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圆锥的体积》学习任务单一、学习指南1.课题名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第六课《圆锥的体积》2.达成目标: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和完成《微课学习任务单》规定的任务,(1)使学生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2)通过实验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体验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对实验过程进行正确归纳得到圆锥的体积公式,能利用公式正确计算,并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的综合能力。3.学习方法建议: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到计算圆锥体积的公式。4.课堂学习形式预告:(1)学生看完视频对于实验成功的必要条件“等底等高”、“每次倒满”等有了一定的认识,且会跃跃欲试,为课堂的实验操作做了铺垫。(2)课堂上组织学生分小组实验:圆柱与圆锥等底不等高时,实验结果会怎样?圆柱与圆锥等高不等底时,实验结果会怎样?“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这一关系存在的条件是什么?圆锥与圆柱体积相等时,如果高相等,底面积有什么关系?如果底面积相等,高有什么关系?(3)课堂检测,促进知识内化。二、学习任务《圆锥的体积》自学报告单(一)课前热身,复习旧知:1.圆柱的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15平方厘米,高是10厘米,它的体积是。2.根据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你觉得计算圆锥的体积,需要知道。【设计意图】从圆柱的体积计算入手,设计以上问题,引导学生将圆锥和圆柱的体积联系起来,便于课堂教学。(二)操作实验,得出结论:活动(一)大胆猜想:1.微课中要求你用卡纸制作的圆柱与圆锥,你发现它们的底面和高有什么关系?2.像这样的圆柱和圆锥我们说它们是:。3.猜想: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有什么关系?。【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引导,学生亲手制作,使学生认识圆柱、圆锥之间等底等高的关系。活动(二)实验验证: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分析实验结果。1.在圆锥形容器里装满沙子,再倒入空的圆柱形容器里,几次能正好倒满?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填写在上面的实验报告表中)【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2.将装满圆柱的黄沙倒回空圆锥中,可以倒几次?你从中又能发现什么规律?(要求:自己亲自动手操作,并把实验报告单填写完整)【设计意图】让学生先对刚才的操作进行归纳,再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对操作过程有一个完整的体验过程,更有利于对圆锥体积的推导与理解。3.是否所有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都有这样的关系呢?我的猜测:。我的发现:。【设计意图】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动手操作成了学生掌握内容的好手段。在学生得到第二个问题的答案后,设计第三个问题,便于学生质疑,避免刻板印象。活动(三)公式推导:通过实验我们知道:圆锥的体积=自学课本21页,用字母表示:V_圆锥=【设计意图】得出公式,为操作实验的过程划上圆满句号。(三)巩固知识,思考练习:1.圆柱体的体积一定比圆锥体的体积大。()2.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引申:等底等高的圆柱比圆锥体积大多少?3.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积是170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四)预学感悟:你还有其他的方法帮助你发现等底、等高圆柱和圆锥的关系的方法吗?你在课堂上需要得到老师哪一方面的帮助?把你的想法写下来,明天我们一起分享。【设计意图】提出这个问题,能帮助学生整理自学活动,为课堂学习提供参考。对自己的自学满意度:三、资源链接《圆锥的体积》微视频:四、困惑与建议本节课教学目标定位为学生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所以设计时力求每个环节都为教学目标服务。课前观看视频。首先回忆圆柱体积公式,让学生猜测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然后实验验证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实现了一个“做数学”的过程。通过课外的视频学习,能加深学生对图形特征以及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认识,进一步领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了学生构建知识系统的能力和知识迁移及综合整理的能力。课堂上不再重复学习微课程中的知识,把时间花在完成练习上,通过不同的练习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对暴露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从而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