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用改革促进发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国有企业:用改革促进发展2012-05-0308:00编辑:梁恒来源:半月谈网通过改革让国企成为参天大树,更要让国企荫庇亿万国民国企改革一直引人关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和前不久发布的《关于2012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对国有企业改革作了重要部署。无疑,国企改革还需向前走。那么当前改革的方向是什么?重点在哪里?本刊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有改革才有发展谈到国有企业,不少专家都十分感慨:没想到,只是十几年时间,国有企业发生了这么巨大的变化;同时,社会公众对国企的关注度也迅速提升。国资委研究中心竞争力研究部部长许保利说,今天人们所关注的国企红利、工资福利等问题,在十年前根本不可想象。“国企从上世纪末的三年脱困,到现在的业绩骄人,无论怎么说,都是一种巨大的发展和进步。”许保利说,这种业绩的取得,我们长期跟踪研究国企的人,更愿意把它看做是国企市场化改革释放活力的必然结果。许保利介绍,自2003年国资委成立以来,国企尤其是央企改革的动作不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完善经营管理者的激励机制。2004年,国资委开始对央企负责人实行经营业绩考核,从此结束了国有企业领导人有任期无考核的历史。在业绩考核的同时,国有企业进行了领导人薪酬改革,实行同经营业绩挂钩的年薪制。业绩考核与年薪制给予了国有企业经营者有效的激励。二是进行大型国企的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央企及所属子企业的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从2005年的40%提高到2010年的70%,实现主营业务整体上市的央企有43家,央企控股的境内外上市公司达336家。目前,央企资产总额、净资产、营业收入的一半以上都在上市公司,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三是推进大型国企董事会制度。2005年,央企开始建立和完善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试点,首批董事会试点企业为10家。截至2011年,董事会试点已扩大到42家。董事会试点企业规范了公司治理结构,有效地实现了决策权与执行权的分离,提高了试点企业的决策水平和执行效率。改革至今,国有企业的数量大大减少,但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不断增强。以央企为例,2002年到2011年,其资产总额从7.13万亿元增加到28万亿元;营业收入从3.36万亿元增加到20.2万亿元。“在三年改革脱困之前,国有企业还是国家经济的包袱和社会稳定的隐患。而现在,国有企业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积极的、稳定的因素。”国资委副主任邵宁认为,这种历史性的变化在短短十几年中发生,关键是靠改革。国企还须做强做优2011年,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我国央企有38家入围,比上一年增加了8家,展现了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李保民说,我们不能指望国有企业在短短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就能从体制机制、经营管理、产品研发和服务上全面赶超很多有着悠久历史的世界500强企业。我们应该站在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以这些企业为参照物,肯定已有的成绩,走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国企发展道路。许保利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是与一个国家拥有世界级企业的数量和质量相匹配的。中国作为一个大国,要有国际影响力,必须有一批名副其实的世界级企业,这些企业是中国大国地位的基石。因此,国资委在2010年把“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作为新一阶段改革发展的目标。李保民说,这一目标具体来讲就是要打造30家至50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公司。围绕这一目标,国企改革当前正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引导企业突出主业,提升核心竞争力。二是加强内部整合,提高集团管控能力,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三是推动企业建立风险管理体系,促进企业稳健发展。四是通过推进信息化,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五是支持企业积极稳妥开展国际化经营,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李保民说,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做强做优国有企业,必须坚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和原则。无论是中国一流企业,还是世界一流企业,都不是哪个机构、哪个部门评比认定出来的,更不是依赖政府、依靠政策扶持出来的,而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拼搏、磨炼出来的。改革仍在继续深化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深入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打破垄断,放宽准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铁路、市政、金融、能源、电信、教育、医疗等领域,营造各类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环境。对于下一步国企改革的方向和重点,邵宁表示,未来几年,我国将继续促进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与此同时,推动具备条件的国有大型企业实现整体上市,不具备整体上市条件的国有大型企业则要加快股权多元化改革,对有必要保持国有独资的国有大型企业要加快公司制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国有大型企业改革的总体方向是公众化、市场化,就是通过资本市场把现有的大型国企改造成为上市公司,使之成为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成为公众企业。”邵宁认为,这项改革能使大型国有企业实现市场化、多元化,使其完全按照市场的要求进行经营和运作。在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的同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宇等专家认为,国有企业还须承担更多的责任,要在完善宏观调控、推进自主创新、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实际上,这正是国企近年来不断强化的工作方向。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至2010年央企累计用于扶贫、救灾、公益事业等对外公益捐赠133.7亿元。一些企业还建立了企业基金会,探索企业慈善公益事业规范化管理模式。截至目前,93家央企定点扶贫189个国家重点扶贫县,占全国定点帮扶国家重点贫困县数量的近一半。与此同时,在上月国务院同意并转发的国家发改委《关于2012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出,要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收益分享制度,提高国有资本收益用于社会公共支出的比重。