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凯利的认知建构论(第十四章)Rf.《人格心理学》•作者:[美]JerryM.Burger著陈会昌等译•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3-1第十五章认知流派:理论、应用与评价第十六章认知流派:相关研究第七版第六版第?版背景:认知心理学的兴起vs.人格领域中认知理论的兴起重点:乔治.凯利的人格/认知建构论其他:米歇尔的社会认知论认知信息处理论自我的认知表征•西蒙的观点:认知心理学的诞生不晚于1956年–米勒:短时记忆的有限容量的信息加工说明–乔姆斯基:语法生成与转换的机制与特点–布鲁纳:策略在思维和认知中的作用–纽厄尔、西蒙:模拟人的启发式搜索问题解决的计算机程序•奈瑟尔的贡献:《认知心理学》(1967)背景:认知心理学兴起于1950s中期一、认知心理学兴起的内部原因意识行为意识冯特华生格式塔心理学实验内省法反应和行为对元素分析,强调整体•格式塔心理学的传播从内部削弱了行为主义,行为主义的失败,为心理学重新将意识恢复为研究对象创造了条件。认知心理学所强调的内部心理过程的研究成为心理学的迫切任务。二、认知心理学兴起的外部原因•邻近学科的影响–控制论、信息论:机器系统vs.生命系统→反应时、知觉、动作和行为的研究。–计算机科学:人脑vs.电脑→信息加工观点。•与社会需要有紧密的联系–生产自动化的发展需要工程心理学的知识→信息加工观点。•社会教育实践和对智力开发的需要–教育实践、智力开发需要了解人的心理活动规律。三、人格领域中认知理论的兴起勒温:心理/行为的“场理论”(1930s-1950s)人们受各自认知的“生活空间”(LifeSpace)影响,这是指在某一时刻影响行为的各种事实的总和,包括人及环境。B=f(PE)=f(LS)生活空间中有三类事实:准物理事实、准社会事实、准概念事实。“准”表示相对于客观事实而言,被个体觉察到的那些事实可能与真实情况并不一致,因此只能被称为“准事实”。勒温的“场理论”中有两个最基本的概念:“心理紧张系统”和“生活空间”,前者表明了一种动力观点;后者强调了整体观。凯利:《人格建构心理学》(1955)凯利认为人都是科学家,能不断把经验到的复杂信息纳入到个人建构之中。他把人们解释和预期事件的主要工具称为“个人建构”,它被个人用来解释或说明经验,赋予经验以意义,或者对经验作出预言。他强调人人都拥有自己独特的个人建构。凯利的理论成为后来的认知理论家产生丰富概念和构想的源泉。(construct,又译构念、结构)凯利的个人建构论一、人格概念二、人格结构三、人格建构理论的基本假设与推论四、行为项目网技术五、人格动力六、人格发展七、对心理问题的看法八、人性观*凯利在临床治疗中的发现:只要患者接受了治疗师的观点或解释,不论这观点或解释是否正确或符合逻辑,患者的症状都会有所改善。认知-→情绪(Rf.P282)没有客观绝对的真理,一个现象是否具有意义,依赖于个体对于该现象的解释。(G.A.Kelly,1905-1967)导致一、人格概念:什么是人格?•人格就是一组不同的构念及其建构方式。•建构(construct,又译构念、结构)是人们用来解释世界、分析他人的一系列观点,是人们用来对事件进行整理分类的一系列概念,是人们预测并控制事件的常用的(已经习以为常了的)思维模式。•P283乐于社交——宁静友好——不友好友好——不友好友好——不友好乐于社交——宁静乐于社交——宁静友好——不友好乐于社交——宁静建构建构方式建构二、人格结构:什么是人格结构?什么样的人格结构/认知建构是值得关注或赞赏的?•人格结构是由一组独特结合的(认知)建构群所组成的复杂系统。•个体差异表现在个体所拥有的建构性质、数量、质量和组合方式的不同上。•不同建构具有不同的作用,每种建构都有其适用范围和适用焦点。•根据建构的不同性质,可将建构具体分为--(一)依据建构的作用/核心性•核心建构–是个体行为中最基本、最稳定的建构,是决定了个体行为的一致性或同一性的关键建构。