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探索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探索南宁沛鸿民族中学韦燕智关键词:高中语文、校本课程资源、选修课程、探索内容提要: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要求学校要根据学生实际开设语文校本选修课程,而开发校本选修课程的前提是开发和利用校本课程资源。本文探讨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并且以南宁沛鸿民族中学“民族性纪念性”办学特色为依据,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目标,依托学校特色和地方民族文化,探究开发利用学校特色课程资源、媒体网络课程资源、自然人文课程资源以及家庭社会课程资源的途径,并进行了积极的案例探究。一、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含义2003年4月修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已经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其中必修课程占10学分,选修课程占8-14学分,对于选修课程,各校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实施。因此,各学校必须开设语文校本选修课程,而开发校本选修课程的前提是开发和利用校本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学校特色、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族风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又指出:“学校应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按照具体条件和学生的需求,有选择地、创造性地设计和实施课程,开发利用各方面的课程资源,建立互补互动的资源网络,发展教师的教学个性和业务特长,根据时代的需要建设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因此,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是依托学校办学特色和教育理念,在对学生的需求和教师实际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学校课堂内外的学习资源、学校特色资源以及家庭、社区和地方民族文化等形成课程的因素,通过自行研讨、设计或与专业研究人员以及其他力量合作等方式编制出的可供学生选择学习的选修课程的过程。学校开设选修课应当从实际出发,充分估计所具备的现实条件,包括教师的条件和学校所能利用的物质条件。应当注意发现潜在的资源,如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体资源和当地的人文、自然资源以及校园文化资源,为选修课的建设创造条件。本文以南宁沛鸿民族中学为例,依托民族性、纪念性办学特色,以《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探索高中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思路,并进行案例探究。二、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意义1、开发校本课程资源体现了语文新课改的精神“课程资源”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课程资源概念的出现以及课程资源研究的的展开,凸显了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新触角,提示教学工作者在更宏观宽阔的视域内考察课程的优化实施,开发利用校本课程资源。《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一节有如下陈述:(一)高中语文课程要满足多样化和选择性的需要,必须增强课程资源意识,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二)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三)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利用和开发。各学校的课程资源是会有差别的,可能是拥有资源的量的差别,也可能是资源种类的差别。各学校应该认真分析自己的资源特点,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四)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语文教学配置相应的设备;还应当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社区建立稳定的联系,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五)学校在充分利用已有资源、逐步推动语文课程新资源生成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学校之间资源的互补与共享。(六)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加强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建设,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宜根据各自的特点和条件,发展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形成教学风格和特色。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教师有必要积极而慎重地规划、开设选修课,用好用足本校本地区的课程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由此可见,合理开发、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是语文课程理念的更新,也是现代语文教育发展的必然。正如钟启泉教授所说“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中小学的实际教育成果。”2、开发校本课程资源突出了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有语文,处处有语文。但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却忽视了语文学科的这一特点,把学生框在教室里,仅仅利用全国统编语文教材,在题海里翻滚,远离生活,远离实践。刘国正先生认为“如今在语文教学中,最欠缺的就是缺少生活的活水,要注入源头活水,增强活力。”于漪老师也指出:“语言和生活紧密相关,离开了生动、鲜活的社会生活,语文的生命力何在?教语文,忽视生活活水,忽视引导学生对生活观察、认识、体验、积累、实践,抓住课内一小块,放弃课外一大片,那无疑是沙上建塔,根基极差,虽煞费苦心,但终难见效。”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充分地突出了语文学科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等特点,可以有效地革除语文教学脱离生活的弊端,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3、开发校本课程资源符合大语文的教育观大语文教育观是人们对语文教育规律认识的一个新的成果,它紧密地联系生活、贴近生活,受到广泛欢迎。“大语文教育”是一种整体性、开放型的语文教育,也是一种地地道道的素质教育。大语文教育的精髓就是语文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联。“大语文教育”思想最根本的一句话就是:“语文教育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与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而积极开发校本语文课程资源则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4、开发校本课程资源是增强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强大动力。