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健全人格教育的探索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高中生健全人格教育的探索—杭州市长河高中“宏志班”的教育实践研究[摘要]健全人格对人的成长的重要性是勿庸置疑的,“宏志班”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客观存在着影响他们今后发展的人格方面的缺陷。本研究以“宏志班”作为载体,寓人格教育于班级精神之中,通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班级交流,班级学生发展性心理辅导及富有生机的课堂教学等途径,达到培养高中生健全人格之目的。[关键词]健全人格敬业乐群自信创新关爱一、问题的提出我校于2001年开办了首届“宏志班”,向杭州地区招收符合下列条件的学生:家庭生活困难、学生成绩优异而无力继续就读高中。学校通过自身的投入加部分的企业赞助等形式免去“宏志班”学生的所有学费、代管费,还给每位学生每个月100元—200元的生活补贴、提供适当的交通津贴。首届“宏志班”招收了53名学生,主要来自农村,这些学生来校后学习刻苦、生活简朴、尊师守纪、成绩优秀,已成为学校全体学生的学习榜样,对学校建立勤奋好学的校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与观察,也发现“宏志班”的学生存在以下的问题,例如:群体意识淡漠,学习动机相对单一,心胸不够开阔,思维不够活跃,创新意识不足,少部分同学还有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针对上述所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这个群体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较多影响他们今后发展的人格方面的缺陷,结合现在学校教育中对人格教育的认识不足与措施不力,引发了我们对这方面问题的思路。英国学者塞缪尔•斯迈尔斯曾说过:“人格是个人和民族的力量源泉。”人格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动力之一,高尚的人格是人性的最高形式的体现,它能最大限度地展现出人的价值。目前,在现有的社会就业现状,高考制度、社会价值导向的影响下,学校教育往往更多关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学生人格的发展,品德及价值观的培养从认识到措施都有待提高与加强,尤其是在培养健全人格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从整体上讲目前学校教育在形成学生“健全人格”方面归纳起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过多重视道德灌输,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和自我教育的培养。学生对道德的内容缺乏理解和内化,一旦环境发生变化或出现同一事物的变式,学生往往缺乏分析判断能力而对理论发生怀疑,进而可能形成心理障碍,影响人格的健康发展。2、重视规范教育,忽视学生生活世界的需要和个性培养,以规范去要求、剪裁学生,脱离了学生的真实生活,从而造成远离生活的局面。这里并不是反对规范,但过分强调规范,只能培养一大批“规范人”,但教育过程中的科学化和人性化不能获得真正的统一,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创新精神的培养。3、重视结果,忽视分析判断的过程,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现代教育的特征就是重视过程,重视协调和实践,但传统的学习往往都不得不归结为一个标准答案和一些固定的格式,这些在德育过程中表现得更多,从而使学生产生隔阂,厌恶甚至敌视态度,出现言行不一,或攻击性过程或过分焦虑等人格缺陷。4、强调教育目标的一元化,忽视学生实际的层次性,不利于人格独特性的培养。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所处的社会地位,经济文化及个人主观因素的差异,但学校教育中往往忽视学生个体差异,从内容、方法、途径上基本雷同,无法真正将教育要求转化为学生的信念、行为品质,容易形成双重人格。目前“宏志班”学生中所出现的人格方面的问题与上所述的也有相当一致的地方。所以我们认为,高中学生开展健康人格教育是必要的,开展健康人格教育,目的是促进学生个体健康人格的发展,使个体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和道德修养,成为充满自信,关爱他人,善于合作,乐于奉献的人,并引导人体树立远大的抱负,肯有迎接生活挑战的勇气和信心,进一步强化进步动力,不断提高社会责任感。因此,我校提出本课题的研究,旨在通过研究“宏志班”这一较为特殊的群体,努力探索人格教育的结构及其操作途径、操作方法。