•外围建构–是较易改变的建构,不起决定作用的建构。(二)依据建构的通透性•可渗透建构–是能容纳新成分进入其适用范围的建构。•非渗透建构–是拒绝新的成分进入其领域的建构。(三)依据建构的可变性•紧缩建构–是对事件的预测绝无改变的建构。•松散建构–是对事件的预期可随时间、情境的不同而产生变化的建构。(四)依据建构的表达方式•言语建构–是有一定文字符号来表达的建构。•前言语建构–是通过非文字符号来表达的建构。通常出现在儿童时期,运用表情、动作等来描述和预测事件,如亲昵、示好、恐惧等。思考:可变性与核心性矛盾否?(五)依据建构的层次/逻辑性•主导建构–是包含其他建构在内的上位层次的建构。•从属建构–是被包含在别的建构(主导或次主导建构)中的下位层次建构。*什么样的建构值得关注或赞赏?•核心建构、可渗透建构、松散建构、前言语建构(言语建构)、主导建构。•做人要注意培养建构的灵活性和表达性。(Yu)•建构的权宜选择性(Constructivealternativism)三、人格建构理论的1个基本假设与11个推论人的活动都是受到他用以预测事件的认知建构所指引。凯利不认为过去的冲突与外在刺激是塑造行为的基本因素,它们仅仅能帮助我们发展个人建构及对未来之期望。人格/认知结构是怎样发挥作用的?•1个基本假设–个体的信息加工过程被他对事件的预期所引导。人不是受事情本身,而是受他们对这些事情看法的困扰。--苏格拉底•11个推论–建构推论(constructioncorollary):人通过解释事物的规律来预测事物。如一个友好的人总是经常友好的;白天总是跟随着黑夜;冬天总是变得寒冷等。–个体推论(individualitycorollary):每一个人对事物的解释方式互不相同。–组织推论(organizationcorollary):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建构系统,为了便于参与事件,各种建构之间存在着一种顺序关系。如“内倾-外倾”的建构就比“喜欢-厌恶”的建构更广泛。–两极推论(dichotomycorollary):每个人的建构系统是由无数个双极建构组成的。如美相对于丑才显示其意义的。–选择推论(choicecorollary):个人在二分建构中做出选择时通常会是确定建构还是扩展建构呢?用比较熟悉的旧建构来解释相似的新事物时比较安全;用新建构来解释新事物会有风险。–范围推论(rangecorollary):每一种建构都只适用于有限范围内的事件。像“冷-热”的建构就不能用于需要“好-坏”这样的建构去判断的情境。–经验推论(experiencecorollary):一个人的建构系统在他成功地解释了自己对事件的反应后会有所变化。每个建构相当于一个科学假设,每个建构系统相当于一套科学理论。–调节推论(modulationcorollary):一个人的建构系统受其中各建构的渗透性限定,这种可变性建立在这些建构适应范围的基础之上。–破裂/分裂推论(fragmentationcorollary):一个人可以成功地应用几个看起来彼此不相容的建构系统。如在工作中与在酒吧间对待公司老板的态度可以完全不同。–通用/共同推论(commonalitycorollary):一个人对经验的解释方式同另一个人相似到什么程度,他的心理过程就同另一个人相似到什么程度。凯利强调不是共同的经验,而是共同的解释经验的方式使人们之间变得相像。–社会性/社交推论(socialitycorollary):一个人在何种程度上理解和解释别人的建构系统与解释程序,他就能在何种程度上扮演与别人相关的社会角色。生活于同一文化的人,会以相似的方式建构经验。四、行为项目网技术:人们会有哪些人格/认知建构?如何知道自己的人格/认知建构?•行为项目网技术(RoleGridTechnique)–方法•首先,受测者创造一系列条目,这些条目可以是个体在生活中遇见的任何事,通常包括受测者熟悉的某些具体的人;•第二,通过比较该单子上的不同条目,推导出受测者的个人建构。•最普遍运用的行为项目网技术是角色建构技能测验(REP/RoleConstructRepertoryTest)。