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创新问题(选择填空大题)最后压轴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一、立体图形中的动点问题高考数学命题注重知识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经常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处设计试题.以立体图形为载体的轨迹问题,将立体几何和解析几何巧妙地整合在一起,立意新颖,综合性强,是新课程高考命题的一大趋势.旨在考查数学学科中空间想象能力、转化能力、运动变化过程中的不变性和不变量的探究能力.一.空间图形中动点的轨迹探究这类问题常常从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切入,探究动点的运动规律,所求轨迹一般是直线(或线段)或二次曲线.下面以直线与平面垂直和平行的位置关系为背景,探究动点的轨迹.例1.如图1,正方体1111ABCDABCD中,点P在侧面11BCCB及其边界运动,并且总保持1APBD,则动点P的轨迹是.变式1正方体1111ABCDABCD中,若点P在侧面11DCCD内及其边界运动,且保持1//AP平面1ACB,则点P的轨迹是.变式2已知正方体1111ABCDABCD的棱长为a,定点M在棱AB上(但不在端点A,B上),点P是平面ABCD内的动点,且点P到直线11AD的距离与点P到点M的距离的平方差为2a,则点P的轨迹所在曲线为()A.抛物线B.双曲线C.直线D.圆例2.如图5,定点A和B都在平面内,定点P,PB,C是内异于A和B的动点,且ACPC.那么,动点C在平面内的轨迹是()A.一条线段,但要去掉两个点B.一个圆,但要去掉两个点C.一个椭圆,但要去掉两个点D.半圆,但要去掉两个点C1D1CB1A1DBAP图3αBPAC图5C1D1CB1A1ABDP图1图4EC1D1CB1A1ABDPMF2例3.平面的斜线AB交于点B,过定点A的动直线l与AB垂直,且交于点C,则动点C的轨迹是()A.一条直线B.一个圆C.一个椭圆D.双曲线的一支二.动点问题的综合应用解答这类问题一般通过两级转化:先将空间中的动点问题(三维)转化为平面内的动点问题(二维),再利用解析几何中曲线定义和解析法解决相关问题.例4.如图8,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1111ABCDABCD中,点E,F分别是棱BC,1CC的中点,P是侧面11BCCB内一动点,若1//AP平面AEF,则线段1AP长度的取值范围是()A.5(1,]2B.325[,]42C.5[,2)2D.[2,3]例5.(2012年上海高考题)如图10,AD与BC是四面体ABCD中互相垂直的棱,2BC,若cAD2,且aCDACBDAB2,其中a、c为常数,则四面体ABCD的体积的最大值是.例6.如图12,已知平面l,A、B是l上的两个点,C、D在平面内,且AD,BC4AD,6AB,8BC,在平面上有一个动点P,使得APDBPC,则四棱锥PABCD体积的最大值是()lαBC2C1AC图7EFC1D1CB1A1DBA图8ACBD图10图123变式已知正方体1111ABCDABCD的棱长为1,点P是底面ABCD内的动点,若点P到直线11AD的距离等于点P到直线CD的距离的2倍,则动点P的轨迹所在的曲线是()A.抛物线B.双曲线C.椭圆D.直线例7.已知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ABCD1111中,长为2的线段MN的一个端点在DD1上运动,另一个端点N在底面ABCD上运动,求MN中点P的轨迹与正方体的面所围成的几何体的体积.4二、探究与创新问题探究创新问题,是主要考查探究创新能力的问题,考试中通常出现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的最后一题,对阅读理解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转化能力等有较高要求。这类问题的解法一般不太常规,正确、灵活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桥梁和向导,通常需要综合运用归纳与类比、特殊化与一般化、直觉猜想、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价转化与非等价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才能使问题得到解决。常见题型一般涉及到:新定义型问题、类比归纳型问题、知识综合应用及实际应用型问题等等。相关习题1.若集合、满足,则称为集合的一种分拆,并规定:当且仅当时,与为集合的同一种分拆,则集合的不同分拆种数是_______.2.对于集合的每一个非空子集,定义一个“交替和”如下:按照递减的次序重新排列该子集中的元素,然后从最大数开始交替地减、加、减、加后续的数.例如对于子集的交替和是,集合的交替和为6.当集合中的时,集合的所有非空子集为,,,则它的“交替和”总和.则当时,________;集合的所有非空子集的“交替和”的总和为___________.3.若对于定义在R上的函数,其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且存在常数(R)使得对任意实数都成立,则称是一个“—伴随函数”.有下列关于“—伴随函数”的结论:①是常数函数中唯一个“—伴随函数”;②不是“—伴随函数”;③是一个“—伴随函数”;④“—伴随函数”至少有一个零点.其中不正确...的序号是_____________(填上所有不正确...的结论序号).4.如果有穷数列(为正整数)满足,,…,.即(),我们称其为“对称数列”.