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山连碧秀宜昌学习目标:1、了解宜昌的山:磨基山、仙女山、宋山,知道三峡门户——西陵峡。2、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合作探究、互动交流的能力。3、培植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过程: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宜昌的山主要分布在兴山、秭归、长阳、五峰和夷陵,大部分山脉海拔1000米左右,不少山海拔在2000米以上。游览知识长廊。登高首选地——磨基山。在宜昌市中心城区长江以南,沿江边排开大小六座山峰,起伏延绵2.5公里,主峰磨基山海拔217米,高出一江之隔的滨江公园162米。伫立江北远望,磨基山一峰独高,众峰列随,如一巨大的山水盆景立于江畔。站在磨基山上,向北可鸟瞰美丽的水电之都宜昌城,向东可远眺千帆竞发的长江和夷陵长江大桥,向西可展望雄伟的葛洲坝及三峡山峦,向南可浏览起伏的城郊风光。磨基山是古夷陵八景之一,如今在磨基山已建立了磨基山森林公园,为宜昌城区面积最大的公园,磨基山就成为宜昌城区中老年市民平时登山健体的好去处和九九重阳登高的首选地。这是因为磨基山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有金字塔式峻秀山体,加之新世纪初夷陵长江大桥建成,天堑变通途,到磨基山更为方便。美文欣赏:雾中登磨基山(作者云泊星汉)磨基山,形似磨架,位于西陵峡口长江之南,乃夷陵城之屏障。传说阎罗王外巡看中一磨盘,随携其回鬼城丰都,过西陵峡口时不慎将磨架跌落于此,即刻化而为山,故因此而名之。由于中间隔着滚滚长江,轮渡往返麻烦,我与磨基山相对而居十年却从未去过,成了地道的咫尺天涯。夷陵长江大桥建成后,南北畅通无阻,磨基山成了城里人休闲锻炼的好所在。昨日下午,终携小儿登上了对视已久的磨基山。春日雾浓,虽已是下午雾仍然没有消散的迹象。我们跨上夷陵长江大桥向对岸云遮雾绕的磨天堑飞虹基山走去。不一会儿就来到了大桥南端,拾级而上约十分钟便到了右峰山顶,右峰很象一道土台,顶平直窄长。上山石阶似是新砌成,沿山梁伸展到主峰。右峰夹道有葱栊的柑橘林,若春夏之交登临斯处定有馥郁的花香伴行。从右峰下行至磨基主峰山脚,再沿林中石阶上行,约二十分钟便可达主峰山顶。从山脚到主峰的石阶较陡峭,半腰建有一凉亭以供行人歇歇脚。儿子一路欢叫着把我远远地甩在后面,蹦蹦跳跳地直向山上冲。他不时地回过头来催我快点,想不到小小年纪的他倒会爬山。路在林中延伸,早春的树木似醒未醒地伸着懒腰,叶芽儿躲在厚厚的萼片中不敢睁开眼睛。只有零星的几棵不成型的野花椒树伴着一两丛灌木,生出红红的诱人嫩芽,向行人报告春已珊珊来临。没费多大劲我们就来到了山顶,儿子说我们在这儿多站会儿,看看美景。小孩子家知道欣赏自然了,我冲他欣然地笑了笑。磨基山与宜昌城隔江相望,象是濒城而建的一座高台,它不高足以俯瞰全城,不远与城仅一水相距,肉眼足以视清。似是上天赐予的一道天然观景台,站在它上面眺望宜昌城,一切可尽收眼底。在磨基山梁上俯瞰,觉得城非常近,好象挥吐之间就可以触摸到它。因浓雾笼罩,看不到清晰的街景,只隐隐绰绰地见到国际大酒店、供销大楼、钟塔等少数几幢高楼,其它都被雾紧紧地拢在怀中了。城郭身影欲隐微现,让人生出无限迷蒙情愫来。凭山俯瞰长江,咫尺水近在脚下,春风盈面心清神爽。浓雾中不见城中景,但闻市声喧嚣。顺阶一级级攀登,江水也一路迤逦相伴,象娴雅的少女肩上披着的绿缎轻纱,在微风中盈盈飘动,紧紧扣住行人的眼睛。江中船舶汽笛声脆,往来穿梭将清清的江水划出几道波痕。那碧玉般静静流淌的江水,在徐风的鼓捣下清波微绉,浓浓的雾障没能包裹住春水温润的波光。水是那样绿,绿得沁心澈腑,春来江水绿如蓝,好一川诱人的绿玻璃!真想掬起一捧水来,让它的温润传遍全身,可惜远了点够不着。若能乘上一叶小舟,在暖暖的波光里驭风舞棹,岂不悠哉兮乐哉!正驭思畅游,忽觉天色沉暗,抬头一望,原来没有神采的火球已滑入山脊消失了,天晚了该下山了。儿子玩兴未尽,直叮嘱过几天再带他来。一定会再来,等春雨润透大地,于无雾中登临俯眺,去领略另一番景象。2、“宜昌屋脊”——仙女山。学生介绍。3、“长寿山”——宋山。请去游览过的学生当导游介绍。4、三峡门户——西陵峡。