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与生殖伦理医学伦理与医学史教研室夏媛媛xiayy1@sina.com生育控制观念与政策、技术评价辅助生殖体外授精、人工授精、克隆人器官移植计划生育相关观念转变人口观生育观生命观相关技术评价避孕与绝育(contraceptionsterilization)人工流产(abortion)优生(eugenics)严重缺陷儿处置辅助生殖技术历史发展主要方式存在问题人口观1、传统人口观——人口数量论2、现代人口状况世界——1650年5亿1850年10亿1987年50亿1999年60亿2010年70亿我国:数量多素质低结构不合理3、现代人口观: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男女比例失衡20世纪70年代,我国出生婴儿性别比完全正常,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一性别比开始持续偏离正常范围。至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出生婴儿性别比高达119.92/100。毫无疑问,非法的性别鉴定之后合法的而普及的人工流产,导致女婴出生率降低。贫穷农村追求男婴的习俗,在只准生一孩的政策下,使相当多的女婴出生后被杀死或遗弃。更有甚者,在广东某些地方,将“婴儿汤”当作“壮阳胜品”,花三四千元人民币,就能够吃到一盅用六七个月大的婴儿炖成的“补汤”。生育观传统生育观宗教神学生育观:生育是上帝的旨意无政府主义生育观:生育是个人的行为封建宗法生育观:生育是传宗接代新的生育观生育是个人的生育权利和对社会生育义务的统一。计划生育的意义:1、保障生存权2、促进社会经济发展3、有利于妇女生殖健康和妇女解放4、提高人口素质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出台始末——从晚清到共和国计划生育标语河南的国道上有条绝对经典:“一人结扎,全家光荣”!河南某乡路边的农舍上用白漆刷着:“该扎不扎,见了就抓。”在浙源至理坑的路上一小村庄:“国家兴旺,匹夫有责;计划生育,丈夫有责。”四川某山村:“一胎生,二胎扎,三胎四胎——刮!刮!刮!”某地估计计划生育阻力较大,有关部门便刷了条标语:“喝药不夺瓶,上吊就给绳。”北京某远郊区:“少生孩子多种树,少生孩子多养猪!”在山西看到的版本是:“山区人民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种树。”最绝的是东三省版本:“农村想不穷,少生孩子养狗熊。”湖南某乡政府:“结贫穷的扎,上致富的环。”晚清时期年份人口数人均耕地1700年1794年1850年1.5亿3.13亿4.3亿27.38亩2.19亩下降92%洪亮吉提出“天地调剂法”、“君相调剂法”(见洪亮吉《意言》的《治平篇》、《生计篇》)1798年,马尔萨斯发表《人口论》1855年,汪士铎提出“实施晚婚,男子定三十而娶,女子二十五而嫁,违者斩决”;“提倡限制婚配和药物避孕,一家只许有一子或一女,最多两女,广施不生育之药方”;“驰溺女之禁,推广溺女之法”(见汪士铎《乙丙日记》)1880年,马尔萨斯的思想被引入中国。民国时期1920年,张竞生向时任广东省省长陈炯明递条陈,主张每对夫妇只生两个孩子,违反的受处罚;在《汕头报》写文提倡避孕节育。1922年,桑格夫人受蒋梦麟、蔡元培、胡适等人邀请访华,4月19日于北大做了一场题为“生育制裁的什么与怎样”的讲演,胡适任翻译,随后到上海讲演,风靡西方的“BirthControl”开始在中国传播民间:1946年5月,一个饱受战争和饥荒之苦的母亲带着她的五个孩子接受修女的施舍美国节育先驱玛格丽特·桑格和她的孩子1925年,赵元任夫人杨步伟在清华附近的景山东大街开办“诊查所”,是中国最早的节育诊所1930年,妇女运动家雷洁琼与清华、燕京大学的几名教授和协和医院的医生共同创办了“北平妇婴保健会”政府:1941年,行政院设立社会部,组织成立“人口政策研究委员会”1942年至1943年间,讨论人口政策纲领,定为“合理的增加”1945年5月,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通过《民族保育正策纲领案》,“鼓励健全夫妻之生育,指导适当之节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年9月16日,毛泽东发表《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一文,阐述自己的人口观:“中国人口众多是一件极大的好事。