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冲刺讲义模块一、教育基础教育学基础一、教育的概念教育的词源学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教育”:“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这是最早对教育进行了解释。教育的概念教育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是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二、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教育者是构成教育活动的主导性因素,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学习的主体、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作用于学生的全部信息。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构成教育活动的中介性要素。2、教育的社会属性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具有历史性、教育具有独立性教育的独立性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教育具有继承性第二,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的影响。第三,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三、教育的功能1、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划分,分为个体发展功能(本体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派生功能)2.、按教育作用的性质划分,分为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3、按教育功能呈现的形式划分,分为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四、教育的起源理论派别代表人物主要观点评价1.生物起源论勒图尔诺(法)沛西·能(英)动物生存竞争的本能是教育的基础;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要力量;教育的产生是种族发展的需要。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混淆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忽视了人类教育活动的社会性和目的性。2.心理起源论孟禄(美)教育起源于人类的无意识模仿。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教育的社会属性。3.劳动起源论凯洛夫教育在劳动过程中产生。五、教育的发展古代社会的教育中国欧洲奴隶社会:出现了学校(夏朝)、“学在官府,政教合一”教育具有阶级性、教学内容主要是六艺古希腊教育:斯巴达教育(军人)和雅典教育(崇文)封建社会:等级性“二馆六学”、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五经》中世纪:教会教育(七艺)和骑士教育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特别是“四书”成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不再是科举的内容,儒家主张的“学而优则仕”,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教育目的。六、各个社会教育的特点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1.教育具有同一性,无阶级性、公平性2.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我国古代小学教育的特点(1)教育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2)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服务;(3)教育内容主要是纲常伦理之道;(4)教学过程是通过对儿童管制、灌输来进行的;(5)教学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6)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萌芽;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的特点(1)在课程内容上注入了科学知识,增加了许多新的学科。(2)在教学方法上,引进实验法、演示法、实习法等新方法。(3)扩大了受教育权,提出了普及教育的口号。(4)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以班级授课制取代了个别教学制。社会主义社会教育的特点(1)教育权为广大劳动人民所掌握。(2)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小学教育一、小学教育的地位:小学教育是国民教育事业的基础,它的根本地位就在于它的基础性。二、小学教育的启蒙作用:小学教育是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在人的一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启蒙作用。(1)身体素质(2)文化知识(3)思想品德(4)心理素质三、小学教育的发展近现代小学教育1878年,张焕纶所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是近代小学的开端。1896年,盛宣怀创办的南洋公学,设立师范院,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所新式师范学院。后设立外院,即为小学,它是我国师范学校附设小学的开端。学制名称时间政府特点地位壬寅学制《钦定学堂章程》1902清政府中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但只颁布而没有实行。癸卯学制《奏定学堂章程》1903清政府主要承袭了日本的学制,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规定男女不许同校,轻视女子教育。中国开始实施的第一个近代学制或实行新学制的开端。壬子癸丑学制1912南京临时政府男女可同校、废除读经,充实了自然科学,改学堂为学校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壬戌学制1922北洋军阀以美国学制为蓝本,规定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又叫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它首次确立男女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当代小学教育从1986年开始推行九年义务教育。1992年颁布《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出基础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2001年国家推行“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06年我国颁布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四、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1、小学教育的基础性(1)小学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础(2)小学教育是个体发展的基础(3)小学教育的课程内容据有基础性2、小学教育的义务性(1)国家有设有学校以及使人民享受教育的义务(2)父母或监护人有使学龄的子女或被监护人就学的义乌(3)全社会有排除适龄儿童和青少年的种种不良影响和障碍的义务。3、小学教育的全民性4、小学教育的全面性教育学的发展一、教育学的萌芽中国的教育家、思想及著作(一)孔子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他的言论记载《论语》中有充分的反映。1.教育作用孔子认为教育对国家稳定、社会的发展有作用;提出了“庶、富、教”的观点,认为人口、财富和教育是立国的三个要素;2.教育对象:提出了“有教无类”的观点。3.教育目的孔子致力于培养一批“士”和“君子”,以完善人格为教育的首要目的。4.教育内容《论语.述而》记载:“子以四教:文、行、忠、信”。4.教学原则与方法第一,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这条原则不是孔子提出来的,而是宋代朱熹在概括孔子的教学经验时说:“夫子教人各因其材”。