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东西方文明的枢纽地区之前本贴的分析都是围绕着欧亚大陆的边缘地区,换句话说也就是围绕着海权在说的。不可否认,在地理大发现之后,权力和利益的斗争更多的体现在对海洋的争夺上了。但在此之前,地球的文明中心仍然是欧亚大陆(包括北非),也就是麦金斯所说的世界岛。这片文明的发祥地被欧亚大陆中心地带分成了东、西、南三块。西面是以地中海为中心的“地中海文明区”,东面是以黄河流域为发中心的“东亚文明区”,南面则是次大陆上的“南亚文明区”(一般也被划入东方文明)。而连接这三大文明区的枢纽地区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讲的——中亚地区。在开始分析中亚之前,我们必须先了解一下中亚的地理范围,即哪里才是中亚。先看看行政区划上的中亚。图:亚洲地缘结构图让我们先了解一下整个亚洲的区域划分。既然中国在东方,那我们就从东边说起吧!东亚——包括中、日、朝、韩。当然俄国也想介入东亚的事务,不过它在外东北的那点土地并不足以让他成为东亚国家。所以在政治上一旦要将俄国也考虑进来的时候,“东北亚”一词的表述会更加精准;北亚——俄国的亚洲部分也就是西伯利亚地区,再加上蒙古。这一地区在古典时期曾经影响了整个欧亚大陆的历史发展。但在现代,一个没有出海口又地广人稀的区域,并没有单独的影响力。以至于这一地区经常不得不硬挤入东亚地区以获得团队的力量。东南亚——中南半岛和南海周边的那些岛国组成了这一地区。过低的纬度和过于边缘的位置,使得这一地区无论在古典时期还是在现代社会,都处在其他地区的文化阴影之下。从地缘的角度看,安于一个二流的角色也许是明智的选择西亚——这一地区的主体是阿拉伯半岛上的那些国家。从方位上来讲,小亚细亚半岛上的土耳其也经常被划入西亚地区。不过土耳其人急于脱亚入欧,并不情愿与它的穆斯林兄弟们为伍。因此现在谈及西亚时一般也就不包括它了。联合国将从苏联分裂出来的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也包括在西亚中,这从地理上来说无疑是正确的。但鉴于他们与欧洲的渊源,他们比土耳其更不愿意做为亚洲的一员)伊朗一般也被划为西亚,从地缘位置和宗教上,似乎也是正确的。不过我更愿意把它划为中亚的一部分(具体原因稍后会说)南亚——这一概念就比较清晰了。起码我们已经花了很多时间在讲印度。这一地区包括印度和他周边的那些小国,当然也包括它的死敌——巴基斯坦。这一地区比中南半岛的优势在于更接近文明的起源地(两河流域),当然这是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来看的。地缘优势是它现在敢于向一流国家发起冲击的重要基础。中亚——中亚地区目前在政治上一般指从苏联分裂出来的五个国家,即所谓“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已经有朋友注意到了,对于中亚的边缘我有意用了过渡色。其实政治家们决定的国境线并不能真正反映地缘结构,这一点在每个区域都存在(比如中国的版图就不仅包括东亚地区)。之所以特别在中亚地区加以处理,是因为我们今天要开讲的是中亚,因此需要给予特别的待遇。刚才说了,我并不愿意把伊朗划入西亚地区。事实上伊朗高原上的另一国家——阿富汗就经常在中亚和南亚中摇摆,当然这是被动的被“专家”们划来划去。在北部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哈萨克斯坦的北部其实已经伸入了北亚地区了。而在东部,无论是从地缘上还是文化上,很多时候中国的新J地区更适合与这一地区一起研究。当然出于政治上的原因,我们并不会看到这一地区被公然划入中亚。不过既然大家希望看到一个更全面的分析,那我不得不将伊朗高原——中亚五国——新J地区划入一个“大中亚”的概念一起分析。声明:这只是一个地理上的概念,无关政治大中亚地区”可以依地缘特点分为三个板块:一、伊朗高原——这一地区位于“大中亚地区”的南部,它的战略地位可以说是世界级的(至于有多重要,一会分析)。在这一高原上总共分布着二个半国家,即西部的伊朗、东北部的阿富汗,西南部则位于巴基斯坦境内(占了巴的一半,另一半为印度河平原)二、中亚五国——这一地区地理特点是“平”,包括大片平原和一些较低的丘陵。不过千万不要把平原理解成沃野千里。“平原”只是说他的海拔低,事实上在这一地区的大部分为荒漠。由于地处内陆,所有的河流都因为没有出海口而被自我消化了。当然同样的也就享受不到海洋所带来的温润空气了。三、西域——事实上无论是中国方面命名的“新J”,还是泛突主义者臆想的“东突厥斯坦”都带有太多的政治意味了。