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准备: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试着回答下列问题①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镇饮料,瓶子外壁有一层水珠,为什么?②生机勃勃的地球,少不了绿色植物,它们的生长需要光合作用,那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气体是什么?③煤、汽油、酒精、木柴等燃料可以在空气中燃烧,那么支持燃料燃烧的气体是什么?④从上述问题中我们知道空气中有哪些气体?.请你根据生活经验和生物课上所学的知识猜测一下,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你能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测吗?提出问题[教师]同学们,请大家跟着我的口令进行一次深呼吸。请大家深深地吸一口气,再缓缓地呼出一口气。同学们做深呼吸二次。[提问]同学们感觉如何?[回答]:舒服.呼吸与我们人类息息相关,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提问]大家在感觉舒服的同时,是否考虑过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完全一样吗?[学生]不一样[教师]对,不完全一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人体吸入的气体(是什么)和呼出的气体的变化之处。(板书课题: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作出猜想[教师]既然大家认为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不完全一样,那就请大家猜想一下,可能会有哪些不同?(可以讲物质的不同,也可以讲空气中某些气体含量的变化。)[学生讨论](教师提示:可以讲自己知道的,也可以讲自己估计的,但要能讲出猜想的简单理由)同学们做出这种猜想,有依据吗?[讲解]同学们用已有知识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想,这种猜想是有依据的,是科学的猜想,而不是胡乱猜想。科学猜想是科学探究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猜想科学,探究才有意义,否则探究就没有意义。[学生回答]1、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变低2、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变高第三部分知识准备(已知的可通过问题提问的形式,未知的可以进行材料给予)[教师]同学们老师在课前准备试验的时候,制取并收集了两瓶气体,分别是氧气和二氧化碳,但老师忘记贴上标签了,你能根据已有的经验和所学的知识帮老师区分开吗?。[学生讨论][学生回答]1、二氧化碳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2、氧气可以用燃着的木条来检验。(不一定能正确地回答出来)[教师演示]往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发现变浑浊。说明这瓶气体是二氧化碳。(现象由学生讲)[教师引导]如果这一瓶是空气,加入澄清石灰水后振荡,会不会产生浑浊?(会,因为有二氧化碳的存在)浑浊的程度会不会同现在一样?(不会因为二氧化碳的量比较少,甚至因为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太少,不能看到有明显的现象。)搜集资料演示设计实验那么请大家讨论一下如何比较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高低。[小组讨论][代表发言]分别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浑浊多的二氧化碳含量高,浑浊少的二氧化碳含量低。(投影或板书)1、能不能一个用大瓶装,一个用小瓶装?(出示大集气瓶与小集气瓶)(不行,在比较的时候对两种气体也要公平,即气体的体积要相等。同样加入澄清石灰水的量也要相等。也就是说在比较的时候一定要遵循可比性原则,必须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教师演示]刚才同学们看到集气瓶中装有氧气,伸入燃着的木条,木条燃烧很剧烈,将木条放在空气中,火焰变小了。你知道为什么吗[学生解释]主要是由于集气瓶中装的是纯净的氧气,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高,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燃烧得很旺。[教师讲述]你的意思也就是说,因为集气瓶中氧气含量高,所以燃烧旺。那你能不能讲讲看,如何比较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的高低。[学生回答]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燃烧旺的说明氧气的含量高。(投影或板书)[学生回答]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燃烧旺的说明氧气的含量高。(投影或板书)现在大家已经知道检验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高低的方法,那我们如何用一个简便的方法来检验水蒸气含量的高低?我装做很随意的摘下眼镜,朝镜片上呼了口气,然后拿出眼睛布擦起了镜片,边擦边问:你们有没有这样擦过镜片?为什么要先哈口气呀?学生一齐说:哈出的气体里有水蒸气。我再装做恍然大悟的样子说:哦,你们是说我们呼出的气体里有水蒸气?那你们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你们的猜测吗?眼镜片就这样放在空气中,没有水珠产生,哈了一口气后有了水珠,大家想想看,这能不能说明人呼出来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高。(有同学说,那我们没有眼镜怎么办?好办,想想看,可以用什么替代?)[教师引导]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几瓶气体,各几瓶。[学生回答]需要呼出的气体两瓶,需要空气。[教师提问]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收集两瓶空气。[学生回答]拿两个空的集气瓶,在瓶口用玻璃片盖住,就行了。(如果要你到室外收集一瓶空气,你又该如何进行。)[教师引导]如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学生回答]……[教师演示]排水集气法。将集气瓶盛满水,并用玻璃片先盖住瓶口的一小部分,然后将玻璃片平推至盖住瓶口,不留气泡,再把盛满水的集气瓶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水槽内,将饮料管小心地插入集气瓶内,并向集气瓶内缓缓吹气,直到集气瓶中充满呼出的气体。