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最后冲刺历史主观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南通中学2012届高三历史最后冲刺主观题必修一部分【选官制度】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礼记》材料二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汉书·武帝纪》(汉)元关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宋书.百官志》材料三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晋书·段灼传》材料四至[武德]五年(622)十月,诸州共贡明经一百四十三人,秀才六人,俊士三十九人,进士三十人。十一月引见,敕付尚书省考试。十二月,吏部奏付考功员外郎申世宁考试,秀才一人,俊士十四人,所试并通,敕放选与理入官;其下第人各赐绢五匹,充归粮,各勤所业。——《唐摭言》请回答:(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中国古代什么选官制度?结合所学,指出这两种制度的更替,反映了当时的政治体制发生什么变化。(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这种选官制度的主要弊端。材料四与材料相比,在选官方面有何进步性?(3)综合上述材料,我国古代选官标准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从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演变中,你能得出哪些认识?1.(1)制度:材料一,世袭制;材料二,察举制;变化: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从分封制到中央集权。(2)弊端:以门第为标准,不利于选拔人才。进步性: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扩大统治基础)、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3)过程:从血缘到德行、门第,再到考试成绩。认识:选择范围不断扩大;选择主要标准趋于相对公平、公正;激励作用不断增强;选官权逐步集中到中央。【古代希腊、罗马】2.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历史是公平的,当世界跨入文明时代门槛的时候,它给了东西方两个伟大民族以同等的机会,让它们各自创造了一种国家制度,并分别成为后世的楷模。邦国和城邦,它们一个是帝制的渊薮,一个是民主制的源头,但都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邦国”制在中国具体表现为什么制度?其基本特征是什么?这种制度为什么会成为后来“帝制的渊薮”?2(2)以古希腊雅典为例,指出城邦制度的特征有哪些?分析这些特征是如何促进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3)从地理环境、经济基础、思想意识三个方面,分析指出在中国和希腊雅典会衍生出帝制和民主制两种不同的政治制度的原因。(4)对待不同的政治模式,你有何认识?2.(1)制度:分封制。特征: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原因:分封制具有严格的等级特点;分封制后期地方割据,最终中国建立中央集权。(2)特征:小国寡民;独立自主。促使:小国寡民便于公民直接参政;独立自主产生平等的社会氛围,不容易形成统一的专制集权。(3)原因:中国希腊雅典地理环境内陆平原,依托大河三面环海,港湾多,山地多经济基础农耕经济工商业经济思想意识法家思想平等、开放的思想(4)认识:政治文明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由具体国情决定;我们应该尊重、包容。【英国君主立宪制度】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当转型的准备工作完成后,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这就标志着现代化的开始。……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力,国家便无法进步。克服专制王权于是成了继续前进的条件,在这个时候,谁先克服专制王权,谁就先迈出现代化的第一步。——钱乘旦《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材料二英国“光荣革命”以后,内阁逐渐取代了枢密院,成了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构。18世纪初,形成了国王不参加内阁会议,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主持内阁会议的惯例。1742年,沃尔波尔内阁的政策遭到议会反对,沃波尔辞职,创下了首相遭到议会反对时,应辞职向议会谢罪的惯例。1783—1784年,小皮特内阁遭到下院反对,内阁决定解散下院,提前进行议会选举,由新成立的下院决定内阁的去留。——《世界史资料》材料三1832年6月7日发展,第革方案得到通过并经国王批准。主要包括选举权和议席分配两个方面。……56个人口不到2000人的选区被取消,31个有2000—4000人的选区各减少1个议员席位。余出的143个议席中,各大新兴工业城市得到65个,……在选民资格方面,城市居民年收入房租或者交纳房租10镑以上者有选举权;农村中年收入10镑以上的土地所有者和年收入50镑以上的租地经营者享有选举权。——刘宗绪《世界近代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是怎样“克服专制王权”的。如何理解英国“迈出现代化的第一步”?(2)材料二反映了英国政治制度的一次主要创新是什么?其主要特点是什么?(3)据材料三,概括1832年改革后英国议会发生的主要变化。结合所学,指出这种变化对英国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4)综合上述材料,你对英国的政治制度创新有何认识?3.(1)做法:光荣革命(资产阶级统治确立);3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理解:英国开始走上政治民主化的道路,为现代化奠定基础。(2)创新:责任内阁制形成与发展。特点:内阁拥有行政权,且权力不断扩大;内阁与议会相互制衡。(3)变化:调整选区,重分议席;增加新兴工业城市议席;以财产收入作为获得选举权的主要依据。影响:工业资产阶级的地位上升,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4)认识:制度创新具有渐进性;制度创新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中美关系】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49年10月1日,周恩来向美国驻北平总领事柯乐布送达了新中国成立的建国公告,表示新中国愿意与世界各国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10月3日,美国务院发言人宣称:中共政府在公告中没有作出承担国际义务的保证,美国在目前情况下不会予以承认。……1950年4月30日以前,美国官方人员全部离开中国大陆,并从此失去了直接对话的所有渠道。——刘成《新中国成立前后美国对华政策调整的原因》材料二过去的时间我们曾是敌人,今天我们有巨大的分歧。使我们走到一起的,是我们有超过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的讲话材料三据报道,2012年美国共和党总统竞选人罗姆尼近日在《华尔街日报》发表文章,就经贸、人权、军事安全等问题批评中国,并声称若其当选总统将对华采取强硬立场。