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第三讲社会科学方法论探析学习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意义为社会科学研究者提供必要的能力准备即使你将来不做社会科学研究,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能帮助你看到许多你不曾看到的东西,作为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消费者,你也会受益。一、基本概念1、方法“方法”一词在中国古代是规矩、规则的意思。墨子(MO-TSE,前468-前376)把以“规”度量圆形之法称作圆法,以“矩”度量方形之法称作方法。所谓“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就由此而来。“方法”在汉语中的词源就来自《墨子·天志中》:“中吾矩者谓之方,不中吾矩者谓之不方,是以方与不方,皆可得而知之。此其故何?则方法明也。”在西方,“方法”一词是来源于希腊文,含有“沿着”(Κατμκοτη)和“道路”(Οδικ)的意思,表示人们活动所选择的正确途径或道路。2、方法论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理论,是一系列有关方法的理论与学说,是抽象的、概括的“方法哲学”。3、社会科学方法论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它是对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概况和总结。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核心是方法选择的价值、规范和标准问题,它涉及什么问题是值得研究的,其理论根据是什么,资料获取的原则是什么,如何进行解释,如何确定众多具体方法的评价体系等。社会科学对自然科学的借鉴社会科学逐步摆脱传统思辨哲学的影响,重视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探讨,越来越具有应用性的发展趋势。把数学方法运用到社会科学领域,使社会科学的发展体现出定量研究的精确化的趋势。社会科学由传统的过多的探讨过去而逐步转向在研究过去的同时也面向来的研究,表现出预测性的趋势,等等。这样,现代社会科学研究就具有综合化、应用化、定量化和预测化四大特点,这四大新特点相辅相成,与自然科学逐渐结合在一起,一步加强了社会科学研究的特殊性。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化”趋势促使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化的原因:首先,来自于自然科学的影响力,社会研究模仿和学习自然科学方法。极端形式是早期社会科学家,如J.S.穆勒的科学统一观。其次,现代社会本身的深刻变革提出了要求。现代社会结构不断发育、分化,社会职能越来越丰富,社会问题原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决定了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必须以经验事实为基础,客观的经验分析或定量研究成为现代社会科学的基本手段。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化”趋势恩格斯:“一切社会变迁和真正变革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中去寻找;不应当到有关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到有关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恩格斯这里所说的哲学指无视社会经济基础,单纯从抽象原则出发推演历史的旧形而上学。伴随社科学逐渐成熟,反对哲学的趋势明显。迪尔凯姆将“独立于哲学”(即形而上学)视为社会科学获得解放的条件,被看作社会科学在方法论上的重要规定。实证主义哲学及其反哲学倾向是反对从先验原则出发来推导事物本质的思维习惯,对这种思维习惯的拒绝有利于社会科学的发展,符合当代社会对社会研究的要求。社会科学的人文主义倾向社会科学出现人文主义倾向的原因:首先,社会生活过程中的“意义”的发现和强调,是否定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化和复兴哲学的一个主要理由,这种否定性观点往往被称之为社会科学中的解释学派或解释性社会科学。对社会行为中的意义的方法论选择,例如:第一种是逻辑实证主义者亨普尔和奈格尔等人,认为科学必须是价值中立性的,必须坚持事实陈述和价值陈述之间的严格区别,因此否定社会科学作为科学的资格。第二种在新维特根斯坦主义者彼得•温奇那得到表现。