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知识点之自然环境中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高考地理知识点之自然环境中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考点归纳1、大气圈分层及特点(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反射、散射、吸收)3、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4、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及应用分析(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5、风的形成与风向、风力的判断6、等压面的判读(利用等压面可以判断地面冷源热源、气流、气压大小、温度高低)7、气温的年较差,日较差8、逆温现象二、考纲解析: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1、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图(七个气压带各自性质,六个风带)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4、季风环流的形成(东亚季风、南亚季风的对比)5、各种气候类型的的分布、特点、形成原因,尤其非地带性气候的成因6、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太阳辐射、海陆、地形、洋流等)7、全球变暖的成因、影响(海平面上升)及防治8、气候类型的判断三、考纲解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特点1、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的形成,对天气的影响2、气旋反气旋的形成及对应的天气(注重案例台风、伏旱等)3、能够识别天气系统4、锋面气旋的判读5、了解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二、水圈和水循环探究点一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1.列表比较三类水循环方式2水循环的类型发生领域水循环环节示意图海陆间大循环海洋与陆地之间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陆地内循环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蒸发、植物蒸腾、降水海上内循环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蒸发、降水2.水循环的意义(1)维持着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更新陆地各种水体。(2)水循环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塑造地表形态。3.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可产生如下有利的影响:调节径流,加大了蒸发量和降水量。水利措施中修筑水库、塘坝等拦蓄洪水,增加枯水径流,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地下水位的提高,可加大蒸发;农林措施中,“旱改水”,精耕细作,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等能增加入渗,调节径流,加大蒸发,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降水。探究点二分析各种类型河流补给径流特点1.各种补给类型的对比补给类型补给特点汛期分布规律我国分布雨水径流量随降水量多少而变化,水量变化较大雨季较湿润地区东部季风区冰川融水径流量随气温高低而变夏季高纬、高山、西部高山地3化高原区季节性积雪融水同上,春汛春季纬度较高地区东北山区湖泊水地下水与河水互补补给量稳定全年较普遍普遍2.(1)河流径流量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雨水补给:降水季节——有汛期和枯水期气候区补给时间径流特点热带雨林、温海气候区全年(年雨)径流相对稳定季风气候区当地夏季(夏雨)夏汛,径流季节变化大热带草原气候区当地夏季(湿季)夏汛,径流季节变化大地中海气候区当地冬季(冬雨)冬汛,径流季节变化大(2)河流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冰雪融水补给——有汛和枯水期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春季气温回升——春汛——河流径流年际变化较小,季节变化较大冰川融水补给——夏季气温最高——夏汛(冬季气温在0℃以下,河流出现断流)——河流流量小,流量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3)河流流量稳定——地下水和湖泊水补给——无汛期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的互补关系——补给方向取决于三者相对水位高低湖泊水补给——对湖泊以下河段起调节作用,延缓最高水位出现时间并削减洪峰地下水补给——河流稳定而可靠的补给来源,与河流有互补作用探究点三河流流量过程线图分析1.流量过程曲线反应的主要内容(1)流量的大小(2)从曲线变化幅度了解水量的季节变化4(3)从曲线高峰期了解汛期出现的时间和长短(4)从曲线低谷期了解枯水期出现的时间和长短2从.流量过程曲线分析原因(1)流量是由河水来源决定的(2)洪水期出现在夏秋的河流、枯水期在冬春的河流,一般多为雨水补给,但地中海气候区河流刚好相反。(3)汛期出现在夏季的河流,除由雨水补给外,也可能是冰川融水补给。(4)春季和夏季出现两个汛期的河流,除由雨水补给外,还可能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5)河流在冬季断流可能是河水封冻的缘故,内流河往往是由于气温低,冰川不融化,没有冰川融水补给所致。(6)曲线变化和缓,多系地下水补给,也可能是热带雨林气候区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河流。探究点四洋流及影响1.世界主要洋流的分布规律环流系统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季风环流西风漂流海域南、北半球的中低纬度海域北半球的中高纬度海域北印度洋海域南北球40°-60°的海域流向北半球顺时针逆时针冬季:顺时针夏季:逆时针自西向东南北球逆时针大洋西部(大陆东岸)暖流寒流暖流寒流大洋东部(大陆西岸)寒流暖流52.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冬季夏季盛行风向东北风西南风洋流流向向西流(逆时针方向流动)向东流(顺时针方向流动)图示3.对于地理环境的影响:类型影响实例气候在高低纬之间进行热量输送与交换,调节全球水热平衡低纬度地区的海水温度不会持续上升影响大陆沿岸气候暖流增温增湿西欧海洋性气候寒流降温减湿秘鲁及澳大利亚西海岸等的荒漠环境海洋生物寒、暖流交汇处纽芬兰、北海道、北海等渔场(寒暖流交汇处)上升流秘鲁渔场海洋污染加快污染区海水的净化速度、但扩大海水污染的范围南极海洋动物体内发现农药海洋航运顺洋流航行速度快,逆洋流航行速度慢最佳航线的选择探究点五水资源短缺原因及解决措施1.造成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原因(1)水资源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6(2)水资源在时间上分布不均匀,夏季多,冬季少。(3)我国人口众多,工农业发展速度又很快,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增大。(4)水体污染和水资源浪费的现象严重。2.