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在例行记者会上就此答问时表示,维护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是两国共同利益所在,是双方共同的责任。“说负责任的话,做负责任的事,才是负责任的政治家。一些既不负责任,也毫无根据的论调不值一驳。”他说。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美国对新中国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共同利益”是什么?“走到一起”在国际上有什么积极作用?“走到一起”对中国有什么积极作用?(3)据材料三,概括当今中美两国的关系?产生的原因是什么?(4)从中美两国关系发展变化中,你有什么认识?4.(1)态度:拒绝承认新中国,敌视新中国。原因:美苏冷战开始,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冲突。(2)“共同利益”: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作用:直接推到中日建交,国际上出现与中国建交的高潮,开创了外交新局面;有利于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3)关系:既有合作又有冲突。原因:中美两国共同利益所在;世界全球化背景下,大国责任所在;(4)认识: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是国家利益,同时也受到国际形势的影响。4【世界多极化格局】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无论是通过直接侵略还是间接侵略,将极权主义政权强加给自由国家人民,都破坏了国际和平的基础,从而也破坏了美国的安全……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须支持那些人民,他们正在抵抗武装起来的少数人或者是外来压力企图加于他们的奴役,我认为我们必须援助自由人民以自己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命运,全世界自由的人民指望着我们支持他们维护他们的自由,如果我们领导不力,我们是可能危及世界和平……而肯定会危及我们自己国家的安全和利益。——杜鲁门1947年3月在国会两院联合会议上的讲话材料二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了……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最富的国家.但是,现在我们面临着这样一种局面。另外四个潜在的经济力量……有能力,有人可以在各个方面向我们挑战——即使没有可以那样做的政府,至少有可以那样做的人。——《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1971年7月6日)材料三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葫动,在发展……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美)布热津斯基《大棋局》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美国战后的战略意图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出笼的主要原因及对国际格局产生的主要影响。(2)材料二中美国的“挑战”主要来自哪两个“潜在的经济力量”?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材料三中反映了国际格局出现了什么新局面?据材料指出产生这一局面的原因。(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5.(1)战略意图:干涉他国内政,领导世界,攫取世界霸权。原因:欧洲强国走向衰落;苏联政治军号力量强大;美国拥有最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影响:冷战开始,推动两极格局。(2)力量:欧共体和日本、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影响:冲击两极格局,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3)变化:出现“一超多强”局面,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原因:两极格局解体;主要国家力量变化。(4)因素:大国实力对比的变化(主要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发展的不平衡)。必修二部分【古代城市发展】6.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说:“经济、文化中心、政治中心的转移,常常导致城市的盛衰。北宋都城东京开封,自五代后梁建都以后日益繁华兴盛,到北宋时已发展为当时世界上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宋代的商业繁荣是建立在农业和手工业迅速发展、生产的专业化和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大为提高的基础上的。宋代城市的数量和规模都较前代有较大幅度的扩展,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史仲文主编《中国全史》5材料二开放强大的文化活力,蓬勃的贸易经济,突破了宋以前京师关于夜市的禁令……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坊市制度的崩溃,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材料三当时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其中640家资本雄厚的商户,分别属于160行,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适应商业大潮,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樊树志《国学十六讲》材料四宋代的都市化也反映货币经济的发展。宋朝铸造的铜钱超出唐朝时的十倍以上,但仍不敷应用。在缺铜的情形下,宋真宗年间出现民间发行的“交子”,是世界最早的纸币,后来为政府接办。——孙隆基《鸟瞰中国千年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京城市商业繁荣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三、四,概括东京出现“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的表现。(3)综合上述材料,以东京为例,简述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趋势。6.(1)原因:农耕经济的发展;政府宽松的商业经济政策;政治中心的影响。(2)表现: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市的界限;政府放松了对商业活动的限制;商户多贸易繁荣;有完善的饮食、娱乐服务设施;货币经济发展,出现纸币。(3)趋势: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性城市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不断扩大,生活和思想观念不断变化。【工业革命】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03年,(英国)最富裕的1.4%的家庭取得国民总收入的15.7%,到1867年,0.07%的家庭就取得16.2%的国民总收入……1867年,占家庭总数约3/4的劳动者家庭在国民总收入中只占有不到40%的份额,而占家庭总数约1/4的中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