外,当下最重要的是要抓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之间的桥梁——城市设计。建筑是局部,环境才是整体,只有通过城市设计的创造性工作才能将规划意图最终实施落实到城市发展建筑工程上。城市设计曾经被周干峙院士概括为是“中国人居环境科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标志”。新任住建部部长陈政高认为,“这(城市设计)是非搞不可的。我们的问题就出在没有城市设计上。城市设计是独立的领域,包括城市特色、城市资源,一定要有支队伍的,一定是有规章制度的,一定是有主管部门的。”城市设计(UrbanDesign)设计:包括人、自然、社会、文化等在内的城镇形体环境(PhysicalEnvironment)研究:城市空间形态的建构机理和场所营造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之间起到关键的桥梁和整合作用建筑群总体规划城市结构城市肌理建筑/小品建筑室内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政策-过程型工程-产品型规划学科设计学科城市特色塑造空间品质改善文化内涵提升建筑群有序布局城市规划:全局整体城市设计:三维群体建筑设计整体、群体、单体城市设计是城乡规划、景观规划、建筑设计之间的桥梁正是城市设计塑造的空间环境,构成了良好的城市功能载体,决定了城市的艺术、文化和生活格调,建立了城市的品质和特色。城市设计追求的境界--营造人类理想栖居环境:中国考工记都城原型和文艺复兴理想城原型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IDEACITY:Palmanova,ITALY城市轴线,ParisRiodeJaneiro,Brazil北京,雄伟壮丽的帝都宫殿建筑群及其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城市中轴线BEIJING:IMPERIALCAPITAL古城南京山水城林“据中国人看来,这座城市的壮丽是举世无双的,在这方面,世界上大概真也极少有超过它或堪相匹敌的城市。南京确是满城遍布宫殿寺观、小桥楼阁,欧洲的类似建筑,绝少能超过它们。在有些方面,南京超过我们欧洲的城市……。此城曾做过整个帝国的京都,作为古代帝王之居,历数百年之久。其帝虽迁居于北京……但南京的气派与声名却丝毫无损。”——利玛窦IdealCity:中国苏州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杜荀鹤《送人游吴》1、南京市总体城市设计(配合城市特定层次的法定规划组织城市设计)城市设计可以协同城市总体规划,有效改善在城市特色空间布局、形象认知结构、建设开发强度及方式、公共活动体系等方面的工作北京奥运文化综合区城市设计针对城市中一些尚存多重选择和建设开发可能的用地,或是突发性城市事件引领下可能开发建设的用地开展城市设计国家美术馆国家工艺美术馆国家科技馆国家体育馆国家游泳中心国家奥林匹克体育场中国国学中心云山珠水,一城相系3、以广州古城历史文化保护为主线的城市设计城市设计介入城市建设发展和管理,与城市特定层次的法定规划同时编制城市设计,或者城市设计探索先行,而后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跟进管控内容。常州市常澄路-万福路城市设计路径二:强调建筑与城乡环境关联的自明性、合理性和融合性的设计路径(城市设计维度)不仅要关注建筑本体技术层面的设计问题,而且要展拓城市设计思维,放大设计观照的视野和空间尺度。建筑是局部,环境才是整体。建筑师的工作不应总是以主角或占据者姿态出现,唯我独尊。有时也应有搭台、补台和敢当配角的环境友好意识。我们日常所看到的更多的建筑的组合、群体建筑乃至作为某种城市功能设施一部分的建筑。建筑师主导参与的地段城市设计抑或建筑群的城市设计上海静安寺广场、西安钟鼓楼广场天津文化中心东晋历史文化暨江宁博物馆路径三:应该注重“自下而上”的城市内生动力,关注中国城市发展的悠久历史经验,自我优化调适机制和渐进优化完善的形态演进过程《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要“发掘城市文化资源,强化文化传承创新,把城市建设成为历史底蕴厚重、时代特色鲜明的人文魅力空间。”城乡聚落从来不是孤立和不证自明的逻辑体系和审美对象,它从来就是环境的组成部分。空间、形体、材料与构造应该归置到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中去考量。苏州古城“相土尝水”;常熟古城“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北京城市与天象垣局的应对;江南“小桥流水”的水网城市、西部“因坡就势”的山地城市和北方“阡陌条畅”的格网城市。历史上的桂林山水与建筑广东肇庆高要市岘港村,中国常熟古城“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生态优先:浙江桐庐城市空间形态研究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