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师生有效性互动的研究摘要:“教学”即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这是一个相互配合的过程,因此师生间的有效合作显得尤为重要。在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中,师生之间往往是“控制-服从”的关系,这将会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不足,让师生之间缺乏交流,课堂气氛也由于互动不足而变得沉闷。因此,通过结合高中生物课堂的具体实际,来分析和探究生物教学过程中的师生有效性互动,是帮助实现课堂教学价值最大化的有效手段。关键词:师生互动;生物课堂;有效性从古至今,“师生互动”这一教学理念始终贯穿于课堂教学中。中国古代孔子与弟子围席讨论学术,这种教学模式就在形式和内容上成为“师生互动”的先导。“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课堂教学中最主要的人际互动,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和大部分任务内容都表现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课堂教学的各项任务也是主要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来完成的。[1]”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传统的生物教学课堂是单调而枯燥的,这是由高中生物教学性质决定的。在中国现代的高中生物教学中,生物作为一门理论性大于逻辑性的学科,教师更趋向于单方面向学生灌输知识,同时大多数学生也只是被动地将教师展示在黑板和PPT上的内容进行摘录,在这个过程中,教学双方都忽略了“互动”。同时,大多数教师和学生都将生物作为理科中的“文科”,导致他们将重点放在输出和输入知识的“结果”上,把生物当成一门通过“记”就可以掌握的学科,从而忽略了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也就是课堂有效性的创造,这进一步造成生物课堂索然无味,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致也就普遍不高。因此,如何改变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单调和沉闷,以及改变“填鸭式”教学模式,是高中生物教师都应该反思的问题。其中如何调动课堂气氛,增加课堂互动的有效性则是提升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水平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一高中生物课堂师生互动的概念师生课堂互动是一种特殊的课堂教学形式,是指教师与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通过一种交互式的活动方式,从而实现彼此之间的信息或情感的沟通交流,达到互惠的目的,这种互动方式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双向过程,而不是单向的。值得注意的是,整个互动过程中,师生双方是同等重要的,且互为主体。它不是一次性的或间断的,而是一个链状、循环的连续过程,其形式和内容都是丰富多样的。其主要特点是:教育性、交互性、连续性、系统性、综合性、多样性、全面性、互惠性[2]。二高中生物课堂师生互动的必要性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教学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智力,鼓励学生发现自己猜想的价值和可修正性,得出假设的激活效应;增强学生运用心智解决问题能力的信心”。[3]教学过程中,学生应当作为知识的探索者,教师要做的不是把课堂建造成囤积书籍的小型藏书室,而是一个能引起学生求知兴趣和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的地方,因此课堂互动则是增强课堂灵动性和启发性的一剂“灵药”。做到有效的课堂互动,就是指教师能够做到在课堂上将人与人之间的知识交流和感情交流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气氛中紧跟老师的引导进行思考。这个过程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最终在师生间形成和谐、融洽、轻松的氛围。因而,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是必要的,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高中生物作为一门偏理论的学科,它和数学、物物等逻辑性较强的学科不同,它不需要在上课的时候进行快速的大脑运作,因此很容易造成学生走神。而且大多数学校由于教学条件和课程规划的限制,往往对生物实验和操作教学重视度较低,使“在教室教学”占主导地位,因此课堂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中生物的教学质量。