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儿童天性与儿童教育姓名:程志宏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学前教育学指导教师:刘晓东20070531儿童天性与儿童教育作者:程志宏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游韵.谭斌.YOUYun.TANBin看上去很美——从另类儿童的小红花情结反思儿童教育-教育学报2009,5(1)儿童作为一种悖论式的存在,一方面寄托着成人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另一方面又承受着来自成人世界以小红花为标志的对其天性的规训.这一悖论通过文学艺术中另类儿童的小红花情结得以显现.论文从描述影视文本中另类儿童的教育经历入手,反思以小红花为代表的制度化教育对儿童天性的规训,揭示教育在天性与规训之间的矛盾.论文受现象学教育学的启发,提出要尊重儿童的秘密,在敬畏、尊重儿童天性的基础上给予其一种恰当的教育关心,将儿童基于天性的成熟和发展合理地纳入到社会需要的轨道中.2.期刊论文WANGXia从朵拉系列动画教育片看美国文化与儿童教育-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4(3)美国尼克儿童频道制作的朵拉系列动画是一部充满童趣的动画教育片,深受儿童喜爱.朵拉这一形象体现了美国文化乐观、创新、自信、发扬个性等特点,我们也可以从这部动画片看出美国儿童教育注重实用性、鼓励独立思考、尊重儿童天性等特色,这对我国的儿童教育改革及动画创作有相当的启发性和借鉴作用.3.期刊论文海存福卢梭的儿童观对当前中国儿童教育的启示-社科纵横2008,23(3)本文指出,当前中国儿童教育的主要缺陷及其根源,在于广大家长、学校教师和社会教育工作者科学的儿童教育观的缺失和错位.文章阐述了卢梭的儿童观,特别是卢梭的儿童教育思想对当前中国儿童教育的启示--即在儿童教育设计及指导儿童的教育生活方面,要充分认识儿童天性,要以儿童的视角和发展需要来设计儿童教育,以儿童发展的观念、因材施教、因性施教的观念来实施儿童教育.4.学位论文王立华论儿童的诗性智慧2007“诗性智慧”是意大利哲学家维柯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他认为诗性智慧是人类原初的智慧形态。儿童具有独特的异于成人的智慧是一些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家与心理学家的共识。然而,成人世界常常无视、误读儿童的独特智慧,漠视、否认儿童智慧的独立价值。儿童观决定教育观。对儿童的本体研究是儿童教育研究的基础。鉴于此,本研究试图同溯到生命与智慧的源头,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儿童具有独特的诗性智慧的命题。本研究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儿童诗性智慧的概念、基本特征和内在机制。儿童的诗性智慧是个体生命最初的智慧形态,是儿童认识、适应、创造世界时的一种智慧(智能)或精神能力;是儿童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或基本生存状态;是一种原始的创造性思维,是一切抽象理性发生发展的源泉。儿童诗性智慧的根本特征是通过想象来创造。本部分属于对儿童诗性智慧的本体研究。第二部分探讨了儿童诗性智慧的价值和危机。儿童的诗性智慧不仅具有自身的独立价值,而且对于人性的和谐与人类的诗意栖居也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本章对儿童诗性智慧的危机进行了揭示和批判。儿童的诗性智慧与儿童自身的历史命运紧密相连,在历史的长河中随着时代的风浪上下沉浮,面临着被淹没、被肢解,以及迷失的危机。第三部分则对基于儿童诗性智慧的儿童教育进行了展望。儿童诗性智慧是儿童天性的“流溢”,是个体生命的智慧之根,也是教育的基点。因而,儿童教育的前提是敬畏儿童的生命,尊重儿童的诗性智慧:-儿童教育的本质是“内发”、“唤醒”与“培植”。唯有如此,儿童教育才能培养出和谐发展的完全之人。5.期刊论文杨宁幼态持续、发展的原发性和早期教育-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9(4)对童年期本质的认识是儿童教育的基石.通过讨论人类童年期延长的原因及其适应性价值,结合幼儿发展的原发性,指出当前早期教育中存在着严重的违背儿童天性,忽视儿童天性的现象,基此,深入理解儿童发展的本质,并建立新的儿童教育哲学刻不缓行.6.期刊论文宗令平.SongLingping儿童成长危机的教育生态学视角审视-基础教育研究2009(12)由于儿童教育的社会、文化、制度生态系统中均存在不适合儿童天性发展的因子,致使儿童成长呈现出无时间性、无空间性和无自我性的状况.要解决危机,儿童教育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尊重儿童的天性、营造和谐的教育生态系统协助儿童健康成长.7.期刊论文王凤杰.WangFengjie浅析《大公报》儿童特刊的教育思想-历史教学2006(11)文章通过分析《大公报》儿童特刊的宗旨、特点和内容,探寻了它所体现的关注儿童教育与社会生活联系;保护儿童天性,注重情感教化等教育思想及通信教育法,对当今提倡的素质教育提出了有益的借鉴.8.期刊论文黄晓红.HUANGXiao-hong卢梭自然主义教育观的若干启迪-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27(6)早在18世纪,卢梭就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天性的发展,以培养自然人为目的的自然主义教育观,这一观点有力地针砭了当时教育界存在的问题,对现代教育具有深远的启示.