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送审稿)(2010年1月28日)“十二五”时期(2011年至2015年),是我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是全面推进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发展模式转型的攻坚时期,也是我市巩固提升基本现代化成果、迈向全面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重要的历史时期,面临着经济结构提升、社会结构转型、体制机制转轨、城市功能转换、生态环境改善的重大任务。编制和实施好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十二五”规划编制的要求,现制定“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一、“十一五”规划完成情况“十一五”时期,面对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的重大变化,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积极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四个优先”的发展方针,紧紧围绕建成全省“两个率先”先导区和示范区的目标,深入实施科教兴市、经济国际化、城市化、可持续发展战略,较好的完成了“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任务。国民经济水平跃上新台阶。到“十一五”期末,全市地区生2产总值达到5700亿元,在“十五”期末基础上实现翻番,年均增长1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继2005年超过6000美元后,突破10000美元大关,达到13000美元(扣除人民币升值因素为11000美元)。财政总收入达到113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20%,比“十五”期末提高5个百分点,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470亿元,年均增长20.9%。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实施二三产业“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十一五”期间,无锡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1.8:60.4:37.8调整为1.2:54.8:44。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45.5%,比“十五”期末提高12.1个百分点,无锡荣膺中国制造业十大最具竞争力城市称号。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软件及服务外包、休闲旅游、动漫创意等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现代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成效明显。经济国际化水平达到新高度。“十一五”期间,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到140多亿美元,约是“十五”期间利用外资总量的1.5倍,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同步提升,重大外资项目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十一五”期末,全市进出口总额达到475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281亿美元,产品出口遍及世界207个国家和地区。境外投资稳步增长,建成全国首批境外经济合作区“太湖柬埔寨国际经济合作区”,成为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平台。科技创新能力实现新突破。大力引进国际领军型人才,不3断加大科技投入,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十一五”期末,全市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达到2.5%,比“十五”期末提高1个百分点,发明专利申请数占专利申请总数比重达到20%。无锡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国家火炬创新试验城市,创建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等。无锡高新区成为全国首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之一。城乡统筹建设取得新进展。“一体两翼、七区一体”的现代化特大城市框架基本确立,城市国际化综合服务功能明显提升。基本建成“一环八射”的城市快速路网系统,轨道交通建设取得新突破,沿江港口、内河港口功能不断提升,无锡机场一期改扩建工程完工,实现无锡空港一类口岸开放,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的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化率达到69%。实施农村新五件实事工程,建设具有“八大服务功能”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体制改革工作开创新局面。实施政企、政资、政事、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改革,政府职能关系进一步理顺。实施行政审批“两集中、三到位”改革,政府行政服务效能明显提升。实施市属国有企业整合重组,国有企业布局结构不断优化,初步形成国有资产管理、营运、监督体系。非公经济发展环境不断改善,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2.5%。率先进行“四分开两分离”改革,开创了全国社会事业领域“管办分4离”改革先河,被评为“中国改革优秀城市”。社会事业发展再有新进步。政府财政性社会事业投入持续增长,强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水平跃上新的高度。全面强化公共卫生功能,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达到100%,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现全覆盖。文化建设成果显著,阖闾古城遗址保护性考古发掘圆满完成,惠山古街核心区一期完成修复,无锡荣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基本建立,竞技体育水平有新的提高,江阴、宜兴、锡山建成全省体育强市(区)。人口计生事业创新发展,无锡被评为首批全国人口计生综合改革示范市。平安无锡建设深入推进,公共安全管理水平明显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新跨越。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十一五”期末,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03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651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1.5%和11.2%。积极扩大社会就业,鼓励群众自主创业,无锡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十一五”期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建立和完善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基本建立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网络,建立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增长机制,社会综合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成就。积极开展太湖保护、水源治理、5生态重建工作,完成贡湖、梅梁湖等水域清淤,建设环太湖生态防护带,中心城区河道水质得到改善。实现全市污水管网全覆盖,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能力和标准得到有效提高,城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建成区噪声达标区覆盖率保持10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25%。建成国家节水型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群、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城市,太湖蠡湖水域治理荣获全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总体来说,“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和各项任务完成情况良好,为“十二五”时期及长远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但是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影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未来发展中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增长方式有待转变。