然而,高中生物课堂往往比较沉闷,在这样的气氛中,学生很难提起兴趣,只知道一股脑地摘录老师展示在黑板和PPT上的内容,这就给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互动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而,想要实现生物课堂教学的真正价值,就必须打破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沉闷气氛,想方设法活跃课堂气氛,这可以通过师生互动来实现。2、高质量的师生互动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生物成绩的提高提供条件。在日常生物教学中,如果缺少必要的师生间的沟通和交流,课堂就会变得乏味,这种教学很难促进学生进步[4]。3、师生间的互动能够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好习惯。虽然生物偏理论,但是许多知识点还是可以通过理解来加深印象,因此通过师生互动,教师可以很好地传达给学生在理解知识点上的妙招,帮助学生摆脱“死记硬背”的旧学习模式。同时还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的互动,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好习惯。三高中生物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1、内容偏颇,过度使用认知互动,忽略情感和行为互动在高中课堂教学中,按照互动的内容分为认知互动、情意互动和行为互动三种。由于现行的生物课堂教学以掌握知识为主要目标,同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教师涌入教师行业,他们缺乏对学生的了解,只知道按照课程标准循规蹈矩地教授课程,因此认知互动几乎占据了整个课堂教学。一堂课争分夺秒,互动时大多是对于课堂知识点或是习题问题的提问,造成学生将生物课堂当成一种煎熬,瞬间涌入脑海的大量知识来不及消化和理解,却又无法通过课堂向教师传达自己的想法。接受新知识能力差的学生对于知识性提问也只能唏嘘不已,尤其是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就更加无法跟上教师的上课节奏了,同时他们也不愿在教师提问时举手回答,从而使课堂成为沉默式的会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教师只把情感态度的形成等目标视为促进认知的辅助性目标,因而课堂上缺乏与学生真诚的内心沟通与真挚的情感交流;舍不得花时间让学生交换意见,发出和体验彼此的心声;更舍不得花时间让学生展示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借鉴和研究彼此的长处[5]。于是,课堂互动主要体现在知识的灌输过程上,而严重缺乏心灵的美化、情感的升华、人格的提升等过程,使课堂只有“教人”,而无“育人”。2、深度不够,互动只存在于知识的浅层,而不深入知识点在生物课堂教学互动中,我们常常听到教师会就某些知识点进行连珠炮似的提问,学生会迅速地做出回答。这个过程看似热闹,实际上却缺乏教师对学生的深入启发,也缺乏学生对教师问题的深入思考,因为对于一堂新授课来说,大多数的知识点都是存在于课本上的,这种浅层的互动只是教师帮助学生以抓“重点”模式来阅读课本,虽有提问,但是学生也只是从书本上找答案,而不懂得自己去探究答案;我们还常常看到,教师让学生来回答问题,当学生的答案大同小异时就认为学生已经掌握这一知识点。这一过程缺乏激烈的辩论,少见强烈的反驳,殊不知“大同小异”并非完全一致,学生仍然会有不同的见解存在,此谓“无争论的统一,非真正的统一”。目前的高中生物课堂节奏依然掌握在授课教师手中,教师不想进行问题的深入探讨,学生又怎会提出新的见解呢?所有这些现象,反映出课堂的互动大多维持在浅层次,没有思维火花的迸射,没有内心矛盾的激化,也没有情绪交涉的激动,整个课堂像一汪死水,吹不起一点儿涟漪,导致更多人将生物当成“上与不上没两样”的学科。3、形式单一,提问不是主流,互动也要抓住学生感兴趣的地方(1)从教师角度出发,只有提问互动的课堂会让课堂教学形式单一化现在许多教师将课堂师生互动片面地等同于课堂提问。的确,课堂提问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堂师生互动的有效方式之一。教师通过对知识点或习题作业的提问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以理论为主导的生物课堂,提问确实有利于防止学生走神,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课堂提问绝不是课堂互动的全部部分。但现实中,课堂师生互动几乎全部表现为课堂提问,很少出现其他特别形式的师生互动方式,课堂师生互动的方式显得单一、僵化。美国学者弗兰德斯在师生互动分类分析体系(FIAC)中指出“课堂提问仅仅是师生互动中教师语言的间接影响之一,而绝不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全部”[7]。(2)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课堂提问存在回答机会不均等、思考问题被动化等弊端其实对于许多课来说,课堂提问中的“偏心”现象一直非常严重。