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欣赏第六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杨柳经典意象杨柳是中国古典文学中重要的题材和意象,中国文学中咏柳作品蔚为大观,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宋李昉主编的《文苑英华》“花木门”统计,在所有树木中,杨柳仅次于松,居第二。据清代张玉书主编的《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统计,在所有花木中,杨柳仅次于梅花,居第二。另据清代陈梦雷主编的《古今图书集成》统计,从诗词总数来看,杨柳仅次于梅花,居第二。咏柳文学的繁荣,不仅表现在数量上,还表现在质量上。从成就上来说,出现了不少咏柳大家和名家,还涌现出了不少咏柳经典之作。咏柳作品的繁盛、杨柳题材与意象的丰富,是由杨柳在现实生活中的普遍分布、杨柳广泛的实用价值和杨柳漫长的生长期共同决定的。章台柳章台柳的典故出自韩翃和柳氏的爱情故事。《唐诗纪事》载:“世传翃有宠姬柳氏,翃成名,从辟淄青,置之都下。数岁,寄诗曰:章台柳,章台柳,颜色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柳答曰:杨柳枝,芳菲节,可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后果为蕃将沙咤利所劫,翃会入中书,道逢之,谓永诀矣!是日,临淄太校置酒,疑翃不乐,具告之。有虞候将许俊,以义烈自许,即诈取得之,以授韩。希逸闻之曰:似我往日所为也,俊复能之。”章台柳一、章台含义一指楚国章华台,楚国离宫名。《通志》载:“昭公之七年,楚灵王成章华台,召诸侯而落之。”杜预注:章华台,在华容城中。如陈子昂《度荆门望楚》:“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二指章台宫,为秦都咸阳宫名。章台宫建于战国时期,以宫内有章台而得名。《史记·秦始皇本记》载:“诸庙及章台、上林皆在渭南。”章台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赵惠文王遣蔺相如到秦国献和氏璧,“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南朝梁费昶《和萧记室春旦有所思诗》:“己荫章台陌,复扫长门扉。”三指章台街,汉长安街名。据《三辅黄图》载,长安有八街九陌,章台街是其中一条。章台柳关于章台街最有名的记载是汉代张敞走马章台的故事。《汉书·张敞传》载:“敞为京兆,朝廷每有大议,引古今,处便宜,公卿皆服,天子数从之。然敞无威仪,时罢朝会,过走马章台街,使御吏驱,自以便面拊马。又为妇画眉,长安中传张京兆眉怃。有司以奏敞。上问之,对曰:‘臣闻闺房之内,夫妇之私,有过于画眉者。’上爱其能,弗备责也。然终不得大位。”章台柳二、走马章台与游侠歌妓张敞“走马章台”的佚事,后世广为流传,诗中多有反映。顾野王《长安道》:凤楼临广路,仙掌入烟霞。章台京兆马,逸陌富平车。东门疏广饯,北阙董贤家。渭桥纵观罢,安能访狭斜。庾信《和宇文京兆游田诗》:小苑禁门开,长杨猎客来。悬知画眉罢,走马向章台。涧寒泉反缩,山晴云倒回。熊饥自舐掌,雁京独衔枚。美酒余杭醉,芙蓉即奉杯。章台柳隋唐以来,“走马章台”常同骏马相联系,成为咏马赋马的典故。杨师道《咏马》:宝马权奇出未央,雕鞍照曜紫金装。春草初生驰上苑,秋风欲动戏长杨。鸣坷屡度章台侧,细蹀经向濯龙傍。徒令汉将连年去,宛城今己献名王。李贺《马诗二十三首》:萧寺驮经马,元从竺国来。空知有善相,不解走章台。章台柳唐代以来进一步具体化,常将章台同任侠少年联系在一起,在乐府《结客少年场行》、《少年行》中频频出现。如卢照邻的“斗鸡过渭北,走马向关东。”王昌龄的“走马还相寻,西楼下夕阴。”韦庄的“挥剑邯郸市,走马梁王苑。”“走马”、“章台”同任侠少年的密切联系,使得章台在盛唐就成为游乐场所、歌妓聚集之地的象征。章台柳如崔颢《渭城少年行》:“斗鸡下杜尘初合,走马章台日半斜。章台帝城称贵里,青楼日晚歌钟起。贵里豪家白马骄,五陵年少不相饶。双双挟弹来金市,两两鸣鞭上渭桥。渭城桥头酒新熟,金鞍白马谁家宿。可怜锦瑟筝琵琶,玉台清酒就君家。小妇春来不解羞,娇歌一曲杨柳花。”又如李白《少年子》:“青云年少子,挟弹章台左。鞍马四边开,突如流星过。