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讲座高中语文总复习研究王艳(人大附中语文高级教师)开场导入:每年的6月7、8两日(有的省市是三日),都备受关注,因为它是一年高考时。从某种程度来讲,我觉得高考很像中国孩子的集体成人礼。因为经历一年的“浴血奋战”,几番凯歌高奏,几番铩羽而归,跌倒又爬起,在此过程中,孩子们会练就一颗足够坚强的心脏,去承受各种压力,迎接各种挑战。这时他们真的成人了!作为常年在高考“战场”上带领孩子们“冲锋陷阵”的指挥员,我愿意和全国各地带领考生备战高考的老师们分享我的语文复习备考心得。一、务虚工作(一)总体规划,做好分期。高三一年的备考时间非常宝贵,也会格外紧张。在进入之前就做好合理分期,设定好每个时间段要重点复习的内容,它会使我们在不到一年的备考中工作有条不紊,紧张而不忙乱。纵观高三,我觉得大致可以有以下分期:9月1日开学——11月上旬(期中):2个月适应期重点放在需要积累的内容上,以语文基础知识和文言文为主,要有面的覆盖,同时适当跟进诗歌的复习备考。11月上旬(期中)——1月下旬(期末),1月下旬(期末)——4月上旬(一模):4个月提高期(其间穿插毕业会考)重点放在需要提升能力的主观题型上,以诗歌、阅读、作文复习为主,同时继续打牢基础。4月初(一模)——5月初(二模):20多天冲刺期重点放在对需要梳理规律和思路的题型上,以大小阅读,探究等主观题复习为主,在前面复习基础上,着重于命题规律、答题思路的总结梳理。5月初(二模)——6月7、8日(高考):20多天调整期重点引导学生全面回顾一年所学,查漏补缺。帮助学生调适心理,进行最后的考前应对的指导。以上较短暂的积累适应期、较长的快速提高期、最后冲刺期、考前调整期,既各有分工,各有侧重,又贯通一气,相互作用。(二)科学精神,引领备考。具有科学精神,指的是老师要花大力气认真研究考纲、研究试题,密切关注高考试题的变化趋势,尤其是新课改后高考试题从内容到题型的新变化,把握好方向,不走弯路,提高效率,慎重选题,精心命题,让学生做一个明明白白的应考者、竞争者。这个工作虽然会费些时间,但格外重要。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就是这个道理。(三)心理调适,志在必得。如果把高考比作是一场体育比赛。大赛之前,运动员都会有适度的兴奋与紧张,作为教练员,我们要做好学生的心理调适工作。鼓励他们要不怕困难,相信自己,信心十足地去迎接挑战,要有“终于到了我表现的时候了,何妨潇洒拼一把”的心态,帮他们树立一种积极的备战心态。有的基础较差的同学会担心,语文是需要长期积累的学科,自己基础薄弱,还来得及吗?我们要告诉他们,每年都有不擅文科的理科偏执生在语文高考中取得高分。有的同学也会因自己语文基础好、饱读诗书而在高三这一年忽视语文学习,那么迎接他的也有可能是惨败而归。我们要让学生知道高考是一项严密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每个人认真对待,我们必须得去重视它、研究它,最后攻克它。这就是积极的心态。积极的心态还包括学生对自己角色的准确定位:我们是去参加考试的,是被考者,不是批评家。你犯不着跟命题者较劲,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试题不可能是严丝合缝、无懈可击的,但聪明的学生定能从中找寻命题人设定的蛛丝马迹,轻松过关。如果总是将自己的失败归罪于试题出的不好,在某种程度上似乎是在为自己的无能找借口。有本事就去战胜它吧!管它来的是什么题呢?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高水平运动员,心理过硬的备考者,带领他们紧张周密地备战,去赢得这场人生的重要战役!二、务实工作高三的复习备考必须扎扎实实,踏实、扎实、落实,永远是取得胜利的不二法宝。具体到每个阶段,对于复习什么——内容的选择,怎么复习——备考的方法,都要具体分析研究,将它一一落到实处。(一)狠抓基础,稳扎稳打——扎实、落实,是得分的基础。这部分内容主要指语文基础知识的复习,包括字音、字形、近义词辨析、成语、病句、衔接连贯、背诵默写以及文言文。以积累为重,老师为学生选题宜全面覆盖知识点,所以对题量的要求很大。时间主要是利用高三上半学期,可充分利用每一个语文早读,以发小篇子练习的方式,循序渐进地积累。开始可以是专项,比如字音专项、字形专项、近义词专项、成语专项、病句专项、衔接连贯专项等,之后走向综合。至于题,我想经过多年的备考积累,老师们都有一个庞大的资料库。这里也有一些注意事项,比如选题要瞄准高考方向,以常见常用字词为主,不宜搞太多偏、难的字词。从高考题来看,考查多为常见常用字词。比如:·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2011北京卷)A.