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高中英语写作学习方案教学探析*摘要:基于学习方案教学理论以及第二语言教学理论与实践,本文提出兴趣引导、真实运用的英语写作学习方案教学,主张基于学习方案教学理论以及兴趣引导、真实运用两项原则开展中小学英语写作教学。以高中英语写作选修课程为例展开的教学实践研究发现兴趣引导、真实运用的英语写作学习方案教学具有在我国中小学实施的可行性,所报告的实践研究也为今后研究和一线教学提供了兴趣引导、真实运用的英语写作学习方案教学的关键操作程序。关键词:兴趣引导;真实运用;写作教学;学习方案教学;中小学英语教学写作是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有明确的要求。我国高中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还存在诸多不足。我们发现,影响我国中小学英语写作教学成效的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怎样的英语写作教学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目前的现状是学生对英语作文鲜有兴趣,但中考、高考作文要求并不低。举例说,2009年河南省中考(即初中学业水平暨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书面表达评分标准不光要求内容完整,语言无误,还要求“层次结构清晰,表达清楚”,而广东省高考从2007年起就要求完成“基础写作”(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写一篇短文)和“读写任务”(阅读一篇短文然后写一篇与之相关的文章)两篇作文,换言之,要求考生不光能用英语表达所提供的信息,还能概括他人文章大意并陈述自己的观点。其二,“真实”与“运用”是当前国内外语言教学(尤其是第二语言教学)的关键词,换言之,当前的语言教学理论与实践十分重视语言的真实运用。基于此认识及其教学实践与研究,张荣干(张荣干2008;Zhang,2008)提出指向真实生活目的的英语写作教学。问题是,如何在我国中小学开展指向真实生活目的的写作教学?其三,中小学英语写作教学如何实施学习方案教学?“学案”教学是我国中小学近年来流行的一种教学方式,不过,尽管“学案在本质上是有价值的,但在操作上存在诸多消极因素,存在致命缺陷”(鲁子问2010:2)。因此,结合国外学习方案(learningproposal)实践和国内的学案导学实践,鲁子问(2010)基于其实验研究“中小学全效学习方案研究与实验”(2006-2009)等项目)提出有别于“学案”教学的学习方案教学(LearningProposal-BasedInstruction),其影响广泛,也为“源于草根的”(ibid:1)“学案”教学提供了理论发展方向。显然,上述三问题并非各自独立,而是相互关联:学习方案教学理论与指向真实生活的写作教学为回答第一个问题(怎样的写作教学才能有效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提供了方向。为此,本文以高中英语写作选修课程为例,探讨兴趣引导、真实运用的高中英语写作学习方案教学,以为我国中小学英语写作教学提供可能的有效途径。一、兴趣引导与真实运用(一)兴趣引导1.教学实践呼唤兴趣引导的写作教学在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学生对写英语作文鲜有兴趣。英语作文被认为是“他们*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中小学全效学习方案研究与实验”(08JD740002)研究成果之一。作者简介:王彩琴,河南师范大学外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外语教育。张荣干,华中师范大学北京研究院副教授,英国剑桥大学哲学硕士(英语与应用语言学专业)、利兹大学文学硕士(英语教学专业),主要研究语言学、语言习得、语言教育。联系电子邮箱:zhvrg@126.com2/8最头痛的事”(李鸿琴2007:90),而不管是中学,还是小学,甚至高职、大学都有一线教师的声音呼吁培养学生对英语写作的兴趣(陈骊2007;何瑜璋n.d.;潘丽明2008;徐蕾、金毅晶2010)。我国中小学生对英语写作兴趣不大与英语是外语的本质事实相关。举例说,中小学生的英语语言水平无疑滞后于他们的认知发展水平,这意味着他们难以用英语写出他们想要说的话,因而在写作的时候(如写日记,给朋友写信等)他们更倾向于使用母语而不是英语,而用英语写作一般是迫于外在要求才做的事情,这样也就谈不上对英语写作感兴趣。从这一角度看,英语作为外语这一基本事实决定了英语教师需要比语文教师更有意识去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换言之,以兴趣引导开展英语写作教学。但实际情况是很多中小学英语教师没有这样做,这从另一层面上削弱学生对英语写作的兴趣。举例说,教师几乎从没有提供学生机会去用英语写自己想说的话。学生用英语写作不是为了某一个真实生活的目的,而只是为了完成作业或考试去写别人要求说的话(如老师或试题所提供的信息),因此,学生在英语写作过程中的身份不是作者,而是被评估的对象,所写的文字不是自己思想的成果,而是留给他人(老师或评卷员)评判自己的样本。对这样的写作学生自然兴趣索然。2.兴趣引导的写作教学有利于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传统教育智慧以及当代的兴趣研究都认为兴趣能促进学习(Silvia2006:65-8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广为引用的一句话,也是我国传统教育智慧肯定兴趣对学习的正面作用的重要例证。在西方,兴趣早已经被认为对学习具有重要影响(Dewey1910,1913;Arnold1910;Herbart1891),不过,相关的实证研究直至20世纪80年代才在教育心理学界兴起。至今的研究表明兴趣通过多种机制促进学习,如处理信息的深度(Schiefele1999,2001)、学习策略(Son&Metcalfe2000;Ainleyetal.2002)等。兴趣能促进学习的研究发现为我们提出兴趣引导的写作教学提供了依据。兴趣引导的写作教学就是以兴趣为驱动力的写作教学。兴趣驱动的写作是作者为了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而去进行的写作。因此,兴趣引导的英语写作教学强调引导学生用英语写他们自己想要说的话,强调赋予学生的写作以真实的生活目的,即让学生为了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而去写作。兴趣引导的写作教学因此至少在两方面有利于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一方面是兴趣因素有助于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如对自己感兴趣的英语写作活动学生能在处理信息的深度等方面表现更佳,因而其写作成果也更好,又如对英语写作的兴趣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策略上更主动地学习写作等。