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LOGO生态旅游2013年旅游市场走起了时下最流行的“小清新”路线在2013年的各类热词排行中,“空气质量”一词的搜索量名列前茅。“洗肺”、“氧吧”、“清新游”成为旅行社推介生态旅游产品的主打卖点。在全国多地遭遇雾霾沙尘天气之际,福建省将海洋文化与清新环境相结合,推出八大主题路线“清新”游福建,钟情于山水、海洋、人文世遗地、茶香、美食、翠绿花草、温泉或是蜜月出行的旅客,都将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主题路线。记者从福建省旅游局获悉,根据近日通过评审的《福建省旅游产业创新提升规划》,该省将以“一中心两先行区”作为旅游发展定位,大力打造生态旅游先行区。据福建省旅游局介绍,“一中心两先行区”即“我国重要的自然与文化旅游中心、全国生态旅游先行区、海峡两岸旅游交流合作先行区”。旅游部门计划用3年时间,打响“清新福建”品牌,大力发展清新空气游、长寿健康游、高铁邮轮联动游、茶瓷雕艺术游等福建特色旅游新业态,做强生态旅游。最新进展:大力打造生态旅游先行区以生态旅游为卖点的远不止于福建,去年夏天,气候适宜、空气清新的海南和云南等地报名者最多。海南省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南有“清新福建”、“氧吧海南”,在祖国的最北边,拥有丰富原始森林和天然湿地资源的黑龙江,也推出了“洗肺”主题旅游来吸引游客,传统“消暑”主题独揽夏季旅游市场的局面被逐渐打破。“林都”伊春大兴安岭原始森林建议:别忘记配套设施旅行社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面对突增的游客需求,部分景区已经有些“吃不消”,一定程度上会对游客的旅游体验有所影响。想要真正享受“洗肺游”,景区、景点综合考虑自己的接待能力非常必要。另一方面,部分景点“借势”推出的“清新洗肺之旅”,实际上并无针对性的设计。业内人士建议,“洗肺”主题旅游市场虽发展形势良好,但尚不成熟,仍待完善。游客在出游前应尽量了解景区特色、服务水平和基础设施配备情况,才能真正达到“吸氧”的目的。引言生态旅游概述环境承载力、规划和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分析思考本章内容国内外生态旅游简介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旅游规模扩大,参与人数增多,范围增大,虽然成为国民经济新增长点,但同时,旅游环境恶化,生物的生境遭到破坏,物种多样性逐渐减少,人与自然的发展极不协调。能否既能满足旅游出行需要,又可实现对旅游资源和环境的有效保护,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发展模式。尤其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而生活质量却变得很差,所以人们回归自然感受原始生态的愿望变的越来越强烈,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什么是生态旅游?-----从西方发达国家的生态旅游行为谈起。西方发达国家在生态旅游活动中极为重视保护旅游物件。开发中避免大兴土木,交通以步行为主,旅游接待设施小巧,掩影在树丛中,住宿多为帐蓬露营,尽一切可能将旅游对旅游物件的影响降至最低。在生态旅游管理中,提出“留下的只有脚印,带走的只有照片”等口号,并在生态旅游地设置一些解释大自然奥秘和保护大自然的标牌,及喜闻乐见的旅游活动,让游客在愉悦中增强环境意识,使生态旅游区成为提高人们环境意识的大课堂。二、生态旅游概述1、定义从1983年生态旅游首次被提出至今,严格说来,国内外学者对概念的界定还没有统一的定论,但其含义是一致的:一是观光旅游自然景物,二强调被观光旅游的景物不会因此而受到损害。同时,世界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形成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我国学者普遍认为“生态旅游是以自然风光及具地方特色的风土民情为主要吸引物;通过增加当地群众的经济收益、积极促进自然资源和当地文化完整性的保护;以及通过增强旅游者对自然和文化资源的保护意识,来促进整个旅游业更加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旅游形式。”