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上海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古诗词鉴赏强化练习五2014年上海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备考专题25、阅读唐代诗人刘叉的两首小诗,完成(1)—(2)题。偶书刘叉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间万事细如毛。野夫怒见不平处,磨损胸中万古刀。姚秀才爱予小剑因赠刘叉一条古时水,向我心中流。临行泻赠君,勿薄细碎仇。【问题】(1)两首诗都运用了比喻。《偶书》中,诗人以胸中“磨损”的刀比喻_________;《姚秀才爱予小剑因赠》,则是以_________。前者,诗中有“刀”,手中无刀;后者,手中有剑,诗中无“剑”。(2)诗人赠予姚秀才的只是一柄熠熠闪光的宝剑吗?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看法。【答案】(1)①受到压抑的正义感②流水比喻古代传下来的宝剑(2)解答指要:末句“勿薄细碎仇”,是赠剑时的嘱咐;“薄”,迫近。26、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幽居初夏陆游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问题】(1)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答案】(1)①以景写“幽”(“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②以动衬“幽”(“下鹭”)③以声衬“幽”(“鸣蛙”)。(2)①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②尾联“叹息”,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二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27、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注:沧州,水边,古时隐者所居。陆游晚年住在绍兴镜湖边的三山。【问题】古人评论这首词的下阕,说第一句有三个词用得好,你认为是哪三个词?它们好在哪里?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答案】这三个词分别为:“未”、“先”、“空”。这三个词概括力量,含意丰厚,流露出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沉痛心情。“未”字表达放眼西北,神州陆沉,妖氛未扫的遗恨;“先”字表达回首人生,流年暗度,两鬓已秋的感慨;尤其一个“空”字,写出了内心的痛苦和失望,也隐含对南宋小朝廷的不满和愤慨。28、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剑门道中遇微雨陆游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注:作者从抗金前线的南郑调回后方的成都,途中写下了这首诗。【问题】(1)联系注释,可以看出第一句中“征尘”和“酒痕”分别有什么含义?(2)第三句是一个问句,第四句是如何回应的?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什么思想感情?(3)最后两句在感情的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该诗的整体风格是怎样的?【答案】(1)征尘表示难忘征战生活;酒痕表达作者离开前线的遗憾和无奈,只能以酒消愁。(2)第四句没有正面回答第三句的问题,转而写景,以景衬情,意在借景抒情。因为诗人的愿望是做一个战士,到前线为国杀敌,可是愿望无法实现,只能写诗饮酒,这两句包含了作者的无奈和不甘心,表现了一个爱国志士壮志难酬的忧愤。(3)在感情表达上采用的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壮志难酬的忧愤。诗歌的整体风格是:感情深沉,委婉含蓄。29、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问题】这首诗的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请结合诗歌内容对此联作简要的赏析。【答案】(1)写出了山水曲折、树茂花艳的景色。(2)反映作者观赏景物的欣悦。(3)揭示出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道理,能够引发广泛丰富的联想。(4)对仗自然、工整。30、阅读下边一首词,完成(1)—(2)题。鹊桥仙·夜闻杜鹃陆游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鸣杜宇。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注:①惊残:惊醒。②故乡:即家乡。【问题】(1)这首词“茅檐人静”等三句描写了什么景象?有什么作用?(2)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鹃”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答案】(1)这三句描写了春晚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其作用在于为杜鹃出场作铺垫,也为后文表达词人飘零身世和凄凉的心境作铺垫。(2)运用烘托手法,其好处是以“静”衬托出杜鹃啼声的悲切。(“总无声”衬“啼杜宇”,而啼声“催成清泪”)。上海教师资格证考试()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