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散热器控制器开题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附表A.1:贵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表论文(设计)名称家庭室内智能散热器控制器的设计论文(设计)来源教师选题论文(设计)类型设计指导教师XXX学生姓名XXX学号XXXXXX班级XXXX一、研究或设计的目的和意义:远程室内家用电器的智能控制系统是为了解决在现有的室内条件下,利用工频电源线和红外线信号传输系统实现对家用电器的控制。例如:空调的开启关闭、电热水器、电饭煲的工作状态等电器。本设计采用两块STC89C52单片机双CPU系统,其中CPU1用以处理对家用电器红外线遥控信号的学习、掉电保存、信号转发等工作,CPU2用以进行红外线遥控信号的解调、发射,家用电器设备的智能化控制等工作;红外接收器采用HS0038塑封一体化红外线接收器,红外线发射电路是采用三极管驱动红外发光二极管来发出经过调制的红外光波;通过电力线载波芯片LM1893对信号进行传输,同时,利用电流互感器对家用电器工作状态进行反馈控制,并且能够对家用电器工作状态做出准确的声光提示。经调试及多次测试,该控制系统运行可靠,实现了对家用电器设备的工作状态的智能化控制。通过此次设计,了解到远程室内家用电器的智能控制系统的最大难点在于遥控码信息数据的处理和远程信息的传输。本设计反应了远程室内家用电器的智能控制系统在实际应用中所要面临的问题以及探讨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关方法。二、研究或设计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目前国外温度控制技术发展较为成熟,以智能型温度控制器为主。而国内自主空调温控器多为传统式电子产品,温度传感器采用热敏电阻或热电阻,部分产品温度设定和风速开关通过触摸键和液晶显示屏实现人机交互界面,冷热切换自动完成,运算放大电路和开关电路实现双位调节。这类智能温控器产品改善了人机交互界面,解决了“温度设定分度值过粗”等问题,但仍存在“控制精度不高”、“时间常数大”、“操作较复杂”等问题。进入21世纪后,温度控制器正朝着高精度、多功能、总线标准化、高可靠性及安全性、开发虚拟温度控制器和网络温度控制器、研制单片测温控温系统等高科技的方向迅速发展。例如:1、提高温度控制器测温精度和分辨力2、增加温度控制器测试功能3、温度控制器总线技术的标准化与规范化4、温度控制器可靠性及安全性设计5、虚拟温度控制器和网络温度控制器目前国内外生产厂家正在研究开发智能型室温温控器,应用新型控制模型和数控芯片实现智能控制。现在已有国内厂家生产出了智能型室温空调温控器,并已应用于实际工程。三、主要研究或设计内容,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思路:1、根据设计要求确定系统中输出/输入信号的种类、数量和特点;2、确定CPU的选型与硬件接口等配置;3、进行硬件的设计,主要是整个系统的电路图的绘制;4、进行软件设计,根据要求编写控制系统的控制程序和监控程序;5、绘制电气原理图和接线图;6、撰写毕业设计说明书关键问题1、了解家庭室内环境监控的相关理论和技术以及研究现状及和发展应用情况;2、根据分析调研提出合理的设计总体方案;3、芯片的选型及设计;4、采用LCD在线显示当前家庭室内的温度与湿度;5、采用闭环的控制原理监控测量变量;6、检测元件的选择与设计;7、采用相应的校正系统减少测量误差,提高相应时间,减少滞后。思路本设计的主要解决的问题是通过单片机控制系统,实现对温度的智能控制。具体设计方案如下:采用温度传感器完成对温度的数据采集,并把温度值转换为电压值,经过放大、A/D转换为数字量进入单片机控制系统,与单片机中预置的参量进行比较后,得到误差量,并与上一次采集的误差量进行比较,得到误差的变化量,把误差量和误差的变化量作为模糊PID控制器的输入,经过软件进行处理,输出控制量,经过D/A转换后控制驱动电路,得到加在电炉上的平均电压。从而控制电炉的温度,实现温度的自动调节,使得温度稳定在设定值附近。解决问题过程中我们引路了模糊控制的概念。回顾了模糊控制理论的发展历史,指明了模糊控制在自动化控制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介绍模糊控制在国外的应用情况及国内模糊控制技术与PID控制技术在炉温控制系统中的成功应用;阐述模糊控制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趋势;提出了电炉模糊PID温度控制系统的研究目标。着重阐述温度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在分析传统数字PID控制和模糊控制策略的基础上,结合两者的优点,提出模糊控制与PID控制相结合的控制策略。下面简单介绍模糊控制和PID控制的原理及特点:四、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及解决的办法:五、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与时间安排:第一周课题调研及资料收集整理;第二周研究问题提出初步总体方案并分析比较,提交开题报告表;第三周——第七周对相关主要硬件电路进行设计计算第八周——第十周对相关主要系统软件进行设计和编写,绘制相关图纸;第十一周——第十二周撰写论文说明书,整理相关资料;第十三周上交毕业论文所有资料和说明书给评阅教师,评阅该论文,并准备答辩;第十四周毕业论文答辩。六、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1]姚福安电子电路设计与实践[M]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杨振江新型集成电路[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8[3]吴金戎8051单片机实践与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7[4]王福瑞单片微机测控系统设计大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9.3[5]李全利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6]蔡美琴MCS—51系列单片机系统及应用[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7]唐俊翟单片机原理与应用[M]冶金工业出版社2003.8[8]杨书华微机原理及软硬件接口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9]徐新民单片机原理与应用[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8[10]秦曾煌电工学下电子技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7[11]陈明荧8051单片机课程设计实训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3[12]胡汉才.单片机原理及其接口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3]徐淑华等单片机微型机原理及应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4]范风强等单片机C5应用实战集锦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5]徐学峰主编.传感器变送器测控仪表大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6]谢新民,丁锋.自适应控制系统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7]李士勇.模糊控制和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七、指导教师意见和建议: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