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经济生活》所有类型计算题(有例题更好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经济生活》所有类型计算题(有例题更好学)《经济生活》计算题类型计算题类型。(一)关于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纸币发行量)或纸币购买力的计算(二)关于货币升值(贬值)或汇率升降的计算题(三)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计算(四)关于价值量的计算(五)关于恩格尔系数的计算(六)关于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的计算(七)关于存款(债券)利息或银行利润的计算题(八)关于分配方式的计算题(九)关于个人所得税的计算题(十)关于股票价格的计算题经济学中的计算题有多种类型,近年高考特别是全国Ⅰ卷集中考察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相关计算,另外,货币流通规律、汇率问题也较为重要。经济学中几乎所有类型的计算题,都是基于两个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而数量关系大致只是两种情况:成正比或成反比。因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1.掌握两种数量关系各自的计算方法。2.明确相关量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成正比还是成反比。建议:相关量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不必硬性记忆,可以在做题时临时“想”出来。两种数量关系的计算方法1.两个量成正比,即同幅增减。如: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若劳动生产率提高20%,即成为原来的(1+20%);则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也增加20%,即也成为原来的(1+20%)。②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20%,即成为原来的(1-20%);则商品的价值量也降低20%,即也成为原来的(1-20%)。2.两个量成反比,即二者的增减变化情况互为倒数。如:①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5%,即成为原来的(1+25%);则商品的价值量为原来的=0.8,即减少20%。②生产单位商品的劳动时间与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成反比。若生产单位商品的劳动时间缩短20%,即成为原来的(1-20%);则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为原来的=125%,即增加25%。注意:甲乙两个量成反比,固然是甲增乙减,但并非是甲增加若干即乙减少若干,而应以互为倒数计算。如币值与物价成反比,币值下降20%,则物价成为原来的,即1.25,涨幅为25%;而不能认为是“币值下降20%,则物价上涨20%”,那样计算绝对是错误的。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计算: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注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一个“加权平均数”,计算时必须考虑每一个个别劳动时间对应的产量,而不是把几个个别劳动时间简单相加、平均。这一问题单独考察较为简单,可与其他考点如“劳动生产率”问题结合考察,往年高考只有一例。假设某国生产M商品的企业只有甲乙两家。2012年甲企业的产量为10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6小时;乙企业的产量为8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10小时。如果2013年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13年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B】A.5小时B.7小时C.7.5小时D.8小时解析:2013年甲企业的产量为10×(1+20%)=12(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6×=5(小时);乙企业的产量仍为8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仍为10小时,故2013年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7(小时)。二、劳动生产率、劳动时间与商品的价值量、价值总量、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总量:知识预备:1.劳动生产率与生产单位商品的劳动时间成反比,劳动生产率与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成正比。生产单位商品的劳动时间与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成反比。2.生产者改变的只是各自的个别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对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产生直接的影响;而全行业的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化,与某一生产者的个别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也并无直接关系。(即“个别对个别,社会对社会”)3.注意识别个别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某生产者、某企业的生产时间、生产率当然分别是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而某国、该行业、该部门的生产时间、生产率则是社会劳必要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有关单位商品价值量的计算(1)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化后商品价值量的计算假设一定时间内甲国生产A件产品,售价为B元,一年后该国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C%,那么售价为:B÷(1+C%)。(2)个别劳动生产率变动后,价值总量的计算假设一定时期内,甲国一件产品价值为B,某企业一共生产A件,一年后该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C%,其他条件不变,该企业创造的价值总量是:B×A×(1+C%)。(3)货币贬值、升值后,商品价格的计算①假设一件A商品价格为B元,预期一年后货币贬值C%,那么一年后该商品的价格为:B÷(1—C%)。②假设一件A商品价格为B元,预期一年后货币升值C%,那么一年后该商品的价格为:B÷(1+C%)。(一)价值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即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不改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比较、计算:练习1.假设某国去年生产一件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1小时,其价值等于10元;甲企业生产一件M商品所花费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2小时。如果甲企业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其他条件不变,则甲企业今年销售一件M商品的价格是【】A.6元B.8元C.10元D.12元练习2.2012年,某商品价值为1元。2013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其他条件不变,该商品的价值是:【】A.0.75元B.0.80元C.0.85元D.1.25元(二)价值总量1.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建议:在具体计算中可分别算出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再求二者乘积,而不必如以下2、3两条以正比、反比简捷计算,以免出现纰漏,弄巧成拙。2.个别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的变化,不影响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但会改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故某一生产者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与其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与其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假设某企业2012年的生产条件属于社会平均水平,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劳动耗费为6元,产量为10万件。