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知识点整理一、名词解释1、环境: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它包括人类已认识到的和尚未认识到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2、环境影响:是指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包括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反作用两个层次。3、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后果)进行的系统性识别、预测和评估。并提出预防和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4、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把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以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的形式确定下来从而必须遵守的制度。5、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的含义:按照一定的评价目的,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从总体上综合起来,对环境影响进行定性或定量评定6、无组织排放;是指生产装置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废气污染物不经过排气筒或排气筒低于15米排放源的无规则排放。7、大大气气污污染染源源::一一个个能能够够释释放放污污染染物物到到大大气气中中的的装装置置((指指排排放放大大气气污污染染物物的的设设施施或或者者排排放放大大气气污污染染物物的的建建筑筑构构造造8、大气环境容量:在给定区域内,达到环境空气保护目标而允许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总量。9、生态影响评价:通过定量揭示和预测人类活动对生态影响及其对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作用的分析确定一个地区的生态负荷或环境容量。二、填空:1、环境质量表述环境优劣的程度,它是一个具体的环境中,环境总体或某些要素对人群健康、生存和繁衍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适宜程度的量化表达。2、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建设期、运营期、服务后3、环境要素: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环境质量4、环境影响程度识别:[1]不利影响:按环境敏感度划分,可划分为5级:(1)极端不利;(2)非常不利;(3)中度不利(4)轻度不利(5)微弱不利[2]有利影响也可分为5级:(1)微弱有利、(2)轻度有利、(3)中等有利、(4)轻度不利、(5)微弱不利[3]短期影响、长期影响;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可逆影响、不可逆影响,是否具有累积效应等。[4]定性判断影响程度:显著影响、中等影响、轻微影响等5、环境影响预测方法:数学模式法、物理模拟法、对比法与类比法、专业判断法6、污染源的调查与评价方法:等标污染负荷法、排毒系数法7、总物料衡算;①总物料衡算②有毒有害物料衡算③有毒有害元素物料衡算。8、根据评价项目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周围地形的复杂程度以及当地执行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等因素,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划分为一、二、三级。9、一般可取项目的主要污染为中心,以主导风向为主轴,按正方形或矩形划定评价区的范围。如无明显主导风向,可取东西或南北向为主轴。10、大气污染源调查内容:自然环境状况、社会环境概况、项目和区域大气污染源、评价区域内的空气环境质量现状11、大气污染源的调查方法:现场实测法、物料衡算法、经验估算法。12、污染源的分类:按污染源存在形式分:固定污染源、移动污染源按污染源的几何形状分:点源、线源、面源、体源13、监测周期和频次按评价等级而定:一级评价项目不得少于两期(夏季、冬季);二级评价项目可取一期不利季节,必要时也应作两期:三级评价项目必要时可作一期监测。每期监测时间一级评价项目至少应取得有季节代表性的七天有效数据。14、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条件: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污水水质复杂程度、受纳(纳污)水体(域)的规模、水环境质量要求。15、水文调查的原则:尽量收集利用既有水文资源,必要时进行实测。调查与测量的主要内容:水期划分:丰、平、枯水期的具体时段;主要的水文特征值(环境水力学参数):满足水文状况描述和水质预测需要。16、河流:河宽、水深、流速、流量、坡度河弯曲系数(弯曲系数=评价河段长度/评价河段间直线距离),弯曲系数越大,河流越弯曲。北方河流了解结冰、解冻等情况;河网地区还应了解流向等,一般要提供水系图。北方河流了解结冰、解冻等情况;河网地区还应了解流向等,一般要提供水系图。17、点污染源调查的基本内容:点源的概况、污水源强数据、企业用排水状况、企业废污水处理设施状况18、常用的水环境现状调查方法有三种,即搜集资料法、现场实测法、遥感遥测法19、水质参数的选择:需要调查的水质因子有三类,一类是常规水质因子,另一类是特殊水质因子,在某些情况下,还需调查一些其它方面的因子。20、评价因子选择:水质指标的选择——涉及三个方面(1)、工程废水排放的主要特征污染物;(2)、对纳污水体污染影响危害大的水质因子;(3)、国家和地方水环境管理要求严格控制的水污染因子。21、国家规定的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现行指标:化学需氧量,氨氮。2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分级:排入GB3838Ⅲ类水域(划定的保护区和游泳区除外)和排入GB3097中二类海域的污水,执行一级标准。排入GB3838中Ⅳ、Ⅴ类水域和排入GB3097中三类海域的污水,执行二级标准。排入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执行三级标准。排入未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必须根据排水系统出水受纳水域的功能要求,分别执行“(1)”和“(2)”的规定。23、水环境预测阶段:建设过程、生产运行阶段、服务期满后;按正常排污和不正常排污(包括事故)两种情况进行预测。