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之双汇瘦肉精事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案例分析之双汇瘦肉精事件——从食品安全恶性事件看政府公信力的危机与建设【案例梗概】2011年3月15日上午,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播出了3﹒15特别节目《“健美猪”真相》。报道称,河南孟州等地采用违禁动物用药“瘦肉精”饲养的有毒猪,流入了双汇集团下属的济源双汇。该事件曝光后,各地超市的双汇产品纷纷下架,并立刻引起农业部、商务部等国家部委的高度重视。2011年3月25日,相关记者从“瘦肉精”事件国务院联合工作组获悉,河南“瘦肉精”事件所涉案件调查取得重要突破,肇事“瘦肉精”来源基本查明,并发现并捣毁了“瘦肉精”的制造窝点。有关部门已对涉嫌生产、销售和使用“瘦肉精”的违法犯罪嫌疑人采取了强制措施,同时河南省有多名公职人员在此事件过程中涉嫌渎职犯罪,被立案侦查。据媒体报道,双汇集团在此次事件中损失惨重,销售额锐减,股票大跌。与此同时,各级政府和各相关部门以及双汇集团根都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陆续进行了瘦肉精专项整治工作,以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和生命安全。【案例正文】一、案例背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猛发展,社会各项矛盾凸显,不少矛盾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被激化,食品安全问题就是其中之一。自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以后,每年被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呈现上升趋势。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来看,我国每年食物中毒报告例数约为2万~4万人,但专家估计这个数字尚不到实际发生数的1/10,也就是说我国每年食物中毒例数至少在20万~40万人。2011至2012年以来,被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在数量、恶性程度以及隐蔽程度上都呈有增无减的趋势。本文所讲述的双汇瘦肉精事件就是一例典型的恶性危害食品安全的案例。双汇集团是以肉类加工为主的大型食品集团,总部位于河南省漯河市,是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在2011年中国企业500强排序中列166位。该集团的前身是漯河市冷仓,于1958年7月成立。1994年8月,组建成立双汇集团;1997年7月该集团通过ISO9002质量认证体系;1998年12月“双汇实业”5000万A股股票在深交所成功上市;1999年12月“双汇”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并被列为国务院512家重点企业。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的企业理念是“诚信立企,德行天下”,要将双汇打造成为中国最大、世界领先的肉类供应商。然而一直是人民群众眼中的诚信企业——双汇集团却在2011年3月份被曝销售含有瘦肉精的产品,此时双汇的广告语“十八道检验,十八个放心”像一把匕首插向消费者的内心,消费者十几年的信任顷刻之间受到严重打击。二、案例始末(一)事件经过2011年3月15日,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播出了3·15特别节目《“健美猪”真相》。报道称,河南孟州等地采用违禁动物用药“瘦肉精”饲养的有毒猪,流入了双汇集团下属的济源双汇公司。该事件被报道后,3月15日中午,济源双汇公司被立即责令停产,所有未出厂的成品及半成品就地封存,并立即对未屠宰的生猪展开“瘦肉精”检测。3月15日晚,有记者在济源双汇公司的待宰圈内看到,几十名检验人员不停地往667头生猪身上泼浇冷水,据一位工作人员说是“为了刺激生猪排尿,尽快进行‘瘦肉精’尿检。”据了解,第二天即3月16日,双汇集团承认使用瘦肉精猪肉,并向公众发表致歉声明。3月17日,双汇集团称济源双汇的高管已被免职,涉及的产品也被收回。