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与中国文学中的月亮情结月亮原始意象的形成月亮意象是规范我们民族思维和情感的心理模型。月子弯弯照九州月亮的原始形象出现在神话中。《山海经·大荒东经》原始初民的月亮崇拜,成就了中国文学的月亮意象。月子弯弯照九州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家飘零在外头。——宋民歌《山海经·大荒东经》有女和月母之国。有人名曰[鸟/宛],北方曰[鸟/宛],来之风曰[犭炎]。是处东极隅以止日月,使无相间出没,司其短长。译:有个国家叫女和月母国。有一个神人名叫鹓,北方人称作鹓,从那里吹来的风称作■,他就处在大地的东北角以便控制太阳和月亮,使不要交相错乱地出没,掌握它们升起落下时间的长短。伏羲、女娲交尾图女娲抟土造人的神话反映了华夏民族对土地血缘般的依存关系,进而形成故土难离的文化意识。嫦娥奔月版本一:嫦娥偷吃不死药。动画片《嫦娥奔月》.flv版本二:逢蒙觊觎不死药,嫦娥情急之下吞吃不死药。象征意义:嫦娥奔月象征被父权驱赶的女性们寂寞凄苦的情怀。并逐渐成为人性受压抑受束缚这一悲剧命运的象征。返回古典诗歌中月亮意象的象征意义1。孤苦的象征、自我的体验月亮的孤独让人深悟了自我的孤独。如:李白《月下独酌》。《月下独酌》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2。故乡的象征、情感的寄托身在异乡的游子抬头看见那个孩提时代就非常熟悉的月亮时,必然会将浓浓的思念与月亮相联系,将其作为故乡的理想象征物。如:李白《静夜思》、杜甫《月夜忆舍弟》《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3。离愁的象征、思念的寄托“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谢庄《月赋》),月亮勾起了人们对远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如:《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苏轼《水调歌头》《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最早将明月与闺思交融的诗作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水调歌头·丙辰中秋兼怀子由》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4。关塞的象征、爱国的情操历朝战乱频仍,大批将士抛妻别子,远戍边关,也许一别就是永诀,因而远在边关的征夫戍卒,抬头望见那轮明月的时候,往往情不自禁,感慨万千。如:王昌龄《出塞》《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5。美的象征、灵魂的归依月亮的形、光、色给人以美感。月亮的圆缺使月亮有了美的曲线;月光、月色洁白,给人纯洁宁静、朴素淡雅、冰清玉洁的感觉。如:《诗经·陈风·月出》、王维《山居秋暝》)《诗经·陈风·月出》——最早借月写人、望月怀人的诗篇月出皎兮,佼(美好)人僚(娇美)兮。舒(从容娴雅)窈纠(形容女子行走时体态的曲线美)兮,劳心(忧心)悄(qiǎo,忧愁状)兮。月出皓兮,佼人懰(liǔ,妩媚)兮。舒忧(yǒu)受兮,劳心慅(cǎo,忧愁,心神不安)兮。月出皎兮,佼人燎(明丽)兮。舒夭绍兮,劳心惨(zào,忧愁烦躁而不安)兮。6。永恒的象征、沧桑的见证明月缺而又圆,千代不改,人世却沧海桑田,朝代迭更,所以当诗人面对它时,总是感慨万千,明月成了历史沧桑的见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赏析一、作者简介(P32)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人。初唐诗人,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玄宗开元时尚在世。其诗描写细腻,音节和谐,清丽开宕,富有情韵,在初唐诗风的转变中有重要地位。但受六朝柔靡诗风影响,常露人生无常之感。诗作大部散佚,《全唐诗》仅存2首,其一为《春江花月夜》,另一首诗是《代答闺梦还》。二、参考译文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月亮的光华,随着波浪闪耀到千里万里;什么地方的春江没有月亮的朗照之光啊!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月光象白霜一样从空中流下,感觉不到它的飞翔,它照得江畔的白沙看不见。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些微灰尘,只有明亮的一轮孤月高悬空中。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人生一代代地天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不知江上的月亮照耀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输送着流水。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游子象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美好的闺房中的门帘卷不去月光,在捣衣石上拂去月光但它又来了。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纹。此时互相望着这一轮明月,却听不到彼此的音讯;多么希望随着月光流去关照您啊。送信的鸿雁虽能在蓝天上飞翔很远,却怎么也飞不出这片月光,替我把信带给您;传情的鱼儿虽可在深水里潜游很远,但怎么也游不到您身边,只能在水面激起阵阵波纹。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昨天晚上梦见花朵落在悠静的水潭上,可怜春天过了一半还不能回家。江水流走春光,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月亮晚晚落下,如今又西斜。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分居在北方碣石与南方潇湘的游子思妇距离无限遥远。不知有几人能乘着月光回家,只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三、品味创作思路:1.