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基本要求第一节概述第二节企业标准化机构和人员第三节企业各类人员、机构的标准化职责第四节企业标准化管理第五节企业标准化信息管理第六节企业标准的制定第七节标准的实施第八节标准实施的监督检查第九节采用国际标准第一节概述一、指导思想(一)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对标准化的更高要求1.国家推行的改革开放政策在不断深化,市场经济环境正在形成。2.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和市场对标准化的要求越来越广泛,越来越严格。(1)实施有关标准的需要;(2)企业加强管理的需要;(3)修订后的企业标准体系系列标准在企业标准化管理方面规定得更明确。(二)认真贯彻有关标准1.相关标准(1)GB/T1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2)GB/T2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3)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2.与有关标准结合方式“以先为主原则”三种结合方式:(1)将质量管理体系的产品实现有关过程(要素)分别纳入到企业标准体系的某些子体系。(2)将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的内容作为企业的标准体系的部分要求和内容,并补充完善。(3)企业实施标准体系与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时,企业标准体系的各类标准同管理体系文件进行整合。文件可直接引用。(三)新的企业标准体系系列标准能够更好地贯彻实施1.使企业标准体系同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更紧密结合,协调一致,防止两张皮。2.标准构成本身:GB/T15496-1995《企业标准化工作指南》→GB/T15496-2003《企业标准体系要求》+GB/T19273-2003《企业标准体系评价与改进》通过评价可以发现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二、标准的结构和特点(一)新的系列标准构成和名称GB/T15496-2003《企业标准体系要求》GB/T15497-2003《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GB/T15498-2003《企业标准体系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GB/T19273-2003《企业标准体系评价与改进》(二)GB/T15496-2003《企业标准体系要求》的特点1.由“指南”更名为“要求”。“要求”为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2.“范围”中增加了“建立企业标准体系”的内容。3.新标准的适用范围是“各种类型和不同规模的企业”。4.规范性引用文件增加了GB/T24001和GB/T28001两项标准。5.术语和定义中明确了标准化、标准、企业标准化、企业标准体系和企业标准体系表。6.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基本要求增加了三项:采用国际标准、建立和实施企业标准体系、参加国际国内有关标准化活动。7.第5章“企业标准体系”提出了七项总要求。8.第6章“机构、人员和培训”中,提出:总要求+企业标准化培训要求。9.企业标准制定范围、企业标准制修订原则和制修订程序内容更明确、精练。第12章标准实施的监督检查,“总则”、“监督检查结果的处理”和“企业标准体系的评价和改进”三条更明确可行。三、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基本要求(一)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标准化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二)建立和实施企业标准体系。(三)实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四)制定和实施企业标准。(五)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六)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七)参加国内、国际有关标准化活动。标准一般具备以下特性:1.标准的约束性2.标准的群众性3.标准的实践性4.标准的国际性第二节企业标准化机构和人员一、建立企业标准化机构的必要性二、企业标准化机构和人员的要求1.企业应设置专(兼)职标准化管理机构和配备专(兼)职标准化管理人员。2.企业标准化工作应由企业法定代表人或授权的管理者统一管理。3.企业应明确负责管理日常标准化工作的机构和人员。4.企业各职能部门和生产单位,应确定专人负责标准化工作。三、企业标准化机构的形式1.企业设专兼职机构(为标准化科、处、室),在厂长(经理)或总工程师的领导下,统一管理整个企业的标准化工作。2.设立以厂长(经理)或总工程师为首,各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企业标准化委员会,负责标准化重大问题的讨论、审批和决策。具体标准化办事机构设置与第一种形式相同。3.企业未设专职标准化机构,而是指定企业的某个职能部门统一负责企业标准化工作,并设专职或兼职标准化人员负责标准化工作,重大问题由企业领导审批、协调。四、企业标准化人员的基本要求1.应具备与所从事标准化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标准化知识和工作技能,经过培训取得标准化管理的上岗资格。2.熟悉并能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化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规章。3.应熟悉本企业的生产、技术、经营和管理现状,具备一定的企业管理知识。4.应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计算机应用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五、企业标准化培训企业标准化培训是贯彻标准化法律、法规、规章的实施标准的重要环节。第三节企业各类人员、机构的标准化职责一、企业最高管理者的职责1.贯彻国家有关标准化工作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规章和强制性标准。2.确定与本企业方针、目标相适应的标准化工作任务和目标。3.确定企业标准化机构、人员及其职责。4.审批企业标准化规划、计划和标准化活动经费。5.组织建立企业标准体系,审批企业标准和企业标准体系。6.奖惩为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单位与个人。二、企业标准化机构及其人员的职责1.确定并落实标准化法律、法规、规章中与本企业相关的要求。2.组织制定并落实企业标准化工作任务和指标,编制企业标准规划、计划。3.建立和实施企业标准体系,编制企业标准体系表。4.组织制定、修订企业标准,认真做好企业产品标准的备案工作。5.组织实施纳入企业标准体系的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本企业的企业标准。6.对新产品、改进产品、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提出标准化要求,负责标准化审查。7.对企业实施标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组织企业标准的复审。8.组织制定企业标准化管理标准(或标准化规章制度)。9.组织本企业的标准化培训。10.