24、水环境预测时期: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冰封期25、第一类污染物一律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设排放口监测采样,第二类污染物,在排污单位排放口采样。26、生物量的测定,采用样地调查收割法。样地面积:森林选用1000m2、疏林及灌木林选用500m2、草本群落或森林的草本层选用100m227、相关分析方法采用分量回归法。所用资料的样本数不得少于观测周期所获取的数量。一级评价项目,相关系数r不宜小于0.45,二级评价项目不得小于0.35。28、风向:风的来向,通常用16个风向来表示。风频:风向占总观测统计次数的百分比。主导风向:风频最大的风向角的范围。风玫瑰:在极坐标中按16个风向表示风频29、排气筒高度应高出周围200米半径范围的建筑5米以上,不能达到该要求的排气筒,应按其高度对应的表列排放速率标准值严格50%执行。三、选择题1、选(A),是环境保护法的基础,是各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的立法依据。A宪法关于环境保护的规定B环境保护基本法C环境保护单行法律法规D其他部门法中关于环境保护法律规范2、环境影响评价中不包括的工作环节是(CE)A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B筛选重点评价项目C审查环境影响报告书D环境现状调查E评价项目的经济可行性3、在进行水环境影响预测时,应优先考虑使用(A),在评价工作级别较低,评价时间短,无法取得足够的参数、数据时,可用(C)。A数学模式法B物理模型法C对比类比法D专业判断法四、简答1、评价范围的确定原则(1)根据项目的评价工作级别确定(主要);(2)考虑评价区内和评价区边界外有关区域(以下简称界外区域)的地形、地理特征;(3)该区域内是否包括大中城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环境保护敏感区。2、污染因子的筛选原则:应选择该项目等标排放量较大的污染物为主要污染因子;还应考虑在评价区已造成严重污染的污染物。污染源调查中的污染因子数一般不宜多于5个。对某些排放大气污染物数目较多的企业,如纲铁、化工企业,其污染因子数可适当增加。3、评价等级对象一、二级评价拟建项目污染源(对改扩建工程应包括新、老污染源)及评价区的工业和民用污染源;三级评价可只调查拟建项目工业污染源如建设项目将替代区域污染源时,则对替代污染源做详细的调查;若评价区域内有其他在建、拟建项目,则需对其污染源进行详细调查。4、污染源调查的基本内容:一级评价项目应进行以下9方面的调查:(1)按生产工艺流程或按分厂、车间分别绘制污染流程图;(2)按分厂或车间逐一统计各有组织和无组织排放源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3)对改扩建项目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应给出:现有工程排放量、新扩建工程排放量,以及预计现有工程经改造后污染物的削减量,并按上述三个量计算最终排放量。(4)除调查统计主要污染物的正常生产的排放量外,对于毒性较大的物质还应估计其非正常排放量。(5)将污染源按点源和面源进行统计。(6)点源调查统计内容一般包括:①排气筒底部中心坐标和海拔高度及位置图;②排气筒几何高度(m)和出口内径(m);③排气筒出口烟气温度(K);④烟气出口速度(m/s);⑤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t/a,t/h或kg/h);⑥毒性较大物质的非正常排放量(kg/h);⑦排放工况,如连续排放或间断排放,间断排放应注明具体排放时间、时数和可能出现的频率。(7)面源调查统计内容:①主要污染物排放量[t/(h·km2)];②面源有效排放高度(m);③面源网格分类,(8)对于颗粒物污染源,还应调查其颗粒物的密度及粒径分布。(9)原料、固体废弃物等堆放场所产生的扬尘可按面源处理。5、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监测布点布点原则:在评价区域内按以环境功能区为主兼顾均匀分布性的布点原则。监测点位数量:对于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不应少于10个;二级评价项目监测点数不应少于6个;三级评价项目,如果评价区内已有例行监测点可不再安排监测,否则,可布置1~3个点进行监测。监测项目:选择筛选出的污染因子作为监测因子一级评价二级评价三级评价监测布点不应少于10个不应少于6个如果评价区内已有例行监测点,可不再安排监测,否则,可布置1~3个点进行监测监测制度不得少于二期(夏季、冬季)可取一期不利季节,必要时也应作二期必要时可作一期监测每期监测时间至少应取得有季节代表的7天有效数据全期至少监测5天,数据统计的有效性应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要求6、区域环评监测点的设置主导风向较明显时,在评价区域的主导风下风向范围内设置的点位可多一些,在评价区域的上风向范围内设置的点位可少一些:工业较集中的城区、工矿区和交通频繁区,人口稠密区,污染物超标区监测点的数目要多些,郊区、人口密度小的地方和未超标地区布点则可少些:监测点位应包括评价范围内的环境敏感区和关心点。7、水污染源分类(1)以排放方式分类:点源:产生的源点和进入环境的位置固定;面源:产生的源点和进入环境的位置不固定(也称非点源)。(2)按污染物性质分类:持久性污染物:进入环境不易降解的污染物(如重金属等);非持久性污染物:进入环境易降解的污染物(如有机物);酸碱度(常以pH值计);热效应(造成天然水体的水温变化)。8、水质调查取样需注意的特殊情况(1)对设有闸坝受人工控制的河流,其流动状况,在排洪时期为河流流动;用水时期,如用水量大则类似河流,用水量小则类似狭长形水库;在蓄水期也类似狭长形水库。这种河流的取样断面、取样位置、取样点的布设及水质调查的取样次数等可参考前述河流、水库部分的取样原则酌情处理。(2)在我国的一些河网地区,河水流向、流量经常变化,水流状态复杂,特别是受潮汐影响的河网,情况更为复杂。遇到这类河网,应按各河段的长度比例布设水质采样、水文测量断面。至于水质监测项目、取样次数、断面上取样垂线的布设可参照前述河流、河口的有关内容。调查时应注意水质、流向、流量随时间的变化。9、水环境影响预测:水环境影响预测时期划分与预测时段要求、预测水质参数筛选的原则、各类水体简化的有关要求、污染源简化的要求、各类水质模型的适用条件10、污染源简化的要求:污染源简化包括排放形式的简化和排放规律的简化。(一)排放形式可简化为点源和面源,排放规律可简化为连续恒定排放和非连续恒定排放。在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中,通常可以把排放规律简化为连续恒定排放。(1)对于点源位置(排放口)的处理,有如下的要求:排入河流的两排放口的间距较小时,可以简化为一个排放口,其位置假设在两排放口之间,其排放量为两者之和。排入小湖(库)的所有排放口可以简化为一个排放口,其排放量为所有排放量之和。排入大湖(库)的两排放口间距较小时,同河流情况处理。海湾污染源的简化由评价工作等级定。(2)、无组织排放可简化成面源;从多个间距很近的排放口排污时,也可以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