西陵峡,东起宜昌南津关,西至秭归香溪河口,峡长75公里,长度为三峡之最。长江三峡中西陵峡以“险”著称,古人曾有“西陵滩如竹节稠”的说法。船行峡中,宽谷和峡道交替出现。峡道两侧峭崖壁立,奇峰耸峙,怪美不胜收。其叠峰秀嶂,奇构异形,钟灵奇秀,难以辞叙。西陵峡以三滩(泄滩、青滩、崆岭滩)、四峡(灯影峡、黄牛峡、牛肝马肺峡、兵书宝剑峡)为主,峡中两岸峭壁如削,河道中密布暗礁险滩。滩多流急、峡深景异,奇险而更显壮丽。滩多水急的西陵峡,遍布着许多令人神往的游览胜地。光是那神奇莫测的石灰岩溶洞,镶珠嵌玉般点缀在两岸幽深险峻的峭壁上,就足以叫万千游人观赏不尽!据统计,仅从南沱到南津关间,就有大小溶洞174个。其中较大而又著名的有石龙洞、黄颡洞、三游洞等。洞洞景色各异,处处别有洞天,是考察人文、地理的绝好场所。船过巫峡,进入西陵峡前,中间经过一段长约47公里的香溪宽谷。紧逼江岸的悬崖峭壁渐渐隐去。宽谷内岗峦起伏,远隐近现,沟壑纵横。这里是三峡地段主要农耕地带。巴东、秭归两个县城分别位于宽谷两端。学生讨论,学习“资源链接”。湖北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质地貌。水文。土壤。课后小结:学生谈自己的收获。2、绿水清源映三峡学习目标:1、了解三峡水的特点,开展对三峡水域溪流的探究。2、培养学生对家乡旅游胜地的探究兴趣和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峡就有溪,宜昌境内峰峡谷较多,一条条溪流就像玉带一样在峡谷中蜿蜒流淌,孕育了无限风光。二、游览知识长廊。1、天然水墨画——龙进溪。龙进溪是长江南岸、三峡人家风景区内的一条小溪,是三峡人家风景区最具风情的景区之一。小溪岸边的长脚吊脚楼,一半依山,一半傍水。溪两岸青山绿水、田园阡陌、斜阳小桥、雾霭烟雨。小竹筏在浪里撩开青藤枝蔓,古帆船在水里慢慢滑过。风貌古朴幽深,俨然世外桃源。2、“中华第一漂”——九畹溪。九畹溪位于长江南岸,秭归新县城(茅坪)西部,发源于云台荒南麓,杨林桥镇朱溪荒西北,依河段为三渡河、林家河、老林河、九畹溪河,统称九畹溪。溪流流至三峡大坝上游20公里处注入长江。溪流全长42.3公里,流域面积514.5平方公里,河床宽40-710米,平均水深0.8米,河流落差1073米,平均坡降2.5%,年平均流量17.5立方米/秒,洪水期最大流量超过700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2.5立方米/秒。溪流经过的地方,以峡谷、喀斯特地貌为主。两岸风景奇特秀丽,大部分地区人员稀少,生态环境良好,形成多处别具特色的景观,是新三峡十景之一。3、俊秀险美——柴埠溪。五峰被誉为“万山丛中的一座绿色宝库”全县林地面积为27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0.14%,居全省各县市之首,县人均拥有林木蓄积量为27立方米,是湖北省主要木材产地之一。渔洋关镇位于湖北省西南部。是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的经济重镇之一,也是五峰与外界联系的交通枢纽。它东至宜都长江码头。西扼湘鄂西数县要径,公路纵横交错,南北客流汇集,是湘鄂西山地通往江汉平原的咽喉之地。古有“鱼羊寨”之称,元代设关,因得名“渔洋关”。柴埠溪峡谷植被特别丰富,很早以前峡谷下面的人们就是把下面的木材砍了扎成排,顺着这条溪水一直放到渔洋关去卖,柴是木柴,埠是商埠码头的意思,所以柴埠溪就这样得名而来了。4、梦里老家——车溪。车溪民俗游览区是三峡黄牛岩生态旅游风景区的南大门,以“梦里老家”为主题,以田园风光和土家民俗文化为特色的风景区。景区内巴楚民风古老淳厚,田园风光清新自然,其特点可用“一二三四”来概括,即一个主题定位(梦里老家),两大自然奇观(植物奇观、地质奇观),三种文化特质(民俗歌舞欣赏、农耕稼作展示、古代作坊表演),四种旅游特色(民俗风情游、休闲体验游、科普考察游、猎奇探险游)三、小组合作学习。1、学生独立阅读“资源链接”内容。2、小组内交流。第3课巴人故里武落钟离山教学目标:1、增进对巴人的了解,增强作为巴人后代的自豪感。激发学生对巴土文化的热爱。2、了解武落钟离山的位置、景点。3、激发学生对巴土文化的热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从小立志为家乡的发展做贡献。