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突发事件的应对及反思复旦中学杨珍礼一、引言教育最显著的特征是明确的目标性和计划性,它要求教育者为实现教育教学目标制定详实的可预见的教育方案。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我们往往会面对突如其来的事件,有时会不知所措。特别是对处于转型期的高中学生,如何稳妥地处理十分关键。二、事件回放为活跃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学校组织了跨年级的篮球对抗赛,每班组建男女队各一,捉对比拼。同学们情绪高涨,课后的话题几乎都围绕这个事情展开。那天中午我们高二(3)与高三的一个班级比赛,之前的各场比赛我们班不仅打出了水平也打出了风格,场场顺利。不论场上场下,同学们虽异常激动但也没有出格,所以那天站在场边,我格外轻松,等着胜利,等着终场的哨音。赛程过半,我们遥遥领先,其间他班的两位同学来问作业,我交代班长一句就转身回办公室了。不料我正在讲作业,班长匆匆跑来,气喘吁吁的说“老师,出事了!”,我一听大吃一惊,忙问“什么事?”“去教室就知道了”。途中班长才说对方高三那个班级的一位女同学可能骨折,在责任问题上双方发生了争吵,推搡,幸而他们的班主任在场,没有起更大的冲突。同学们现在教室情绪失控,要找说理的地方。班长还十分气愤地说我们队员根本没碰她,是她抢球不小心摔倒的!我提醒自己要冷静!对班长说“你要冷静下来!替我去高三班看看那个同学伤的情况如何,去医院了嘛?我一会过去。”来到教室门口却看到大门紧闭,里面传来女同学近乎歇斯底里的叫喊,还有男同学在帮腔“到党中央去讲理也不怕”,叫开门发现有两个女同学伏在书桌上痛哭喊叫,几个女同学抱成一团在哭,其他同学围在她们身旁,群情激愤,有同学看到我进来就说“老师,他们欺负人!”我提高声音说:“同学们,冷静!球场上的意外时有发生,是非责任不是哪方说了算的,要相信还有裁判老师和很多其他班的同学可以见证,相信学校。”同学们静了下来,我示意团支书过去安慰仍再哭的同学,接着说:“另外,假如那个同学伤得很重,即使不是我们的责任,我们也要关注和同情,作为胜利者,更要赢得有风度。现在同学们有委屈我理解,表达自己的委屈我也支持,可是有没有想过,我们的委屈与那位受伤的同学的痛苦相比也是小事,是不是?现在请同学们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很多同学点头,两个女同学起身说出去洗脸,但也还有几个同学小声说“与我们不搭嘎”之类的话。午间预备铃响了,我最后说“请大家静下心后想一个问题:假如受伤的是你,你会怎么想呢?”接着我把团支书和其他几个班委同学叫了出来了,向他们说了我想派同学去探望那个受伤同学的想法,他们都很支持。班长回来了,她说那位同学到医院做了检查,医生说只是轻微的骨裂,很快就会痊愈,不要紧。我舒了一口气。下午与高三的那位班主任交流了情况,感到事情已经过去了。三、事件反思通过上述事件,我觉得面对类似突发事件时最重要的是冷静,冷静是解决问题的前提。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会出现很极端的情况,这时学生十分激动,集体也十分紧张,同学们十分关注班主任的态度和情绪。所以班主任在处理时,尽量做到态度积极而爱增不形于色。只有冷静才能判断事情的性质和轻重缓急,是否需要上报;才能决定处理事情的顺序;才有可能让当事的同学也冷静下来正确地面对问题;才有可能避免使事态失控,向恶性复杂化转变。就事论事,在极短的时间里将同学们安抚下来,不要事件失控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才能为正确解决争取到时间。其次,要迅速了解事件的核心人事,解决最突出的问题。突发事件发生后,会形成一种紧张的气氛。这种气氛常常会影响班主任的心理使班主任容易冲动和急于解决矛盾。由此使班主任忽视对事件成因和来龙去脉的认真了解,这样就难以把握处理事件的分寸,甚至会造成处理不当或处理失误。班主任在突发事件出现后,要即刻了解事情的真相,认真分析,并把握处理的分寸,不能偏听偏信主观臆测,或是只从现象来认识问题。不要急于下结论判定是非,首先考虑的是暂时平息矛盾,再在进一步了解了详情后,采取适当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再次,态度要诚恳,措施要稳妥果断。站在学生的立场分析他们要求的合理性,同时要指出弊端、后果,晓之以情,动之以礼。要从切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避免进一步刺激他们的情绪。最后,要充分发挥有威望的班干的作用。2007-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