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文化素质课《管理学概论》论文论文名称简述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发展特点学生姓名夏单飞学号1241201081系、年级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014年5月10日摘要: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之一,其中的有关理念为后人学习、研究管理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理论源泉。特浅析了儒家、道家和兵家三种管理思想,并找出其中的特点为今用的角度评析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现实意义。关键词: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特点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主要是兵家、儒家、道家。墨家、名家、阴阳家等学派的管理思想也有可取之处,但还不够系统和深刻。兵家长于决策;兵家和道家都善于权变;儒家重视人性和人际关系,企图用道德修养与教化解决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如果从精神实质上衡量,儒家的管理思想类似现代西方的行为学派,兵家的决策思想类似现代的决策学派,道家的“与时迁移、因物变化”的思想类似西方的权变管理。兵家讲韬略,道家尚权变,儒家贵和谐,这些积极成分对管理现代化均有一定的借鉴作用,都富有治国安民的管理思想。下面仅对儒家、道家和兵家的管理思想作简要阐述,便可以窥其一斑以见全豹。一、儒家的管理思想儒家文化的特点是关心人生、社会问题,在伦理道德方面建立了相当完整的思想体系,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政治管理和人事管理思想。1修己安人的管理目标在儒家看来,治国首先是人的管理,而人的管理又可分为“修己”的自我管理和“安人”的社会管理两大部分。首先,“修己”的自我管理,强调管理者只有不断提高自身个人修养与人格魅力,才能赢得部下的尊重与信任,管理过程才能有效地开展。提醒管理者一定要重视自身的品行修养,必须做到安人先正己。其次,“安人”的社会管理,是立足于自我修身的基础之上,其内容包括齐家、治国、平天下,即天下之本在于过,国之本在于家,家之本在于身的道理。儒家学说把政治与伦理相结合,把国家、家庭和个人联系起来,构成了社会管理系统。从管理角度看,要把天下治理好,就得使国家安定;为使国家安定,就需要人人从自己做起。2民为邦本的管理意向孔子说:“惠则足以使人。”也就是说,给民众以恩惠,就能很好地指使民众。强调以民生为本的管理思想不失为古今中外均被看好的管理智慧。儒家的管理思想从群体之“人”这个中心展开,关注民生、民心和民信是儒家管理思想的重要取向。另外,就如何发展生产、缩小贫富差别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问题进行探讨时,其基本思路也是如何让老百姓安居乐业进而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3贵和中庸的管理方法在儒家文化中,“和”既是管理的目的,也是管理的方法。孔子强调:“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他主张在无关原则的小事上,要讲协调、重和睦,不要小题大做,闹不团结;凡事关原则性的大问题,则要坚持原则,不应苟同。怎样才能做到“和”呢?“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意思是说,中庸作为促进人际和谐、实现良好道德的一种法则,是再好不过的了!孔子的本意是无论做人、处世还是办事都不能过分,要“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可见,孔子提倡中庸,是反对在处理问题时走极端、防止片面性。适中办事才是“正”道,才符合事物常理。这就是“执两端而用其中于民”的中庸之道。二、道家的“柔道”管理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仅次于儒家思想,并对儒家和法家的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道家的基本思想是强调顺应自然、以柔克刚,这就决定了其管理思想的“柔道”特色。1无为而治的管理智慧从“无为”的原则出发,老子提出了一整套的道家管理战略。老子说:“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道家认为,按照“无为”的原则办事和管理,天下就没有不能治好的事,管理就一定上轨道,取得预期的成效。正所谓“为无为,则无不治”。2处理人事关系的基本方略“处下不争”,这是老子倡导的在处理人际关系尤其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时的基本方略。在人与人、国与国的关系中,老子一贯主张“居后”、“处下”,认为这是处理人和人、国与国之间关系所普遍适用的原则。这就要求领导者、管理者在名利面前谦虚退让,淡泊名利,力求做到克己奉公、大公无私。老子虽然主张“处下不争”,但他并没有否认“争”的存在与目的性。这是道家的一种管理方略,“处下”是为了更好地居上,“不争”则是为了更好地争得。这也就是道家所强调的“不争而善胜”的道理。三、兵家的管理思想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有了人类就有了竞争,即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人与自然之间的竞争。为了在竞争中取胜,就产生了谋略。兵家的管理思想就是在竞争中产生的。中国古代的兵家管理思想丰富、系统、精深、独特,深得中外管理思想者的赞许。兵家的管理思想以“谋略”或“运筹”为中心,强调“人谋”,要求“谋定而动”。1目标管理思想《孙子兵法》强调:“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顾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真正善于用兵的人,使敌人屈服。占领敌人的城池,毁灭敌人的国家,可以不必让军队长期作战而付出惨重的代价,但一定要向全胜的目标努力。所以这样的人一定能够做到:在军队不受挫折的前提下使目标利益能够保全。孙武的“全胜而非战”的思想,是兵家目标管理思想的最高境界。2战略管理思想孙武认为用兵的上策是以谋略胜敌,其次是通过外交手段取胜,再次是使用武战胜敌人,最下策是攻城。在这里,孙武强调了战略致胜的重要性。3行政管理思想为取得战争的胜利,兵家提出“令之以文,齐之以武”的行政管理原则和方法。所谓“文”,就是“仁”,即反复对被管理者进行政治道义教育,包括怀柔和重赏,使之亲附;所谓“武”,就是“法”,即用法纪手段约束被管理者,包括强迫和严刑,使之畏服。管理者采用文武兼施、刑赏并重的原则治理军队,就能使“上下同欲”。先文后武,文武结合,才能管理好军队。为了实施“文武”结合的原则,需采用如下具体做法:第一,要仁爱士兵。第二,要赏罚分明。第三,要严格管教士兵。4信息管理思想《孙子兵法》中包含着古代朴素的信息观,揭示了信息联系的规律。按照孙武的认识和设计,运用信息主要靠算”和“知”。第一,算。孙武认为,要打有准备之仗,就必须对敌我双方的情况进行计算、思考和比较。第二,知。孙武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5人才管理思想孙武说:“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以择人而任势。”所谓“择人而任势”,就是要求军事指挥员重视选择人才,利用形势,以战胜敌人。善于指挥打仗的将帅,他的主导思想应放在依靠、运用、把握和创造有利取胜的形势上,而不是去苛求手下的将士,这样他就能从全局态势的发展变化出发,选择适于担当重任的人才,从而取得决定全局胜利的主动权。