在《所谓的社会科学》中,他主张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研究之间的根本区别和逻辑不相容性,否定客观的、普遍的、规律的社会科学。•社会科学的人文主义倾向其次,社会生活本身的复杂性以及现代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全球化,要求社会科学有新的视野和方法。全球化的时代世界要复杂的多,需要综合性的观念和超越单一学科边界的努力,需要哲学的抽象和整体地把握社会历史的能力,任何单一学科或个人都难说真理在握。最后,社会科学的专门化和学科建制与社会对公共知识的要求之间的矛盾,成为否定社会科学和复兴哲学的一个理由。社会科学的专业化造成与公众的隔膜。后现代社会学方法论的倡导者史蒂文•塞德曼,把社会学理论与公众话语的分离看做是目前社会学危机的根本原因。强调社会研究对社会整体的关心,强调哲学和人文科学对于社会科学的支持和补益作用。实证主义方法论实证主义:指源于孔德,主张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具有一致性,并寻求普遍规律性的观点。是西方学术界具有广泛影响的方法论观点。19世纪上半叶兴起的实证主义思潮,代表了一种将近代科学观及其方法论立场推广运用于社会研究领域的努力。早期实证主义;20世纪40-60年代的工具实证主义;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新实证主义或后实证主义。孔德:实证观点的首倡“实证”的思想源于自然科学和经验主义哲学。16世纪以来的近代自然科学强调观察和实验,两个方面的基本规定即“经验科学”(“脱哲学化”)和“事实科学”(“脱价值化”),要求知识的“确定性”和“实证性”,人们称当时的实验科学为“实证科学”。经验主义哲学认为认识(或知识)只能局限于经验的范围内,不能超出经验之外,人的思想认识必须被经验事实证实,否则就是形而上学。孔德在《实证主义概论》中将“实证”定义为:现实的而非幻想的,有用的而非无用的,可靠的而非可疑的,确切的而非含糊的,肯定的而非否定的。孔德提出,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在研究方法上具有一致性,孔德倡导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即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也强调历史性原则。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在研究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即发现普遍性的规律。利用规律为人类服务,建立美好的社会秩序。确立了社会科学的基本原则。科学的社会学思想成熟迪尔凯姆的实证主义观点题中体现在其《社会学方法的准则》当中。通过界定研究对象,指出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与自然科学的一致性: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事实(socialfacts),社会事实不同于人的心理或意识,具有外在性、客观性、普遍性和强制性,应将其作为事物去对待。社会研究“首要的和最基本的规则是:把社会事实当做事物”。经典实证主义基本观点第一,认为社会(科)学在学科性质上与自然科学诸学科是一致的,社会科学完全可以借用自然科学的研究程序并纳入科学之列。(学科性质)第二,认为社会(科)学研究目的和自然科学一样是寻找和建立“规律”。(研究目的)第三,认为社会学所研究的社会事实(对象)是一种外在于人的客观实在。(研究对象)第四,主张整体主义的方法论。强调对社会整体结构的研究,重视社会整体研究,轻视个体行为研究。工具实证主义坚持经典实证主义的基本原则,但研究的重心由社会整体转向具体的社会现象或社会制度。以“哥伦比亚学派”为代表。重视定量研究方法(量化的调查分析法),“社会理论如果不建立在充足数据的基础上,它在科学的社会学中就没有一席之地”,“所有社会学家将是统计学家”。拉扎斯费尔德在研究报告《人民的选择》中,对美国1940年的总统选举进行了研究,成功地运用了抽样法和态度测量,通过定组分析法和访问法,分析了大众意愿的形成、变化和发展。新实证主义20世纪80年代以后,实证主义受到挑战。受到的抨击,使得后实证主义的观点一改以往强势态度。(1)承认社会科学研究的综合化和多元化。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整体主义和个体主义)不可分割。(2)社会研究没有统一的模式,既可以是科学取向的,也可以是人文取向的,评价标准发生变化。(3)客观主义和价值中立的观点有所动摇。迪尔凯姆的实证主义方法论在《社会学方法的准则》书中,迪尔凯姆论述了实证主义的方法论原则,解释如下三个问题:1.什么是社会事实?