解决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的措施(1)调整农业种植结构,耕作制度向低耗水作物转移。(2)引进和推广适合本地区的节水灌溉技术,强化节水灌溉制度。(3)污水重复利用。(4)咸水利用,开发利用地下咸水,灌溉耐盐植物以及棉花、甜菜等农作物。(5)跨流域调水。三、岩石圈和地表形态测试要点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及特点1.地球的圈层结构:从地心向地表依次为地核、地幔和地壳。2.各圈层的主要特点:(1)地壳:厚度不均匀(平均厚度17Km,大陆地壳平均厚度33Km,大洋地壳厚度5-6Km),由各类岩石组成。(2)地幔:莫霍面到古登堡面(地下2900Km深处)之间;地幔上部存在一个由可塑性物质组成,称软流层,是岩浆重要发源地。岩石圈是由软流层以上的地幔与地壳构成的。(3)地核:2900Km以下至地心。测试要点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1.岩浆岩的形成:地幔中的岩浆上升或喷出、冷凝形成侵入岩(花岗岩)或喷出岩(玄武岩)。喷出岩的气孔构造明显(岩浆喷出后冷凝的速度快,气体溢出后形成的)。2.沉积岩的形成:已经形成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沉积岩的两个特征:岩层(层理)和化石(包括生物的遗体和遗迹),分别被称为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3.变质岩的形成:岩石在高温高压下发生的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例:石灰岩是沉积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大理岩)。4.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三大类岩石可以相互转化,组成地壳的物质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①地球内部的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②各类岩石在外力作用下都能形成沉积岩。③各类岩石在变质作用下都能形成变质岩。④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重熔再生成岩浆,回到地球内部。测试要点三: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1.褶皱: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力,使得岩层出现一系列弯曲变形,它包括背斜和向斜。背斜7的岩层向上拱起、向斜的岩层向下弯曲;在内力作用下,背斜形成山岭、向斜形成谷地;在外力作用下,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裂隙发育,易被侵蚀反而形成谷地;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紧实,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2.断层:岩层受到挤压力过大或者张力作用,使得岩层发生断裂,出现断裂面,并且在断裂面两侧的岩层有错动和位移,形成断层。下降岩层会形成谷地(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上升岩层会形成断块山,通常伴有陡崖(华山、庐山和泰山)。3.外力作用的几种情况:流水侵蚀作用常常形成沟谷(V型)、瀑布和峡谷;流水堆积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在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一般在河流的上中游主要表现为侵蚀和搬运,在下游表现为堆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风蚀蘑菇和风蚀洼地;风力堆积形成沙丘和沙垄(风力作用一般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表现显著)。冰川地貌常有冰川U谷、刃脊、冰斗和角蜂(欧洲的地貌大多受到冰川的作用)。海蚀地貌常有海蚀崖、海蚀穴.海蚀柱、海蚀平台和海蚀拱桥(通常分布在石质海岸)。(特别注意:黄土高原的形成是风力堆积作用,黄土高原的地表千沟万壑的形态是流水侵蚀作用)。人类活动也是属于外力作用的一种特殊形式。思路清晰,提升能力!1.岩层和化石的地质学意义:依据岩层的顺序,就可以确定其时代;依据岩层的化石来恢复其顺序,从而确定地质年代;研究沉积岩层和化石,还可以重塑古地理环境。根据岩层的组成物质和化石特征,可以推知沉积时的地理环境。2.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①找矿、找水: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石油、天然气一般存在于背斜构造之中;向斜构造有利于储存地下水。②工程建设:隧道工程通过断层时必须采取相应的工程加固措施,以免发生崩塌;山地开凿隧道,通常选在背斜部位;③水库等大型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带,以免诱发断层活动,导致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3.背斜、向斜构造的判断形式从形态上看从岩层新老关系上看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背斜向上拱起岩层中心老、两翼新背斜顶部受到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不易被侵蚀反而成山岭向斜向下弯曲岩层中心新、两翼老4.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身边的地理现象:板块构造学说是地理界目前比较盛行的解释地壳运动机制的理论,这里要明确板块构造理论的三个基本观点及相应阐释的地理问题:①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构造带分割为六大板块(熟悉板块的分布、不同性质的边界)。②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中,其内部稳定、边缘活跃(解释地震、火山、地热、矿藏的形成、分布)。③板块相对运动(碰撞或张裂),形成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解释山脉、海沟、海洋、岛屿等地形的成因、分布).5.区别地壳和岩石圈的概念:复习时要分析地壳和岩石圈范围大小。对于这一内容的掌握要注意两个问题:①地壳和岩石圈都是由岩石组成的;②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因温度高,使岩石接近熔点,局部是熔融流动状态,是火山喷发、岩浆活动的重要发源地86.外力力作用的类型比较作用类型流水作用与地表形态风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侵蚀作用①冲刷坡面,例如造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②流水使谷底加宽加深,形成瀑布、峡谷等③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石林、石芽、溶蚀洼地等地表形态风力侵蚀可形成风蚀洼地、风蚀蘑菇、风蚀柱等地表形态搬运作用砾石、泥沙在重力和流水的冲击力、浮力作用下,由高处向低处运动搬走地表沙尘、碎屑,形成戈壁、裸岩荒漠堆积作用①形成山前冲积扇②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①风沙堆积,形成沙丘、沙垄②沙漠外缘黄土堆积,如黄土高原都有沉积分选现象:颗粒较大、比重较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较小、比重较小的物质后沉积。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