活性炭韬光养晦冗(rǒng)长恪(kè)尽职守B.谐奏曲咄咄逼人怆(chuàng)然怙恶不悛(qǔn)C.威慑力暇不掩瑜攫(jué)取唾(chuí)手可得D.笑咪咪按图索骥荒谬(niù)返璞(pú)归真·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D)(2011全国Ⅱ卷)A.逾越(yú)鸟瞰(kàn)一丘之貉(lùo)栩栩如生(xǚ)B.溃败(kuì)凹陷(wā)贻笑大方(yí)兢兢业业(jīng)C.咀嚼(zǔ)桧柏(guì)罄竹难书(qìng)饕餮大餐(tiè)D.觊觎(jì)攻讦(jié)光阴荏苒(rǎn)心怀叵测(pǒ)对于背诵默写,宜采用分层推进的复习方式,每次提前预告下一阶段考查内容,利用早读时间以练习填空的形式考查,而下一次的测试再稍带上上一次的内容。这样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形成滚雪球式的复习效果。但这里特别强调一下,对于近义词辨析、成语、病句、衔接连贯这类语言运用题的复习,除了要有一定量的积累之外,还要进行有针对的方法指导,以使学生提高灵活运用和辨别语言的能力。对于近义词辨析,可以从不同词素、语义搭配、语境提示等角度去提高辨别力。对于成语则应关注历年题型考查点,如语义是否正确,褒贬色彩、语体色彩是否得当,适用对象和范围是否合适,有无语法问题等角度辨别正误。例如:·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2011年全国Ⅱ卷)A.我读过弗莱的著作,很喜欢他那高屋建瓴的气势和包罗万象的体系,更欣赏他努力摆脱主观印象式品评的文学批评方法。B.奚羽先生指导弟子写论文时强调,学术论文要有的放矢,论证严密,语言准确而简洁,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繁文缛节。C.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都对它趋之若鹜。D.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喇叭的广播声、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不绝如缕。·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D】(2011全国新课标卷)A.近代中国内忧外患,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促使知识分子自觉自愿又步履维艰地开始了从器物技术到思想文化的现代性追求。B.经过长达两个星期的鏖战,本届世界锦标赛最终尘埃落定,中国队在赛程极其不利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获得冠军。C.有人认为天才之作总是合天地之灵气,妙手偶得,据说《蓝色多瑙河》就是作者在用餐时灵感一来随手写在袖口上的。D.碳排放过量会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如果不设法加以遏制,必然会威胁人类生存,全球性大灾难指日可待。解析:第1题B项的“繁文缛节”意思是繁琐的、不必要的仪式或礼节,不能用于语言,属于用错了对象。C项“趋之若鹜”是用错了感情色彩,D项的“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也形容声音细微而连绵不断。而此句语言环境强调的是喧闹,所以属于不合语境。第2题D项“指日可待”,是指可以指出的日期。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多指事情、希望等),一般是好的值得盼望的事情。也属于用错了对象。在复习备考中,除了加强积累以外,还应引导学生关注成语运用的错误类型,注意归纳,从而提高辨别能力。病句则应通过精选题型,使学生尽快熟悉六种病句类型及其各自的表现,从而提高辨别能力。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2011全国新课标卷)A.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的重要因素,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课题。B.为了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为旅客创造和谐的候车环境、快乐的人性化服务。C.这种感冒新药经过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开封等地医院的400多个病例中临床试用,80%反映确实有疗效。