张宇表示,这种改革的取向体现了国有经济的性质和要求,下一步,还应遵循民主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原则,逐步建立完善人民群众民主参与和监督国有资产管理的机制,特别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对国有资产经营管理进行监督的机制,同时加强企业内部的民主管理。(《半月谈》2012年第8期,记者高远至)珍惜“来之不易”稳步推进改革该如何评价国企改革成就?国资委副主任邵宁强调,一定要历史地看待。在1994年,我国最大的500家国有企业全年销售收入的总和还不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一家的销售收入。甚至在2003年国务院国资委成立时,196家央企中的不少企业还在为不良资产处置发愁。而2011年公布的世界500强企业中,中央企业已有38家上榜。“十一五”的5年,中央企业资产总额、营业收入、上缴税金和税后净利润等主要经营指标均实现了翻番,年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达到115%。“在三年改革脱困之前,国有企业还是国家经济的包袱和社会稳定的隐患。而现在,国有企业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积极的、稳定的因素。”邵宁认为,这种历史性的变化在短短十几年中发生,关键是靠改革。他回顾,通过三方面的改革,国有经济的布局结构、国有企业的体制机制,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其一,通过“抓大放小”,在不具备比较优势的中小企业领域,国有经济实施了大规模的主动退出,由此完全改变并优化了国有经济的布局结构;其二,对由于经济转型或经营不善而造成的困难国有企业,疏通了破产退出的通道,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机制开始发挥作用。力度最大的1998年到2003年,约5000户困难的大中型国有企业实施了破产,涉及到职工900多万人;其三,对正常经营的国有企业,通过成立国资委,初步建立了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解决了多年存在的国有企业多头管理、责任不落实的问题。与此同时,通过建立对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如业绩考核制度等,大大激发了企业内在的发展活力。2003年国资委成立时,央企的数量是196户。国资委在2006年确定了中央企业数量减少至100户的目标。从2006年到现在,每年都有约10家规模较小的企业并入大型优势企业,目前,央企户数已减至117家。数量虽然减少,但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大大增强。2002年到2011年,中央企业的资产总额从7.13万亿元增加到28万亿元;营业收入从3.36万亿元增加到20.2万亿元。“十一五”期间,中央企业国有股减持转入社保基金589亿元,成为社保资金的重要来源。邵宁说,国企改革是世界性的难题,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进行到这样的深度、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就,可谓来之不易。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国有企业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保障,在大企业层面提升国家竞争力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今天的国有企业主要承担哪些职能、发挥哪些作用?邵宁表示,中央企业、地方国有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保障条件,二是在大企业层面提升国家竞争力。目前,这两个方面没有国有企业不行。保障方面,具体讲包括保供电、保供气、保供油、保基础设施、保人民生活的一些基本方面。“为什么这些领域没国有企业不行呢?因为这些领域中社会效益是第一位的,有时候不赚钱,企业也得继续供给,亏损也得做,这是其他类型企业难以接受的。”他举例说,5家电力央企占我国电力市场份额的66%,在电价倒挂的时期,真正持续保量发电的主要是这些国有企业。如果是非国有企业,不可能亏本发电。这不是谁好谁不好的问题,是企业的性质不一样。而且,中国是个大国,保供电、保供油、保供气等保障功能所要求的规模极大,只有特大型企业才能承担起来。这也正是当前央企在这类领域比较集中的一个原因。邵宁认为,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做好保障是国有企业当前以及今后很长一段时期最重要的任务。提升国家的竞争力,同样离不开大型国企。当前的竞争是全球性的。尤其是在一些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比如军工、航天航空、石油勘探、通信等,规模经济要求很高,需要由大企业支撑,其技术创新和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当前还只能靠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企业。“比如大飞机的研制,技术要求高、投资大、风险大,除了央企,谁还能来做?”邵宁介绍说,如三峡工程、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重点工程和神舟系列飞船的发射,中央企业都作出了重大贡献。邵宁特别强调,中国的国家产业竞争力是由多层次构成的。我国的民营企业、广大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很强,是国家产业竞争力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改革,目前我国大型国有企业的竞争力也在提高,这也是国家产业竞争力的组成部分。这几个层次缺一不可,互不矛盾。“不能说在竞争性行业,只要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竞争力,不要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少了哪一方面,中国的国际竞争力都会塌一块。”他认为,现在很多人把国有和民营的发展人为地对立起来,把大企业和小企业的发展人为地对立起来,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国企改革要稳中求进推动具备条件的国有大型企业实现整体上市,不具备整体上市条件的国有大型企业加快股权多元化改革邵宁认为,国企改革所取得的成就,说明了今后继续深化改革的极端必要性。那么,下一步国企改革走向何方?邵宁介绍说,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未来几年我国将继续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健全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促进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与此同时,推动具备条件的国有大型企业实现整体上市,不具备整体上市条件的国有大型企业则要加快股权多元化改革,对有必要保持国有独资的国有大型企业要加快公司制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国有大型企业改革的总体方向是公众化、市场化,就是通过资本市场把现有的大型国企改造成为上市公司,使之成为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成为公众企业。”邵宁认为,这项改革能使大型国有企业实现市场化、多元化,使其完全按照市场的要求进行经营和运作。成为公众公司还会使这些企业中的国有资产实现资本化,进而具有良好的流动性,进退都会变得容易。如果国家需要钱,也可以通过资本市场直接变现国有资产。目前,117家中央企业中,有43家实现了主营业务整体上市。虽然整个央企资产的60%以上在上市公司,但多数央企集团仍是国有独资。邵宁表示,国企改革要“稳中求进”,要一步一步往前走,不可能一蹴而就。现在的国企还有很多包袱,做不到一步实现股权多元化。特别是其中的存续企业,需要慢慢地消化掉,具备上市

1 / 2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