正因为如此,所以要更加重视将帅的选拔和使用。孙武的具体主张是:第一,择人任势,以德择将。将帅要具备“智、信、仁、勇、严”五个条件。第二,用人不疑,信任部下。将帅有才能,主君就要放手让他施展才华。四、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现实意义1将“以人为本”的思想引入现代管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可以说是中国古代许多管理思想中一个论述最多、运用最广且较为成功的管理思想。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中很重视知人善任,任人唯贤。选材用人先要有知人之明,即所谓“知人者哲”;“知人者智”。然后还要善于用人。一是要用其所长,不求全责备。即所谓“任人之长,不强所短;任人之工,不强其拙。此任人之大略也”;二是量才使用;三是要不拘一格用人才;四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此外,在择人的标准上还要强调德才兼备。恰如司马光所言:“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2将“信息效用”引入现代管理管理的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不断地从外界获得信息,并对其进行变换、传递存储、处理、比较、分析、识别、判断和提取的过程。关于信息的作用,孙子提出了“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的著名论断,在信息的采集上,孙子在佣间篇》中指出:“用间有五:有乡间,有内间,有反问,有死间,有生间。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五间之事,主必知之,知之必在于反间,故反问不可不厚也”。“不可取于鬼神”、“必取于人,知敌之隋者”。3将“和为贵”的思想引入现代管理在孔子的思想中,仁是核心的内容。儒家认为,要想保持国家的兴盛和社会的稳定,就要妥善处理好社会各阶层、各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就要保持和谐。“礼之用,和为贵。”要用爱护、尊重、宽容、诚信、高效、实惠来保持人际关系的和谐。尽管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组织内存在一定规模的冲突、竞争,但“和为贵”的思想不仅能帮助组织成员明确目标、期望值和行为,而且能帮助组织对如何实现组织的目标进行良好的决策。古为今用是我国管理现代化所面临的课题,中国古代虽然没有专门的管理学著作,但古代管理家们在论述人生观、社会观、兵法等问题中,都涉及管理学的重要原则。对于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思考,我们必须严格甄别,从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区分出对现代化管理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索,然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古为今用,使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更好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管理服务。条)1.王坚平现代管理学20042.张兆响.司千字管理学20043.周延波管理学原理20034.桑玉成管理思想史20025.张康之.李传军一般管理学原理2008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杨文忠.YangWenzhong浅析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2)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升级加速了世界各国物质文化交流,吸收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理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是非常必要的,然而我们不可厚此薄彼,忽略和忘记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它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之一,是研究当代管理理论的源泉.在剖析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与现代管理理论联系方面做了一些探讨,旨在利于继承发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促进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2.学位论文王芸先秦儒家古代管理思想探讨1998中国古代的社会管理模式受其治国理想与思想基础的影响,虽然形成了和谐的内容框架,但与现代西方管理理论相比,有天壤之别,为借鉴和学习产生了困难.在长达二千多年的时间里,儒家学说为何能发展成为中国古代管理的主干思想,并具有如此强大的内聚力?并能维护着社会的和谐与统制,能为上至朝廷、下至草民,为各朝各代世世崇尚?通过先秦儒家古代管理思想的谐协特征和合理-合法性依据对此作出了探讨.对中国古代管理文化成因的研究,是达管理创新的理论基础,该文对治国之道的思维方式、哲学预设和分型特征进行了剖析.3.期刊论文梁宁森试论礼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的主导作用-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8(1)礼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管理理论,是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核心;礼在管理实践中即是礼治,由礼治走向仁政,以礼为主,礼法结合是古代管理社会的最基本模式,且对现代社会管理思想产生重大影响.4.期刊论文苏泉仁.SUQuan-ren文化教育与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关系-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3)从管理、教育及文化的视角来发掘古代管理思想在今天的积极意义,认为现代管理教育过于强调管理的科学性而忽视管理的艺术性,不可避免地出现一系列的弊病,而通过对管理思想的反思,无疑可以弥补这些不足.同时,在用现代管理理论、管理词汇去解读、批判古代管理思想时,需要坚持一种多种文化并存的视角才能探讨多种管理模式并存的可能性.5.学位论文王云昌儒道法共同架构中国古代主干管理思想1999该文把反映治国主体意志、得到人们认同,且被治国主体长期采用治理国家的管理思想称为古代主干管理思想.基本观点儒道法共同架构中国古代主干管理思想的得出,将沿着文化史脉络展开;春秋至战国早中期的诸子蜂起,学派林立产生儒道墨法等学派;战国中后期百家争鸣、学派综合;秦始皇崇法轻儒、焚书坑儒;西汉初期的黄老之治;董仲舒提出儒学独尊.该文将遵循中国古代文化激荡和历史自然选择的客观史实,在开拓出儒道法古代管理思想及其演变的基础上,接受两极对立、相生相灭、允中谐协、知权通变这一中国古代辩证法的指导,最终演绎出中国古代主干管理思想的内在逻辑结构.6.期刊论文颜光华.刘震宇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战略管理-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