2013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企业生产甲种商品的个别价值、社会价值和价值总量分别为【C】A.4元、4元、60万元B.6元、8元、90万元C.4元、6元、90万元D.8元、6元、120万元解析:该企业2012年的生产条件属于社会平均水平,故商品的社会价值相当于该企业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劳动耗费,为6元。2013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其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劳动耗费即商品的个别价值下降为6×=4(元);“其他条件不变”,则商品的社会价值仍为6元,该企业生产的商品仍按6元出售;该企业的产量为10×(1+50%)=15万件,价值总量为6×15=90(万元)。当然,商品的价值总量也可以这样计算:2008年该企业生产甲种商品的价值总量为6×10=60(万元),2009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为60×(1+50%)=90(万元)。注意:理解该题中涉及的“个别价值”、“社会价值”。这一对词语在教材中未出现,但近年高考试卷上数次出现。商品的个别价值指生产者的个别劳动耗费,相当于个别劳动时间;商品的社会价值即商品的价值量,相当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练习3某小企业2012年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8元,产量为10万件,甲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6元。如果该企业2013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企业2013年甲种商品的销售收入与2008年相比A.增加8万元B.增加6万元C.减少14万元D.不变3.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化,使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全行业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以互为倒数的比例发生变化,故不改变全行业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但是,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化,会改变某一生产者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详下。)练习4.2012年某国生产甲种商品100万件,每件商品的价值量为6元。如果2013年该国生产甲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甲种商品的价值总量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为【】A.720万元,6元B.720万元,5元C.600万元,5元D.600万元,6元4.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化,会改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而个别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的变化,又会改变该生产者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因而某一生产者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化和个别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的变化都有关系。例题:某商品生产部门去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1件商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260元。该部门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0%。假定甲生产者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2件商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甲生产者1小时内创造的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为【B】A.346元B.400元C.520元D.776元解析:该部门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0%,商品的价值量应为260×=200(元),甲生产者每小时生产2件商品,其价值总量自然为400元。例题:2012年某企业生产的甲商品单位价值量为36元,2013年甲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0%,该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60%,若其他条件不变,则该企业2013年创造的价值总量比2008年增加了【C】A.1/5B.2/5C.1/3D.3/5解析:社会劳动生产率比2012年提高了20%,商品的价值量应为2012年的;该企业劳动生产率比2012年提高了60%,总产量应为2012年的1+60%;故该企业2013年创造的价值总量应为2008年的×(1+60%)=4/3,增加1/3。(三)使用价值与使用价值总量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使用价值总量=单位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假定生产一件甲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2小时,价值为40元。如果生产者A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小时,那么,A在4小时内生产的使用价值总量,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是【D】A.28040B.24020C.48020D.416040解析:生产者A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小时,即1小时生产该商品的使用价值为1,则4小时生产的使用价值总量为4。使用价值其实无法“量”化,因而在计算中,使用价值总量实际相当于单位时间内商品数量。个别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改变,都不影响单位商品的使用价值量,但会改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故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使用价值总量与个别/社会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与个别/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反比。(四)劳动者数量的增减、工作时间的增减,不改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使用价值量,与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价值总量、使用价值总量成正比。某国2012年生产M商品10亿件,价值总额为100亿元。如果2013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13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为【A】A.110亿元B.120亿元C.130亿元D.132亿元解析: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影响价值总量;劳动者数量增加10%,价值总量因之增加10%。(五)价格与价格总额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价格总额=单位商品的价格×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应该与价值相符。但在供求关系等因素的影响下,价格又会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因而在相关计算中,一般不考虑价格与价值、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的差别,可分别等同视之。但也见有个别题目设置条件为价格未随价值变化,计算时需注意价格与价值、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的差别。在单位商品的价格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价格总额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例题:A国2012年生产甲商品10亿件,价格总额为360亿元

1 / 2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