D.校庆在即,学校要求全体师生注重礼仪,热情待客,以带给从全国各地回母校参加庆祝活动的校友感到宾至如归。衔接连贯则要明了语言连贯的法则,如保持陈述主体一致、形成顶真回环的句式、注意上下句语意或语言形势的呼应等,总之要瞻前顾后,思虑周全。例如:·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C】(2011新课标卷)我国是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才能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消费安全感。①强化执法措施,严惩违法犯罪分子②食品产业涉及环节多,哪一环出现漏洞都会给食品安全带来严重威胁③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机制④坚决淘汰劣质企业,以震慑所有企业使之不敢越雷池半步⑤保障食品安全需要生产经营者诚信自律,更需要严格的法律制度约束和有效监管⑥因此,必须保持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态势,及时消除各环节的隐患A.②⑥①③④⑤B.②⑤⑥①④③C.⑤②⑥③①④D.⑤⑥②④③①对于文言文的复习,也宜以积累为主。可以先用一定时间带领学生把高中已学的重要文言课文中的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知识梳理一遍。我们还带领学生整理过考纲中曾提到过的18个常用虚词的用法,以所学课文为例做整理筛选。这样既复习了课内文言文,又梳理了虚词用法。因为高考考查的虽是课外文言文,但常用词汇的积累主要是在课内。所谓陌生的文、熟悉的词正是这个道理。此外,再辅以一定数量的课外文言篇章练习,进行一定量的词汇积累,提升语境意识。方法也宜循序渐进,比如高三每周的三个早读,可以分别安排一次语文基础知识练习,一次默写,一次文言文练习。这样就会关照全面,合理推进。·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010全国卷Ⅱ)A.及再遇阵没及:趁着B.寻知代州。移深州寻:不久C.会暮,约诘朝合战会:适逢D.援不至,遂没焉遂:于是就此题来看,虽然文章是陌生的,但考查的这几个词都是课文中学过的常用词,如果平时所学扎实,稍稍结合上下文就可以判断出正误。A项应是“等到”的意思。总之,语文基础知识以及文言文阅读的选择题是语文试卷得分的保证,应确保学生不丢分或尽量少丢分。而答好开卷的这十几个题对稳定考试心理,正常发挥后面的题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二)循序渐进,提升能力——准确、得法,是得分的关键。高考是以能力立意为主的考试,除一定量的基础知识外,主观试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解答这些题需要知识的支撑,更需要具备理解分析、归纳概括、鉴赏及探究能力,需要学生在反复练习中提升迁移解决问题的应考能力。下面我们就古诗鉴赏和作文的复习备考重点谈谈。1.古诗复习——指导有法,集腋成裘。诗歌鉴赏题虽然在高考150分试卷中占有的比重不太大,一般在7到11分不等(有的省市考查阅读延伸题,比如北京2011年的古诗鉴赏则占到17分之多),但却是能够拉开梯度的一道重要的试题。就全国各地试卷来看,题型多为主观题或主客观试题相结合,考查对古诗的理解、分析和鉴赏能力。古人云: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即便是在高三时间很紧的情况下,拿出一部分时间给诗歌,无论是从提升其鉴赏能力,还是从学生的终身发展的素质培养来看都是值得的。古诗考点在考纲中表述为:“古典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体察;古典诗歌语言、表达技巧和意境的鉴赏”。基于此,我觉得古诗鉴赏的复习应带领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重视题目,注意注释。题目往往概括诗歌主要内容,透露很多重要信息。注释则多交待诗歌写作的背景,对准确理解诗歌意义重大。·示例: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问:“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从小就有邻居紧挨着做伴。(判断正误)·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