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诗歌的探索与突破-----朦胧诗的先锋性到第三代诗歌的平民化1、《回答》北岛2、《尚义街六号》于坚回答北岛第一课时:一、中国当代诗歌名家之一•北岛:(1949——)原名赵振开,祖籍浙江湖州,生于北京。1978年同诗人芒克创办民间诗歌刊物《今天》。于1989年移居国外,旅居瑞典等七个国家,曾任教于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还曾是斯坦福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莱分校客座教授。2007年,北岛收到香港中文大学的聘书。8月到香港,与其家人团聚。曾获得诺贝尔奖提名。他的作品以诗歌为主,代表作有:诗集:《北岛诗选》、《在天涯》、《午夜歌手》、《零度以下的风景》、《开锁》;小说集:《归来的陌生人》;散文集:《蓝房子》。缘起与归来今天我已把城门打开------致北岛其实,流亡的春天早已归来遍地的花花草草从我的脚下延伸到了九州四海每一个早晨我在小城里行走清新的空气都会让我污浊的肺腑大开今天,一阵风飘来那么多的声音同时响起熟悉又陌生的诗句在我身边舞蹈我看到了一个如我一般清瘦的身影站立着凝重的眼神沧桑容颜沉稳的脚步走来是的,我听到了你的低语温情的怒吼其实你无需如此感慨回来了就回来吧你看,天空这么蓝白云那么的白何须再动用一道闪电和雷鸣触发伤感倾泻心中的泪水别再说什么信与不信在这个世界我们最爱的地方还是自己的家园今天我已把城门打开就在大河之南东城牟山我以雄黄的河水清洗了陶土的杯盏拂去浊浪波涛欢迎你归来这里没有京都的繁华与盛大仪式没有激情的朗诵只是一座清心的四牟园一壶龙井为你洗尘为你召回最淳朴的故国情怀溵川2016-6-30•什么是朦胧诗?•所谓“朦胧诗”,是指以一代青年为主体的当代早期先锋诗歌运动。朦胧诗简介•朦胧诗产生于二十世纪的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一改新诗“明白如话”的特点,内容含蓄隽永。它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往往借助象征、比喻、错觉、幻觉等手法,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迭加,给诗蒙上了一层朦胧的色彩,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代表诗人有舒婷、北岛、顾城等。1979年,权威性刊物《诗刊》先后刊出北岛的《回答》,舒婷的《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诗,标志着朦胧诗开始得到社会的承认。到1980年,全国许多刊物争相刊登这些青年诗人的作品,形成一股强大的潮流,冲击着中国文坛。北岛的诗作特点:北岛1970年开始诗歌创作,在他的生活中的两次死亡事件对他的创作产生很大的影响,一是好友遇罗克的被“四人帮”的专政机构枪决,二是他妹妹为救一个溺水儿童遇难,这不仅使他对社会现实有了冷峻的观察,也使他对于死亡——生命的意义有了省思。北岛表现出沉思者的姿态,诗风凝重,眼光犀利。他的诗中充满着许多警句式的诗行,极富概括力与洞察力。•“这首诗创作于十年动乱后期,反映了从迷惘到觉醒的一代青年的心声,十年动乱的荒诞现实,造成了诗人独特的“冷抒情”的方式——出奇的冷静和深刻的思辨性。他在冷静的观察中,发现了“那从蝇眼中分裂的世界”如何造成人的价值的全面崩溃、人性的扭曲和异化。他想“通过作品建立一个自己的世界,这是一个真诚而独特的世界,正直的世界,正义和人性的世界。”诗歌的写作背景•在这个世界中,北岛建立了自己的“理性法庭”,以理性和人性为准绳,•重新确定人的价值,恢复人的本性,寻找“生命的湖”和“红帆船”。诗歌的写作背景回答北岛•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冰川纪过去了,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好望角发现了,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为了在审判之前,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回答北岛•我不相信天是蓝的,我不相信雷的回声,我不相信梦是假的,我不相信死无报应。•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二、与一个历史时代彻底告别的“宣言书”北岛的《回答》标志着“朦胧诗”时代的开始。