从地理的角度来看,也许汉朝人以自己为中心为它取的“西域”之名会更为合适。也许这并不是一个国际性的名称,不过既然欧洲人能够以自己为中心将亚洲划分为“近东”“远东”。那么中央之国似乎更有理由按自己的方位感为之命名如果说伊朗高原的特点是“高”,中亚五国的特点是“平”,那么西域的特点就是“深”了。当然这个深是相对高度而不是绝对高度。西域的特点是“三山夹两盆”,即从北到南由同样发源于“帕米尔高原”的阿尔泰山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分割出准噶尔和塔里木两个盆地。这种特点也使也“西域”地区能够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大中亚地区”的三个单元我们可以分块来分析。首先进入我们视线的是“伊朗高原”。我前面说过,这一地区的战略地位是世界性的。其实大家应该有所感觉了,能够让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之前仆后继的阿富汗就在这片高原的东北角。而这片高原的主要国家——伊朗也正是美国的下一个目标。在分析伊朗之前我希望大家能够对“大东亚地区”,及其周边地区的地理特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虽然我们在前面的内容中已多有涉及,但并没有在一张图上系统的标出过。那么现在我们就看一看整个亚洲西部地区的地理结构。从这张图上可以看出,整个大中亚地区由于高山阻隔,基本是属于气候干燥的内陆地区。不过相比于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这一地区的气候条件还是可以更适合人类的生存的。尤其是在伊朗高原上面还诞生过“波斯文明”,波斯帝国亦曾经称霸一时。当然伊朗高原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绝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气候条件比青藏高原要好。事实上他的战略位置决定了他的命运我们知道,在人类的迁移过程中,山脉起着重要的作用。人类一方面必须正视山脉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得益于山脉所提供的保护。这使得世界上很多民族都有自己心目中的圣山。那就让我们看看在这片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上都有哪些主要的山脉(山系)让我们先看看欧洲,整个欧洲地区实际上是一个大平原地区。只是在他的北、东、南方向各有一条山脉(山系)将它保护起来。分别是:北面——斯堪的纳维亚山脉。这条山脉位于文明的边缘,由于山的那边并没有陆地了,所以它所起到的作用更多的是为欧洲大陆遮挡北冰洋的冷空气。东面——乌拉尔山脉。作为横亘于欧亚大陆中间的一条山脉,他与南面的里海共同成为了欧亚大陆的分界线。而二者之间的那个缺口,就成为了欧亚游牧民族进出的主要通道。在有些时候它也起着传播文明的作用。南面——阿尔卑斯山系。这是一条决定欧洲历史的重要山系。它的南面就是地中海,生活在这里的人按中国人的说法是“背山靠海”。既然有着如此优越的环境,那么在这里诞生了欧洲最初的文明也就不足为怪了。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一条断断续续的山系,从巴尔干地区向西一直延伸到“伊比利亚半岛”(西班牙)。在其中还向北向南分出了一些旁支。由于它太过于零散,以至于其中的很多段都有其他的名字。而中间最主要的一段就被称作“阿尔卑斯山”。正是由于阿尔卑斯山系的这咱特点,它又被地质学家们称作“阿尔卑斯褶皱带)现在说说非洲吧。非洲的地形可以说的上是南高北低,在我们目前所要关注的北部非洲应该说有两处地形需要关注:一处就是西北部与西班牙隔海相望的阿特拉斯山脉。不过这条山脉一般被认为是阿尔卑斯山系在非洲的延伸。另外一处独特的地理构造需要我们特别关注的——东非大裂谷。这也是本州最触目最具特色的地形。大裂谷的北段被注入了海水,现在被称作“红海”,出于航运的需要,人类把亚非两地仅有的那一点陆地联系挖断。这条地峡目前叫作“苏伊士运河”。之所以要关注“东非大裂谷”并不仅仅因为它割裂了亚非大陆。更重要的是这一地区是人类的发祥地,正是从这里诞生的原始人类一次又一次的走出非洲,向欧亚大陆扩散。最后一次走出的人类成为现代人的直接祖先。即使未经过任何的专业训练,你也能一眼看出,从这条大裂谷走出的人类在向北迁移时,他们所需要经过的第一块高地就是“伊朗高原”让我们再把视线转向东方,如果说在这片被麦金斯称之为“世界岛”的大陆上,北、西、南都各自只有一条显著的地理特征的话。