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某天,一个数学家和一个化学家不期而遇,数学家向化学家说:数学科是各学科之王,它可以为各学科服务.化学家随即辩驳他说:数学只是工具学科,它不如我化学,在你的数学科领域中,1+1=2,在我的化学科领域中,1+1不一定等于2.数学家......同学们,请你想一想,1+1一定=2吗?情景引入100ml酒精100ml水混合后<200ml酒精与水混合100mL100mL200mL200mL100mL200mL八月桂花遍地香,独占三秋压众芳。走到花丛中,你闻到了花香。在这里,你又感觉到了什么气味?•1.认识分子、原子的存在。•2.知道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3.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4.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学习目标一、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课本实验3-11、在静止的水中品红为什么会扩散呢?品红分子在水中运动,不断扩散而使溶液变红。2、在热水中品红扩散快,为什么?温度高分子运动快,溶液变红快。一、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它看上去就像由很多像水泡一样的薄膜材料一块一块连接而成,设计师的设计灵感就来源于一百多年前的欧洲一位爱玩泡泡的科学家罗德.科尔文提出的“气泡理论”。他说:其实自然界中的物质都是由很多像气泡一样的微粒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结合而成的。一、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图3-6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像一、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图3-7通过移动硅原子构成的文字一、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到的“苯分子”科学家通过移走硅原子形成“中国”两个字(1)、物质是由很微小微粒构成的;(2)、分子和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粒。很多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酒精、二氧化碳、氧气等。很多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如:铁、铜、氦气、金刚石等。一滴水中大约有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kg-261.67×10个水分子21二、微观粒子的特点二、微观粒子的特点如果10亿(109)人日夜不停地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需要数三万多年!这些数字说明什么?特点1、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二、微观粒子的特点酚酞溶液A滴5~6滴酚酞40mL水滴浓氨水探究分子的运动实验酚酞溶液B浓氨水C二、微观粒子的特点1、向盛有40ml蒸馏水的烧杯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现象结论现象结论2、取少量上述酚酞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漫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溶液为无色水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溶液为红色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探究分子的运动实验烧杯A烧杯B现象解释溶液逐渐变红。氨分子不断运动,进入A烧杯中,形成氨水使酚酞溶液变红。溶液不变色。探究分子的运动实验特点2、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都是在不停运动的。二、微观粒子的特点2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探究分子的运动实验如图:上瓶装的是空气,下瓶装的是不与空气发生反应且密度比空气大的的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当抽走玻璃片后,会有什么观察现象呢?解释上瓶气体逐渐变成红棕色,最终两瓶气体颜色一样分子在不断的运动现象分子总是不断运动的,而且不受任何外力影响。分子运动受重力影响吗?当上下两瓶气体颜色一样时分子还在运动吗?想一想哲理故事一名徒弟跟随师傅学习多年,自以为学会了师傅的所有本领,他提出要下山。师傅说:“行,你最后替师傅我办一件事。”徒弟很高兴的答应了师傅的要求,师傅给了他一个桶,说:“你到山上用石头把它装满了。”徒弟很快就用石头把桶装满了,提到师傅的面前,师傅问他:“桶装满了吗?”“满了师傅。”师傅顺手抓起一把沙子撒了进去,沙子进入没有漏出来,师傅问:“桶装满了吗?”徒弟提起桶出去,他把沙子装了进去,一会儿回来,师傅又问:“真的满了吗?”“满了”师傅又把一瓢水撒了进去,一滴水都没有漏出来,这时,徒弟意识到师傅的用意了,惭愧地低下了头。【思考】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100ml酒精100ml水混合后<200ml酒精与水混合100mL100mL200mL200mL说明了什么?100mL200mL特点3、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之间有间隔。一般情况下,同种物质,固态时间隔最小,气态时间隔最大。(例外:水的反常膨胀)二、微观粒子的特点3物质三种状态的分子间隔模拟动画固态液态气态一般情况:分子间隔变大二、微观粒子的特点31、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会增大,温度降低,分子间的间隔会变小。2、一般地,气态分子间的间隔最大,然后是是液态,固态分子间的间隔最小。二、微观粒子的特点3取气密性良好的两支大小相同的医用注射器,将栓塞向外拉,分别吸入20ml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针筒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现象解释空气易压缩,水难压缩空气中气体分子的间隔大,易压缩;水分子的间隔小,难压缩二、微观粒子的特点3打开食醋瓶盖时,闻到了刺激气味,表明微粒在_________;食盐能溶解在水里,说明组成物质的微粒间;在上述的一些变化中,物质的微粒本身_______仍然是原来的物质,所发生的变化属于____变化。不停地运动没有变化物理有间隔练一练阅读课本第50页,完成下面问题:(1)在水蒸发过程中,水分子(填“变”或“不变”),只是发生变化,变化前后水的化学性质(填“变”或“不变”)。(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时,过氧化氢分子发生了改变,变成了和,不再保持过氧化氢的。