二、理论基础《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对人格的界定是“个人的心理面貌或心理格局,即个人的一些意识倾向与各种稳定而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从这个定义出发,人格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气质、性格、能力、兴趣、爱好、需要、理想、信念等。人格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遗传、学习、文化生活、自我意识等)共同作用的结果。那么,何谓健全人格呢?台湾师范大学贾馥茗教授认为“所谓健全人格,是能够正视环境与个人的责任,因而对自身、别人或所居住的环境,能做正确的适应。”也就是说,健全人格的核心是积极的社会适应性。作为一个具有良好适应性的理想人格,应从个体对人对事,对内对外两方面来抽象其人格结构,建构适应性系统。著名的新精神分析学家、社会学家埃里·克弗洛姆认为:人格既有“稳定”的属性,但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也会随社会、文化的变化而变化。美国精神分析学家阿博拉姆·卡丁纳认为:人格是文化的产物;人格是在人际情景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因此,班级群体通过营造一种良好的和谐、愉快的班级氛围,先进的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人从出生的那一天开始,就始终处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之下,接触到的是形形式式、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通过观察、模仿等学习,以及外部对人的行为的认可与否定,人格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就逐渐成熟起来的。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反映出的人格缺陷及现代人所必须的健全人格的要求,把人格教育融入一种班级精神之中,并以此作为载体,使人格教育时时贯穿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在潜移默化中达到目的。三.研究设计(一)研究目的:根据“宏志班”学生的特点,我们提出了“敬业、乐群、自信、创新、关爱”的班级精神,围绕班级精神,开展班级工作,让每位学生能健全成长。(二)研究内容:探索“敬业、乐群、自信、创新、关爱”在开展健全人格教育中的关系,以及在“宏志班”这一特殊群体中实施人格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对“敬业、乐群、自信、创新、关爱”,我们的解释是:敬业:人对待生活和事业的态度。只有对待生活与工作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全心全意的人,才能对社会生活有良好的适应。个体作为一个社会的一员,必然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角色。“敬业”是个体社会态度的重要方面。乐群:妥善处理人际关系,具有乐于与人共事相处的乐群意识,才能立身处事,才能对社会生活良好适应。人作为社会实体,是在群际关系中存在的,“乐群”反映了个体对他人的态度。自信:只有自信,才能敢于面对困难;只有自信,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只有自信,才能永远保持乐观的心态;只有自信,才能善于处理各种关系。正如拿破伦希尔所说:“信心是生命和力量,信心是创立事业之本,信心是奇迹。”“自信”反映了个体对自己的态度。创新:只有刻意求新,不墨守成规的人,才能对历史潮流做出良好的适应。尤其是在社会革新周期大大缩短、合作和竞争日益加强的信息时代,创新的作用更加突出。“创新”反映了个体对事物进行探究的态度。关爱:个体对待他人、社会的态度。只有爱,才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只有爱,才能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只有爱,才能享受到人生的真谛;只有爱,才能感受到人类的伟大;只有爱,才能赢得爱。爱,应从爱父母、兄弟姐妹开始,到爱同学爱老师,爱生活中的一切美好的事物。我们在组织班级活动,开展发展性心理辅导等时,要紧紧围绕班级精神的内涵,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反思,在活动中内化,在活动中升华,最终达到培养健全人格之目的。(三)人格教育实施途径的构建四.人格教育的实施根据“敬业、乐群、自信、创新、关爱”班级精神的内涵,对班级精神进行操作层面上的解剖,我们认为具体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1.开展发展性心理辅导。心理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结构中的核心要素,在人的整体素质的形成和发展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和功能,心理素质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产生,又反过来调节生理活动,制约和影响生理素质的发展。