统一归口管理各类标准文件,建立标准资料档案,收集国内外标准化信息。11.承担或参与国家、行业和地方委托的有关标准的制定和审定工作,参加国内外各类标准化活动。三、企业各职能部门的职责1.组织实施企业标准化机构下达的标准化工作任务。2.组织实施与本部门有关的标准。3.按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对员工进行考核、奖惩。第四节企业标准化管理一、建立企业标准化管理标准(或管理制度)(一)企业标准化管理标准(或管理制度)的内容内容:企业标准化工作体制、组织机构、任务、职责、工作程序与要求等。(二)确立企业标准化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企业标准化管理标准是各部门和全体员工开展企业标准化工作的依据。(三)为开展企业标准化工作提供制度保证二、企业标准化管理标准1.规定标准化工作体制、组织机构、标准化工作任务、职责、工作方法和要求。2.规定企业标准的制定、修订、复审的工作原则、工作程序及具体要求。3.规定实施标准及对标准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原则、方式、要求、程序和分工。4.规定标准及标准信息的收集、管理和使用等方面的要求。5.规定贯彻各级有关标准的程序和方法。6.制定标准化规划、计划内容、工作程序和要求。7.规定标准化培训的任务、目标、方法和程序。8.规定标准化成果奖励工作程序和要求等。三、企业标准化工作的规划和计划1.制定、修订企业标准化项目的规划、计划。2.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规划、计划。3.标准化科研的规划、计划。4.实施标准的项目计划。5.标准化培训计划。6.标准文本有效性检查计划。第五节企业标准化信息管理一、企业标准化信息管理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一)标准化信息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标准化信息能够加快企业新产品开发速度(三)加快企业对新标准的采用和企业标准的制定(四)有助于调整产品结构,加快占领市场二、标准化信息管理的特性1.广泛性2.法规性3.系统性4.时效性5.服务性一、企业标准化信息范围1.标准;2.技术规程;3.标准出版物;4.标准化行政管理部门文件;5.标准化书籍;6.标准化会议;7.其他:标准化手册;定型图册、产品目录;标准化管理资料、统计资料;音像资料;标准化学术交流材料、论文集;标准化译文。一、企业标准化信息管理的基本要求(一)建立广泛而稳定的信息收集渠道;(二)及时了解并收集有关的标准发布、修订、更改和废止信息;(三)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分类、登记编目和借阅,及时传递到使用部门;(四)实现标准化信息的计算机管理;(五)开通标准化信息的网络服务系统。第六节企业标准的制定制定企业标准是企业标准化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制标目的:使其能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发挥作用。一、企业标准制定、修订的原则(一)贯彻国家和地方有关标准化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章和强制性标准。(二)充分考虑顾客和市场的需求,保证产品质量,保护消费者利益。(三)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四)有利于扩大对外经济合作和国际贸易。(五)有利于新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六)企业标准体系内的标准之间应协调一致。二、制定企业标准的一般程序(一)调查研究、收集信息——制标的关键环节。入手:1.标准化对象的国内外的现状和发展方向;2.有关最新科技成果——制标的基础;3.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制标的重要依据;4.生产(服务)过程及市场反馈的统计资料、技术数据——制标的科学依据;5.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和技术法规及国内相关标准——多渠道获取。(二)起草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程序:成立标准起草小组→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对比、优选(必要时进行试验验证)→编写标准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编制说明内容一般包括:1.工作简况:起草工作的主要过程,起草小组(或起草人)所做的工作;2.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如技术指标、参数、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的依据),包括试验、统计数据;3.对主要试验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预期的经济效果;4.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情况及对比分析,及与国际、国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或与测试的国外样品、样机的有关数据对比情况;5.与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6.实施该标准的要求、措施建议(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等。(三)编写标准送审稿标准草案+编制说明→征求意见→反馈分析→修改草案→形成送审稿(四)审查标准:会审或函审,审查重点:1.该标准是否符合或达到预定的目的和要求;2.与有关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是否一致;3.技术内容是否符合国家方针、政策和经济技术发展方向,技术指标和性能是否先进、安全、可行,立项规定是否合理、完整和协调;4.与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是否协调;5.标准编写格式是否符合GB/T1.1的要求。审查标准后应形成会议纪要。纪要内容:审查会议的主持单位、参加审查会的单位和人员、对标准水平的认定情况等。(五)编制标准报批稿报批资料:标准报批稿、标准编制说明、审查会议纪要、意见汇总处理表、批准发布令、上报申请。(六)批准和发布四、企业产品标准备案时限要求:企业产品标准发布后30日内。备案地:属地管理原则,重要产品归省、(一)备案的法律要求(二)备案的作用1.便于对企业产品执行标准情况实施管理;2.便于对企业产品执行强制性标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3.备案标准可作为产品质量纠纷的仲裁依据。(一)报送企业产品标准备案的材料(一式四份)1.福建省企业产品标准备案申报表;2.企业产品标准批准发布文件;3.企业产品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4.企业产品标准验证报告;5.企业产品标准的审定意见或审定会议纪要(附审定人员名单);6.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复印件(一份);7.企业标准化员岗位证书复印件(一份)。(二)受理备案程序1.行业主管部门受理备案程序(1)行业主管部门收到备案申报材料后,应及时登记;(2)对备案材料进行符合性审查,对不符合要求的应在五天内将备案材料退回企业。(3)经审查符合要求的,应在收到备案申报材料的五天内,在“福建省企业产品标准备案申报表”上签署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