诗中展现了悲愤之极的冷峻,以坚定的口吻表达了对暴力世界的怀疑。诗篇揭露了黑白混淆、是非颠倒的现实,对矛盾重重、险恶丛生的社会发出了愤怒的质疑,并庄严地向世界宣告了“我不相信”的回答。诗中既有直接的抒情和充满哲理的警句,又有大量语意曲折的象征、隐喻、比喻等,使诗作既明快、晓畅,又含蕴丰厚,具有强烈的震撼力。作品开篇以悖论式警句斥责了是非颠倒的荒谬时代,“镀金”揭示虚假,“弯曲的倒影”暗指冤魂,二者形成鲜明的对照。第二节中“冰凌”暗指人们心灵的阴影,情绪上顺承第一节。第三节渲染了普罗米修斯式的拯救者形象,诗人以此自居,表现了新时代诗人个体的觉悟和对自身肩负的责任毫不犹豫的担当。第四节“我——不——相——信!”的破折号加重了语气,表现了无畏的挑战者形象,末两句中作者从历史的维度来表明自己不屈的决心。第五节的排比句表现了否定和怀疑精神。第六节前两句对苦难的态度,抒发承担未来重托的英雄情怀,末两句,传达出对未来的企望。“五千年的象形文字”从历史与未来中捕捉到希望和转机,显示了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民族的强大的再生力。《回答》反映了整整一代青年觉醒的心声,是与已逝的一个历史时代彻底告别的“宣言书”。诗歌总体特征上可以概括为象征诗。他通过所倾心的意象的组接和叠加,撞击和转换,通过所谓的超越时空的蒙太奇剪接,成功地将一个理想的艺术世界呈现在读者面前。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卑鄙」:(1):(古)卑微鄙陋,本是联合词组,,“卑”指地位低下,“鄙”指见识短浅;例如:“先帝不以臣卑鄙……”意思是:“先帝不认为我地位低下、见识短浅……”《说文》:“卑:贱也,执事者。”“卑”本义是伺候主人的奴仆,后泛指地位低下。它的反义词是“尊”。“鄙”本指远离都市的边远地区,和“都”(都市)相对。因为住在边远地区,消息闭塞,行为粗俗,所以“鄙”引申为“庸俗、浅陋”。例如:“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意思是“有权位的人见识浅陋,不能深谋远虑。”(2)(今)“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通行证」:准许在某一特定区域通行的证件。而这地方是限制进出的。•意象组合:这是一个乌烟瘴气,是非黑白不明,道德沦亡的世界。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高尚」:是用来形容道德水平高。•「墓志铭」:古代一种悼念性的文体。刻于石上、放在墓前。埋葬死者时,刻在石上,埋于坟前。一般由志和铭两部分组成。志多用散文撰写,叙述死者的姓名、籍贯、生平事略;铭则用韵文概括全篇,赞扬死者的功业成就,表示悼念和安慰。但也有只有志或只有铭的。•意象组合:暗示「高尚者」已死,而「高尚」是他致死的原因。•小结:四个意象分别以比喻原则连在一起,又形成强烈的对比:卑鄙的人竟然可以凭借「卑鄙」而通行无阻;相反,高尚的人却因他的高尚而死,这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社会,怎么样的世界呢?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镀金的天空:“镀金”修饰“天空”。•(1)镀金:附金于[金属表面],其法是先用金汞薄薄地镀上一层,随后加热使汞挥发。用电解或其他化学方法,使金子附着到金属或别的物体表面上,形成一层薄金。比喻为虚名而到某地进行所谓的深造或锻炼。钱塘诗人章孝标几次考进士不中,大雪天出游解闷。后来,章孝标经淮东节度使李绅劝后,十年磨砺,果然及第。他欣然命笔作诗:“及第全胜十政官,金汤镀了出长安。马头渐入扬州郭,为报时人洗眼看。”他把这首洋洋得意的诗寄给了李绅。李绅从诗中看到了章孝标小取即满、傲气十足的肚量和气派,很想教育他一番,于是作诗《答章孝标》:“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十年长安方一第,何须空腹用高心。”章孝标一见此诗,大为羞愧。真金不镀•(2)镀金:象征死亡。也是埋葬死者的一种金属,在棺椁上镶有黄金的现象在中西方都是比较普遍的现象。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飘满——云朵——倒影•「倒影」即倒立的影子:冰川纪过去了•「冰川纪」即指冰河时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其中一个时代当时由于气候异常寒冷,所有生物都无法生存。