教学重难点:了解巴人和武落钟离山,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巴土文化的感情。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诠释巴人提问:你知道我们土家人有哪些风俗文化?二、观看地图,弄清位置1、出示地图,让学生弄清武落钟离山的位置。2、让学生知道到武落钟离山的路线。三、走进武落钟离山,了解巴土文化(一)武落钟离山简介1、土家人发祥地:在清江岸边,有历史悠久、文化璀璨的长阳,这里是四千年前巴人的发祥地,远古人类的足迹遍及清江两岸,武落钟离山,土家人,则是这片山水的主人。武落钟离山又名佷山,位于湖北省宜昌市清江境内的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县城龙舟坪西南30公里处,距隔河岩水电站25公里。整个山体若浮湖面,主峰海拔397.5米。2、指导学生看书。3、提问:你了解到武落钟离山的哪些景点?哪些人物?那些传说?4、学生反馈。5、讲《务相掷剑称王》、盐水女神和廪君的爱情故事。(二)向王庙、德济亭、白虎堂介绍1、向王庙:山顶处便是向王庙。土家人有云“向王天子一支角,吹出一条清江河”。廪君开发治理清江,有大禹之德,所以土家族人把他尊为向王,并在此建向王庙,供人们顶礼膜拜。这座向王庙曾被日军烧毁,1984年复修。2、德济亭是为纪念廪君的妻子盐水女神而修建的,土家人尊称盐水女神为德济娘娘,故名德济亭。登亭四望,山下的美景尽收眼底,举目西望,那烟云深处,就是廪君向西开拓遇见盐水女神的远方。3、白虎亭处有一尊天然石虎,昂头向上,似乎在伸颈长啸,就要飞身而去了。传说廪君死后化为白虎升天而去,后来土家人就把白虎尊为保护神。4、提问:通过观看,你了解到了什么?反馈。(三)感受武落钟离山的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武落钟离山的美丽。四、推介武落钟离山,弘扬巴土文化。1、布置任务:用自己的方式宣传清江、武落钟离山,弘扬巴土文化。2、学生分组讨论。3、学生代表展示。五、学生评价。第4课道教圣地鸣凤山学习目标1、通过对鸣凤山的介绍,了解道教及道观的基本情况。2、考察本地的道教建筑,介绍其它地区的寺庙。3、认识道教对人民生活的影响。4、探究天柱山及学校附近的道教相关知识。教学活动“今天我来当导游”导入新课。鸣凤山位于远安县城所在地鸣凤镇西部3.5公里处,为省内最典型的丹霞山水景观。据《远安县志》记载,南北朝梁武帝年间,山上建有小庙,唐时有所扩大。后几经变迁,至清咸丰十年(1860)又募捐扩建,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达2000平方米。现在看到的,基本上是咸丰规模。本文依次介绍了鸣凤山的地理位置、神奇传说,以及主要景点王蒙手迹、烟霞洞、八卦太极图、云霞石窟、头天门、神道、鸣凤山大观等,让读者对鸣凤山这一道教名山有了大致了解。二、完成书后“交流平台”中“神道”的形成以及“探究天空”的第一题。三、小组合作学习讨论。1、鸣凤山风景游览图(查资料)2、神道:头天门上,通往山顶,有南北两路。南路极为险峻,只能以身贴壁攀援而上;北路有1788(有书中说1788级)石阶,依山矗立,宛若天梯,通常人们由此登上山顶,故有人称为“神道。”3、鸣凤山的传说:不知哪一日,真武祖师相中了远安这块宝地。那天,祖师爷踩云头来到掌管山,可是没有料到,这掌管山是座土山,根本就背不住这一压,一哈就歪哒。祖师爷见那山盛不起,便落在了现今的鸣凤山上。当晚,祖师爷给四川峨嵋山的姜道士报梦,叫他来此建庙修行。姜道人上山之后,打算给这座山取个名字,想来想去,定为“鸡公山”。到晚上,祖师爷又给姜道人报梦,说这山名取得不好,提醒他多观地势水势,山脉走向,要名符其实。姜道人于是爬上山巅过细观看,发现这座山确像一只大凤,驻足沮河西岸,引颈长鸣,便改“鸡公山”为“鸣凤山”。姜道人在鸣凤山潜心修道数十年,一日忽地觉得就要升仙,便吩咐徒弟们为他请工匠铸造隐身铜像,谁知一连铸了几回都不成,始终不能成像。直到他九十八岁那年,姜道人听到祖师爷报梦,说他的时候到哒,才让弟子们架好干柴,然后爬上去,坐在当中,一边敲木鱼一边诵经。不一会,火点燃了,姜道人便静静地羽比飞升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