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实践150高中语文教育与德育的融合及渗透策略作者/何自悯 四川省广元市实验中学摘 要:在高中语文课堂上能否有效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关键在老师。学生的理解能力毕竟是有限的,怎样把教材中的德育思想传达给学生,需要老师进行正确指导。关键词:高中语文;德育一、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引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纵观高中语文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每一篇文章中都或多或少地蕴含着作者一定的情感,如有对真、善、美的赞颂,有对假、恶、丑的抨击,有对祖国壮丽山河的赞美,有对高洁品性的颂扬……所以,身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们应充分利用语文学科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优势,大力挖掘蕴含在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使文章中抽象的道理转化为学生的具体体验,从而引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并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一目的。比如,在学习《荷花淀》这篇文章时,我们可带领学生领略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教育;在学习《烛之武退秦师》这篇文言文时,我们可让学生熟读课文,赏析烛之武的说辞和在此基础上体会人物对话的语气和气势,让学生学习古人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和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总之,我们要深入挖掘文章教材中所蕴含的德育因素,将“文”与“道”有效结合起来,如此,才能使学生在具有较高专业语言应用能力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二、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渗透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典型是生活中典型人物的升华与提炼,正面人物形象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反面人物形象给学生以教训与警示。因此,我们可以充分运用文学形象引导学生在理解、鉴别、欣赏过程中受到教育。如在学习《项链》后,让学生反思自己有没有类似的虚荣心,如果有,那么从这篇课文中应该反省什么;如果没有,那么又得到了什么启示。对人物的分析同样有利于学生认识能力的提高,教师应当告诉学生语文是人生最重要的工具,用古今中外的大量史实让学生认识语文能力对个人前途,对集体利益,甚至对国家命运都有着巨大而密切的关系,比如学了《烛之武退秦师》就帮助学生认识“三寸之舌能战胜百万之师”的道理。通过“学-思”这种内化后,学生再将之外化为做人处世的行为,那么就达到了德育的目标。三、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文学作品的字里行间都充盈着浓厚的民族文化气息,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就是让学生穿越时空界限,和智者与圣人对话、交流,感受其超凡的思想与伟大的心灵。那么,学生该如何有效的进行阅读呢?(1)好教材上的文章。高中语文教材上的文章都是经过千挑百选而节选出来的精华,因此,具有极强的代表性。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要对教材上的内容进行精心讲解,还要引导学生多阅读。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阅读,能有效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尝试理解、推测与想象的阅读过程中,也亲身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在老师讲解基础上进行重复阅读,能够使学生反复体会作者的思想,逐渐内化为自己优良的品质。(2)有效进行课外阅读。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虽然高中语文教材上的文章都是精华,但是,其数量毕竟是有限的。而课外阅读材料包含更多名人志士的思想感情,因此也包含更多德育因素。四、将德育教育渗透在作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训练是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训练,是学生文字表达能力和思想水平的综合体现,再者,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一直是强调作品的思想内容;立意,即要求做到思想健康;立意深刻,高考改卷的老师一般都是将作品的立意;思想作为打分高低的最重要的标准,可见作品思想健康;立意深刻的重要性。所以在作文教学中自然应当重视德育教育。在写作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奋发向上,使他们的思想健康发展。文为心声,学生作文是学生世界观;道德情操;理想追求;思想方法的一面镜子,要学生写出观点正确;格调高尚;看法全面的文章,作文教学中就必须自觉地有计划地渗透马列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充分发挥作文教学的特殊功能。五、在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中渗透德育叶圣陶先生说过:“身教最为贵,知行不可分”进行思想教育,教师自己首先要接受课文思想内容的教育,并内化为思想行动,为学生作出榜样,这样,学生才觉得老师的话真实可信。作为老师,如果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就会失信,这样的老师,即使能说出大道理也不能说服学生,因此我在教学中地按照师德规范的要求去做,热爱学生,严于律已,严谨治学,积极工作,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我从教以来,认真教学,从未旷课,从未说谎,要求学生做的,自已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通过自己的言教;身教,影响学生,用自己的敬业爱生的精神教育学生,学生好的思想品德自然就形成了。总之,语文教学德育渗透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这牵涉到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做到知识、能力、觉悟的统一,牵涉到教师熟练地运用教育教学理论正确处理教材及对教学各环节的设计,牵涉到教师如何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不失时机地选取渗透点和教法实施德育教育。参考文献[1]周菲菲.分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J].时代报告,2013(02).[2]齐海梅.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教育教学论坛,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