金丸落飞鸟,夜入琼楼卧。夷齐是何人,独守西山饿。”章台柳三、章台与杨柳关于章台街栽种柳的记载,最早见于宋代。潘自牧《记纂渊海》:“张敞为京兆尹,走马,街有柳市,故号‘章台柳’。杜诗云:‘京兆空柳市’。”此说有待商榷。章台柳的具体产生过程:唐代最早把章台和柳联系起来的是初唐卢照邻,其《还赴蜀中贻示京邑游好》:“籞宿花初满,章台柳向飞。”章台柳“花柳”指美丽的春光春景:卢照邻《送二兄入蜀》:“关山客子路,花柳帝王城。”杨炯《游废观》:“花柳三春节,江山四望悬。”王勃《春园》:“山泉两处晚,花柳一园春。”并且,“柳”与“花”还相对出现,如: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柳色未饶秦地绿,花光不减上阳红。”‘杜甫《晚出左掖》:“退朝花底散,归院柳边迷。”’章台柳真正把章台街同杨柳联系起来的是崔国辅的《长乐少年行》:“遗却珊瑚鞭,白马骄不行。章台折杨柳,春草路旁情。”其中“章台折杨柳”用了两个典故,一是张敞走马章台的事典,一个是语典,“折杨柳”出自北朝《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韩翃《少年行》:“千点斓编玉勒骡,青丝结尾绣缠鬃。鸣鞭晚出章台路,叶叶春依杨柳风。”章台柳四、杨柳和娼妓时至盛唐,随着唐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和都市的繁荣,柳渐渐可以用来比喻青楼女子。李白《流夜郎赠辛判官》:“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夫子红颜我少年,章台走马著金鞭。文章献纳麒麟殿,歌舞淹留玳瑁筵。与君自谓长如此,宁知草动风尘起。函谷忽惊胡马来,秦宫桃李向明开。我愁远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回。”章台柳盛唐时,“章台”己是繁华游冶场所、歌妓聚集之地的代称,而“柳”此时也可用来象征青楼女子,“章台柳”意象产生的条件已经成熟了。章台柳用来比喻青楼女子,一方面是文学自身发展的产物,另一方面也基于柳与青楼女子间的异质同构关系。章台柳自韩翃“章台柳”之后,中晚唐人咏柳时多言及章台和张敞。如:李商隐《柳》:“柳映江潭底有情,望中频遣客心惊。巴雷隐隐千山外,更作章台走马声。”并且出现了专门吟咏章台柳的诗歌,如毛文锡《柳含烟》:章台柳,近垂旒。低拂往来冠盖,朦胧春色满皇州,瑞烟浮。直与路边江畔别,免被离人攀折。最怜京兆画蛾眉,叶纤时。章台柳宋代,章台柳就成为青楼女子的专称。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五载:“文潞公庆历间以枢密直学士知成都府,时年未四十。成都风俗喜行乐,公多燕集。有语至京师。御史何郊圣从,蜀人也。因渴告归,上遣伺察之。圣从将至,潞公亦为之动。张俞少愚者,谓公曰:‘圣从之来无足念。’少愚因迎见于汉州,因郡会有营妓善舞,圣从喜之。问其姓,曰杨。圣从曰:‘所谓杨台柳者。’少愚即取妓之项帕罗题诗曰:‘蜀国佳人号细腰,东台御史惜妖烧。从今唤作杨台柳,舞尽春风万万条。’命其妓作柳枝辞歌之,圣从为之霑醉。”宫墙柳一、历史背景至迟在汉代,杨柳被植入宫廷苑囿。汉代有长杨宫,就是因宫中种长杨得名,《三辅黄图》中记载:“(长杨宫)宫中有垂杨数亩,因为宫名。”上林苑中也种有柳,《汉书》载:“上林苑中大柳树断枯卧地,亦自立生,有虫食树叶成文字,曰‘公孙病已立’。”梁王瑳《折杨柳》:“塞外无春色,上林柳己黄。”六朝时期,柳树被广泛植于皇宫御道。《景定建康志》载:“晋成帝因昊苑城筑新宫,正中曰宣阳门,南对朱雀门,相去五里余,名为御道,夹道开御沟,植槐柳。”宫墙柳时至唐代,皇家御苑、宫廷内外,更是广泛植柳。这在诗歌中多有反映,如“宫花将苑柳,先发凤凰城。”“池台草色遍,宫观柳条新。”“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祥烟瑞气晓来轻,柳变花开共作晴。”“梅含露蕊知迎腊,柳拂宫袍忆候朝。”“千门九陌花如雪,飞过宫墙两自知。”宫墙柳曲江池池岸栽种很多杨柳,号柳衙。中唐以来的《御沟新柳》诗歌就是御沟柳在文学上的反映。宋代,宫中也多植杨柳。据《东京梦华录》载:“东都外城方圆四十余里,城壕曰护龙河,阔十余丈,壕之内外,皆植杨柳。”