于是有了因材施教的名称。第二,启发诱导的原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启发式教学的人。第三,学思结合的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第四,谦虚笃实的方法(“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5,道德修养第一,立志有恒《论语.子罕》:“三军可以多帅也,匹夫不可以夺志也。”第二,自省自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第三,身体力行。“敏于事而慎于言”,“讷于言而敏于行”,“言必行,行必果”。第四,改过迁善。6.教师观教师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要为人师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二)《学记》我国的《学记》(收入《礼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1.教育的作用《学记》把教育的作用概括为十六个字:“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而“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揭示了教育的个体功能。2.教学原则第一,教学相长原则——“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第二,预时孙摩原则——“禁于未发谓之预,当其可谓之时,不陵节而施谓之孙,相观而善谓之摩。此四者,教之所由也”。这包括四条原则:预防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循序渐进性原则、集体教育原则。第三,长善救失原则。它指出了学生学习中的四种缺点:贪多、狭窄、自满、畏难。教师只要了解这些学习状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学生就能发扬优点,客服缺点。第四,启发诱导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第五,课内外结合的原则。“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课外练习是课内学习的三.苏格拉底的产婆术。第一步是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是定义;第三步是助产术。四.柏拉图著有《理想国》,是“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的提倡者。五.亚里士多德。他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提倡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这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注意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提倡对学生进行和谐全面发展的教育。在历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六.古罗马的昆体良。他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在这一著作中昆体良将学习过程概括为“模仿—理论—练习”三阶段。二、教育学创立阶段的代表人物人物著作教育观点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大教学论》(1632)—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①教学原则: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②教学制度: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方法和实施内容;③教学思想:“泛智教育”——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的人;④教学内容:规定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⑤教学方法:首次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等一系列教学方法。培根《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确立下来,并与其他学科并列。提出实验归纳法,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卢梭《爱弥儿》提倡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认为教育的任务应该使儿童“归于自然”。洛克《教育漫话》①提出“白板说”;②倡导“绅士教育”。裴斯泰洛齐(慈爱的儿童之父)《林哈德与葛笃德》①主张教育遵循自然,使儿童自然发展;②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③提倡情感教育,爱的教育;④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赫尔巴特(科学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代表人)《普通教育学》(1806)——标志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的①将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②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③提出“四阶段教学”理论。将教学过程分为清楚、学科正式诞生。联想、系统和方法四个阶段。后由他的学生齐勒修改为预备、提示、比较、总括、应用五段,称“五段教学法”;④教育性教学原则:“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⑤教育的目的: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①三中心论:“儿童中心(学生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②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是其教育思想的基础与核心);③学校即社会;④从做中学;⑤五步教学法:创设疑难情景;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困难;验证这个假设。斯宾塞《教育论》①对传统的古典主义教育的批判。②教育预备说。③科学知识最有价值。④制定以科学知识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三、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凯洛夫的《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对我国建国后乃至现在的教育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国的杨贤江(化名李浩吾)的《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育学著作)四、当代教育学的发展布鲁纳《教学过程》强调学科结构,提出了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倡导发现式学习。瓦根舍因创立范例教学理论:范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选择真正基础的本质的知识作为教学内容,通过“范例”内容的讲授,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掌握同一类知识的规律的方法。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也称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夫雷什中学》等著作中,系统论述了他的全面和谐教育思想。他的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布鲁姆著有《教学目标分类学》等著作,提出了掌握学习理论。布鲁姆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保罗朗格朗的终身教育思想。《终身教育引论》首次提出终身教育的概念。教育与社会发展1、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这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2)教育是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