这个冰川纪指的便是人情极度冷暖的时代。•这首诗写于1976年,很多人也自然地将「冰川纪」联想成文革时期。「冰川纪已过去了」一句,便可解作人际关系极度冷淡的文革时期已过去。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冰凌」那寒冷、尖锐得可以造成伤害的特点,便可用来形容人们互相攻击、互相猜忌,不能互相信任,融洽相处的情况。•既然人情极度冷漠的时代已经过去,为甚么人与人之间还要互相攻击,不能融洽相处呢?好望角发现了•好望角位于非洲的南端,是航海家迪亚士给这个地方的名称。意谓只要经过好望角,便有望到达富庶的东方,得到梦寐以求的财富。因此这里用上「好望角」,是隐喻有望实践梦想,达到目标的地方。•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死海」位于中东地区,处于以色列的西陲,由于附近温度高,蒸发强烈,因此死海的湖水含盐度高达23-25%,水生植物及鱼类不能生存,沿岸草木也很少,所以取名「死海」。这里,明显借用它那死寂没有生命力的特点,以表达死寂的感觉。•如果发现「好望角」解释为有了新的好的希望,那么,为甚么还要死气沉沉、没有半点生气的地方互相竞争,你争我夺呢?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为了在审判之前,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为了在审判之前,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我没有留下遗嘱•只留下笔,给我母亲-《宣告》•笔:一支毫不留情地抨击“血统论”、捍卫人的尊严的笔,一支讴歌真理、挞伐谬误的笔!留下了浑身浩然正气和一个顽强的灵魂。•从星星般的弹孔中/流出血色的黎明•显示了为真理、信念而献身的真诚和勇气。一种坚韧苦难的献身美。我--不--相--信!“老木头”的怀疑主义:敏锐的思想深藏在木讷的外表之下。•天是蓝的--形势大好的谎言的否定雷的回声--积极斗争一抓就灵的讽刺梦是假的--人民愿望的肯定死无报应--恶惯满盈毕自毙。•擦掉阳光下的一切谎言。冷峻的怀疑,使思想上比较开明的知识分子又使庸众和权力主义者震惊。对产生悲剧的社会根源的大胆质疑,是对改造现实土壤的艰巨性的充分认识,是对可能遭到的挫折、可能付出的代价的清醒估计,以及超出这一切之上的不可遏制的献身式的冲动。•诗人心情激动,大声疾呼,唱出了心中对虚伪现实的怀疑和否定。这是一种决绝的怀疑和反抗,没有丝毫的犹豫和同情。即使有太多的反抗者和挑战,诗人仍然愿意做其中的一员,为挑战者的队伍增添一份力量。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注入我心中——承担苦难的高尚心灵,悲壮的色彩;•选择生存的顶峰——对民族振兴,人民创造新生活的热望。•诗人的心中充满着英雄式的悲剧情结。同样,诗人的心中也充满了希望,来自古老祖先的希望。从祖先留下的精神财富中,诗人仿佛看到一片纯洁的天空,闪现着漫天星斗的天空。•新的转机和闪闪的星斗,/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简单来说,若根据句子结构来解释,第一句:「新的转机」和「闪闪的星斗」是主语,这与「没有遮拦的天空」合起来成为完整的句子。而「那是」的「那」是指「新的转机」和「闪闪的星斗」。换句话说,「新的转机」和「闪闪的是斗」是暗喻,等于「象形文字」,亦等于「人们凝视的眼睛」。•星斗本身的光亦与人的眼光相似,以星来比喻为人的眼光也不是一个新鲜的比喻,以星的形状来喻文字,以其光喻为人的眼光,所以虽然用了两个不同原则,但亦以相同的角度把有关的意象连起来;当然,这里的重点是在相异的地方,闪闪的星斗等于五千年的象形文字,究竟有甚么意义呢?这可能要从「新的转机」一句解释,换句话说,整首诗提到一个时代的结束和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但却不知道方向在哪里。所以最后一段提到「新的转机」,就是指可能在中国五千年文化中找到「新的希望」;这里提到「五千年的象形文字」,它代表中国文化,这是合理的推断。从另一个角度看第二个隐喻,把星斗等同于眼睛,两者是有相同的地方,而相异的地方是现在所造的一切会在将来的历史中看到。艺术特色•隐喻、象征、通感等手段运用;•诗歌流派;•狼性精神的价值肯定;•抒情主人公:“我”充满了普罗米修斯式的献身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