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资料请到易研官网经济学基础重难点讲义效用论复习笔记一、效用论概述1.效用的概念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评价,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一种商品对消费者是否具有效用,取决于消费者是否有消费这种商品的欲望,以及这种商品是否具有满足消费者欲望的能力。2.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1)基数效用论。基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如同长度、重量等概念一样,以具体衡量并加总求和,具体的效用量之间的比较是有意义的。(2)序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仅是次序概念,而不是数量概念。在分析商品效用时,无需确定其具体数字或商品效用多少,只需用第一、第二、第三等序数来说明各种商品效用谁大谁小或相等就足够了,并由此作为消费者选择商品的根据。(3)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比较差异:①假设不同。基数效用论假设消费者消费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是可以度量的,可以用基数表示。每个消费者都可以准确地说出自己所获得的效用值。边际效用具有递减规律。序数效用论则认为消费所获得的效用只可以进行排序,只可以用序数来表示。效用的大小及特征表现在无差异曲线中。②使用的分析方法不同。基数效用论使用MU即在预算约束下求效用值得最大化作为工具;而序数效用论则使用无差异曲线、预算线作为分析工具。③均衡条件的表达不同。基数效用论表达式为MUi/Pi=λ;序数效用论则表达为MRSXY=MUX/MUY=PY/PY。相同点:①都是从市场的需求一方着手,通过推导需求曲线,说明需求曲线上的任一点都表示消费者获得了效用最大化。②都是一种消费者行为理论,都把消费者的行为看做是在既定的收入限制条件下追求最大化效用的过程。③都以边际效用理论为基础,认为商品的价值或价格是由商品带给消费者的边际效用的大小来决定的。④他们推导的需求曲线具有相同的趋势,都符合需求规律。二、边际效用分析1.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概念及其数学表达公式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量的商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总和。假定消费者对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为Q,则总效用函数为:()TUfQ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相应的边际效用函数为:当商品的增加量趋于无穷小,即△Q→0时有:更多资料请到易研官网.边际效用递减规律(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内容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效用是递减的。(2)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一是因为生理或心理的原因,人的欲望虽然多种多样,永无止境,但生理等因素的限制,就每个具体的欲望满足来说则是有限的。最初欲望最大,因而消费第一单位商品时得到的满足也最大,随着商品消费的增加,欲望也随之减少,从而感觉上的满足程度递减,以致当要满足的欲望消失时还增加消费的话,反而会引起讨厌的感觉。二是设想物品有多种多样的用途,并且各种用途的重要程度不同,人们总会把它先用于最重要的用途,也就是效用最大的地方,然后才是次要的用途,故后一单位的物品给消费者带来的满足或提供的效用一定小于前一单位。3.货币的边际效用基数效用论者认为,货币如同商品一样,也具有效用。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对于货币也同样适用。但是,在分析消费者行为时,基数效用论者又通常假定货币的边际效用是不变的。4.消费者均衡(1)消费者均衡的含义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也可以说,它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这里的均衡是指消费者实现最大效用时既不想再增加、也不想再减少任何商品购买数量的这么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2)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如果消费者的货币收入水平是固定的,市场上各种商品的价格是已知的,那么,消费者应该使自己所购买的最后一单位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即消费者应使自己花费在各种商品购买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消费者用既定的收入I购买n种商品,P1,P2,…,Pn分别为n种商品的既定价格,λ为不变的货币的边际效用。以Xl,X2,…,Xn分别表示n种商品的数量,MUl,MU2,…,MUn。分别表示n种商品的边际效用,则上述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可以用公式表示为:5.需求曲线的推导基数效用论者以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建立在该规律上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为基础推导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商品的需求价格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对一定量的某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基数效用论者认为,商品的需求价格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效用:一单位商品的边际效用越大,消费者为购买这一单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就越高。由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随着消费者对商品消费量的连续增加,每一单位商品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因此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也越来越低。这意味着,建立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上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购买一种商品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更多资料请到易研官网下载对任何一种商品来说,随着需求量的不断增加,边际效用MU是递减的。于是,为了保证均衡条件的视线,在货币的边际效用λ不变的前提下,商品的需求价格P必然同比例于MU的递减而递减。三、无差异曲线分析1.关于消费者偏好的几个假定经济学家对消费者偏好提出的几个基本假定:(1)偏好的完备性。偏好的完备性指消费者总是可以比较和排列所给出的不同商品组合。(2)偏好的非饱和性。