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复习题(论述题部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论述题1、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答:倡导“自主“学习,就是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合作学习就是指学生在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开展合作学习,要给学生群体一个共同的任务,让每一个学生在这任务中积极地承担个人的责任,学生在学习中相互支持、相互配合,遇到问题能协商解决,能通过沟通解决群体内的冲突,对各个分担的任务进行群体加工,对活动的成效共同进行评估,通过合作,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合作精神。探究学习,就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在探究学习中,学生自已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探究学习的主要特征是“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2、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贯彻“渗透审美教育”的原则?(1)美读——让学生领受情感美。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而美读是学生感知教材的主要方式和获得作品美感的基本途径。它把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语言,把储存的信息的符号载体还原成作者所要传达的真情实感,使作品中的人物情景跃出纸面,使学生进入角色,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分担喜怒哀乐,直接受到作品感染熏陶。(2)遵路——让学生体察文思美。就是让学生体品作者写作时的思路布局谋篇,以便开拓文章的思想内涵及艺术匠心、美学趣味。(3)入境——让学生理解意蕴美。入境就是要把学生引入作品所描写的特定的意境,使学生似亲眼所见,亲身所历,似言出己口、情出己心,通过自己的体悟,深入认识作品的思想底蕴和美学价值,从心里说出一个“好”字,一个“美”字。入境不仅使学生对美的事物从直觉感受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稳定的情感、意志、性格,并使他们所获得的审美经验进而转化为行为的技能技巧乃至理念、信仰、世界观。(4)悟文——让学生感悟语言美。指导学生理解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作用,品味炼字的贴切和用语的精妙,可以使学生既受到语言美的熏陶,又从作家文笔之中吸取语言滋养,逐步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5)勤笔——让学生借鉴文学美。就是引导学生自己拿起笔来从作品中借鉴美、模仿美、表现美、创造美。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渗透审美教育,是课程教学目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加强德育渗透,提高未来劳动者素质的必要举措。论述题:1.从自身实际出发,谈谈自己实施综合性教学的一些设想。答案要点:性质:学生自主组织形式:办刊、演出、讨论等内容:学校、本地区、国内外大事中的热点问题;方法:搜集资料、调查访问、讨论、展示预期效果:能展示学习成果,在整个过程中享受合作与成功的喜悦(要结合教学实际来谈)2、“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总目标下分四个学段。请以“写作目标”为例分析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以及“各学段之间的目标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这一特点。(以下是四个学段对写作目标的一部分内容界定:供答题时参考(a)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b)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内容写清楚。(c)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自己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d)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特征,有自己的感受、体验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答案要点:阶段性体现:不同阶段要求不同,学段越高标准和要求就相应越高。比如“教学生关注生活”第一学段是“留心”事物,第二学段是“观察”,第三学段是在“养成观察的习惯”,而第四学段是“多角度观察”。在不断提高标准和要求的同时,能注意到各学段之间的过度和衔接。循序渐进,逐步落实:“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特征,有自己的感受、体验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的要求。整体性体现:四个学段都要求学生:1、关注生活,教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2、说自己想说的(真实表达)在九年四个学段的层递式目标规划下,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结合教学实际和第四学段的写作要求展开论述。论述题:(一)新课改以来,课堂改革的重点和核心是教与学关系的根本性调整。就这一认知请结合教过的某一课,具体谈谈您是如何处理教与学之间的关系的?答案:一、“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一)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派提出的“教师中心论”赫尔巴特坚决反对18世纪启蒙时期出现的“自然教育”思想,他认为学生的身心智力的成长全依赖于教师对教学形式、阶段和方法的刻意加工和固定模式的指导。在教学过程中,他十分重视和强调教师权威的发挥以及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绝对支配作用。(二)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学派提出的“学生中心论”这种理论与“教师中心论”的观点完全相反,提倡教学重心应该由以“教师为中心”转移为“以学生为中心”。他们首先把学生的发展看作一种自然发展的过程,认为教师是不能主宰这一过程,而是“自然仆人”。我们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对立起来,只承认其中一个方面而否认了另一个方面。这两种相应的观点各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同时又有其不足的一面。因而影响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二、辩证地看待教与学的关系(一)教与学的关系本质上是主导与主动的关系学生作为受教育者,身体心理正处于发育阶段,生活阅历、知识经验和动手能力均不成熟,他们非常迫切地需要教育者的引导和帮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如同向导一般,起着一种指引路程、把握方向的作用。这种作用就是所谓的“主导作用”。如果忽视或放弃教师的教的主导作用,根本就谈不上教学成效。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能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对教学过程及其结果的影响。相反地,应该高度重视在教学中学生的学的主动性。教师的教的成效应该是通过学生的学习成果表现出来;教学所追求的目标和结果也是要通过学生的学体现出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可以作为向导或指南针,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机会、条件或环境。教师的教是学生的学的前提条件,只有真正地使学生的学主动起来,教师的教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任何形式的教学,如果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那么教师的教并未起到主导作用。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有利机会和条件并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的学进行得更加顺利。学要主动也不是意味着“学生中心”,而是指学的目标与教的目标一致,学生能主动利用教师为之创造的机会、条件和环境,有一定的独立性但又能按教师的教学设计进行学习。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条件以及学生特点设计、组织并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并运用高超的教学技艺使教更为灵活,学更为主动。(二)学生的学是教与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教学过程,从本质上讲,就是解决知与不知的矛盾运动的过程。教师的教,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对学生来说都是第二位的原因,都是外部条件,即都是外因;而学生,只有学生才是教与学这一矛盾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即内因。“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就是师生这种内外因关系的生动写照。学生对学习的渴求和愿望,持久不断的学习积极性,自觉勤奋的学习精神以及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正是学生学习内因的具体体现。教师的教,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和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自觉勤奋学习的精神,尊重和适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发动机才能很好地开动起来。(三)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学起积极促进的作用教与学的关系是师生关系的组成部分,是师生关系的表现形式之一。师生之间的关系既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一般关系,也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特殊关系。这种特殊关系就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今天的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讲得更多是人文精神,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是对人的尊重。学生,作为社会的人,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学生的人格和情感理应受到社会和教师的尊重。因此,师生关系就有了新的定位,就有了新的概念。师道尊严,学生应该尊重教师,这是对的,但是不全面的,因为它只讲了问题的一方面;学道同样也是尊严的,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只有既讲师道尊严,也讲学道尊严,师生之间应该相互尊重,才是全面的。总之,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是教学过程中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只有正确认识和自觉地遵循这一教学的重要规律,才能更好地处理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才能够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二)课标中提出了哪几条教学建议?答案:第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相辅相成。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钻研教材,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科书,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第二、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第三、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与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形成是融为一体的,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第四、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综合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第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同时注意不同学段之间的联系和衔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