再增加多少倍人口也完全有办法,这办法就是生产……”1950年朝鲜战争打响,催生了奖励生育政策:“生孩子达到五个的,是光荣妈妈;十个以上的授予英雄妈妈称号。”1950年邵力子同当时卫生部长李德全长谈,对“光荣妈妈”的号召颇感忧虑,提出控制人口的主张:“如果不防患于未然,采取计划措施加以控制的话,则不仅影响建设,同时也影响民生,成为社会发展的阻力。”1953年政务院会议上,邵力子首提计划生育的观点,1954年9月18日《人民日报》刊登他的演讲:“社会主义什么都有计划,生育更要有计划,计划生育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发展,能使我们伟大的社且更加富强。”1955年7月,第一届人大第二次会议上,马寅初在《控制人口与科学研究》的发言中,提出控制人口的“三步法”:第一步要破除“多子多福”等陈旧观念和封建思想;第二步实行晚婚,女23岁、男25岁结婚比较合适;第三步要有行政措施,生两个孩子有奖,生三个孩子要征税,生四个孩子征重税。会上竺可桢也表示赞同。毛泽东的思想也开始转变,1957年2月,毛泽东接见学联委员时说:“中国的好处是人多,坏处也是人多”,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专门提出:“政府可能要设一个部门,或者设一个节育委员会。”但一场汹涌的政治风暴即将打破平衡。1957年7月15日马寅初在《人民日报》发表了《新人口论》,被认为是“配合右派向党进攻”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席卷全国,一时出现劳动力短缺的假象,3月23日,毛泽东在成都会议上指出:“宣传人多造成悲观的空气也不对,应看到人多是好事,实际人口七到八亿时再控制”、“八亿人口,十亿人口也不怕”“人手论”取代“人口论”三年困难时期过后,灾难后的补偿性生育高峰出现,1963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3.33‰,达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高峰。1964年,国务院成立计划生育委员会,毛泽东的态度再次发生了转变。全国大力推行提倡晚婚,限制早婚,提倡男子28岁以上、女子25岁以后结婚。节制生育的人口政策刚形成一定规模和声势,又被紧随而来的“文革”打断。1969年,中国人口总量突破八亿,统计表明,1970年,平均一对夫妇要生育五个孩子。1971年,国务院转批了《关于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报告》,把控制人口增长的指标首次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1973年12月,中国第一次计划生育汇报会上提出,计划生育要提倡实行“晚、稀、少”政策。北京流行的计生口号是“消灭小三”,即“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七十年代后期,我国人口已近十亿,人们普遍感到“人多了”。按照当时的人口增长速度,中国将在2000年超过十二亿人口。国家领导层认为,有必要实行更为严格的一胎政策。“只生一个好”的计划生育政策呼之欲出。80年代的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勋章1981年的结婚证1980年,中国人口政策的关键节点3-5月,中央书记处委托中央办公厅,连续召开了五次人口座谈会,讨论了相关争议问题。1)能不能搞个急刹车,来个“无婴年”?2)只生一个到底好不好?3)一个孩子会不会影响智商?4)会不会出现西方的人口老龄化问题?5)出现“四二一”的家庭结构怎么办?五次座谈会达成共识“控制一代人的生育率”即计划生育政策应该实行二十五年或最多三十年。1982年宪法两处规定了计划生育,第25条:“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第49条:“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计划生育的政策随人口、经济等各方面的情况并在不断变化当中,不等同于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避孕和绝育历史发展桑格:1916年生育控制咨询中心成立意义争论1、会不会导致人们普遍放弃生育义务?2、会不会导致两性关系的混乱?