地域上层次上利用上自然性高品味性可持续性2、特征1、具有强烈环保意识的高品位旅游活动2、具有高含量的科学和文化信息3、生态旅游者的高品位活动上功能上质量上强参与性教育性精品化1、旅游者2、当地社区和人民1、旅游者2、当地居民3、旅游经营者3、原则1、旅游者行为约束原则旅游者必须对观光、游览、休闲、学习、考察的环境予以关爱。2、旅游地生态保护原则生态旅游开发以不破坏旅游地生态环境为前提,保护第一。3、促进旅游业经济发展原则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利用适当的经营管理方法与技术,提供服务,使当地民众能从中获益,从而促进旅游业经济良性发展。4、标准1、生态旅游的对象是原生、和谐的生态系统人文生态系统:指人工与自然相融合的生态系统,这些生态系统采取生态旅游管理形式,并已形成许多生态旅游项目和产品。如农业生态系统、水库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文化生态系统等。自然生态系统:是生态旅游的主要观光和研究对象,包括自然的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系统、水域(海洋和淡水)生态系统等;事实上,最早的生态旅游对象,主要定位于自然景物——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到了东方,就形成了生态旅游对象为“自然景物+文化遗迹”的双重性特点。随着人们对生态旅游的认识和体验,如今无论是东西方都已把历史文化的保护和欣赏纳入了生态旅游的对象范畴。认为生态旅游的资源与环境应当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特点,从而赋予了生态旅游更广泛更全面更科学的含义。2、社区的参与社区指生态旅游对象所在的区域。那里应该有:相当数量的职工、农民和自由职业者参与——生态旅游的工业(生产旅游工艺品)、农业(种植土特产)、其他产业(推销旅游产品、文艺演出、导游、宣传、交通、饭店服务等)中。参与旅游业——获益——更多的参与旅游业社区参与生态旅游有四个最突出的优点:1、从经济方面看,社区参与使其直接受益,在一些贫困地区称“旅游扶贫”(如桂林龙胜县泗水乡红门瑶寨)2、从旅游方面看,社区居民参与到旅游服务中,渲染原汁原味的文化氛围,增加吸引力(如泸沽湖摩梭人的母系社会形态);3、从社会发展方面看,发展旅游促进当地社会的发展;4、从环境保护方面看,社区参与可为保护提供动力(谁保护谁受益)龙胜县泗水乡红门瑶寨的26户红瑶居民1998年的人均收入仅900元,1999年这个村寨开发神秘的红瑶民族风情旅游资源,迅速成为有名的旅游村寨,半年就一举脱贫,实现旅游收入5.8万元,人均增收540多元,创造了旅游致富的奇迹。3、旅游设施生态化生态旅游设施处处体现生态性。4、生态旅游的对象应受到保护把保护旅游对象作为“第一”原则,使之贯穿于生态旅游的全过程,这是生态旅游与其他旅游的根本区别。5、与传统旅游的区别生态旅游:低消耗、有节制、环保型、负责任、规模小。传统旅游:消耗大、少节制、不环保、破坏性、规模大。目的不同。传统旅游主要在于消遣、享受,不是保护。而生态旅游是增强保护自然的意识和责任,实现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并取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使当地居民受益。参与程度不同。生态旅游可以让旅游者亲自参与其中,体验中领会生态旅游的奥秘,更加热爱自然,也有利于自然与文化资源的保护。责任不同。传统旅游对旅游者而言是欣赏文化和景观资源;对旅游开发者和经营者,是利润最大化。生态旅游对旅游者来说,除了享受自然景观之外,还有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受到环境教育、获得知识、陶冶情操。而开发者和经营者在实现经济利益、社会价值的同时,对环境资源进行维护。对社会而言,是为了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规模不同。生态旅游强调规模的小型化,限定在承受能力范围之内,这样有利于游人的观光质量,又不会对旅游造成大的破坏。而传统旅游的规模,----十一长假的旅游场面。三、国内外生态旅游简介西方旅游发展概况美国黄石公园简述与发达国家在发展旅游的基础条件上的区别我国王朗保护区生态旅游1、西方旅游发展概况过去,西方旅游者喜欢到热带海滨度假,有温暖的阳光(Sun),碧蓝的大海(sea)和舒适的沙滩(Sand),使游客暂离污染和激烈的竞争,身心得到平静,“三S”成为西方人所向往的地方。随后,西方旅游热点从“三S”转为“三N”,即到大“自然(Nature)”中,“怀旧(Nostolgia)”人类曾经与自然和谐的关系,使自己溶入自然进入“天堂(Nirvana)”的境界,更强调对自然景观的保护。