春江花月夜的景象(1-8句)2.对人生的思考(9-16句)3.思妇怀人(17-28句)4.游子思归(29-36句)第一层:春江花月夜的景象讨论——此层写景的画面感受1.境界2.氛围比较: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壮阔动感无限澄澈迷离幽远浩大无垠的境界——无限延伸的宇宙意识迷离清幽的氛围——心灵陶醉的神思遐想第二层:对人生的思考讨论——此层表述的人生感悟1.是叹“人生短暂,江月永恒”?2.还是“短暂未必悲观,永恒未必完满”的达观?“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唤起悠久绵长的宇宙思考和人生思考人月相望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曹植《送应氏》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阮籍《咏怀》关于宇宙人生的哲思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王勃《滕王阁序》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前赤壁赋》——引发孤独期待的相思主题人月对照第三层:思妇怀人讨论——此层表达思夫之情月的作用:1.暗示2.景情互动——情因景显,景因情妍。过渡——以指代、暗示的方式表达异地的思念“白云”“清枫浦”“扁舟子”“明月楼”白云夜扁舟子江清枫浦江明月楼月月徘徊眷顾妆镜台为谁而妆卷不去拂还来执着景情互动月与人月有情而生怜悯之心,徘徊眷顾而不忍隐去思妇望月,触景伤怀,引发的是无法抑制的相思之苦月与人“卷”与“拂”——表明思妇不堪思念之苦,徒做无奈而且无用的挣扎“不去”“还来”——是月光的执着,更是思念的执着月与人景情互动——把苦苦相思表达得淋漓尽致,意味深长相望月华月鸿雁鱼龙江相思之苦相思之苦鱼雁难传音信求助于月光寄托意愿月光可以照临,但思念之情却无法倾诉留下的是无尽的遗憾、重重的愁苦第四层:游子思归讨论——此层表达游子感伤而又浓郁的思归之情1.追忆梦境幻灯片542.寄情景物幻灯片56落花春去感伤落月春江花月夜——与开头呼应梦境梦境即心境——花已落,春已过,月复西斜而游人难归——那江水流逝的是青春年华那落花和落月显示的是衰败和凄凉此情此景让游子思妇何以忍受返回斜月沉沉路无尽头深情无限景物传达皓月已降,光影沉重——更沉重的是望眼欲穿的心境海雾迷蒙——弥漫的是心中无法驱散的惆怅路无尽头——延伸的是不绝如缕的相思和期盼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落月摇情满江树比较——弥漫、延伸——寄情、期盼——感伤但不绝望月光摇情相见不得——将思念之情伴着月光洒落在满江树上——让它浸润、弥漫、延伸月光摇情月光摇情——将月光和情感熔铸在一起——诗情意蕴深厚、凝重、丰盈——让人回味无穷月经历了升起、高照、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笼罩下,月与江水、沙滩、夜空、原野、花林、飞霜、扁舟子、思妇、高楼、镜台、鸿雁、鱼龙等组成了不同的充满画意的场景,令人难忘。整首诗笼罩在月、春、江、花中,朦胧、空灵,吸引着我们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四、艺术特色1.结构上全诗以月为主体,紧扣月下的春、江、花,月是诗中生命的纽带,统摄全诗。2.融诗情、画意、哲理于一体。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美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扩大开来,与人生真谛的追寻以及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清幽,蕴藉。3.运用多种手法。为了使诗句生动形象,诗中多处用了比喻。如“月照花林皆似霰”,写花林好像披上一层霰雪。这个比喻的妙处是,它不仅生动地再现了月光之下,花林一片白蒙蒙的绮丽景象,而且与下一句把月光比喻成霜,构成了有机的联系。“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两句中的“送”、“待”两字,则是运用了拟人化手法。把月亮写得很有感情,为了见到它期待的人,可以年年长明不衰。诗人由仰望月轮,又低头见长江“送”走的一江春水。人生、人的青春,不就是被这滔滔流水“送”走的吗?诗中有许多写景之句,实际上是通过暗示手法抒写相思之情。“白云一片去悠悠”,暗示游子远去,“月徘徊”,暗示思妇徘徊楼台、望月思人;月照“妆镜台”,暗示思妇对镜伤怀;月光“卷不去”、“拂还来”,暗示相思之情缠绵悱恻、难以排遣;“光不度”,暗示情不变;“梦落花”,暗示春将尽;“落月复西斜”,暗示游子夜夜望月思归等等,都使人与物、情与景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界。4.诗情哀而不伤。所咏非一时一地一人之情,而赋予其永恒的普遍性。浓浓的离别相思在美景之下,化为淡淡的哀愁。这种离愁始终透露出一种空蒙、迷惘、柔和的情调,象轻梦飘过,却又笼罩心头。李泽厚:这首诗是有憧憬和悲伤的,但它是少年时代的憧憬和悲伤。尽管悲伤,仍感轻快,虽然叹息,总是轻盈。5.语言优美,韵律和谐。全诗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随着韵脚的转换,一唱三叹,回环往复。如同一曲优美的梦幻曲。声情与文情丝丝入扣,宛转谐美。仿佛小提琴奏出的小夜曲,梦幻曲,含蓄,隽永。五、辑评将春、江、花、月、夜五字炼成一片奇光,真化工手!——[明]钟惺《唐诗归》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清]王闿运《湘绮楼说诗》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孤篇压全唐。——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从容品尝生命的滋味席慕容电话里,T告诉我,他为了一件忍无可忍的事,终于发脾气骂人了。我问他,发了脾气以后,会后悔吗?他说:“我要学着不后悔。就好象摔了一个茶杯之后又百般设法要粘起来的那种后悔,我不要。”我静静聆听着朋友低沉的声音,心里忽然有种怅惘的感觉。我们在少年时原来都有着单纯与宽厚的灵魂啊!为什么?为什么一定要在成长的过程里让它逐渐变得复杂与锐利?在种种牵绊里不断伤害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