针对现代教育存在的弊端,理解尊重儿童,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提高儿童的素质,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是现代儿童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9.学位论文张新立教育人类学视野下的彝族儿童民间游戏研究2006儿童游戏在儿童身心发展、文化形成和价值观定位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但是,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愈演愈烈,儿童游戏的种类、场地和时间不断减少。更令人担忧的是,当代儿童尤其是城市儿童的游戏,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出现了扭曲儿童纯真天性、背离儿童原本生活和疏远大自然的危险倾向。国内教育界对此有所警觉,但相关研究并不多见。国内儿童游戏研究主要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是幼儿教育界针对幼儿园内儿童游戏的研究,二是民俗学针对儿童民间游戏的研究。心理学界、教育学界、文化人类学界以及其他社会科学学科,也有对儿童游戏和儿童民间游戏的研究,但尚未形成自己的系统和规模。传统的儿童民间游戏大多符合儿童天性并贴近大自然,有益于儿童发展和教育。可是,我国目前的儿童游戏研究者,大多工作在教育机构和研究机构,受各种条件的限制,真正深入到农村、山区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做案例调查和参与观察的并不多。实际上,儿童民间游戏研究特别需要从儿童真实的生活背景出发,把握儿童民间游戏的性质和现实,从而真正探讨出它们对儿童发展和教育的功能和价值。本研究从教育人类学的角度,采用文献法、田野工作和访谈法、文化人类学的比较方法,对彝族儿童民间游戏进行了系统考察和探讨。田野工作和访谈的地点在贵州六盘水地区、云南石林彝族自治县、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和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民族研究机构、彝族聚居的乡寨和彝族儿童的学校。通过对游戏以及民间游戏概念的梳理,本文提出,彝族儿童民间游戏是流传和流行于彝族地区民间的,彝族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自愿和自由嬉戏、玩耍与娱乐的活动。它不需要专门的教学程序和指导。这些游戏既有世代相传的文化传统特色和民族特性,也有当代发展出来的时代特色和各民族共性;既有因儿童天性表现出的普世性,也有因人文地理因素而表现出的地方性。根据从文献上和田野工作中发现的彝族儿童民间游戏,结合游戏的外在表现特点与游戏的动机和功用,本研究将彝族儿童民间游戏划分为以下四种类型:1.身体活动类游戏;2.借助器物类游戏;3.生活生产类游戏;4.语言计算类游戏。本研究收集和整理了彝族儿童民间游戏共计50余种。对其中26种进行了详细描述和深入研究,对其余各种游戏作了一般描述和讨论。这些游戏中的大部分现在依然流行于广大彝族地区,为各地彝族儿童所喜爱。本研究在对它们进行了历史追踪和跨文化比较之后,通过对它们于儿童身心发展和教育功能与价值的分析和探讨,就儿童游戏的发生和本质、儿童民间游戏与教育的关系、彝族儿童民间游戏的教育功能及本项研究对我们的启示等方面,给出研究结论,综合如下:第一,儿童游戏的发生是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必然,是儿童认识、发展和锻炼自身的天然需要。游戏是人为满足不断的身心刺激──反应活动需要的自发行为。人在生理和心理活动需求的支配下,通过游戏寻求着自己的控制感,在不确定的世界寻找一定程度的确定性。第二,从进化与文化双重角度发现儿童民间游戏和儿童教育的相通性。这种相通体现为两者都给儿童提供机会,满足着儿童进化和文化方面的需要。第三,彝族儿童民间游戏在促进彝族儿童民族认同、生产生活的知识传递和技能培训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教育功能。第四,彝族儿童民间游戏研究启示我们,自然背景下的儿童游戏更有利于儿童的发展与教育;游戏场地的自然化吻合儿童天性,自然环境下的游戏和活动更能促进智慧和个性发展,亲近大自然有利于儿童身心安全和健康成长。对一个少数民族儿童民间游戏的系统研究,国内以前尚无人做过。本项研究可以引发我们对儿童游戏的传统性、民族性和自然性的重视,为当代中国儿童游戏注入一些传统性、民族性和自然性的因素。这对于保护并发展文化多元性和促进儿童发展多样性,切实发挥游戏对儿童的发展和教育功能,具有深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10.期刊论文徐华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文化反思-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23(6)本文分别从传统分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三种说法,即批判说、对比说、儿童中心说入手,提出了两种冲突说,即儿童文化与学校文化的冲突.这两种文化冲突对儿童教育影响巨大,进而提出了解决这两种冲突的方法--学校教育应实现知识世界与科学世界的联系,顺应儿童天性,尊重儿童个体差异,建构生命课堂,从而将儿童的自然天性合理有序地融入社会理性之中,弘扬儿童个性,完善儿童人生,引领儿童健康成长.本文链接:下载时间:2010年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