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高考复习提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战争与和平》历史复习提纲本模块学习内容要点(课程标准):(1—2单元)1.第一次世界大战(1)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理解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2)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认识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3)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认识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1)了解凡尔赛会议和华盛顿会议构建帝国主义和平体系的史实,剖析该体系的实质和不稳定性。(2)知道“非战公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作用。(3)简述国际联盟的成立和主要活动,评价其历史地位。3.第二次世界大战(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面战争的。(2)了解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各大战场重要战役等史实,认识反法西斯国家是怎样通向胜利之门的。(3)简述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汲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的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引起列强对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争夺的矛盾;2.主要原因:列强的三大矛盾最终形成两大军事集团,它们的对峙导致世界大战的爆发;3.客观原因: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4.加速剂: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推动了战争的爆发;5.导火线(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促使两大军事集团主要成员国相继宣战,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1.客观条件:20世纪的世界已基本上形成为一个整体,各国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2.可能条件: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3.现实条件:完成工业革命的主要列强,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或战争,会影响到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而影响整个世界。战争进程:1914年东西两线,计划破产;1915年重心在东,战事僵持;1916年重心转西,战事惨烈;1917年阵营变化,有入有退;1918年盟国崩溃,战争结束。2一战中的重大战役年代战役特点1914马恩河战役首次重大战役1915无涉及东线僵持1916凡尔登绞肉机时间最长最惨烈索姆河地狱规模最大日德兰海战最大海战19171918民众厌战出现反战后方为什么在1917年4月美国对德宣战,加入协约国集团?1.美国与英法存在着传统的历史文化联系2.美国与协约国之间巨大的贸易贷款联系3.俄国二月革命后的战争形势变化4.德国“无限制潜艇战”的参战契机分析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请举例)(第一次世界大战发展成持久战局面,对交战双方来说,更有利于哪一方?为什么?)经济实力处于劣势、军事战略上的失误、内部与国内矛盾的尖锐、国际力量对比不利于同盟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影响1、导致世界格局变化:西欧相对衰落和美日崛起西欧的相对衰落体现在:①经济受重创:曾经领先世界的西欧,生产水平远远低于战前,相对衰落,中心地位受挑战;②精神遭打击:人们失去了战前的乐观主义,充满了幻灭感和危机感;③英国更衰落:战前已丧失工业第一强国地位美日的崛起体现在:①美国:战后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和资本输出国;国际金融中心从伦敦转向纽约②日本:经济得到长足发展,由债务国变债权国2、战争引起革命与独立的浪潮参战国的革命与独立:3①俄国十月革命:取得成功影响欧美工人运动②德国与匈牙利:分别爆发了十一月革命和匈牙利革命,是失败的伟大尝试;③中东欧政治版图发生剧变:一战摧毁了四个帝国—德俄奥匈奥斯曼,诞生了一批独立国家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独立运动高涨:①原因:列强的奴役与掠夺,激化民族矛盾;宗主国放松控制引起的本国新兴阶级力量的壮大②影响:奠定了二战后摧毁殖民体系的基础3、战争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补充人教版)①一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飞机进入实用阶段、汽车取代马车、缺乏原料国家大力发展化学合成技术等等②一战促使政府机构改变职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职能加强③一战改变的人们的思想观念:人民要求和平的反战运动高涨与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社会主义理想和观念的影响二、凡尔赛体系的构成1、《凡尔赛和约》=对德和约(认定德国是一战挑起者)①领土:重新划分德国疆界——将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萨尔区由国际联盟代管,萨尔煤矿由法国开采15年;莱茵河西岸由协约国占领15年,东岸划定非武装区。②殖民地:德国放弃海外殖民地,由英法等战胜国瓜分;③军事:德国废除义务兵役制,只保留10万陆军;④赔款:德国要支付大量赔款给协约国(未确定总额)。2、凡尔赛体系的构成:1、体系=《凡尔赛和约》+对奥、保、匈、土的和约+国联盟约(已列入了《凡尔赛和约》)2、实质:协约国列强主导的战后以欧洲为主的国际关系新秩序(战前列强争夺的继续,战胜国掠夺战败国)三、凡尔赛体系的影响:1、体系的进步作用:①维持了一个较为和平的国际环境,战后各国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②确立了民族自决的原则,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民族国家获得独立;2、体系隐含了四大矛盾,是脆弱的不稳定的。①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瓜分德国、土耳其②战胜国与战胜国的矛盾:英法之间、英美之间、美日之间③协约国与苏俄的矛盾:策划武装干涉;苏俄长期遭排斥④殖民地半殖民地与列强的矛盾。战后中国、印度、埃及人民的反抗运动华盛顿会议确立的华盛顿体系:1、《四国条约》(美英法日)——①各国相互承认它们在太平洋岛屿属地和岛屿领地的权利——日本第一次处于同欧美4列强平等的地位;②英日同盟解散——日本的扩张野心受到了遏制;2、《五国海军条约》——美取得了英同样的海军力量世界现代史上大国签订的第一个裁军协议3、《九国公约》:(美英法日中意荷比葡)①声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②确立了列强在中国“商业机会均等”的原则——实质:美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政策得到确认,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中国山东问题的解决:日中在会外签订条约,把日本在山东的权利归还中国华盛顿体系的影响:1、建立起列强在亚太地区国际关系的新格局“华盛顿体系”。