周末和节假日到大自然去旅游已成为一种时尚。生态旅游发展较好的西方发达国家首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生态旅游物件从人文景观和城市风光转为“自然景物”,即保持较为原始的大自然。这就使不少发展中国家成为生态旅游目的地,其中加勒比海地区和非洲野生动物园成为生态旅游热点区域。根据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估计,1988年,发展中国家旅游收入为5500亿美元,其中生态旅游为120亿。在哥斯达黎加,每年接待的国际游客中,半数以上是去欣赏热带雨林的。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1994年去非洲的国际旅游者为1857.73万人次,其中生态旅游者占相当比例。2、美国黄石公园简述1872年建立的黄石公园是举世公认的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公园地处美国西部熔岩高原上。自然景观有大峡谷、瀑布、湖光山色、喷泉与温泉等。园内栖息着60种哺乳动物,12种鱼,6种爬行动物,4种两栖类动物,以及100多种蝴蝶和300多种鸟。有世界珍惜动物北美野牛、灰狼、棕熊、驼鹿、麋鹿、巨角岩羊、羚羊等。黄石公园在一百三十多年的发展里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使“供人民游乐之用和为大众造福”这一宗旨基本变成了现实。不仅体现了人类保护自然资源、保护家园、欣赏并崇尚自然的良好道德观念,更反映出人类为子孙后代的生生不息,留下尽可能多的自然文化资源遗产和美好景观遗产的全新经济发展观和社会价值观。黄石公园是如何开发保护的?背景:游客的不断增加、公园开发活动的增加,生态环境的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矛盾不断增加。另外,公园的管理机构也一直面临着土地权益、部门协作、社区土著居民协调、游客游憩考察、环境教育等问题的困扰。在这种背景下对国家公园的功能分区模式应运而生黄石公园开发模式随着公园建设开发的不断发展,黄石公园建立了完善的功能分区模式,很好地协调了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矛盾。特别使用区该模式有严格限制公众进入的区域,适用于面积较大的国家公园。分区时同时考虑保护与公众享用和教育的需求,不同利用区将不同公众需求细化,有利于满足多样化的游憩体验。在黄石国家公园成立不久,美国就出台了与此相关的保护法律-《黄石公园法案》,使之可以在经过多年的发展之后还得到这么好的保护。黄石国家公园的分区发展模式,不仅保护了公园的自然生态环境,同时还满足了人们生态旅游的需求,其开发模式可以为其它生态景区开发所借鉴。从以上对黄石公园功能分区模式的介绍可以看出,其属于较为成熟的生态旅游模式。那么我国搞生态旅游能否完全“拿来”?答案是NO。why?3、与发达国家在发展生态旅游基础条件上的区别(一)旅游规模不同每年黄石公园旅游人数在2500万人次上,属于小众性生态旅游,可以实现生态景观欣赏和野外体验的目的,同时又受到生态教育。而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旅游业进入快速扩张时期,实施“五一、十一黄金周”休假制度,游客数量的过度饱和,加剧了旅游资源的稀缺性,自然环境被破坏。黄石公园实行限制客流量,而中国暂时不可能实施。(二)生态价值观念迥异在西方,人们追求“人地分离”,为了保护珍稀动植物,游客只能在只有10%的公园区域活动,享受自然景观、生态教育、荒野探险性等新型生态旅游。而中国强调“天人合一”,在国家级风景区,强调自然与人文的融合,而非单纯的自然保护区。(三)“地广人稀”与“人多地少”美国拥有“地广人稀”的资源禀赋条件,特别是黄石公园,未发现前的1000多年“无人问津”,保护了当地生态资源的完整性。而我国国家级景区内存在社区现象十分普遍,例如贵州黄果树风景区内有两个镇和36个行政村。另外,我国部分生态旅游区处于集体土地之上,有着极为复杂的产权问题。这种“人多地少”导致景区和社区混杂,阻碍了生态旅游开发与保护。(四)“资金缺乏”也是原因之一美国黄石公园是由国家公园管理局管理,每年的主要经费由国会批准,从税收中划取。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有限的财政支出往往更多地提供给发展的教育、医疗、就业等,拨向生态旅游的维护和开发的专款十分有限。(

1 / 9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