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11-12课时)学前儿童常见的疾病的预防和护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六章学前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护理第一节疾病的基本知识和护理技能人体由于致病因素侵扰,导致正常的生理、心理活动受损,社会适应性被扰乱而呈现的无序状态。早发现疾病(一)神情及脸色改变(二)体温异常(三)哭喊1.非病理性哭喊2.病理性哭喊(四)食欲改变1.食欲不振2.食欲亢进3.口味异常(五)睡眠异常1.入睡困难2.睡眠不安3.嗜睡(六)大小便异常1.大便(1)鲜血便(2)脓血便(3)红果酱样大便(4)柏油样大便(5)白陶土样大便(6)蛋花汤样便(7)便秘2.小便(1)尿量及排尿次数(2)尿液颜色异常(七)腹痛1.腹痛部位2.腹痛性质3.伴随症状(八)头痛1.颅内疾病2.颅外疾病3.全身性疾病(九)多汗1.生理性多汗(1)运动(2)环境温度过高(3)不良精神刺激(4)特殊的味觉刺激2.病理性多汗低血糖患儿往往感觉头晕、心慌、脉搏加快,同时出汗增加;佝偻病患儿多汗,但与室温、季节、穿着等无关,表现出情绪易激惹,睡眠不安,伴有枕突;有时机体抵御外来病原体,促进代谢加速,可出现体温升高、出汗的表现,等等。基本护理技能(一)测体温小儿的体温比成人略高,正常体温(腋表)约为36℃~37.4℃。一昼夜之间,有生理性波动。给小儿测体温时,要测腋下,这样既安全又卫生。测体温前,要先擦去腋窝的汗,把水银表的水银端放在腋窝中间,注意别把表头伸到了外面。夹好后,扶住孩子的胳膊,以免体温表位置移动量不准或折了表。一般测5分钟即可,时间太短、太长都会影响所测体温的准确性。(二)测脉搏(p89)(三)测呼吸频率小儿得了肺炎,呼吸会明显加快,所以观察呼吸也是一项重要的护理技术。小儿的胸腔比较狭窄,肋问肌力量不大,主要靠膈肌上下运动来完成一呼一吸,所以观察呼吸可以通过腹部的起伏来看。每一呼一吸算一次呼吸,数一分钟。如果小儿在安静时呼吸明显加快,喘气费劲就是病态了。(四)喂药对二三岁以上的幼儿,要鼓励他自己吃药,不要吓唬他,也不要捏着鼻子硬灌。把药掺在饭菜里也不是一个好法子,饭菜变了味不仅会引起呕吐,还会影响食欲。对新生儿、小婴儿或还不懂事的孩子,就需要喂药。如果是药片,要压成粉末,放在小勺里,加点糖和少许水,调成半流状,也可用果汁、糖浆调药。把小儿抱坐在大人腿上,孩子的右胳膊放在大人左侧腋下靠近背部,大人再用左臂压住小孩的左胳膊,使他动弹不得。把小勺从孩子的嘴角伸进去,轻轻压住他的舌头,见他咽下去了,再取出小勺,慢慢地把药全喂下去。喂完药后,喂点糖水或奶,免得药物刺激胃粘膜,引起呕吐。对于小婴儿,也可以用包布把孩子全身裹好,抱起来喂药。(五)高热的护理方法物理降温药物降温:物理降温效差,39℃以上,3个月以下婴儿切勿自行使用退热药积极寻找病因,治疗原发疾病常用的物理降温方法松开包裹解开衣物(1)头部冷敷或冰袋法:冷敷或冰袋适合小儿的一般发热,体温并不特别高的孩子。(2)温水擦浴:是小儿首选的物理降温方法。温水擦浴适合于中度以上发热患儿的降温。(3)酒精擦浴:酒精擦浴适合于发热较高的患儿。发热的临床分度以口腔温度为标准,可将发热程度分为:(1)低热:体温为37.3℃~38℃。(2)中度发热:体温为38.1℃~39℃。(3)高热:体温为39.1℃~41℃。(4)超高热:体温为41℃以上者。连续发热两个星期以上称为长期发热。第二节学前儿童常见的传染病的预防和护理由于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免疫功能较差,婴幼儿容易受病原体的感染,发生传染病。因此,预防传染病是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传染病:有各种病原体引起,并能在人与人、动物和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传染病的特点1.有病原体病原体是指周围环境中能使人感染疾病的微生物。每种传染病都有特异的病原体,如麻疹的病原体是麻疹病毒,肺结核的病原体是结核杆菌,等等。2.有传染性病原体经过一定途径进入易感者体内,使之感染发病,如感冒患者在咳嗽、打喷嚏时排出感冒病毒,可使周围易感者受传染而患病。3、有免疫性:大多数患者在疾病痊愈后,都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免疫力。机体感染病原体后可以产生特异性免疫。感染后免疫属于自动免疫。