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法策略运用三题李国军《普通高中美术课程》中“美术鉴赏”是新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系列,它对高中生形成美术鉴赏能力,提高美术素养具有主导性和基础性的作用。美术鉴赏教学,我们在选用一般的如直观、感悟、形式鉴赏等教学法外,亦可根据新教材特点和教学要求,有侧重的运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如高中生认识能力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水平,一般表现为求知欲和探讨、想象力强,这更宜于运用图表分析、探究讨论教学法来讲授知识和赏析作品;同时,《美术鉴赏》湖南版教材内容按中外美术鉴赏内容选编,这种选编有利于对中外作品进行横向或纵向、相似或反差的比较式鉴赏教学,以帮助学生深入分析,主动的去参与探求,更好的加深理解作品及其各自的艺术特点。下面就具体方法的运用加以探讨。一、图表形式分析法的运用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作为审美主体——教师和学生,只有在对作品的理性分析作用下,才能完成从“直觉感受——参与分析——再现感受的循环过程,提高直觉感受美的能力。正因为此,美术鉴赏的理性分析是教学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诚然,美术鉴赏教学虽不允许对作品作太多的理性分析,过多的理性分析既会使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又会使学生的审美感受因教育者本人的主观成份而受到局限,不利于学生对作品本体的独立感受。现在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将理论知识概念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讲给学生听,如何作形式规范的理性分析。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在借鉴形式鉴赏的基础上,可以运用图表分析法来完成教学课程。即借助图形、图示和表格的形式对美术作品进行深入的理性剖析。例如,在《托物寄情》一课中,讲到美术家创造出一些人物形象来展现个人情感时,列举民间剪纸《剪花娘子》与木刻《怒吼吧,中国》两幅作品,让学生赏析之间的区别,往往学生理解较为片面、表达不够清晰,为了使学生有一个较为直观的对比理解,我们设计了“比较分析表”(附表1):比较分析表(表1)《剪花娘子》《怒吼吧,中国》表现方式以点线面为主的造型手段构图丰满造型质朴动人色彩绚丽而又统一以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构图富有张力造型略显夸张色彩以黑白为主,对比强烈醒目情感表达该形象为自身的精神写照隐晦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该形象振奋人心,耳边仿佛回荡《义勇军进行曲》较为直接的方式表达情感工具材料剪刀、纸等刀具,木板、油墨等画种民间剪纸黑白木刻其他并结合有选择地观看具体作品图像,引导学生一起或填表内容,或讲解重点。这样最宜于达到对比的效果,学生便一目了然,显得十分清晰易懂。通过以上赏析,引导学生正确把握鉴赏作品的基本方法。又如:在讲授西方现代主义相关的绘画时,所要了解的西方艺术流派缤纷繁乱,学生较难弄清它们的演变传承关系,难以理解其主要的特点区别。为此,我们编制了“西方现代主义美术发展脉络表”(附表2):西方现代主义美术发展脉络表(表2)毕加索(立体主义)塞尚马蒂斯(野兽主义)→蒙德理安(理性抽象主义)后印象达利(超现实主义)主义凡高印象主义蒙克(表现主义)→康定斯基(感性抽象主义)新印象高更→杜尚(达达主义)主义→修拉通过形式规范的分析图示并结合作品视频,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到西方现代主义哪些重要的流派和代表画家及其作品,以及流派间的传承关系和艺术特点的区别。在图表理性分析作用下,有利于引导学生从对作品的审美直觉感受上升为理性感受,也有利于学生深入领会作品的思想内容、社会意义。