与此同时,由于双汇集团是国务院512重点企业,该事件引起了国务院的重视,农业部、商务部、公安部等部委各自成立工作小组到河南调查此事。3月20日,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会同多个部委又成立了联合调查组进驻河南,彻查“瘦肉精”事件。国务院联合工作组组长、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刘佩智向河南提出了4条反馈整改意见:第一,依法从快从严惩处犯罪分子;第二,严肃追究失职渎职人员责任;第三,加快建立全程监管机制,严防此类事件再次发生;第四,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同时河南省的相关部门也在此时迅速查封了曝光的问题养殖场,并对涉事的养殖场主、生猪经纪人、企业采购人员和公职人员采取了控制措施,对于构成违法的当事人予以立案侦办。而查人、查猪、查药并举的全省多轮拉网式“瘦肉精”排查也随即展开。2011年3月28日,河南省政府通报;为了彻查此次“瘦肉精”事件,河南省共出动排查人员214812人次,对全省158个县(市、区)的生猪养殖场(户)全面排查抽检,共发现饲喂“瘦肉精”猪134头。其中,排查5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户)59289个、抽检生猪223291头,确认“瘦肉精”阳性生猪126头,涉及养殖场(户)60个,排查散养户79152户,抽检生猪86712头,确认阳性生猪8头,涉及养殖户7个。(二)调查过程农业部畜牧业司副司长王宗礼说,自农业部禁止使用“瘦肉精”以来,“瘦肉精”的检出率逐年在降低,但餐桌上的这个“毒瘤”多年来未被根除,其重要原因是生产和销售走“地下渠道”,一直没有截断制造“瘦肉精”的源头。为了查清源头,河南公安部门从涉案生猪养殖户入手,追到生猪经纪人,再追到“药贩子”,查获在河南销售“瘦肉精”的重要犯罪嫌疑人2名,并最终在湖北襄阳市南漳县找到并捣毁了非法生产加工的窝点,且抓获犯罪嫌疑人20余名,收缴瘦肉精400余公斤,摧毁销售网络2个,还查获了一大批生产设备及销售票据。河南省公安机关对认定销售使用“瘦肉精”涉嫌犯罪的72人采取了强制措施,其中27名为生产、销售“瘦肉精”人员、7名为生猪收购贩运人员、33名为养殖人员,5名为屠宰企业生猪采购管理和业务人员。河南省监察部门还对53名公职人员需要承担的责任进行了调查取证,32人已由当地纪检监察机关作出初步处理。其中,移送司法机关12人,停职检查9人,免职6人,开除1人,撤职2人,党内严重警告1人,党内警告1人。(三)事件结果双汇集团作为世界第三、亚洲和中国最大的肉类产品加工集团,在瘦肉精事件曝光后,影响巨大,大量超市、零售店纷纷将双汇冷鲜肉和火腿肠等肉制品下架,一些双汇加盟店也“改旗易帜”,脱离双汇的销售体系,因而损失惨重。双汇集团在2011年3月31日召开的包括所有管理层、漯河本部职工、经销商、部分新闻媒体在内的“万人大会”,二度致歉,并与中国检验认证集团签订了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后者作为第三方质量检验机构,将全方位监督双汇的质量安全。在大会上时,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承认“瘦肉精”事件对双汇影响巨大:3月15日双汇发展股价跌停,市值蒸发103亿元;3月15日至3月31日,影响销售额15亿元;济源双汇处理肉制品和鲜冻品直接损失达3000多万元;由于“瘦肉精”改生猪头头检查,一年增加的检测费需3亿多元。同时,据有关报道称,2011年“3·15”报道的“瘦肉精”事件引发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担忧,双汇产品的质量正面临着消费者的质疑,市场销量下滑,双汇品牌遭受到前所未有的信誉危机。2011年11月26日,有记者从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获悉,河南全省法院受理的59起114人的“瘦肉精”案目前已经全部审结。与此同时,在河南省的“瘦肉精”抽检排查工作已基本结束之时,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表示将就“瘦肉精”问题开展全国性的专项打击活动,确保食品安全,给人民群众一个交代。三、瘦肉精的庐山真面目自1997年开始,国家各部门就已经开始明令禁止使用“瘦肉精”,并且监管打击力度不断加大。然而据不完全统计,1999—2005年,国内共有2455人因食用“瘦肉精”猪肉中毒。