南宋临安宫苑也栽有柳树,如陆游《钗头凤》:“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宫墙柳二、题材发展宫柳诗的内涵主要指的是,通过对宫中(京中)柳树处地利之便,得阳气之早,先荣于其它柳树的描摹,表达对宫柳的羡慕之情,并希望自己能够像宫柳一样得到君王的赏识。宫墙柳宫柳题材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汉代到初盛唐,所咏之柳虽然是宫中之柳,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宫柳”作品,如汉代枚乘的《柳赋》、梁元帝的《咏阳云楼檐柳》、简文帝的《和湘东王阳云楼檐柳诗》、李白《侍从宜春苑奉诏赋龙池柳色初青听新莺百啭歌》、唐太宗的《春池柳》和《赋得临池柳》。宫墙柳中唐出现了专门的吟咏宫柳的诗歌,主要是对宫池柳、御沟柳和长安柳的吟咏,其中诗题为《小苑春望宫池柳色》的唐诗共10首,另有6首《御沟新柳》、杜荀鹤《御沟柳》、陈光《长安新柳》等。三、物色之美宋·苏泂《金陵杂兴》:“人家一样垂杨柳,种入宫墙自不同。”同样是杨柳,但由于种植场所和种植方式的不同,给人的美感体验自然也不同。宫墙柳唐代宫廷中多栽花植柳,如杜甫《晚出左掖》:“退朝花底散,归院柳边迷。”——红花绿柳交相辉映的审美效果。种植于宫门的杨柳,多与红色宫门相映,如卢象《杂诗二首》:“君家御沟上,垂柳夹朱门。”李适《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轻丝半拂朱门柳,细缬全披画阁梅。”刘禹锡《同乐天和微之深春二十首》:“何处深春好,春深万乘家。宫门皆映柳,辇路尽穿花。”宫墙柳宫墙内外和御沟边杨柳:轻拂连绵的宫墙,枝叶倒映在清澈的水中,相映成趣,形成京城一道靓丽的风景。作品中多有反映,如毛文锡《柳含烟》:“御沟柳,占春多。半出宫墙婀娜,有时倒景醮轻罗,曲尘波。昨日金銮巡上苑,风亚舞腰纤软。栽培得地近皇宫,瑞烟浓。”谢克家《忆君王》:“依依宫柳拂宫墙。”宫墙柳四、主题表现宫柳题材作品的大型创作首先是在进士考试中出现的。举子对宫柳的赋咏,一方面侧重于宫中柳树相对于其它柳树的优越感,如“御苑阳和早,章沟柳色新。托根偏近日,布叶乍迎春。”(贾棱《御沟新柳》)“韶光先禁柳,几处覆沟新”(《刘遵古《御沟新柳》》);另一方面,借宫柳表达被人引荐的愿望,如“独有风尘客,思同雨露荣”名(裴达《小苑春望宫池柳色》)、“倘得辞幽谷,高枝寄一名。”(张季略《小苑春望宫池柳色)。宫墙柳此后的宫柳作品基本上都继承了这样的主题,如陈光《长安新柳》:“九陌云初霁,皇衢柳已新。不同天苑景,先得日边春。色浅微含露,丝轻未惹尘。一枝方欲折,归去及兹晨。”宋王安石《御柳》:“御柳新黄已迸条,宫沟薄冻未全消。人间今日春多少,只看东方北斗杓。”另一主题是,以宫中柳和桥边柳的不同遭遇,写宫柳的养尊处优。如明·石珤《宫柳》所言:宫墙柳“内里垂杨自不同,万条柔翠拂琼宫。叶含华萼楼前雨,枝带朝元阁上风。望入画眉情正切,啭来黄鸟语初工。一般霸水桥头绿,日日行人惆怅中。”又如李商隐的《柳》:“为有桥边拂面香,何曾自敢占流光。后庭玉树承恩泽,不信年华有断肠。”文人常以杨柳移植宫中比喻受到君王的赏识,以杨柳所处偏远之地比喻自己的怀才不遇。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宫墙柳据《云溪友议》载:“居易有妓樊素,善歌,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年既高迈,而小蛮方丰艳,因杨柳词以托意云。”又云:“宣宗朝,国乐唱前词,上问谁作,永丰在何处,左右具以对。遂因东使,命取永丰柳两枝,植于禁中。居易感上知其名,且好尚风雅,又为诗一章。”即白居易的《诏取永丰柳植禁苑感赋》:“一树衰残委泥土,双枝荣耀植天庭。定知玄象今春后,柳宿光中添两星。”宫墙柳永丰柳事件流传广泛,得到后世文人的唱和。如卢贞《和白尚书赋永丰柳》:“一树依依在永丰,两枝飞去杳无踪。玉皇曾采人间曲,应逐歌声入九重。”韩琼也有和作《和白乐天诏取永丰柳植上苑,时为东都留守》:“折柳歌中得翠条,远移金殿种青霄。上阳宫女含声送,不忿先归舞细腰。”隋堤柳一、隋堤柳的盛衰隋堤是隋炀帝大业年间所开凿,又名汴堤。隋堤植柳从隋炀帝开始。据《大清一统志·开封府志》载:“(隋堤)一名汴堤,隋大业元年筑,西通济水,南达淮泗,几千余里,绕堤植柳。”宋祝穆《古今事文类聚后集》:“隋堤柳,隋炀帝自板渚引河筑街,道植以

1 / 4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