例如数列1,2,5,2,1与数列8,4,2,2,4,8都是“对称数列”.设是项数为(,)的“对称数列”,并使得依次为该数列中连续的前项,则数列的前2010项和可以是:(1);(2);(3).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__________.5.直角坐标系中横坐标、纵坐标均为整数的点称为格点,如果函数的图象恰好经过个格点,则称函数为阶格点函数.下列函数:①;②;③;④;⑤.是一阶格点函数的有()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A2A12AAA12(,)AAA12AA12(,)AA21(,)AAA{1,2,3}A{1,2,3,,}Nn{1,2,4,6,9}964216{6}N2n{1,2}N{1}{2}{1,2}212214S3n3S{1,2,3,,}NnnS()fx()()0fxfxx()fx()0fx()fxx2()fxx21123,,,,maaaam1maa21maa1maa1imiaa1,2,,im{}nb2m1m*mN2311,2,2,2,,2mm{}nb2010S201021100622122010221mm)(xfk)(xfkxxfcos)(3()fxx3)1()(2xxf23()logfxxxxf)31()(56.定义方程的实数根叫做函数的“新驻点”,如果函数,,()的“新驻点”分别为,,,那么,,的大小关系是()A.B.C.D.7.对于函数,若存在区间,使得,则称区间为函数的一个“稳定区间”.现有四个函数①;②③④.其中存在“稳定区间”的函数有()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8.三位同学合作学习,对问题“已知不等式对于恒成立,求的取值范围”提出了各自的解题思路.甲说:“可视为变量,为常量来分析”.乙说:“寻找与的关系,再作分析”.丙说:“把字母单独放在一边,再作分析”.参考上述思路,或自已的其它解法,可求出实数的取值范围是()A.B.C.D.9.函数,且,则()A.0B.C.100D.10210.甲、乙两人玩猜数字游戏,先由甲心中想一个数字,记为,再由乙猜甲刚才所想的数字,把乙猜的数字记为,其中,若,就称甲乙“心有灵犀”.现任意找两人玩这个游戏,则他们“心有灵犀”的概率为()A.B.C.D.11.设是1,2,…,的一个排列,把排在的左边且比小的数的个数称为的顺序数().如在排列6,4,5,3,2,1中,5的顺序数为1,3的顺序数为0.则在1至8这八个数字构成的全排列中,同时满足8的顺序数为2,7的顺序数为3,5的顺序数为3的不同排列的种数为()A.48B.96C.144D.19212.已知关于的方程(为正数)在区间内有且仅有5个实数根,从小到大依次为,,,,,则与的大小关系是()A.B.C.D.以上都有可能13.某同学为研究函数的性质,构造了如图所示的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和,点是边上的一个动点,设,则.请你参考这些信息,推知函数的图象的对称轴是;函数的零点的个数是.()()fxfx0x()fx()gxx()ln(1)hxx()cosxx()x,()fx[,]()Mabab{(),}yyfxxMMM()fx()xfxe3()fxx()sin2fxx()lnfxx222xyaxy1,2,2,3xyaxyxyaa1,6[1,4)),1[[1,)2()cos()fnnn()(1)nafnfn123100aaaa100ab,1,2,3,4,5,6ab1ab19297184912,,,naaaniaiaia1,2,inxsinkxxk(3,3)1x2x3x4x5x1x1tanx11tanxx11tanxx11tanxx22()11(1)(01)fxxxx=+++-#ABCDBEFCPBCCPx=()APPFfx+=()fx()4()9gxfx=-614.定义:在数列中,若,则称为“等方差数列”.下列是对“等方差数列”的有关判断:①若是“等方差数列”,则数列是等差数列;②是“等方差数列”;③若是“等方差数列”,则数列也是“等方差数列”;④若既是“等方差数列”,又是等差数列,则该数列是常数数列.其中正确的命题为.(写出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15.将半径为1的圆周十二等分,从分点到分点的向量依次记作,则。16.设是定义在上的函数,且满足:①对任意,恒有;②对任意,恒有,则关于函数有____________.(填正确结论的序号)(1)对任意,都有;(2)对任意,都有;(3)对任意,都有;(4)对任意,都有.17.我们知道,如果定义在某区间上的函数满足对该区间上的任意两个数、,总有不等式成立,则称函数为该区间上的向上凸函数(简称上凸).类比上述定义,对于数列,如果对任意正整数,总有不等式:成立,则称数列为向上凸数列(简称上凸数列).现有数列满足如下两个条件:(1)数列为上凸数列,且;(2)对正整数(),都有,其中.则数列中的第五项的取值范围为.{}na22*1,(2,,)nnaapnnNp为常数{}na{}na1na{(2)}n{}na*{}(,)knakNk为常数{}nai1i1iitt1223233412112tttttttttttt()fx(0,1)(0,1)x()0fx12,(0,1)xx1122()(1)2()(1)fxfxfxfx()fx(0,1)x()(1)fxfx(0,1)x()(1)fxfx12,(0,1)xx12()()fxfx12,(0,1)xx12()()fxfx()fx1x2x1212()()()22fxfxxxf()fxnan212nnnaaananana1101,28aan*,101Nnn20nnab2610nbnnna5at4t3t2t1Ot12第15题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