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分子是保持物质的最小粒子。(3)氧化汞是由(填具体微粒的名称)构成的。加热氧化汞粉末时,氧化汞分子分裂为和。(4)分子是由构成,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解为,然后又可以结合成新的;由此可得原子是中的最小粒子。分子可以分为原子水的蒸发过程分析: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HOOHOOHHHH过氧化氢分解微观结构示意图OHHOHHH2O2OOHHH2OO2原子重新结合成新分子二氧化锰分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OOOOOOOO特点4:分子由原子构成的,不同的分子原子构成不同。几种分子模型二氧化碳分子(CO2)HClHHNHOCOClClCClCl氯化氢分子(HCl)氨分子(NH3)四氯化碳分子(CCl4)特点5: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分子结构决定分子的性质用微观粒子的观点解释物质的变化实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化了。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改变,在该过程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均不变化。若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试分析在氢气与氯气反应的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的变化情况,推论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还是原子?讨论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与原子的比较分子原子相同点不同点相互关系1、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2、质量体积小3、彼此有间隔4、不断运动5、同种分子(原子)化学性质相同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原子分子物质构成构成构成分裂课堂小结如图,分别表示A、B、C三种物质的微观示意图;1、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2、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2、如果表示氧原子,则B是_____,如果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则C是_____,ABC观察思考归纳小结:1、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分子或原子构成,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或原子构成;2、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AB、C氧气水1、用分子的知识来解释:(1)酒香不怕巷子深;(2)打气筒能将空气压入足球内;(3)一块糖溶到水里不见了;分子的不断运动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大,容易压缩。构成糖的分子不断运动,扩散到水分子间去了,因为分子很小,肉眼难以观察得到。练一练2、下列关于分子叙述错误的是:()A.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着B.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C.气体分子间隔大,固体分子没间隔D.水蒸发过程中,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C练一练3.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的是()A.酒精的挥发B.过氧化氢分解C.石蜡熔化D.分离液态空气B练一练4、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用警犬搜救地震中被埋人员——分子在不断运动B.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变大C.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D.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B练一练5.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如下,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A.反应前物质的组成属于混合物B.图中的各物质均由原子构成C.该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D.该化学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练一练6﹑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征不一致的选项是()选项操作或现象分子的特性A给篮球充气分子间有间隔B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mL分子是有质量的C在花园中可闻到花的香味分子是运动的D水电解可的得到氢气和氧气分子是可以再分的B练一练7、“用微观的眼光看世界”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和方法。试根据以下材料,结合你学过的知识,简要回答问题:材料一:一滴水里约有15万亿亿个水分子;材料二:大多数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1)材料一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材料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分子间有间隔,且受热时分子间间隔增大,遇冷时缩小的原因练一练8.下图是甲烷与氧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通过比较、归纳,回答下列问题:(1)一个甲烷分子和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的不同点是;(2)氧分子、二氧化碳、水分子的相同点是;(3)根据示意图,请从微观角度描述你获得的有关信息。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同都含有氧原子练一练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列夫·托尔斯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