比如对于生物课堂来说,一些平时预习工作做得很到位的学生往往在上新课时就很活跃,而一些头脑好但是学习很懒的学生却是不愿去看书预习,因此也就造成一节课中有的学生被提问十多次,有的学生却备受冷落,这种课堂往往会让一部分学生否定自己学好这门课的信心。在一些公开课上,教师就更倾向于成绩好的学生,倾向于自己认为最能干的学生来回答问题。这样,对于教师来说是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但是对于成绩差或不善于回答问题的学生,怎能感受到课堂学习的乐趣和公平性。因此,课堂互动若只存在“提问”形式,怎能保证大多数学生对这门课感兴趣呢?(3)互动角色失衡,教师成为主导者,忽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有效教学中有讲到:教师教学的目的是在于学生学到了知识,而非单方向的将课程大纲规定的内容讲给学生听。在分析课堂师生角色时,我们常受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把师生关系定为主客体关系。在学生主体地位尚未完全确立的课堂中,也就是大多数学生都奉行“教师讲的都是对的”这种理念的课堂中,师生互动大多体现教师与学生是“控制—服从”的关系,教师常常作为唯一的信息源指向学生,在互动作用中占据了首要地位,学生在课堂中一股脑地将教师讲的内容记在书本而不加考虑。实际上,在人际交往活动中,双方活动应是交互性的,非对立性的,这种交往模式也应发生于师生之间。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教师应成为普通一员参与互动,与学生形成包容、共享的互动关系。四实现高中生物课堂师生有效性互动的举措针对当前生物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关系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次研究将会提出一些建设性的举措,通过提高课堂教学互动的有效性,来实现生物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生物学习效果的提高。1、建立师生平等交往、共同对话的教学价值观叶澜教授曾提出:“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教学活动作为教育活动的一部分,它是人类交往活动中更特殊的一种,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也应当遵循人人平等相处的模式。因此,课堂教学的失败,教师不仅要在学生身上找原因,更要对自己进行反思。为此,教师需要找出自己教学行为、言语背后深藏而实存的有偏颇的教学价值观。师生互动要求教师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要努力实现在课堂生态环境下的与学生的“对话”,改变过去那种居高临下向学生“传话”的单向信息传递模式,让课堂迸发出更多火花。因此,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应该是“控制-服从”关系,而是“交流-协作”关系;现代教学不需要私塾中的古板先生,教师不再是“领导人”的身份,而是一个能够与学生平起平坐的教学助手,只有这样才能让互动的有效性最大化。2、教师教学互动方式应当随课堂而变,增强对课堂的交互应变力凭心而论,现在的老师普遍过于重视评奖评优,有时为了交一篇好的教学论文,总会涉及大篇幅的抄袭,这就造成了许多教学互动的手段都是来自老一辈的教师。但是时代在变,学生的思维也在变,不结合学生特点的教学规划只会让课堂变得单调而无实际教学价值。它将造成课堂严谨有余、生气不足,条理清晰、创新不够。因此,教师应当注重对课程的准备以及对学生的观察分析。交互活动手段不可能只写在文字材料里,也没有人能列出互动过程中应注意的所有规则,也就是教师不可能完全按照事先计划好的每一细节操作,它具有不可控性。其次,教材教案等一切文本的意义都具有不确定性,师生对此都有不同的解读和理解方式。因此,教师所追求的教学互动,应当是结合了本班学生个性特点的互动,这就需要在交互的过程中不断改变教学方式,以找到适合提高本堂课教学有效性的最佳互动方案。3、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质和人文素养一个教师要想受到学生的尊重,这位教师首先应具备高层次教育信念、专业职能及自我发展意识。教育信念是指教师自己选择、认可并确信的教育观念。教师知能包括知识和能力两方面,其中教师的知识通常分为普通文化知识、专业学科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和个人实践知识等几方面;教师的能力包括一般能力和专业特殊能力两方面。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是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使教师能够“理智地复现自己、筹划未来的自我、控制今日的行为”。4、提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提问毕竟是教学活动中的重头,改进提问环节对互动有效性的提高还是有许多建设性效果的。(1)课堂提问“量少而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