2001年11月,广东省河源市发生特大瘦肉精中毒事件,共484人中毒,所幸无人死亡。2002年3月,苏州市26人食用猪内脏后发病,经检测是瘦肉精所致。2003年10月,辽阳市62人瘦肉精中毒。2004年3月,佛山市近百名群众中毒,罪魁祸首依然是瘦肉精。2009年2月,广州市发生瘦肉精中毒事件,共67人发病,当时有7人留院观察。针对全国出现的瘦肉精中毒事件,农业部、工商总局等五部委提出要专门严厉打击以瘦肉精为添加剂的行为,并强调盐酸克伦特罗等是严重危害畜牧业健康发展和畜产品安全的“毒品”。据河南农业大学教授王志祥介绍,在医学上,瘦肉精非指某一种特定的药物,而是一类药物,在中国,通常是指盐酸克伦特罗,是一种肾上腺类神经兴奋剂(简称β-兴奋剂),相类似的药物还有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和硫酸特布他林等。当该类药物以超过治疗剂量5-10倍的用量用于家畜饲养时,能显著提高家畜胴体的瘦肉率、增重和提高饲料转化率,曾被用作牛、羊、禽、猪等畜禽的促生长剂、饲料添加剂。国内外的相关科学研究表明,食用含有瘦肉精的肉会对身体产生危害,常见的有恶心、头晕、四肢无力、手颤等中毒症状,特别对心脏病、高血压患者危害更大,长期食用则可能导致染色体基变,诱发恶性肿瘤。然而瘦肉精作为一种舶来品,早在大规模引进中国之前,已在国外出现过大面积的中毒事故,并被多个国家禁止。当时中国的专家却忽视这一重要信息,反而踊跃引进。1987年,中国农科院畜牧所的佟建明翻译了同年刊于美国饲料杂志上的《使猪多长瘦肉的新营养分配剂》的论文,发表在《中国畜牧兽医》上,该文有对“瘦肉精”——β-兴奋剂的介绍。1988年,四川饲料所的金明昌也摘译了类似文章发在《中国畜牧兽医》上,介绍将人工合成的β-肾上腺素兴奋剂,如盐酸克伦特罗和塞曼特罗添加到牛、羊、猪和家禽饲料中,可提高动物蛋白质含量。我国家畜生理学奠基人、南京农大(当时名为南京农学院)教授韩正康在八十年代末开始研究盐酸克伦特罗对猪、鸡、鸭和兔的影响,成为农业部的七五重点课题之一。当时东北农业大学也加入了这一“热门研究”。动物营养学界普遍认为瘦肉精最早是由前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许梓荣教授传播出去。对此许梓荣教授解释道,那时国家正力倡培育瘦肉型猪,“我们也不宜和政府唱反调。如果在论文中介绍了副作用,我们(的论文)也发不了,所以我们有一些顾忌”。实际上,在许梓荣拿到了相关课题之时,他已经知道美国禁用了β-兴奋剂,却并未向国内透露美国禁用一事,该相关课题的论文还获得了奖项。同时,据知情人士报道,国家监管部门虽然曾明令严格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添加盐酸克仑特罗和莱克多巴胺等7种“瘦肉精”,但在实际操作中,监督部门只对盐酸克仑特罗成分进行检测,莱克多巴胺等因检测成本高没有纳入常规检测。而且据说对盐酸克仑特罗的检测,一些地方的工商部门和动物检疫部门共同监督的尿检也是形同虚设。虽然被爆有人因“瘦肉精”中毒,但这种有毒猪仍然在市场上泛滥,就连知名品牌也牵涉其中,双汇集团就是知名品牌中的一个。【讨论思考题】1、近年来瘦肉精事件为什么屡屡发生?为什么知名肉类加工企业——双汇集团也会牵扯其中?2、双汇瘦肉精事件的发生对政府的公信力有什么影响?3、从加强地方政府公共突发事件管理的角度而言,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加强政府公信力的建设?【参考资料】1、危机管理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挑战,薛澜,张强,钟开斌著.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2、中国危机管理报告,胡百精著.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3、百度百科《河南瘦肉精事件》。4、新浪财经《央视调查健美猪黑色产业链双汇被曝收购有毒肉》,2011年3月16日。5、阿里巴巴农业网《瘦肉精曾被大力推广学者披露研发过程》,2011年3月29日。6、凤凰网资讯《双汇瘦肉精追踪18道检验为何管不了一头猪》,2011年3月19日。7、人民网《“瘦肉精”源头成谜缘何十年难禁绝》,2011年3月23日。8、杭州平平安安网《双汇瘦肉精自检率仅为规定的1/10监管漏洞惊心》,2011年4月2日。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