4、可以预防:通过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增强人的抵抗力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5、病程有规律性1.潜伏期从感染病原体到出现最初症状,称为潜伏期。潜伏期的长短因病原体的种类、数量、毒力及人体免疫力的不同而不同。有的数小时(如感冒)、有的数日(如麻疹)、有的数月(如狂犬病)、有的可达数年(如麻风).多数传染病的潜伏期较恒定。2.前驱期病原体不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可引起患者头痛、发热、乏力等全身反应,称为前驱期,为时1~2日。有的发病急骤,可不出现前驱期。前驱期病人已具有传染性。3.症状明显期患病后逐渐出现某种传染病特有的症状,如猩红热出现细密皮疹,乙型脑炎出现颈项强直等典型特征。4.恢复期症状逐渐减轻至完全康复。5、后遗症期传染病的预防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关键在于针对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三个环节,采取综合措施,即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者。1.管理传染源(1)早发现在幼托机构中,要健全健康检查制度,及早发现传染病患者和病原体携带者。具体措施:*机构的人员应每年体检一次以上,新来的工作人员必须通过体检才可以工作;*学前儿童入园要做全面体检,入园后定期体检;*健全晨检制度,(一摸,二问,三看)*加强一日活动的观察(2)早隔离各托幼机构可以根据本园的条件建立隔离室,使患者和疑似患者得到隔离和照顾,隔离室的人员不要与健康儿童接触,隔离室的用具要专用,其他工作人员不得进入隔离室,不同传染病患者应分开隔离。(3)对接触传染病者进行检疫对于曾经与传染病患者接触过的儿童必须实行检疫,在检疫期,受检疫儿童和健康儿童隔离,但每日的活动照常进行,根据受检疫的传染病种类的特征,密切观察儿童。2.切断传播途径(1)经常性预防措施保持环境卫生、空气新鲜、饮食卫生、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等(2)传染病发生后应采取的措施通风换气、彻底消毒3.保护易感人群(1)增强儿童体质组织幼儿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合理营养;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2)预防接种将疫苗通过适当的途径接种到人体内,使人体产生对该传染病的抵抗力,称为预防接种。为了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控制和消灭传染病,进行有系统、有计划地预防接种,称为计划免疫。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和护理常见传染病1.水痘2.麻疹3.风疹4.流行性腮腺炎5.手足口病6.流行性感冒7.猩红热8.流行性脑脊髓膜炎9.传染性肝炎10.细菌性痢疾11.流行性乙脑肝炎12.急性结膜炎13.沙眼病名潜伏期(天)一般最短最长病人隔离期检疫期(天)麻疹10-14621出疹后5天解除隔离,肺炎延长5天21水痘13-171124全部皮疹结痂21流感1-2数小时4症状消失3猩红热2-51127天7百日咳7-14221发病40天后21流脑2-4110症状消失7痢疾1-4半天7症状消失后一周7甲肝3-4周2周8周发病后40天42乙脑7-14421体温正常不检疫流行性腮腺炎18421消肿后一周21伤寒10-14330体温正常后二周25第三节学前儿童常见病的预防和护理一、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护理儿童呼吸道感染包括上、下呼吸道的急、慢性炎症。(一)症状1.上感症状轻重不同。较大儿童多为鼻咽部症状。鼻塞、流鼻涕、打喷嚏、咳嗽、乏力,可有发热,一般经3~4天可自愈。。2.可能引发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淋巴结炎、气管炎、支气管炎等。3.若出现高热持续不退、咳嗽加重、喘憋等症状时需及时诊治。(二)护理和预防1.护理病儿宜卧床休息,多喝开水。饮食应有营养、易消化。对高热病儿可用药物降温和物理降温法,使体温降至38℃左右。2、预防(1)开展体育锻炼,增加户外活动时间。