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解决的主要问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教学中拟解决的主要问题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要使课程改革取得实效,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对教学的理论和实践进行认真思考和努力探索,力图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有目的地提出不同类型的问题或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积极探索、实践体验、解决问题,以便深层理解并掌握和运用基本知识,实现从能力到人格整体发展,成为有效的问题解决者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既为学生创造一个发现、探索、创新的环境,又为教师提供一条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我从事高中生物教学有11年了,在教学中积累的问题还是有很多很多,通过这次培训我就是想能找到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下面以新教材必修2“伴性遗传”一节的教学设计为例,从问题引入、问题探究、问题拓展三方面探讨。一、问题引入【情景】电脑展示三幅图片(白化病患儿、红绿色盲检查图、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儿),同时展示以下材料。白化病是由于先天性缺乏酪氨酸酶,或酪氨酸酶功能减退,黑色素合成发生障碍导致的遗传性白斑病。经分析,男女患病的几率相等。红绿色盲是一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患者由于色觉障碍,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区分红色和绿色。据调查,红绿色盲患者中男性远远多于女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也是一种人类遗传病,患者的小肠由于对钙、磷的吸收不良等障碍,病人常常表现出O型腿、骨骼发育畸形、生长缓慢等症状。这种病与红绿色盲不同,女性患者多于男性。【问题】①为什么在遗传病面前,有些是男女几率一样,有些则男女不一样呢?②后两种遗传病都与性别相关联,但为什么表现又不相同?【设计意图】学生用红绿色盲检查图来检测自己的红绿色觉,观看白化病患儿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儿图片时,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了。有些庆幸自己色觉正常,有些对患儿图片发出惊呼,有些一边阅读材料一边议论纷纷。这时教师及时出示问题,转移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内心产生认知冲突,激发问题意识和探究的欲望,引发学习的兴趣。二、问题探究【情景】(1)下表是某地区人类红绿色盲的调查结果:(2)下图是一个红绿色盲家系图谱,请分析作答。【问题】①上表中男女性患红绿色盲的几率是多少?②红绿色盲基因属于显性基因还是隐性基因?③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Y染色体上?④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是什么?【问题解决】前三个问题学生通过分析图表获取信息,可以很快找到答案,第四个问题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只凭学生个人不容易解决,最好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为让学生顺利解决这个问题,我把它分解成问题链或小任务:第一,写出男女性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第二,参照书本,写出四种婚配方式(XBXB×XbY,XBXb×XBY,XBXb×XbY,XbXb×XBY)的遗传图解。第三,分析所写的遗传图解,特别注意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有什么表现,正常男性的母亲和女儿有什么表现,从中揭示出X染色体遗传的特点:交叉遗传(男性患者的色盲基因来自母亲,以后只能传给女儿;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患病;男性正常,其母其女必定正常)。再与白化病类比,因为同属隐性遗传病,因此红绿色盲也有隔代遗传的特点。第四,归纳出红绿色盲作为伴X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患者中男多女少、交叉遗传(母亲患病,儿子一定患病;女儿患病,父亲一定患病)、隔代遗传。学生围绕层层铺设的问题,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然后分小组汇报他们的学习成果,师生共同归纳、完善。学生为自己能发现规律而感到高兴,同时又分享了别人的成果,提高了自己的认识。就这样,把学习的自主权交回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做好学生学习的设计者、引导者、辅助者、参与者,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原动力,学生当然乐于参与其中。三、问题拓展(一)课堂上的问题拓展【情景】红绿色盲症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都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其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另一种伴性遗传病──外耳道多毛症的基因却位于Y染色体上,X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问题】外耳道多毛症是否有伴性遗传现象?它的遗传方式是什么?你能否通过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分析抗维生素D佝偻病和外耳道多毛症的遗传特点?【问题解决】学生能说出外耳道多毛症有伴性遗传现象,是伴Y遗传的方式。但后面的问题对部分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教师可提示他们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相互讨论解决。对于抗维生素D佝偻病,先类比伴X遗传的共同特点:交叉遗传;再类比显性遗传的特点:一般会代代相传;然后找出其特有的特点: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而外耳道多毛症基因只位于Y染色体上,由于女性没有Y染色体,所以患者均为男性,并且该病传男不传女。(二)课后的问题拓展“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这一内容直接与生产实践联系,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之一“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生对这一内容很感兴趣,提出了很多问题。我鼓励学生就某个问题展开研究,收集资料,整理成文,并在班上汇报。这样的做法激发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自豪感,也培养了他们的研究能力。四、小结与反思本节课以图片、图表、动画、录像等手段来创设情境,以相互紧扣或层层递进的系列问题为载体,以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进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问题解决”教学,学生能够积极思考,踊跃讨论,大胆发言,课堂气氛活跃,学习热情高涨。课后,学生仍兴致不减,围着教师问个不停,师生间、生生间进行热烈的讨论。可见,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好奇心一旦被激发,就如打开了心灵的窗户,愿意与人分享自己的想法、敢于质疑,并在与人交流中完善自己的看法。只要教师适当给予精心的引导,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实施“问题解决”教学的关键是要创设恰当的情景、准确设置有层次的问题以及教师精心的引导;通过不断创设问题情境,以疑引思,激起学生积极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再通过准确设置的问题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为知识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最后,在教师精心的引导下,把学生成功地引向知识海洋的彼岸。当然,如何发挥其最佳效果,对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内容,面对不同的学生都有所不同,甚至不同的教师其做法都有差异,所以,“问题解决”教学还有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深入研究。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