个人建构测验(REP)from:JerryM.Burger《人格心理学》•首先,请写出符合下面要求的12个人的名字。有的人可能适合填到好几类中,但这个表中需要列出的是12个不同的人。如果没有符合这类的人,就填上与这类描述相似的人。例如,如果你没有兄弟,可以找出一个像你兄弟的人。1.你喜欢的一个老师2.你不喜欢的一个老师3.你的男(女)朋友4.一位你认为很难与之相处的同学、主管或上司5.你喜欢的一位同学、主管或上司6.你的母亲7.你的父亲8.与你年龄最接近的哥哥、弟弟(或是像哥哥、弟弟那样的人)9.与你年龄最接近的姐姐、妹妹(或是像姐姐、妹妹那样的人)10.一个与你一起工作(学习)且容易与之相处的人11.一个与你一起工作(学习)但你很难了解他的人12.一个与之相处得很好的邻居•现在,请一次从中拿出三个人的名字,按照下面的提示,描述一下在哪个方面其中的两个人相似而第三个与他们不同。请把你对两个相似的人的描述写在下面的“建构”一栏,对第三个人的描述写在“对比”一栏。用到的名字建构对比3,6,71,4,104,7,81,6,94,5,82,11,128,9,102,3,55,7,111,10,12Thequestion:你得到了几对概念?这些概念是非此即彼的吗?这些概念中你目前看重哪些?曾经看重哪些呢?这是REP测验的一个简版。它可以让你快速发现自己是怎样组织关于所知或所遇的人的信息的。可以将自己的回答与其他人的相比较……人格建构方面的不同代表了人格的不同,这将导致我们行为上的差异。另外,人们越能理解相互的建构,就越能和睦相处。•行为项目网技术局限性第一,它不能产生一个简单的测验分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治疗师的解释。第二,该测验存在许多潜在的假设,包括:•来访者提供的建构不只局限于单子上所列的人,也可以运用到新环境中的新人物上;•在测验中来访者不是第一次使用这些建构;•人们能够描述他们所用的建构。五、人格动力:人们行为背后的推动力是什么?•CPC循环理论–人遇到新情境时,其行动通常依照“详察-预断-控制”三个阶段的循环进行。•详察期(circumspection:细心,慎重):开始接触事物时,人们会谨慎考虑各种可能性,提出各种建构,反复尝试。•预断期(preemption:先买权;先占;先发制人):通过尝试各种建构,选择出最适合情境的建构。•控制期(control):将所选择的建构付诸行动。–通过CPC循环,人们会在自己的生活中减少不确定性,达到良好的适应。*个人对世界的独特理解比动机更能解释行为。?六、人格发展:各种人格/认知建构是怎么来的?•人格的发展就是建立在认知建构系统的发展之上。•个人建构系统发展表现为随年龄的增长,个人建构系统在建构的数量、质量、复杂性、组织方式等方面都会变化。•影响个人建构系统发展的因素受制于内外因素。•对比:人格的“三我”状态从哪里来(相互作用分析/TA理论)?•可以用图表的形式呈现“脚本”中基础的讯息及影响,这就是“脚本矩阵”。(克洛得.史坦纳(CIaudeSteiner,1974))讯息讯息“脚本矩阵”(scriptmatrix)七、心理问题与固定角色疗法•对心理问题的理解–人们产生心理障碍是因为他们建构系统的紊乱,而不是过去创伤经验的残留。–建构系统从来就不是完美的。由于各种原因,当我们试图预测事情时,我们的建构偶尔会失效。–在某些情况下,建构系统显得太小或不完整。通常,仅仅由于缺少经验而使得建构系统不完善。•心理治疗的过程与方法–治疗目标•帮助来访者形成新的建构,建立新的建构层次,完善已有建构,更好地预测事件。–固定角色疗法•由一组治疗师创造的想像中的人物,让来访者进行角色扮演,并用角色的方式知觉这个世界,尝试新的建构。如果这些建构对他们有用,来访者在角色扮演结束后还会继续使用这些建构。八、人性观:人的本质/本性是怎样的?•“人是科学家”(两个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