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赤壁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思想,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2.弄清字音熟读课文,疏通文意。3.积累第一自然段的重点文言字词,学习文言文中特殊句式的翻译,背诵第一自然段。教学重难点:1.弄清字音熟读课文,疏通文意。2.积累第一自然段的重点文言字词,学习文言文中特殊句式的翻译。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拔法,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余秋雨先生有一篇散文叫《苏东坡突围》,这篇文章主要讲述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作者认为这段炼狱般的经历让苏轼真正走向了成熟,因此,在文末余秋雨写到:“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对于《念奴娇•赤壁怀古》,我们很熟悉了,同学们一起背诵上学期我们学过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上阕写景,描绘了壮美的景象,下阕怀古,追忆了功业非凡的英俊豪杰,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羡慕古代英杰、感慨自己未能建立功业的思想感情。而苏轼在《赤壁赋》中又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情感呢?是否与《念奴娇•赤壁怀古》相似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苏轼的《赤壁赋》。(板书课题、作者)二、作者、写作背景及解题1.走近苏轼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与其父、其弟同列“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后人称之为“三苏”。他诗,词,赋,散文,均2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在政治上属以司马光为领袖的旧党。著有《苏东坡集》、《东坡乐府》等。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后经苏辙等人营救才免罪释放,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从“乌台诗案”到流放黄州是苏轼人生的重要的转折,政治上失意彷徨,精神上孤独苦闷,但是生性旷达的诗人在老庄佛禅和山水之乐中寻求解脱,自号“东坡”居士,并写了千古绝唱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这样充满哲学意味、凝聚人生思考的名篇佳作。2.背景链接.元丰五年(1082),苏轼被贬黄州,在这里,他经常来赤壁矶头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1082年,苏轼又来到赤壁。这时他已年迈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也付之流水,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年七月十六日和十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这时苏轼谪居黄州已近四年。作者无辜遇害,长期被贬,郁愤之情,实在难免。但他又能坦然处之,以达观的胸怀寻求精神上的解脱,不被颓唐厌世的消沉情绪所压倒。他在这篇赋中自言愁,而又自解其愁,便反映了这种复杂的心情。前后《赤壁赋》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为以后的戏曲、绘画、雕塑等提供了创作题材。宋代画家李火麟、明代画家唐寅都画过苏轼舟游赤壁的画。3.文体《赋》的名称最早见与战国后期荀况的《赋篇》,到汉代形成特定的体制。《赋》着力于铺陈事物,较多地选用散文化的句式。赋体经历了长期演变的过程,发展到中唐,在古文运动影响下,赋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不讲求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叫做文赋。像杜牧的《阿房宫赋》、苏轼的《赤壁赋》都是文赋的佳作。三、整体感知1.检查学生读课文,纠正字音,结合课下注释熟读课文,疏通文意。2.诵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壬戌之秋()()歌窈窕之章()()扣舷而歌之()倚()歌而和()苏子愀然()舳舻千里()()酾酒临江()举匏樽以相属()()挟飞仙以遨游()3渔樵()举酒属()客徘徊于斗()()牛之间山川相缪()驾一叶之扁()舟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少()焉冯()虚御风桂棹()嫠()妇横槊()赋诗麋鹿()枕藉()江渚()蜉蝣()肴()核狼藉()检查预习,纠正字音,熟读课文。3.速读课文,了解本文的感情思路(小组讨论,后有一人总结发言,教师引导)作者以优美的文笔描述了主客泛舟江上,观赏赤壁美景,饮酒放歌吹箫以及探讨人生态度的生动场面,以主客问答的形式发出了世事变幻、人生短暂的感慨,表现了作者身处逆境仍然乐观旷达的情怀。作者以“乐—悲—乐”的情感线索贯穿全文,自然融合,构思精巧,思路缜密。四、分析第一段1、疏通文句,落实重点文言知识①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十六日)②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句式为:介宾短语后置)③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劝酒)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修辞格为:互文)④少焉(一会儿),月出于(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句式为:介宾短语后置)⑤白露横(笼罩)江,水光接天。⑥纵(任凭)一苇之所如(动词,到往),凌(越过)万顷之茫然(句式为:定语后置)。⑦浩浩乎(形容词词尾)如冯(通“凭”,乘)虚御风,而(表转折)不知其所止;⑧飘飘乎如遗世(遗弃尘世)独立,羽化而(表順承)登仙。2、本段写诗人夜游赤壁的情景①看到的景色有:4风——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清净、平淡、开阔)月——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皎洁、幽静、动态美)露——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朦胧、开阔)舟——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梦幻神奇、浪漫)苏轼这寥寥几笔,就写出了长江赤壁风月露舟的绚丽景色。②诗人的活动有(动作):诵---歌---纵---凌---③诗人的感觉如何:遗世独立,羽化登仙。(遗世:离开人世)(道家追求超脱的思想)④诗人会有何种心情呢?第一段,写了苏轼游历赤壁的时间、地点,并写了赤壁的山光水色。本段展示了一种与友人相聚、泛舟江上、畅饮美酒、咏诗确文、迎风赏月的舒畅飘逸,超然物外的境界。本段的感情色彩以喜悦为主。重点字词补充Ⅰ一词多义(1)如A.纵一苇之所如(往)B.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好象)C.孰视之,自以为不如(比得上)D.如期完成(按照)(2)属A.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劝酒)B.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咐)C.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隶属)D.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亲属)E.举匏樽以相属(劝酒)F.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5(3)而A.而(表转折)不知其所止B.羽化而(表順承)登仙Ⅱ通假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Ⅲ特殊句式(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宾短语后置)(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介宾短语后置)(3)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五、教师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苏轼的文学常识,了解了作品的创作背景。熟读课文,并结合课下注释大体通过文意,重点分析了第一段的内容,需要掌握重点的实虚词和句式。六、布置作业背诵第一段,并预习课文剩下的部分。七、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