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蜀七年级(上)历史期末综合练习一、单项选择题(请把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答案表,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1.“距今约70万—20万年,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会使用火并能长时间保存火种,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这描述的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2.“稻花香里话丰年”。据考古发现下列原始居民最早种植水稻的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3.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使“公天下”变成“家天下”的国王是A.尧B.舜C.禹D.启4.历史文物是人类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观察右图所示文物,它出现于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5.成都平原被称为“天府之国”得益于A.黄河的治理B.灵渠的修建C.大禹治水D.都江堰的修筑6.右图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A.《左传》B.《诗经》C.《论语》D.《春秋》7.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的法家代表是A.墨子B.老子C.韩非D.孟子8.秦始皇灭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是在A.公元221年B.公元前230年C.公元前221年D.公元230年9.右图是学习战国七雄时,小明同学制作的各国位置示意图,其中秦国的位置是10.《史记》记载,秦始皇在咸阳坑儒和赵高以“谋反”罪审讯李斯时,都有御史大夫参加。这是因为秦朝的御史大夫A.掌管军队B.负责监察C.百官之首D.分管行政11.秦始皇巡游前,要颁发圣旨让各地做迎驾准备,圣旨上文字的书写应是A.金文B.甲骨文C.小篆D.楷书12.贾谊的《过秦论》中以“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记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发动这次起义的领导人是A.陈胜、项羽B.吴广、项羽C.陈胜、吴广D.项羽、刘邦13.如果你来到汉武帝时期的最高学府太学,亲临如右图所示的学习场景,你所用的主要教材是A.天文算术之理B.法家治国之道C.《孙子兵法》D.儒家的五经汉代讲经14.史书记载: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骑,和天子一样威风。他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针对这一情况,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A.推行郡县制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统一铸造五铢钱D.实施“推恩令”15.小敏想写一篇关于汉朝治世局面形成的小论文,在小论文中可以采用的图片是①②③④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16.西汉初期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主要是因为西汉统治者A.废除秦朝刑法B.实行多征收赋税C.实行休养生息政策D.重视“以德化民”17.下面是小燕编写的历史短剧的部分台词,根据台词可以推断她准备演出的历史剧是A.张骞出使西域B.丝绸之路C.文景之治D.黄巾大起义18.下列动摇了东汉统治,使东汉王朝走向衰亡的是A.王莽夺权B.太平道的创立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D.黄巾起义19.写成《伤寒杂病论》一书,提出“治未病”理论,被后世称为“医圣”的是A.华佗B.张仲景C.扁鹊D.霍去病20.下列著作中,介绍我国农业生产技术的是A.《齐民要术》B.《论语》C.《史记》D.《大明历》21.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数学家是A.蔡伦B.祖冲之C.张仲景D.贾思勰22.东汉后期,民间流行的神仙方术与道家思想相结合,形成了A.道教B.佛教C.基督教D.伊斯兰教23.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列能直观地反映三国鼎立形势的是吴魏魏吴魏魏蜀吴蜀蜀吴ABCD24.曹操和孙刘联军在赤壁激战,赤壁之战的主要作用是A.打败了袁军B.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C.打败了曹军D.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25.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在古代有许多称谓,三国时期称为A.夷洲B.琉球C.流求D.台湾26.结束了三国鼎立局面,实现全国统一的历史事件是A.西晋的建立B.西晋灭蜀C.西晋灭吴D.“八王之乱”27.人口迁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普遍现象。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高潮发生在A.西汉末年B.东汉末年C.西晋末年D.东晋末年a.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我当不辱命,请陛下回去吧!b.此去西域非常危险,请注意安全,但匈奴一日不除,国家则永无安日,望爱卿完成任务后,早日归来。228.我们常常把“秦皇”“汉武”并称是因为他们都A.尊崇儒家文化B.采取巩固统一的措施,加强中央集权C.派人出使西域D.注重治理黄河29.“王与马,共天下”,意思是王氏同皇族司马共同掌权,这一现象出现在A.西晋后期B.前秦时期C.东晋初期D.南朝前期30.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秦汉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正确的是A.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中华文明的孕育和诞生二、辨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31.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政”的学说。他的学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以上表述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三、材料解析与论述题(本大题共34分)32.(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成为……(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丝绸之路的起点与最远可到达的地方。除这一通道,还有哪一条海上通道可通往印度半岛?(6分)(2)材料一中的丝绸之路开通于哪个朝代?对其开通贡献最大的人物是谁?东汉时期为经营西域做出贡献的人物是谁?(6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的重要作用。(2分)33.(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图反映了战国时期某国农民在看到政府颁布的法令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材料二中国历史上有位皇帝召集群臣颁布命令:“今后在朝廷上不允许用鲜卑语,必须用汉语。若有违反,免除官职。”—摘自《魏书》(1)材料一中的“某国”指的是哪国?材料中反映的是哪一重大改革?右框中的哪些内容会让农民露出满意的笑容?(6分)(2)材料二中“皇帝”是指谁?材料反映了他对哪一方面进行的改革?(4分)(3)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改革会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2分)34.(8分)材料论述题。鲜卑、匈奴、羯、氐、羌等少数民族不断内迁,民族融合使中原地区的汉族增添了新鲜血液。……经过四百多年,原来的民族布局在人口迁徙中完全被打破,相互间不再有地域隔绝;一些游牧民族也过着定居农耕生活,形成了共同的经济生活;汉语言文字作为“正音”被确定下来;中原先进文化成为大家接受的文化,而它又吸纳少数民族文化的优秀内容有了新的发展。到北朝末年,原有的民族差异逐渐消失……—摘编自姜越《魏晋风流:一本书读懂魏晋文明》回答:(1)鲜卑、匈奴、羯、氐、羌等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开始于什么时期?(2分)(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有关民族交融的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6分)确立县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奖励军功……3七年级(上)历史期末综合练习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BDDBDCCCCBCCDDA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CACBABADDACCBCC二、辨析题31.不正确。(2分)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仁政”是孟子的主张。(4分。答出一点得2分)三、材料解析与论述题32.(14分)(1)长安(2分)欧洲(大秦)(2分)海上丝绸之路(2分)(2)西汉(2分)张骞(2分)班超(2分)(3)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它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它是联系中外的纽带;沟通东西方的桥梁)(2分,答一点即可)33.(12分)(1)秦国(2分)商鞅变法(2分)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奖励军功(2分,每点1分,答两点即可)(2)北魏孝文帝(2分)语言文字(2分)(3)促进民族关系的发展;有利于国家富强等(2分,答一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理均可)34.(1)东汉、魏、晋时期(2分)(2)观点:民族间的交往、交融为中华民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发展。(2分)论述:①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着定居生活。而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又学习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融入汉族的生活中。②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相互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族人民创造了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不断丰富中华文化的内涵。因此民族间的交往、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发展。(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