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留守儿童教育案例案例背景留守儿童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为了留守儿童教育花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对于农村小学的留守儿童来说,在生活上,他们是和外公、奶奶或外公、外婆住在一起或者单独生活,这种隔代教育最大的不足就是:这些外公辈份们的老人们对孙子辈份的未成年人们宠爱有嘉,在吃、穿的方面尽量改善,而在于学习方面以及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所能想到的却少之又少。这样,学校不仅仅承担着这些留守儿童文化课的学习教育,更重要的是还要担负着对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七年级四班学生徐梅就是众多留守儿童中的一位,他性格内向,不大与同学们交往,上课发言不够积极,作业是经常不完成的,偶尔还会在课堂上睡觉。文化课成绩不理想,是一位较为典型、略带问题倾向的留守儿童。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必须是一个时刻关注的对象。案例分析通过平时的家访,对徐梅同学有了一些了解:徐梅的母均在外地打工,父亲一年前意外去世了。我们老师只能通过电话与其母沟通,关于徐梅同学的学习以及思想教育方面进行了交流。其母表示积极配合学校教育,但是由于在外地打工,不能亲自到学校来,只能通过电话让徐梅的外公对学校的工作多加配合,而徐梅的外公是一位老实的农民,不识字,他表示,一定要配合学校的教育,把他学习成绩搞上去,但是他自己却是一个文盲,在家只能督促陈凯完成作业,在吃饭、穿衣服方面会尽量做到最好,可是学习方面却显得无能为力,至于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也是少之又少了,这样也易于滋长徐梅同学的一些不良习惯。基于此况,我们对一些像徐梅这样的学生作了以下分析:1、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徐梅同学的母亲均长年不在家,而他的外公对其又疏于管教,这样,徐梅在学校之外的空间、时间里也就没有人给予管束,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很容易养成一些不良习惯。在农村,还有一些不好现象,家长们多半认为:对于孩子的教育是学校应该做的,做为家长也就给孩子们搞点吃的、穿的就行了;甚至还有的家长认为,他们把孩子送到学校来,学习成绩与否无所谓,只要平平安安就万事大吉了;也有的家长们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来,孩子学习成绩不好,老师就要负全部责任,诸如此类不负责任的话,在家庭教育里是极不可取的。缺少了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这对于徐梅的成长是很不利的。2、周边的不良社会环境在农村,尤其是近几年,读书的作用越来越让人怀疑。当人们看到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而七中还没有毕业的就能外出打工赚钱时,就有了一些偏激的想法:在他们的眼里,谁在外地挣钱挣得多,谁就是英雄,谁家孩子挣钱挣得多,谁家就有面子,在乡里乡亲面前就会抬起头来说话。还有一些学生家长居然认为:现在的小学没有什么关系,在小学学习成绩不好,等将来七中时,好好加把劲,学习成绩自然会好的;现在孩子还小,不懂事,就由着他们吧,等将来孩子懂事了,也就自然而然的变好了。这种不良的氛围对未成年的少年儿童们的教育影响是负面的。3、学校里的德育有待加强在学校里,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针对个别学生的个别现象,老师们都会尽心尽力去引导,学校里的“留守儿童之家”也为留守儿童的教育提供了另一平台。然而,老师们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疲于应付上级检查,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也时就少了一些,这在学生的心目中不易形成良好道德规范准则。对策:1、针对徐梅同学内向的性格特点,我们采取了蹲下身去,与他交流谈心的方法,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他最终融入班集体、为其他同学所接纳之目的,特别是生活教师在生活上给予了他无微不至的关心,让他能感受到家的温暖,亲人的爱。我们还利用学校的亲情电话让徐梅与妈妈经常联系;定时开展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活动,在“留守之家”让徐梅同其他留守儿童一起看电视、读书、交流以、游戏等。在课堂上,我也专门找一些他能够回答的问题,有意识多给他发言的机会;课外,引导其他同学多和徐梅交流。慢慢的,徐梅同学逐渐变得开朗起来,与其他同学交往范围也相应地扩大了,找到了自尊与自信,恢复了儿童的天性。2、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徐梅同学文化课成绩不理想,作业经常不完成。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采取了多表扬激励的方法,在不写作业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徐梅同学不写作业并不是他不能写,也不是他不想写,而是他自己管制不了自己,有时玩过时了,就耽误了写作业,最后干脆不写了。在课堂上,老师会根据徐梅同学的实际情况,布置了一些难易适度的作业,鼓励他及时完成。当他偶尔“偷懒”不写作业时,老师便对其他同学的作业予以表扬,让徐梅感到因“懒惰”不写作业而受到老师的“冷落”,这样,他也会为了得到表扬去认真写作业了。当然,在表扬的过程中,一定要是徐梅值得表扬的事,并且让全班同学都认识到他的确进步了,以此来让他体验学习的成功感,激发其学习动机,增强其学习自信心。现在,徐梅同学的作业和其他同学一样,都能积极主动地去完成了,其文化课的成绩也在逐步提升。