我市产业发展仍偏重于外延式增长,产业层次有待提升,第三产业比重偏低,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和现代服务业比重不高,产业结构亟待调整升级。“十一五”期间消费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足50%,需求结构有待优化。二是资源环境瓶颈有待突破。我市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与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矛盾日趋突出,污染排放超出了环境承载力,节能减排和改善生态的压力较大,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增强。三是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有待加强。我市社会发展总体上滞后于经济发展,社会事业投入不足,社会事业基础设施有待完善,与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存在客观差距,居民收6入占GDP比重偏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有待加强,人民生活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体制改革有待深化。政府职能需要进一步转变,依法行政、公开行政能力需要进一步增强。公共财政体系尚未完全建立,政府供给公共服务能力有待提高。农村土地体制亟待创新,农村发展活力有待进一步释放。二、“十二五”期间宏观环境和发展阶段(一)宏观形势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区域形势,对科学谋划“十二五”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总体说来,我市在不同层面都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1、国际形势。“十二五”期间,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导致全球经济短期内难以再现上一轮高速增长的景象,实现复苏将要经历一个缓慢曲折的过程,世界经济将保持平稳增长,预计增速2-3%左右。世界经济原有的经济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全球进入一个结构性调整的过程,全球投资和贸易保护主义趋向会进一步抬头。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深刻变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国际政治格局总体上朝着有利于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全球经济危机催生新一轮的科技创新和科技革命,促使各国普遍高度重视培育引领全球经济的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低碳经济等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科技创新竞争更趋激烈。国际金融体系和气候变化等全球治理问题更加突显,能源安全、粮食安全仍然是各国关注的焦7点。2、国内形势。“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的趋势仍将保持不变,我国经济将保持更加协调的稳定增长,预计增速7%左右。工业化、城镇化继续深入推进,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将释放出更大的需求潜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将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同时,我国面临的诸多压力进一步加大。随着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外部需求收缩,加上国内资源环境瓶颈和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等制约因素全面加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压力进一步加大。在外部需求难以维持稳定增长的背景下,通过扩大内需调整需求结构难度增加,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进一步加大。实现经济与社会、城乡及区域协调发展,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解决就业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压力进一步加大。改革进入全面攻坚阶段,继续深化改革、调整深层次利益格局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进一步加大,维护社会稳定和治安安定的压力也进一步加大。3、区域形势。“十二五”时期,长三角地区一体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城市体系格局也将发生重大变化,核心城市的地位将进一步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增强了对内“极化”和对外“扩散”,更好地衔接上海、服务上海成为长三角各个城市的战略重点。江苏沿海发展战略的实施,将引导长三角区域资源配置方式的变化,有利于长三角城市加快实施8产业梯度转移和产业结构提升步伐。同时,长三角城市围绕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科技服务中心、商贸物流中心的竞争将更趋激烈。(二)发展阶段。“十二五”时期,无锡经济社会发展将进入更加协调的良性发展轨道,从国际、国内的环境和自身条件来看,无锡将处于“五个时期”:一是迈向后工业化阶段的过渡期。“十二五”时期,在全球新技术革命和上海“两个中心”建设的推动下,无锡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第三产业增加值有望超过第二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明显转变,形成以服务业为主体、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从商品经济为主逐步过渡到服务经济为主,逐步向后工业化阶段迈进。二是融入经济全球化新体系的机遇期。“十二五”时期,发达国家加快技术创新的同时,正加快将汽车、电子、装备等产业的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向国外转移,无锡将凭借雄厚的产业基础,大力引进各类研发中心和高新技术企业,着力培育传感网、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产业结构,加快融入全球经济新体系。三是迈向全面实现现代化的奋斗期。“十二五”时期,无锡在提升基本现代化水平的基础上,将向更高的目标努力,进一步顺应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趋势,把握世界产业转移新机遇,突出发展优势高科技产业集群,在更高层次上通过人才、科技9创新等核心要素全面参与国际竞争,通过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消费结构的升级、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体制机制的转型,为率先实现全面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也是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深度调整期,需要更加关注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四是推进发展模式根本转变的关键期。“十二五”时期,美国“智慧地球”战略将推动新一轮的技术革新,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国家传感信息中心)落户无锡,将推动我市以传感网为龙头的高科技产业迅猛发展,有利于无锡加快建设成为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和高技术产业高地,加快实现经济发展由投资拉动向创新驱动、由资源依赖向科技依托、由生产制造向设计创造的转变。五是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实践期。“十二五”时期,气候变化国际协定等国际性公约提高了发展门槛,发达国家正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将推动无锡深化生态文明理念,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加快建立生态意识、生态产业、生态环境、生态基础设施、生态制度体系,率先从工业文明为主导的发展阶段进入生态文明为主导的高级阶段。三、“十二五”期间支撑条件分析“十二五”时期支撑我市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土地、环境、能源、人口等要素较“十一五”时期面临更大压力。(一)土地支撑。“十二五”时期,土地供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