(2)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避免成人在室内吸烟。(3)坚持合理营养,积极预防和治疗营养不良性疾病,要保证充足的饮水。(4)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婴幼儿的衣服。(5)在呼吸系统疾病多发季节,不要带婴幼儿到人群拥挤的场所。可采用食醋滴鼻、盐水漱咽等方法加以预防。二、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护理1.非感染性腹泻(喂养不当或受凉等原因)2.感染性腹泻(细菌、病毒、霉菌、原虫等)(一)病因1.感染。因吃了被细菌、病毒、霉菌污染的食物,或食具被污染,引起胃肠道感染,夏秋季多见。秋季,由病毒引起的腹泻,可在托幼园所流行。肠道外感染,如感冒、中耳炎、肺炎等也可发生腹泻。2.饮食不当。多发生于人工喂养的婴儿。如饮食过多、过少、突然改变饮食,个别婴儿对牛奶过敏,也可发生腹泻。3.腹部受凉,贪吃冷食冷饮,可引起腹泻。(二)症状1.腹泻症状轻的,一日泻数次至十余次,大便稀糊状或蛋花汤样,体温正常或低热,不影响食欲。2.腹泻严重者多因肠道内感染所致。起病急,一日泻十至数十次,呈水样便,尿量减少或无尿,食欲减退,伴有频繁呕吐。因大量失水,使机体脱水,表现为精神萎靡、眼窝凹陷、口唇及皮肤干燥等,严重时会危及生命。(三)护理和预防1.护理(1)腹部保暖;每次便后用温水洗臀部。(2)已有脱水,无论程度轻重,均应立即送医院治疗。无脱水,可服“口服补液盐”,根据袋上注明的量,倒人适量凉开水,搅匀后即可饮用。(3)不要让腹泻的小儿挨饿。仍在吃母乳的婴儿,可继续喂母乳。已加固体食物,可根据病前的饮食情况,确定食物的种类和量,但烹调宜软、碎、烂,少食多餐。2.预防合理喂养婴幼儿,提倡母乳喂养,合理添加辅食,合理断奶。要悉心照料婴幼儿,避免腹部着凉。要做好日常饮食卫生工作,生吃的瓜果、蔬菜,一定要保证清洁卫生。当发现腹泻患儿时,应进行隔离治疗,要做消毒工作。三、常见皮肤病的预防和护理1.病因湿疹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可因食物引起,例如牛奶、羊奶、鱼、虾、蛋等;可因灰尘、羊毛、化纤等引起过敏。2.症状多发生于2-3个月的婴儿。湿疹的部位多在面部,最初为细小的疹子,以后有液体渗出,干燥后形成黄色痂皮。因为皮肤刺痒,婴儿睡眠不安、烦躁哭闹。多数在两岁后可自愈。3.护理(1)合理饮食(2)选用婴儿专用洗涤用品(3)选用棉质衣料(4)家庭中最好不用地毯(5)最好不养宠物四、常见五官疾病的预防和护理(一)、龋齿1、病因及危害残留在口腔中的食物残渣在乳酸杆菌的作用下发酵产酸,腐蚀牙釉质,就形成龋齿。龋齿的病变过程比较缓慢,开始时牙釉质不光滑、色泽灰暗,容易堆积牙垢,而感觉不到疼痛;进一步破坏到牙本质时,则对冷、热、酸、甜等刺激都会感到疼痛;当龋洞扩大到牙髓时,会经常发生剧痛。龋齿不仅影响咀嚼能力,而且可诱发牙髓炎、齿槽脓肿,并进一步危害全身健康。2、预防(见本书第一章P50)(二)斜视两眼在注视某一物体时,两眼的黑眼球位置不对称,视轴出现明显的偏斜,这一现象称为斜视。1.表现①按照视轴的偏斜的方向,可以分为内斜、外斜、上斜和下斜。儿童中出现的内斜情况绝大多数是因为较严重的远视眼造成的,多发生于3岁左右的儿童,这种斜视容易被早期发现。外斜多发生于3-8岁儿童,大部分外斜视的造成是因双眼融像功能较差所致。②按照视轴偏斜的原因可以分为共同性斜视和麻痹性斜视。共同性斜视多发生在儿童双眼视觉反射开始形成和发育过程中,患儿因为远视性屈光不正而引起过度的双眼向鼻侧聚合,从而发生内斜视。麻痹性斜视是因为先天发育或者后天疾病导致的眼外肌麻痹,表现为眼球运动障碍。2.后果及矫治斜视对儿童的生理心理影响有多方面。除了影响美观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压力以外,更重要的是由于斜视可能引起完善的双眼单视功能丧失,从而引发弱视,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斜视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可根据病情配戴矫正眼镜或者通过手术进行治疗。(三)、弱视1、病因弱视是指视力达不到正常,但查不出影响视力的明显眼病,验光配镜也不能矫正。弱视是儿童视觉发育障碍性疾病。弱视的原因包括:(1).先天性弱视。(2).斜视性弱视。斜视是指眼睛在注视某一方向

1 / 6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