再如:在鉴赏古希腊建筑三柱式时,为便于学生更好地对比理解与评价,鉴赏各柱式艺术特色及其代表作品,发现它们的异同,我们设计了“古希腊三柱式艺术特点分析表”(附表3):古希腊三柱式艺术特点分析表(表3)古希腊三柱式艺术特点分析表(表3)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艺术特点粗大雄壮,没有柱础,柱身有20条凹槽,柱头没有装饰比较纤细秀美,柱身有24条凹槽,柱头有一对向下的涡卷装饰比列比爱奥尼柱更为纤细,柱头是用毛莨叶作装饰,形似盛满花草的花篮审美趣味富有阳刚气息,称为男性柱富有阴柔气息,称为女性柱装饰性更强代表作品帕提农神庙雅典卫城的胜利女神神庙和伊瑞克提翁神庙雅典的宙斯神庙运用此表进行分析讲解,从表格里,不难发现各柱式的艺术特点、区别等。教学中,老师可运用设计好的分析图表,对欣赏教学的重点及难点进行讲授分析。这种通俗易懂、形式规范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引导学生在知识概念指导下,再去感受体验艺术作品,进而掌握鉴赏学习的方法。二、探究讨论法的运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重点是放在对作品欣赏鉴别,并注重深入艺术分析上。这就要求我们:在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发学生自由地发表个人意见,对作品作出各种评论与解释,以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审美感受和想像力,使鉴赏教学真正进入审美活动中去。那么,如何才能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呢?借鉴目前国际上开发的DBAE审美理论,运用探究讨论美术鉴赏教学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所谓美术鉴赏的探究讨论法,就是采取探求、讨论的方法,创造性的解释,深入地理解鉴别美术作品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以学生为主体展示讨论、回答、解说的形式为基础,教师则作为引发、援助和裁判者的角色。一般具体教学步骤,可分为四个阶段。1、观察感受阶段:属于对作品审美的感性阶段。一是侧重于视觉感受,如学生通过自己阅读作品,对其作品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二是学生对作品是喜欢还是讨厌?以上可作口头发言,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主动地去发现作品中所存在的客观事实。2、分析理解阶段:属于对作品审美的理性阶段。主要从色、形、构图等艺术手法角度出发,理性分析作品造型的特征与艺术特点,学生作笔记,可口头发表。同时,教师提出悬念和问题,学生积极展开思考,寻找解答。3、解释讨论阶段:对分析理解阶段所作的解答作综合思考,阐述作者用作品想传递的信息是什么?学生作笔记,可作口头发表。此时,欣赏活动进入作品的深层,讨论就可以充分展开。4、价值判断阶段:学生根据自己的解释、包括与他人的意见讨论交换,对作品艺术特征作分析,提出对作品的解释与评论,并加上喜欢或是厌恶的评价。最后归纳出作品的优缺点,作出价值判断。上述的探究讨论法的运用范围很广,包括绘画、雕塑、鉴赏等等。在具体鉴赏过程中,教师可准备一些悬念,提出一些解迷般的问题,这样既可活跃课堂气氛,又可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引发其热烈讨论。下面举例几节鉴赏教学课案:例如:在欣赏中国画《韩熙载夜宴图》(附图1)时,学生立刻被整件作品五段式有机相联的形式所吸引,此时可引导学生随播放音乐而感受夜宴图的具体内容。学生谈论感受时,(图1)《韩熙载夜宴图》有的说:“夜宴图首尾统一,其演奏、赏舞、休息、清吹和散宴五个场面好象是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夜宴图中这么多人,或站或坐、或正或侧、或动或静、简直是生动丰富。”有的说:“画面颜色金碧辉煌而又古朴,红绿色相穿插,大块黑白相间隔,色彩不多,却非常丰富。”教师可举例进行提问:夜宴图前后五部分相连,描写了韩熙载怎样的生活(展开思维)?这反映了古代统治者怎样的生活特点(简缩思维)?韩熙载是个政治活动家,却为逃避朝廷注意而故意纵情歌舞声色,又说明了什么(优化思维)?在以上教学中通过唤起学生审美经验,主动感受作品的同时,引导学生逐步开展探求讨论的思维发展,进入到展开思维——简缩思维——优化思维这样的探求过程中去。又如:在《清明上河图》(附图2)鉴赏过程中,学生对画面主要内容就发生了热烈的探讨。有学生认为:作品主要描写了汴河中大货船通过虹桥的精彩瞬间;描写了虹桥上马冲驴惊人慌乱的纷扰场面;有学生认为:作品详尽而真实地描写了京城汴河两岸的风土人情;又有学生认为:作品描写了五百多人物,代表了京城三百六十行,反映了京城的繁荣景象……此时,教师又可提出问题,引发讨论:如《清明上河图》中大货船过虹桥时,船夫们怎样放桅杆、怎样使劲挣篱、桥上怎样抛下绳索挽船只,邻近大小船上的人怎样指指点点,虹桥上的人又怎样,这紧张而富有戏剧性的过桥场面在整个画面中反映了怎样的关系?