至此,一战后国际关系新秩序“凡—华体系”完全形成。2、美国是最大胜利者:既取得了英国同样的海军力量,又抑制了日本在东亚和太平洋的势力。3、只是暂时调整了列强在亚太、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日本并没有放弃独霸中国、称霸亚太的野心,为后来日本全面侵华和日美战争埋下了祸根。思考:到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日本是怎样逐步打破华盛顿体系的?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华盛顿体系?1、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是列强建立起亚太地区国际关系的新秩序——华盛顿体系;美国成为该体系的最大赢家。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最终建立,调整了世界大国间的关系,军备得到一定的控制,使欧洲和亚太地区暂时处于和平稳定状态。有利于帝国主义各国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3、凡-华体系是建立在战胜国帝国主义剥夺战败国和利益再分配的基础上,它只是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列强的矛盾,但是建立的和平不能长久。5关于凡-华体系的矛盾及结合点可图示如下:一、国际联盟——战后世界上第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二、国际联盟的活动:㈠国联初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⑴在维护和平、制止侵略方面:1925年制止了希腊、保加利亚的冲突;⑵在处理世界范围的卫生、经济方面发挥过积极作用。㈡留下了许多不光彩的记录:⑴被英法操纵,成为它们维护霸权的工具。⑵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放任二战的爆发:①“九一八”事变后,没有制裁日本,反而提出列强共管东北;“七七”事变后要求各会员国自行制裁日本,结果无人响应。②当德国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时,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国联成立后发挥了哪些作用?后来是否达到了制止侵略、维护世界和平的目的?如何认识国际联盟的历史地位?国际联盟具有一定的历史地位,一方面,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性的政治组织,为联合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国际联盟宣称它的宗旨在于“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具有一定进步性。作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帝国主义列强的矛盾没有得到解决的前提下,实际被英法所操纵。它始终是少数帝国主义国家维护自身利益的工具。法西斯的兴起:意大利最先建立法西斯政权1.兴起原因:①历史:封建残余严重,民主基础薄弱;“三大主义”气氛浓厚;存在摆脱“凡-华体系”的势力②一战后墨索里尼建立了法西斯党③法西斯党进行的蛊惑人心的宣传④一战的重负引起的经济凋敝和政局动荡2.建立标志:1922年,墨索里尼上台,任意大利首相法西斯的兴起:德日与意大利相似的因素1.兴起原因:①历史:封建残余严重,民主基础薄弱;“三大主义”气氛浓厚;存在摆脱“凡-华体系”的势力②出现法西斯力量:德国出现纳粹党,后希特勒成为党魁;日本法西斯势力以军部为主③法西斯力量进行的蛊惑人心的宣传④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打击下社会矛盾激化62.法西斯建立: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打击下,法西斯体制在德日确立,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德日法西斯势力活跃并上台的现实因素:1.经济危机:①爆发标志:美国纽约华尔街股市股价暴跌②主要特点:长、广、大(强)2.危机影响:国内:对大国的影响不尽相同。危机打击下的美英依靠优势或新政确保了民主体制;德日的弱势促使了法西斯势力在本国的上台国际: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争夺市场的矛盾,企图重新瓜分殖民地;九一八事变——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大事件:①明治维新后,日本确立了侵略中国的“大陆政策”②日本法西斯主力-军部崛起,确立武力侵占中国的方针③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④1936年“二二六”政变后成立的听命于军部的内阁,标志着日本法西斯体制的确立⑤极端民族主义的煽动,民众支持战争的狂热,促使日本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希特勒上台——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大事件:①受1929年经济危机的打击,希特勒和纳粹党蛊惑人心的宣传获得了广泛支持②1932年纳粹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③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标志着德国法西斯体制的确立和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④希特勒上台后,确立了一系列服务于战争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政策——如一党专政,个人独裁;战争经济体制(要大炮不要黄油);撕毁《凡尔赛和约》和扩军备战等。德日法西斯的特点和上台方式特点:德国法西斯势力以纳粹党为核心日本法西斯以军部为核心上台方式:德国是纳粹党通过议会道路上台日本是军部逐渐控制政府,进而掌握政权国家法西斯头目法西斯主力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意大利墨索里尼法西斯党1922年墨索里尼任首相德国希特勒纳粹党1933年希特勒出任总理7日本军部军部1936年广田弘毅组阁法西斯成员国发动的系列局部战争1、发生时间:20世纪30年代2、局部战争大事件:①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最早②1935-1936年意大利侵入并吞并埃塞俄比亚③1936-1939年西班牙由内战转变为抗击法西斯侵略(德意直接干涉)的民族革命战争,最后共和国被颠覆④1937年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⑤1938年德国武力吞并奥地利⑥1938年德国在捷克挑起事端直至吞并整个捷克3、三国轴心结盟:时间:1936-1937年;标志: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局部的反法斯斗争:①1931年:最早进行的反法西斯战争,后发展成为全民族的抗战②提出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思想和实践思想:1935年的共产国际“七大”实践:西班牙人民阵线政府国际进步人士支持西班牙的“国际纵队”③坚持游击战争的埃塞俄比亚人英法的绥靖政策和美国的中立法案针对问题操纵政策内容反映实质中国问题日占东北英法操纵国联,不提制裁,要共管东北绥靖政策初露端倪意埃问题英法对意制裁,范围有限,很快取消纵容扩张美国1935年制定中立法案西班牙问题英法提出不干涉纵容扩张美国修改中立法案侵奥问题英法没有任何正式反应纵容扩张8捷克问题英法与德意签订《协定》登峰造极《慕尼黑协定》的严重后果:①背着当事国将其领土割让给德国,出卖弱小国家②改变了欧洲

1 / 2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