如果两个商品组合的区别仅在于其中一种商品的数量不同,则消费者总是偏好于含有这种商品数量较多的那个商品组合。或者说,消费者对越多的商品其偏好越大,即消费数量越多,所获满足越大。(3)偏好的传递性。如果消费者对A的偏好大于B,对B的偏好大于C,那么对A的偏好大于C。(4)偏好的单调性。如果一个消费组合所包含的每种商品的数量至少同另—个消费组合的一样多,那么,这个消费组合至少同另一个消费组合一样好。(5)偏好的凸性。这里的凸性是指无差异曲线是凸的。我们假定偏好是严格凸的,尽管严格凸性的假设对于现实偏好理论的建立并不必要。2.无差异曲线(1)无差异曲线的含义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或者说,它是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曲线。(2)无差异曲线的性质①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②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离原点越近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低。③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④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且凸向原点。3.边际替代率及其递减法则(1)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的含义和计算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商品1对商品2的边际替代率的定义公式为:当商品数量的变化趋于无穷小时,则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公式为:(2)边际替代率的几何意义无差异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替代率就是无差异曲线在该点的斜率的绝对值。(3)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更多资料请到易研官网.无差异曲线的特殊形状(1)完全替代型偏好的无差异曲线,完全替代品指两种商品之间的替代比例是固定不变的情况。因此,在完全替代的情况下,两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就是一个常数,相应的无差异曲线是一条斜率不变的直线。(2)完全互补型偏好的无差异曲线。完全互补品指两种商品必须按固定不变的比例同时被使用的情况。因此,在完全互补的情况下,相应的无差异曲线为直角形状。5.预算线(1)预算线的含义与数学公式表达预算线又称为预算约束线、消费可能线和价格线。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预算线方程:P1X1+P2X2=I其中,I表示消费者既定收入,X1和X2分别为商品1和商品2的购买数量,P1和P2分别为商品1和商品2的价格,P1X1和P2X2分别为购买商品1和商品2的支出。(2)预算线的变动预算线的斜率变化和水平移动情况如图3-1所示,由此可见预算线具有以下特征:①两商品的价格P1和P2不变,消费者的收入I发生变化。这时,相应的预算线的位置会发生平移。如图3-1(a),假定原有的预算线为AB,消费者收入I增加,使预算线由AB向右平移至AB。相反,消费者收入I减少,使预算线AB向左平移至AB。前者表示消费者的全部收入用来购买任何一种商品的数量都因收入的增加而增加,相反,后者表示消费者的全部收入用来购买任何一种商品的数量都因收入的减少而减少。②消费者的收入I不变,两种商品的价格P1和P2同比例同方向发生变化,这时,相应的预算线的位置也会发生平移,如图3-1(a)所示。③当消费者的收入I不变,商品l的价格P1发生变化而商品2的价格P2保持不变,这时,预算线斜率发生变化,预算线截距发生变化,如图3-1(b)和(c)所示。④消费者的收入I与两种商品的价格P1和P2都同比例同方向发生变化。这时预算线不发生变化。它表示消费者的全部收入用来购买任何一种商品的数量都未发生变化。图3-1预算线的变动6.消费者均衡条件及其图解(1)均衡的前提条件:①最优的商品购买组合必须是消费者最偏好的商品组合。也就是说,最优的商品购买组合必须是能够给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的商品组合。②最优的商品购买组合必须位于给定的预算线上。(2)均衡的条件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相切时,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这时,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等于预算线的斜率。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就是商品的边际替代率MRS12,预算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可以用两商品的价格之比来表示。由此,在均衡点有:更多资料请到易研官网下载在一定的预算约束下,为了实现最大的效用,消费者应该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使得两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商品的价格之比:I=P1X1+P2X2MRS12=P1/P2即在消费者的均衡点上,消费者愿意用一单位的某种商品去交换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应该等于该消费者能够在市场上用一单位的这种商品去交换得到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四、消费者均衡比较静态分析对消费者均衡进行比较静态分析时,应先考察商品价格变化和消费者收入变化对均衡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别推导出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和恩格尔曲线。1.价格变化的影响(1)价格——消费曲线价格——消费曲线是在消费者的偏好、收入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在图3-2中,假定商品1的初始价格为11P,相应的预算线为AB,它与无差异曲线U1相切与效应最大化的均衡点E1。如果商品1的价格由11P下降为21P,相应的预算线由AB移至AB,于是,AB与另外一种较高无差异曲线U2相切与均衡点E2。如果商品1的价格在由21P继续下降为31P,相应的预算线由AB移至AB,于是,AB与另一条更高的无差异曲线U2相切于均衡点E1……不难发现,随着商品1的价格不断变化,可以找到无数个诸如E1、E2和E3那样的点,它的轨迹就是价格——消费曲线。(2)消费者的需求曲线。由消费者的价格——消费曲线可以推导出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在图3-2中的均衡点E1,商品的价格为11P,则商品1的需求量为11X。在均衡点E2,商品l的价格由11P下降为21P,则商品l的需求量11X增加为21X。在均衡点E3,商品1的价格进一步由21P下降为31P,则商品1的需求量由21X再增加为31X。根据商品l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这种对应关系,把每一个P1数值和相应的均衡点上的X1数值绘制在商品的价格——数量坐标图上,便可以得到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X1=f(P1)。更多资料请到易研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