案例反思:近年来,对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日趋加重,对于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建设更是重中之重。虽然,国家对未成人的教育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但在农村,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更为迫切。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我们要针对不同的学生性格特点,对症下药,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帮助他们改掉不良的习惯,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面对一群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们,他们有着自己的思想,我们不能一味强行灌输,需要的是耐心、方法以及教育策略。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们的责任尤显艰巨,而对于他们的教育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作为农村小学教师来说,我们坚守这片土地,就是这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最为坚强的堡垒。故事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内地父母涌向沿海城市打工,他们当中很多人将子女留在了原籍,于是,在农村出现了一群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这群儿童父母在外打工,缺少大人的关爱,情感缺乏问题是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留守儿童正处于认识人生关键时期,由于不能得到父母的关爱和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情感的缺失可能会使他们的人格发展上出现很大的扭曲和变形,事实表明,这些孩子大多存在自卑、孤僻、悲观、我行我素、抑郁性、攻击性强、缺乏安全感等情感障碍,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日益突出。故事内容:雷慧琳是初一年级的一名女学生,是一个很特别的女孩,这个孩子父母长期在外地打工,她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由于缺少沟通,从而养成了性格孤僻,平时总是喜欢独来独往,几乎没有知心朋友,在集体生活中极不合群,在寝室里也总是闷闷不乐,甚至受到同寝室里同学的排挤。老师感到问题的严重性,决定找雷慧琳谈一次心,开导开导她,让她能快乐地融于集体生活中,但雷慧琳不善言谈,一谈到这一话题,便不停的流泪。我们只好找班干来了解情况,原来班上的几个调皮男生经常欺负她,笑话她是没有爸妈的孤儿,并给她取了一个绰号叫“多余人”。雷慧琳长期得不到母爱与父爱,得不到亲情的温暖,得不到同学的关心,于是她就封闭自己的心灵,没有可以倾诉的朋友,性格变得特别郁闷,不善与人交流,总感觉自己低人一等,本该活泼开朗的花季少女变得沉默寡言。教育反思:在农村,留守儿童占有相当比例。他们是一群弱势群体,缺少父母的关爱,缺少亲情的温暖,孤僻、偏执,情感冷漠是他们的通病。留守儿童大多是问题儿童,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学习成绩差。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上欠缺主动性、自觉性,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习惯差。具体表现在有迟到、早退、上课提不起精神、注意力不集中、不能较好的完成家庭作业,甚至旷课中途辍学的现象,其直接的结果就是学习成绩较班级平均水平低,较自己以往成绩低。学校对留守儿童旷课迟到等不良现象屡禁不止,十分头疼,有的教师干脆放任不管。(二)行为习惯不良。存在说谎现象,在家骗父母委托的监护人,在校骗老师。不服管教,我行我素,在学校纪律散漫,常有迟到、早退、打架斗殴的现象,在家里好吃懒做,不做一些诸如洗碗、扫地等力所能及的事情,对监护人不礼貌,时有夜不归家的现象发生。生活习惯较差,有的形成了早上不洗脸不濑口,晚上不洗脚,长年不理发的坏习惯。易于沉迷,整天疾迷武侠小说和网络游戏中;易于模仿,模仿成年人抽烟喝酒,模仿武侠小说拉帮结派,结拜师兄师弟。(三)人格发展不健全。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内心封闭,情感淡漠,缺乏安全感,心理承受力差,情绪消极,孤独,言语少,不合群,不愿意也不善于同他人交往,存在抑郁自卑,乃至愤世嫉俗的心理。教育策略:一、学习上给她多一点鼓励雷慧琳学习成绩很不理想,我对她想了很多办法,但效果不好,老师很着急,有时对她发脾气,总想一下子改变她,但事与愿违。后来老师逐渐慢下性子,冷静地分析了她的情况,这个孩子缺少家庭温暖,她也很注重自己的“面子”,如果多鼓励她,表扬她,引导她,也许效果会好些。她经常拖交或不交作业,终于有一次她按时完成了,字也写的比较好。老师便抓住此机会在班上表扬她,并要求全班同学要学习她认真书写的态度。在老师的鼓励下,她学习有了信心,作业书写也越来越认真,老师对她说,如果你这样坚持下去,你的进步会越来越快,将来也许会成为一名书法家。她高兴极了,露出满脸笑容。二、习惯上给她多一点宽容和理解雷慧琳是住校生,我们的生活教师就像妈妈一样给她关爱和理解课余生活教师就走近她,轻言细语地和她聊天,倾听她的心声。细心地告诉她,做人要做自尊,自信,自强的人。并教她应该怎样去自理。连洗澡、洗衣服、穿衣、做饭我都精心指导。经过老师的努力,她学会了许多自理的好习惯三、生活上给她多一点关爱雷慧琳的父亲每月给她60元的小菜钱。托邻居的叔叔代管。她平时身上根本没有零花钱,但她享受着国家的“两免一补”,享受着每天的营养餐。现在的她,脸上绽放出了灿烂的笑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