人工流产原因1、治疗疾病2、家庭节育3、优生4、未婚先孕、婚外孕等争论保守派:禁止一切人工流产自由派:允许一切人工流产生命观生命的定义生命的标准生命伦理观生命是能够完成吞咽、代谢、排泄、呼吸、运动、生长、繁育、对外部刺激做出反应的一些功能。——《新大英百科全书》人的生命是自觉和理性的存在,是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体。——现代生命伦理学生命的标准1、个体/生物学标准早期说、晚期说、全期说2、承认/授权标准亲属承认标准、社会授权标准3、复合标准(1)胎儿是准生命(2)胎儿具有发展成为社会人的潜能(3)胎儿的生命权随其发育不断增大(4)胎儿的生命权小于母亲的健康权严重缺陷儿处置缺陷新生儿(defectnewborn):由遗传、先天、感染或外伤等造成胎儿发育不全、变态发育或损伤所致的生理缺陷,尤其是智力缺陷的新生儿。1级:缺陷对孩子今后的体力、智力发展没有影响或轻度影响,如并指、单纯兔唇;2级:缺陷对孩子今后的体力、智力发展有重要影响,但到一定年龄可以矫正或部分矫正,有一定劳动力或智力一般。如严重腭裂,某些先天性心脏病;3级:缺陷对孩子未来体力、智力发展有严重影响,长大后会丧失全部劳动力或智力极度低下,目前无法矫正。如先天愚型,四肢缺损;4级:缺陷特别严重,新生儿在短期内肯定要死亡。如无脑儿,严重脊柱裂,某些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四月的一个夜晚,那扇门打开了,你的出现把我突然变成了一个父亲。“我的女儿!”我心中响起千万重欢乐的回声。雨儿不停地絮叨:真是个妞妞,妞味十足……不知不觉地,“妞妞”成了她的小名。——摘自周国平《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然而……雨儿被一股恐惧感攫住,她没有像往常那样把妞妞举起来,拍拍她的小背,让她打嗝,却急急抱她到灯下,让我看她的瞳孔。我们就抱她去医院,这是北京最权威的一家眼科医院……“这是一种眼底肿瘤,恶性度很高。”——摘自《妞妞》有一千条理由让你早走,只有一条理由把你挽留,这条理由胜过那一千条理由,它就是我对你的爱。徒劳吗?爱不怕徒劳……徒劳吗?爱绝不徒劳。”你在时,我抱你不够,因而觉得时间太少,你走了,我的怀里空了,突然发现时间毫无用处,我不知道拿那么多时间做什么,也许时间只有一个用处,它会帮助我——是帮助我一天天向你走近。”——周国平“妞妞能活下去该多幸福。”“没准等不到那一天,动了手术,死于癌症复发或第二肿瘤的可能性还很大。”“何必让她再受这些苦!既然注定要去,迟去不如早去。现在她毕竟还不懂得留恋生命。”“可是我们救不活她。”“知道她活不成,为什么还要让她受苦?”“我的女儿注定活不了。”“我实质上已经做了选择:放弃手术,让妞妞在命定的时间死去,其实这是惟一正确的选择。”“是要在两个最坏之间做选择:或者让妞妞早早夭折,或者让她在经受手术、失明、癌症复发之苦后仍在青少年时代夭折。既然都是最坏,选择还有什么意义。”“长痛不如短痛,好死胜过赖活。”——《妞妞》不能救人活命的医学,难道不能教我一种使人真正安然死去的方法,当我的女儿醒来痛苦太甚而快乐太少时,让她多睡少醒,而当她醒来只有痛苦没有快乐时,就让她不再醒来?如今我只剩下了一个卑微的愿望,唯求我的女儿能以最平和的方式逐渐进入不醒的长眠……这时她有倦意了,握着心爱的小圆板,在爸爸怀里渐渐入睡。爸爸噙着泪,抱她走了很久很久,回想她临睡前把所有玩具都玩了一遍,宛如最后的告别……可是,三小时后,她半醒了,睡意朦胧他说:“拿玩的,听音乐。”六小时后,完全醒了,又有了玩兴和食欲,但身体的不适感觉也渐渐恢复了,开始喊痒喊疼。一万三千五百片安定,可以放倒二十七头大象,二百七十个成人。妞妞得到的却是许久未有的长达十个小时的安适。不可能,绝不可能!——《妞妞》我们相信这一切,都源于他对这幼小的生命,太过深沉的爱对生命的理解:“要么全,要么无”生命是一个苦难的过程,我们怎么忍心……生命伦理观生命神圣论生命质量论(1)主要质量(2)根本质量(3)操作质量生命价值论(1)内在价值:由生命质量决定(2)外在价值:由人格生命体现即生命对他人对社会和人类的意义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基本原则怎样处置严重缺陷的新生儿,涉及伦理和法律方面的问题,涉及婴儿、家庭、医务人员、医院甚至更广范围人员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