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浅谈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创新学生姓名学号班组指导教师学区、辅导站2写作目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十六大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构建和谐社会,社区建设与管理是关键。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和社区结构的复杂化,现行城市社区管理体制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下社区自治的要求,建设和谐社区。必须创新社区管理体制,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规范政府与社区责权利关系,完善社区组织体系和治理结构。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开始了社区管理体制的改革实验,特别是1999年民政部启动“全国社区建设实验区”试点工作以后,七里河区社区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社区规模趋向合理,社区党组织建设逐步加强,社区民主自治水平逐步提高,社区服务品牌不断创造,社区服务网络逐步完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发挥不够明显、社区居委会行政化倾向严重、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社区服务发展不平衡等。如何能够在现有体制下创新社区管理模式,使社区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笔者通过与社区建设专家交流,深入社区与社区干部、群众座谈,逐步理清了改革创新的思路,同时,也认识到,创新社区管理体制,既要找准方向,又要立足实际,要紧紧遵循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及现行的一系列政策法规文件,这也是推进社区管理体制创新的主要依据和标准,并按照依据和标准提出了五3个方面的建议和想法,即建立新型社区管理体系,理顺社区组织关系;转变党建工作方式,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完善社区自治机制,加快社区民主建设进程;健全社区服务体系,强化社区服务功能;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为社区建设发展提供人才支持。4写作提纲一、全区社区管理体制概况及特点(一)社区规模趋向合理(二)社区党组织建设逐步加强(三)社区民主自治水平逐步提高(四)社区特色品牌逐步建立(五)社区服务网络逐步完善二、现行社区管理体制存在的缺陷及原因分析(一)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发挥不够明显(二)社区居委会行政化倾向严重(三)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社区服务发展不平衡三、社区管理体制创新的主要依据(一)社区管理的内涵(二)社区管理体制的变迁(三)社区管理创新的依据四、社区管理体制创新的主要对策(一)建立新型社区管理体系,理顺社区组织关系(二)转变党建工作方式,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三)完善社区自治机制,加快社区民主建设进程(四)健全社区服务体系,强化社区服务功能(五)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为社区建设发展提供人才支持5浅谈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创新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变革,大量的社会管理事务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转向社区,社区的地位和功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其管理、服务和自治的任务日益繁重。而作为社区工作主要承担者的社区基层组织,其现有的管理体制已明显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深化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社区管理体制,已成为建设现代化城市社区的迫切需要。为此,我结合七里河区实际,就对如何创新社区管理体制问题进行了思考和分析,探索出了其中的一些规律,并形成了一些初步的认识。一、全区社区管理体制概况及特点七里河区位于兰州市中南近郊,东接城关、榆中,南与临洮、永靖相连,西邻西固,北与安宁区隔河相望,南北长33公里,东西宽21公里,总面积397.25平方公里。全区共辖2乡4镇9个街道,有65个行政村、76个社区居委会(含7个“村改居”社区),户籍总人口50.1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55万人。2007年全区地区完成生产总值132.29亿元,人均GDP28518元,实现地区性财政收入16.1亿元,一般预算收入2.83亿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4898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51元。近年来,七里河区的社区建设工作,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高举科学发展观伟大旗帜,按照省、市社区建设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立足区情,逐步形成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社区管理体制。总的看,主要呈以下几个特点:(一)社区规模趋向合理从2000年起,七里河区对街道和居委会进行了重新调整定位,以现有居民区为基础,以地域性为特征,认同感为纽带,按照便于服务管理、便于开发社区资源、便于社6区成员自治的原则,撤销了原华坪街道,将原崔家崖乡改为了秀川街道,把原有的210个居(家)委会进行了合并调整,设立了69个社区居委会,调整合并面达到了67%,平均管辖范围由原来的500户扩展为2000户左右,使社区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实现了社区管理全覆盖。社区建设涉及多方面,制定和完善社区建设制度,是保障社区建设快速、全面、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为此,七里河区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兰州市七里河区社区居委会选派干部管理暂行办法》、《兰州市七里河区城市社区组织选举产生指导意见》等指导性文件,各相关部门制定了明确具体的工作措施,使社区建设规范运行,整体推进了全区社区建设健康快速发展。(二)社区党组织建设逐步加强在街道、社区调整的基础上,在所有社区建立了党支部,明确了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支部的党建工作任务。按照“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目标要求,不断加强社区党组织自身建设,各社区普遍建立了社区党建指导委员会、社区党建协调委员会,开展了争创“党建工作示范社区”活动,为和谐社区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使社区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实践中保持党的先进性。