人的心理素质及其活动水平,决定人对社会文化的内化和外显水平,是人的社会文化素质形成和发展的中介和基础。反映到学校教育活动中,学生的健康心理及其活动水平,是他们取得学习成效和获得发展的内因条件,推而广之,是他们适应社会,适应自然,调适心态,完善自我,获取成功的重要条件。心理健康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先决条件。中学生经常出现以下这样一些诸如胆怯、焦虑、苦闷、自卑、妒忌、不合群等行为时,往往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尤其在青少年时期,迅速而特殊的生理变化也容易引发心理问题。他们的内心世界逐渐复杂,又不会轻易将内心活动暴露出来;他们自主独立意识逐渐增强,但又有很大的幼稚成分。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王极盛教授公开发表了他对全国中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高达32%的中学生有心理问题。因此,有必要针对中学生的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从正面给予具体的帮助指导,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心理始终处于良好的健康状态,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如前所述,宏志班学生也存在着人格、心理方面的缺陷,经过访谈、调查、统计了解到,宏志班53名学生中45名学生家庭的人均收入均在2000元以下,其中有孤儿3个,单亲(包括父母离异)11人,特困生21人,多数学生来自建德、林安、淳安、桐庐、余杭等杭州周边的偏远地区和相对贫困的山区。家庭的贫困,父母的早亡或离异,环境的相对落后与闭塞,学习生活的压力,班级同学及其他班级周围同学带来的压力,宏志班的学生有着一般学生没有的心理痛苦。在开学初,很多同学表现出心态浮躁、闭锁、焦虑等的不良反应,出现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甚至有的学生表现出比较严重的心理疾病。首先,在人际关系问题上:中学生正处在幼稚向成熟期过渡的时期,对成人的依赖向同龄人身上转移,十分渴望和注重同伴间的友谊交往。另一方面,这一时期中学生自我意识十分强烈,自尊心特别强。宏志班的每个孩子少年时期生活上都有困苦的经历,性格多内向,多来自偏远的甚至是闭塞的农村,到大城市的自卑心理使他们不能大方自然地表现自己。而与此同时,他们为了“保护”自己,处事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他人的需要,他人的存在,时刻怀着戒备心理,与人相处容易引发矛盾。例如,在一次咨询过程中一位女生诉说与同是宏志班的同学相处不易,寝室内“斗争”比较厉害,主要表现为各自坚持自己的原则,观点,不肯退让,不会很好地包容别人的想法意见,以至于无法较好地相处。其次,在学习问题上:毋庸讳言,宏志班学生学习不用督促,有钻劲韧劲,学习基本不成问题。但是放在一个班上,必然会较出高下,他们初中时又都是学校里最优秀的学生,大家集中在一起,使他们原来的自信和优越感,在新的环境里荡然无存。同时,学习又可以说是他们唯一可以使自己走出山村农村,使自己出人头地的路子,家庭、学校和社会也对他们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可以说,他们承受着各方面的巨大压力,学习起早贪黑,但部分学生学习成绩却一般。心中的焦虑,烦躁不安,自卑,怯懦……亦由之而生。第三,在生活适应问题上:他们虽然家境贫困,但同样受到家长的呵护。入校之后,远离父母,又因为回家路途相对遥远,半学期乃至一个学期才能回家一次,想家想得直哭。在学校,其他同学大手大脚的潇洒:口中的麦当劳、肯德基……,手中的漫画、卡西欧表、手机……,身上的耐克、李宁、……,而宏志班的同学吃穿用住多靠是学校的补给,虽说每人每月100-200元,但毕竟现在的消费大,而且几乎所有的消费都在这些钱里面,有的学生用学校免费提供的汤水泡饭,有的用咸菜下饭,有的一年到头便是学校发的三套校服,有的大冬天穿着的一双从破烂堆里捡来的皮鞋已经张开了大口……周围所有的一切都是那样地与宏志班同学相距遥远,家境贫寒的宏志班学生一下子身处这样的氛围中,难免出现羡慕,妒忌,心里不平衡……在访谈咨询的个案中一个女生说她能够制定一些学习计划,但计划常常不能被如期执行,因为注意力常常容易被别人的“新奇”事物吸引过去,精力就分散到别的事情上去了。第四,在人生观价值观问题上:调查结果显示有近15.1%的同学的人生观停留在为摆脱家庭困境,为使父母过上好日子,为使自己将来出人头地,挣大钱光宗耀祖等的层面上。本来这应是正常,谁愿在别人的救济下生存,但这样的愿望过分强烈,其实也是一种性格的扭曲,人生观的一种偏差。在心理访谈个案中,一个女生谈到自己的理想时,非常强烈的表示希望今后能够出人头地,有份较好的工作,有份较好的收入,并为之拼搏,改变现在的家境贫困接受救济的局面。为此,学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