然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移出水面,正放在实验桌上。)第四部分进行试验[教师讲述]刚才和大家设计出本次探究活动的步骤与过程。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这次的实验探究过程分别收集两瓶空气(A、B)、两瓶呼出的气体(C、D)。活动探究1、分别收集两瓶空气(A、B)、两瓶呼出的气体(C、D)向A、C中分别滴入澄清石灰水,盖上玻璃片振荡做好观察的记录。2、另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B和D瓶气体中,观察木条燃烧的情况。3、对着玻璃片呼气步骤和方法观察到的现象结论与解释1.气体的收集(1)取两个空的集气瓶,用玻璃片盖好,这样两瓶空气样品就收集好了!(2)按课本14页步骤2所示的方法收集两瓶我们呼出的气体2.检验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不同(1)取一瓶呼出的气体和一瓶空气,向其中分别滴加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2)取另外一瓶呼出的气体和一瓶空气,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其中,观察现象。(3)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块呼气并与另一块对比。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根据(1)你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根据(2)你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根据(3)你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学生活动]设计活动过程。展示交流交流分组实验的现象和结论。评价整合1、对异常现象的分析:①对C瓶内无浑浊现象的分析:a、滴入澄清石灰水后没有盖玻璃片就振荡,二氧化碳扩散后,瓶内量少。b、可能是没有进行深呼吸而收集的气体。②对点燃的木条不是同时放入两集气瓶内,产生的实验现象评价。你认为怎样操作更简便?2、对异常观点的分析:不对着玻璃片呼气,也可得出类似的结论。此说法是否有道理?为什么?通过上述活动探究:1、你对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所含哪些物质的多少有什么初步结论?2、通过对异常现象的分析,你有什么感受?【点评】科学实验要有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作风,规范的操作3、通过对异常观点的分析,你有什么感受?4、在探究实验和交流反思的基础上完成实验报告。成长记录请将本节课你感受最深的情节或体验,记入你的成长记录中。深化拓展竹节在受热后由于节内气体膨胀炸裂。依据所学的生、化知识设计实验来探究竹节内的气体成分与空气成分有何异同?【点评】第五部分实验探究[探究活动]根据各小组的设计步骤进行探究活动,记录现象并得出结论同时还要对实验时遇到的问题进行合理的解释。(向玻璃片上哈气可能看不到水珠,因为外面的温度高。)第六部分交流总结[小组交流]实验中看到的现象,以及根据现象做出的结论。[教师引导]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探究活动,在学习化学过程中,在进行科学探究的时候,你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学生回答]要学会细心观察,大胆猜想,要准备一定的知识,不能盲目,在比较的时候要注意可比性,探究时遇到的问题要进行认真地思考与讨论。[教师引导]通过本节课探究得到的结论,在我们的生活、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养成哪些行为习惯。[教师总结]我们周围的事物和现象有许多已经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有许多我们还没有留意,希望大家多做有心人,善于发现问题,大胆假设,认真查阅资料并且通过实验去验证你的假设。如果你坚持这样做了,你会发现科学探究,化学探究充满了无穷的乐趣,希望化学能成为大家的朋友,希望你们能成为化学学习的主人。3.下面是某同学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报告,请你帮助他完成这份报告。实验探究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在两个集气瓶中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倒放水中。将塑料管小心插入集气瓶内,吹气集气瓶中的水排出,集气瓶内充满气体向一个盛空气的集气瓶和一个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各加入少量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在空气中石灰水在呼出的气体中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的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盛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在空气中木条在呼出的气体中人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的取两玻璃片,对其中一片呼气,另一片放在空气中空气中的玻璃片上呼气的玻璃片上人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的交流总结:通过以上探究,你能概括出科学探究过程的步骤都有那些吗?通过本节课的探究活动,在学习化学过程中,在进行科学探究的时候,你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拓展与应用:.通过这结课的探究对你的生活和学习有什么启发?(养花、学习、锻炼等)布置作业1.植物不但进行光合作用,也同时进行呼吸作用。为了比较二者的不同,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在一晴朗的早晨,选取大小相似的同种植物两盆,在花盆上各放入一杯澄清的石灰水,然后把其中一盆用无色透明的塑料袋罩住,放在阳光下;另一盆则用黑色塑料袋罩住,放在阴暗处(见下图)。傍晚,在塑料袋上都剪一小口,并插入燃着的木条试验,发现A中木条的火焰比B中更亮;而A中的石灰水保持澄清,B中变浑浊。(1)A中木条燃烧更旺,说明A中_________________更多,从而说明在阳光照射下植物主要发生_________________作用。(2)A中石灰水保持澄清,而B中变浑浊,说明B中_________________更多,从而说明在缺少光照条件下,植物主要发生_________________作用。(3)很多人喜欢在天刚蒙蒙亮时到茂密的树林中进行晨练,请你结合该实验谈谈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