社会事实是由外在个人,但又具有控制个人的强制力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感觉方式构成的。社会事实包括两个主要的大类:物质性(material)社会事实和非物质性(nonmaterial)社会事实。2.社会事实的特征如何?第一特征是,它对个人来说是外在的;第二种特征是,它具有强制性的力量,“它们凭借这种力量强加于个人,而不管个人的意愿如何”;第三个特征是它的普遍性,换言之,它们普遍地或广泛地存在于社会之中。迪尔凯姆的实证主义方法论3.如何研究社事实?社会学方法论最基本的准则是,社会事实必须根据社会事实来解释。第二个准则就是,一种社会现象的起源和它的功能是两个不同性质的问题。要对社会现象进行充分的解释,历史分析(即因果分析)和功能分析缺一不可。历史分析能使我们理解,为什么是这个特定事项而不是其他事项能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发挥特定的作用;而功能分析则将揭示我们思考的这个特定事项会给整个社会或其组成部分的运作带来什么结果。马克斯·韦伯的反实证主义方法论反实证主义的方法论,或者称之为人文主义方法论,这种方法论构成了韦伯的理解社会学的基础。韦伯的社会学被称为“理解的社会学”,他对社会学的定义是:“社会学是一门关于社会行动的解释性理解,并依此对社会行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因果说明的科学”。韦伯把社会行动作为社会学研究的对象。社会行动是有意义的,社会行动的本质是其蕴含的精神内涵和文化意义。且意义是可以理解的,因而对社会行动的理解是可能的。理解就是对行动意义的把握。社会学既要对社会行动的客观结果进行解释,也要对其主观意义进行理解。社会学是一种理解性科学,理解就是对行动意义的把握。马克斯·韦伯的反实证主义方法论可以有两种形式的理解:(1)观察性理解,通过这种直接的观察,我们能够理解发生了“什么”,但是如果我们想进一步了解“为什么”会发生,我们就需要凭借另一种理解,即(2)解释性理解,“这是一种对动机的合理理解,这种动机使行动能够为人所认识,并且更加富有意义”。理解方法理解方法作为一种方法轮可以追溯到德国哲学家狄尔泰,他被誉为“解释学之父”,是西方第一个比较系统提出“理解”方法的人。狄尔泰主张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是两种性质根本不同的科学。人类行为是有目的性的,自然界事物无目的性;自然科学能做到价值中立,社会科学不能。社会科学可以使用自然科学的一些经验研究方法,但根本上,是有差别的。对自然界可以说明,但对社会精神生活需要去理解。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来认识狄尔泰的理解概念:首先,理解是对于人们所说、所写和所作的东西的把握,这是对语言、文字、符号以及遗迹、行为——即所谓“表达”的领会;第二,理解是对于意义的把握,这是对一般表达所包含的观念或思想的领会;第三,理解是对人们心灵和精神的渗透。韦伯对“理解”方法的发展韦伯的“理解”与狄尔泰有两点不同:(1)韦伯却认为,我们没有必要将理解和有关事物的因果关系的说明像狄尔泰那样对立起来;(2)狄尔泰的理解对象是精神生活或干脆是作为精神生活的结果的文本,而韦伯则欲图将理解的范围推广到整个社会生活,即理解行动者、行动者之间的互动乃至整个人类的发展历史。批判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以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的“社会研究中心”为中心的一群社会科学学者、哲学家、文化批评家所组成的学术社群。主要代表人物:霍克海默《启蒙的辩证法》、(与阿多诺合著《批判的理论》;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哲学话语》、《交往行为理论》、《后形而上学思想》等。社会批判理论:与社会现实的照面、发现和揭示社会现实问题。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本书是法兰克福学派历史上最有政治影响的书,被称为西方六十年代末大学生运动的精神源泉,作者马尔库塞则被称为其“精神领袖”。无论始终,他是关注着社会现实,关注着人和人的历史、人的本质和人的最高价值问题。他生活在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但他没有沉醉于发达社会的表面繁荣,而是对其提出尖锐的批评,表达了深深的忧虑.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他把发达工业社会及生活在其中的人称作“单面社会”与“单面人”,亦即,发达工业社会是个病态社会,在这个社会里生活的人及其思想也是病态的。因而,他主张要变革这个社会,要给予这个社会以“大拒绝”。发达工业社会依靠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