全区69个社区(不含7个“村改居”社区),设社区党总支18个,党支部51个,共有党员2640人。2007年全区69个社区进行了换届选举(7个“村改居”社区未参加),69个社区选举产生党组织委员324人,占社区党员12.3%,社区干部党员212人,占65.4%,居民党员112人,占34.6%。选举产生社区书记69名,主任69名,书记主任一肩挑4人,共134人,其中50岁以上4人,占3%、35-50岁56人,占42.1%,35岁以下74人,占54.9%,平均年龄37岁;研究生文化程度3人,占2.2%,大学以上文化程度59人,占44%、大专中专文化程度71人,占53%,高中文化程度1人,占0.8%;女性62人,占46.3%、男性74人,占53.7%;少数民族6人,占4.5%。7共选出社区成员代表2925人,参加选举的代表2836人,参选率达96.9%。共推荐提名候选人604人,有595人当选社区居委会成员,当选率98.5%。其中,在10个社区成功试行了直选。全区社区工作人员共有620多人,各社区普遍在7-11人,由书记、主任、公派副主任、公选副主任、低保专干、再就业专干、计生专干、残联专干等组成。新当选的社区组织成员与上届相比,本届社区组织成员年纪较轻,文化程度高,有工作经验者居多。(三)社区民主自治水平逐步提高紧紧围绕强化社区民主自治这一目标,切实加大工作力度。一是抓制度,为推动民主自治构筑有效载体。全区76个社区就社区党建、社区居民选举、民主决策、社务公开、社区服务承诺、社区评议等建立了各项制度,为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打下基础。同时建立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和社区协商议事会,楼栋理事会,社区义工等自治组织和活动载体,实现社区居民自己的事务自己管,自己的财务自己理,自己的干部自己选,自己的难题自己解。二是抓队伍,为开展民主自治提供人才保障。社区工作者素质的高低决定社区民主自治水平的高低,如何引领社区居民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必须具有较高素质的人才能担当这一重任。根据新形势对社区干部提出的新要求,七里河区对社区干部管理体制进行了大胆改革,按照“思维敏锐、观念超前、创新意识强、敬业精神好”的要求,在全区范围内采取自荐、组织推荐等形式,先后从全区干部中择优选拔了140名年纪轻、文化高、能力强的优秀干部到社区任职,分(调)配了8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到社区工作,通过公开招聘,选举了83名优秀失业人员到社区居委会担任副主任,大胆改革了社区干部用人体制,充实了社区干部队伍。通过每年在区党校专开的“社区干部培训班”,提高了社区干部的素质和工作能力,为社区建设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抓组织,构建了新型社区管理体系。全区8各街镇依照党章及有关法律、法规,民主选举,在各社区建立了社区党组织,成立了以社区党支部为核心的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居民委员会和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设置了人民调解、社会保障、治安联防、双拥创建、计划生育、公共卫生等工作委员会,搭建起了社区工作的组织框架,构建了新型社区管理体系,为社区工作全面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四是抓公开,提高了社区工作透明度。在狠抓街道政务公开的同时,大力推行社区居务公开,通过规范社区财务、档案管理,设置举报、监督电话、居务公示栏、“三牌”(门牌、桌牌、胸牌)等形式,对社区财务收支、救助款项发放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全部张榜公布,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做到公开透明,使群众办事方便、顺心。目前,全区已建成街道政务大厅8个,社区居务大厅47个。(四)社区特色品牌逐步建立七里河区按照“一街道一品牌,一社区一特色”的工作思路,大力深化拓展“民情流水线”工程,从社区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辖区各种资源优势,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积极打造富有特色的社区服务品牌。一是整合利用社区政治资源创特色。利用一些辖区单位党组织核心作用明显、党员素质普遍较高的优势,将辖区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区党员组织起来,划分一定的责任区域,安排一定的工作任务,让两代表一委员和社区党员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充分利用“两代表一委员”民情联络站、“爱心超市”、“图书银行”等一系列活动载体来发挥作用,建成了兰通厂、梁家庄、秀川等一批爱心社区。二是整合利用社区经济资源创特色。随着社会转型,社区工作实际上是辖区单位工作的延伸,因此,七里河区在社区建设中注意与辖区单位多联系、多沟通、多提供服务,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辖区单位在地皮、资金、设备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建成了西津桥、兰通厂、梁家庄等一批电子居务示范社区,三是整合利用社区文化资源创特色。利用一些社区文化资源雄厚的优势,广泛发动辖区单位和居民群众,以“互9助、和谐、富裕、文明”为主题,创办了“4点半工程”“文化艺术节”、“纳凉晚会”、“相约星期二”等一系列文化活动载体,建成了下西园、安西路、金港城等具有辖区特色的文化社区。四是整合利用社区人力资源创特色。利用辖区内中央、省市驻区单位,人力资源雄厚的优势,广泛发动辖区单位,优先录用社区下岗失业人员,积极支持社区服务事业,并经常性地组织开展扶贫济困活动,创办了“民生在线”、“真情1+1服务站”、“邻里守望制”等一系列活动载体,建成了武威路、柳家营等一批平安社区。(五)社区服务网络逐步完善发展社区事业,服务社区群众,是社区建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构建和谐社区的前提。为此,七里河区紧紧围绕群众需求,在构建和谐社区方面狠下功夫。一是拓宽社区服务。紧紧围绕社区群众生活需要,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为社区群众提供便民利民的生活服务、再就业服务、医疗卫生服务、法律咨询服务、中介服务等多种形式的服务。各社区结合辖区居民生活和下岗失业人员的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开发了“三保”(保安、保绿、保洁),“三老”(托老、托幼、托病),“三服务”(家政服务、配送服务、保健服务)等就业岗位。目前,全区各社区已先后开展服务项目30多种,建成便民服务网点(站)210多个,优先安置零就业家庭,共安置195人,使我区195户“零就业”家庭至少实现1人就业,2007年全区新增就业人员7210人。全区每年为9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发放高龄补助18万元。开展社区“居家养老”试点工作,为西湖街道和敦煌路街道任家庄社区的21位老人解决了养老问题。社区服务领域的拓展,不仅有效地服务了社区群众,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社区的收入。目前全区有21个社区年收入达到了1万元,15个社区年收入达到了2万元,7个社区年收入超过了5万元。二是发展社区卫生。目前全区已建成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覆盖人口近38万人,覆盖率达95%以上,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58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