你怎样解释画面呢?(图2)《清明上河图》以上由于画面内容的丰富、布局的复杂、情节描写的多样性,学生对作品的审美感受就结合了自己主观的思维想像予以定位,产生了欣赏者对作品多主题、多疑问的现象,歧义引发了学生的解释与评论,使其进入了深层次审美活动中。再如:类似西方立体派画家毕加索的《格尔尼卡》(附图3)那样的作品,也很适合于作探究与讨论鉴赏。因其作品画面有些形象学生在理解时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就可以设计提出许多悬念问题,引发学生讨论、解答。其课堂师生问答语言举例如下:画面正中是一匹被铁矛刺穿了的马,它极为痛苦的发出嘶烈的哀鸣,马也是一种生命,这说明什么?答“生命被扼杀。”“马的驱体由象写满了字的纸构成,中间有一只手将其撕裂,文字是一个国家的文化,这又说明了什么?”“文化遭到摧残。”“画面左上方公牛的形象,它龇牙咧嘴、面部狰狞,代表什么?”答“野蛮”、“侵略者”、“法西斯”。“画面上方以悠长的曲线画出的胳膊和人头极具动感,好像是急于向世人诉说、呼号,手里举着的灯把一切展现在光照之下,这只灯表示什么?”答“揭露”。“最上方的那盏电灯,形状像一只眼睛,表示什么?”答“要看清一切”。“整幅画以黑、白、灰三色构成基础色调,使人感到阴郁、恐怖。激起世界人民对法西斯罪行的愤怒与遣责,烘托了主题。”(图3)《格尔尼卡》此时可结合具体作品视频,促使学生深入地去理解、分析、鉴赏《格尔尼卡》这幅画的精神内涵。三、比较鉴赏法的运用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若能充分利用比较鉴赏法,引导学生围绕作品的题材要求、艺术手法、艺术特点以及风格流派等方面进行纵横交叉的比较分析,则学生更易于得到审美启发,从而促进加深理解欣赏作品。所谓比较欣赏的方法,就是艺术比较法在美术鉴赏过程中的运用。一般来说,从比较的角度而言,大体可分为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从比较的指向而言,又可分为相似比较和反差比较。下面结合相关作品,就其具体操作方法,分别简介如下。1、横向比较:比较鉴赏中的横向比较,主要是在欣赏过程中,对与鉴赏对象有可比性的作品进行一种横向平等性的比较分析。其运用范围较为广泛,如艺术风格流派的比较;艺术门类间的比较等等。①艺术风格流派的比较:比如在鉴赏外国古代建筑时,其古建筑风格流派丰富多姿,如古埃及建筑具有宫廷建筑的某些特征;古希腊建筑有三种柱式,各具有鲜明的古典特征;古罗马建筑在希腊风格上显得更为华丽、壮观,如《罗马万神庙》,其大殿是一个宏大的圆形大厅,它一直是世界古建筑史上最大的大圆顶;伊斯兰教建筑装饰图案十分丰富,具有鲜明的特点,世界著名的《泰姬陵》被称为“印度古建筑的珍珠”,总体布局完善,空间序列丰富,色彩沉静明丽,具有伊斯兰教徒向往的纯洁的天国花园,等等。这些建筑若单个介绍、不易说明白,学生往往难以深入理解,如将这些建筑放在一起形成比较分析,学生也就易于理解接受。②艺术门类间的比较:新教材内容是围绕主题来编排的,不同艺术门类穿插在每课之间,各类作品的艺术语言、形式美要素等方面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相互间有息息相通之处,如形体、色彩、空间等方面互有影响和借鉴。在讲授鉴赏理论知识时,如果有针对性地将相关门类的艺术特点作比较分析,了解某一美术作品的形式、体裁的艺术共性与差异性,就能使学生避免某种局限,从而更易于受到启发和灵感,促进加深理解。2、纵向比较:比较鉴赏中的纵向比较主要是在欣赏过程中,对于鉴赏对象作时间性纵向的比较分析。如艺术种类不同发展阶段的比较;艺术流派不同发展时期的比较等等,可以广泛运用。①艺术种类不同发展阶段的比较:每一类艺术从形成到鼎盛都有不同的发展过程,并形成各阶段相对明显的特征,若能把不同发展阶段的作品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鉴赏,在比较分析中认识把握这些特征,则有助于把握这类艺术发展体系的总趋势,同时也容易理解单个作品的艺术内涵。例如:中国古代山水画经历了隋、北宋、南宋、元朝四个时期的确立、成熟、发展、高峰四个不同发展阶段,其创作原则也历经了始写实、重写实、重意境、强调形式的演变过程。如能结合每个阶段的代表作品(如《千里江山图》北宋、《青卞隐居图》元等)、创作原则、技法创新等方面进行纵向比较分析,则能使学生从分析过程中,更清晰地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每一阶段各具特色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