那么在他的东面情况就变得有些复杂了。在这一方向仅从山脉的角度我们大致就可以找到五条明显的山脉。包括阿尔泰山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喀喇昆仑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根据这些山脉之间的关系,我们大致又可以分成三组主要山系,包括天山——阿尔泰山系;昆仑——祁连山系;喜马拉雅山系。这三组东西向的山系也将与之相邻的地区分割成了四个部分,即南亚次大陆——青藏高原——西域盆地地带——蒙古高原。(其实还有一条喀喇昆仑山-唐古拉山系,不过被湮没在青藏高原上,作用不那么明显罢了)这些山系可以找到共同的源头,那就是伊朗高原西侧的“帕米尔高原”。虽然同为高原,但这个由多个山系汇集而成的高原可比伊朗高原要高的多。前者的海拔有4000米~7700米,而后者的海拔只有海拔1000~1500米。这也就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伊朗高原能够诞生足够灿烂的文明,而帕米尔高原和青藏高原更多的是做为一个极限之地留在人们的印象中。事实上做为欧亚文明的另类——东亚文明,在与西亚文明进行沟通时,其陆上的路线也正是延着这三条山系。虽然路径艰难,千百年来东西方的沟通并没有断绝过。而在地球另一边的美洲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分析完欧亚非大陆四个方向的山脉走势后,我们自然的会把目光集中在这四大“龙脉”的汇集点。你看得没错,它就是“伊朗高原”。我们可以看到在伊朗高原的北侧是欧亚游牧民族的必经之地——图兰低地(也就是政治上的“中亚”);南侧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两河平原(现大部属伊拉克);西面是欧亚古典文明的交汇地——安那托利亚高原(现基本为土耳其占据);东面则是东方各大山系的发源地——帕米尔高原(现大部为塔吉克斯坦)。基于伊朗高原如此重要的位置,将它称为欧亚非大陆的枢纽地区并不为过。我们还可以将它与上述四个地区合在一起,一同看作欧亚非大陆的腹地单从这些显著的地理特征也许并不能让人信服伊朗高原的战略地位,毕竟世界是由人来创造的。不过人类文明程度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所处的自然环境。那就让我们从文明的角度来探究一下这片高原的战略地位吧!上图从图上可以清楚的看到,在古典时期,伊朗高原处在“欧洲基督教文明区”,“北非阿拉伯文明区”,“南亚印度教文明区”,“北亚游牧区”,四股力量中间。这使得这片高原上也诞生了属于自己的文明“波斯文明”接着说伊朗高原。从那张《古典文明地缘结构图》中我们发现波斯文明处在文明的包围之中,也就是说这些文明之间要开展交流很大程度要通过这个枢纽地区(其实青藏高原和东南亚地区也可以划出个“佛教文化区”,而这一文化区也在这一枢纽地区边上)唯一不与伊朗高原不相邻的就剩下独处于东方的“东亚文明”了。但这并不表示“东亚文明”就不会与伊朗高原发生关系了。事实上在这一地区在东西方交流中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知道“东亚文明”很大程度上是独立发展的,但这并不表明它不需要与西方诸文明交流。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便是这种交流的典范。实际上丝绸之路并不止一条路线,最起码传统中认定的从西安出发的那条路线就可以分为三个支路。这三条支路在西域就是沿着阿尔泰山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前进的。也可以理解为绕着那两个盆地前行。丝绸之路的这三条支线在走出西域后,实际上又分成了三路。除了北线走的是游牧民族一直在走的欧亚大陆的通道外(乌拉尔河),其他的两条都要需要通过伊朗高原。事实上“丝绸之路”只是一个比较出名的标签。这并不代表东西方在开展以丝绸为主的贸易时,这些路线就不存在。可以说从人类走出非洲向东亚进发时,这些路线就有可能存在了。在天空和海洋被人类征服之前,人类在陆地上也并未出现太大的技术突破。基于以前的“黄河文明中心论”,东亚其他地区业已存在的沟通路线并不为中国的专家们所重视。不过随着三星堆文明的发现,中国的南方地区与西方文明交流的通道也浮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