另一方面,由于兴趣引导的写作教学强调英语写作的真实生活目的,课堂写作练习因而与真实生活中的写作一致,因此,学生就容易迁移课堂所学到真实生活中,并在真实生活中自如运用英语写作。(二)真实运用如前所述,“真实”与“运用”是当前语言教学界的关键词,所强调的就是为了真实生活而学习语言,并通过在真实生活中运用语言去学习语言。1.理论界重视语言教学过程中的真实运用让学习者为真实生活而学习的理念早已有之。早在一个世纪以前,杜威就主张“学校教育必须代表现实生活”(Dewey1897:第II部分第3段),而我国不少学者也主张教育回归真实生活。如郭元祥(2000)就指出:“长期以来,中小学课程目标指向的是单一的理性生活,缺乏对学生可能生活的建构,从而导致生活意义的丧失,学生的整个精神生活被定格在既定的学科教材上,课堂生活没有现实感,没有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在外语教育界,鲁子问等一向主张英语教育应指向真实生活,其中,鲁子问(2001)还提出了英语教育真实原则(参看鲁子问、张荣干2005)。今天的外语教学深受交际语言教学(通常又称为“交际法”)的影响。交际法强调交际是语言的首要功能,课堂活动必须有交际的目的,涉及真实交际和为完成有意义的任务而运3/8用语言的活动都有利于语言学习(Richards&Rodgers2001;Richards2006)。当前国家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任务语言教学(教育部2001)是交际法的合理发展,在继承交际法基本原则以外它较以往的交际法模式更加关注任务是否有意义,是否真实。任务的真实涉及该任务是否与真实的生活活动、真实的语言运用相似(Ellis,2003)。为此,任务教学中的写作教学就十分强调其写作活动是否有真实的生活目的,因为真实生活中的写作永远都是有目的的。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外写作教学与研究开始转向,开始了后过程法时代。写作不仅被看作是“一种发现的过程”,也是“一种根植于社会的活动”(Atkinson2003:5)。成果法(product)、过程法(process)、体裁法(genre)等主要写作教学法之间更多的是互补,而不是对立,它们都能给写作教学以有益的启示。其中,体裁法就强调“写作根植于社会情景之中,写一篇文章就是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社会情景中的特定目的而进行的活动”(Badger&White2000:158)。2.真实运用是我国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政策实践层面,我国新课程十分强调英语教学过程中的真实运用。经过多年的酝酿与试验,国家教育部于2001年正式出版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教育部2001),在2003年出版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2003)。这两份纲领性文件我们通常称为“新课程标准”或“新课标”。新课标的推行更多的是教育观念的更新(王湛2002:8),这其中包括重视“真实”,或者说重视教育向真实生活的回归。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教育部2001:6),并建议“学生应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真实语言交际打基础”(教育部2001:9,2003:9),这也就是说,让学生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是为真实的语言交际做准备,这也就把英语教育的目标直接指向了真实生活。(三)通过学习方案教学实现兴趣引导与真实运用1.学习方案的内涵简而言之,学习方案就是在教师引导下,学习者自主建构的学习活动计划(详细讨论见鲁子问,2010)。其内涵的三要素是:(1)教师的支架引导(scaffolding),(2)学生的自主建构,以及(3)学习活动计划。这也就是说,当教师根据教学设计为学生准备一份学习方案的时候,这份学习方案还不是完整的学习方案,它只有经过学生的自主建构才可能成为一份完成的学习方案。更具体地说,教师在设计学习方案时的任务是为学生的自主建构提供支架引导。此外,学习方案是一种学习活动计划,它为课前、课中、课后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路线图。值得注意的是,课后学习方案与传统意义上的“家庭作业”都是要求在课后完成,但显然学习方案有别于传统“家庭作业”,因为后者往往只关注知识学习且通过书面答题完成的,而前者则是学生与教师共同构建的学习活动路线图。如前所述,学习方案教学渊源之一是我国教育一线的“学案”教学。换言之,“学案”一词在我国是有其历史语义的,我们这里讨论的学习方案与之前的“学案”是有所区别的。因此,我们不使用“学案”一词指称我们学习方案教学中的学习方案。2.学习方案教学的内涵为什么提出学习方案教学?试思考一种教学现象:很多优秀的教师在课堂的努力不能全面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成效,反倒是一些能力有限的教师把课堂交给学生,使学生有了可能的选择,致使学习成效的提升。直觉告诉我们,在这一现象中,教师是否交与学生学习自主权与选择权对学生的学习成效具有关键性的影响。显然,学习的自主权、选择权是学生的必然权利,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要提高教学成效,就要把学习自主权、选择权归还给学生。这也意味着我们教学研究与实践需要一个转向:从关注如何教转向关注如何学。这一转向指向了学习方案教学,同时也决定了学习方案教学突出于其它教学模式的两大4/8核心教育理念:(1)关注学习者,与(2)关注学习过程,而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关注是通过以学习方案为载体的教学得以实现并最终促使学习的发生,提高教育、教学成效。学习方案教学的核心教育理念决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操作程序。这些操作程序可以因为不同的真实教学背景因素影响而有所不同,但由于其共同的教育理念,其中一些操作程序却是关键的,如(1)对学习者的调查分析;(2)设计多元化或学生可选择的教学活动;(3)通过学习方案引导学生组织、管理自己的学习等。学习方案教学的课堂教学设计由于其对学习、以及学习者的关注,所以它的构成要素不光包括教学方案(俗称“教案”),更包括学习方案。教学方案回答的是教师如何教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