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学习欲望,才能以学为乐。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一直处于低落的状态。语文教学如果忽视了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主体作用,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没有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呢?紧密联系生活,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语文校本课程资源,不断开拓语文学习的空间和领域,无疑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一条康庄大道。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依托课程资源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教学质量。5、开发和利用校本语文课程资源,有利于突显学校特色。学校特色和校本课程资源是互相依存的,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必须重视学校特色和地方特点,才能真正激发教师的教学激情和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开发和利用好具有学校和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课程资源,恰恰能突显学校特色,为大语文学习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南宁沛鸿民族中学基于学校特色开发“校园三月三”、“壮乡过年风俗”、“秦观诗词选读”、“雷沛鸿的‘手脑并用’教育思想与古典诗词背诵”、“通俗歌曲与民歌歌词对比诵读”等课程资源,有计划地开设校本选修课程,彰显其民族性和纪念性办学特色,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从而形成更加丰富的课程资源。三、中学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基本原则1、思想性原则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文以载道,自古有之。充分利用语文教育“载道明理,表情达意”的优势,选择适当的内容和形式将优秀的课外资源引入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理想情操和行为意志的教育。2、补充性原则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开设适合学校特色和学生实际的选修课程,是国家课程的补充和拓展。教师组织学生利用本校或当地的资源优势,合理地补充课文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这样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具有积极意义,并且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3、特色性原则校本语文学习资源丰富,远非学校教育所能包揽,因而必须在可能的范围内充分考虑并突出重点,营造良好的大语文学习环境,精选对学生终身发展具有决定意义并且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语文课程资源,有特色才有生命力。比如南宁沛鸿民族中学是多民族学生聚居的学校,以繁荣民族文化为己任。学生的民族多样性就是丰富的课程资源,其中“三月三民族风情”(壮族歌圩文化)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充分挖掘和利用。4、主体性原则新课标指出“教材要符合学生身心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精神”。学生的最大特点就是喜欢根据兴趣做事,教师在开发课程资源时一定要时刻想着学生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只要载体形式新颖活泼,大多会受到学生的欢迎。5、地域性原则新课标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利用本土文化,特别是民俗文化的优势,学生比较感兴趣,有利于进行实践活动和开展探究式学习。结合国家课程,联系本地的文化名人、政治家的生活及事迹,联系本地的物产资源、山川地貌和民族风情,作为教材的补充,对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培养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个长期和渐进的过程。既要考虑学生的共性特点和教育规律,又要考虑学生对象的具体特殊情况。如果要为特定教育对象确定恰当的目标,那么仅仅考虑他们已经学过的内容还不够,还需要考虑他们现有的知识素质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等因素,做到因材施教。只有掌握了上述一些基本原则,我们才能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合理地开发与利用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并从中找到更适合于中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与方法。四、高中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设想立足学校特色和地方实际,以《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教师自身特点,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主导,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标,多渠道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一)依托学校办学特色,充分开发和利用学校语文课程资源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阵地。其中蕴藏着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而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和教育理念,有自己的校园文化和风土人情,有自己的管理模式和校园活动内容,这些都是丰富而有趣的语文课程资源。1、挖掘国家统编教材与学生本身密切联系的资源,拓展语文学习视野,开展探究式学习。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借助教材这个例子,主动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情感熏陶和思想启迪,通过对教材的学习领悟到教材以外的东西,学以致用,获得学习方法,形成学习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当我讲到朱光潜的《咬文嚼字》一课时,有的同学说这个题目用的不合适,说“咬文嚼字”是个贬义词。于是我就因势利导,针对学生对学数学的畏难心理,讨论著名数学家吴文俊说过的一句话:“只有笨人才能学好数学。”咀嚼什么才算是“笨人”,从而联系到雷锋的“傻”,老子的“大智若愚”和庄子的“呆若木鸡”等故事,掀起一场学生“咬文嚼字”活动,净化校园文化。我上《祝福》时,让学生讨论“现在还有没有祥林嫂”?进而开展“祝福与家乡过年风俗”探究式学习活动,形成了一个微型的选修课,学生兴趣很高,钻研之深刻,是教师在课堂上无法教授的。2、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导向,挖掘学生资源学生的语文活动应该是学校语文教学的本位,将学生的课程资源角色纳入到校本课程开发的视野中来,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学习的主人。因此,学生不仅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最重要的资源,首先,学生的情感体验是一种资源。我们学校每年教师节、国庆节、母亲节都会开展系列的感恩教育,而这种情感体验是最真最纯的语文灵感,是永恒不变的文学人性。于是,学生每次都能写成感人至深的诗篇献给感激的人,同时记录学生成长的体验。这同样是最纯最真的语文课程资源。其次,学生的兴趣爱好是一种资源。要使学生学有所获,老师就应善于寓教于乐,运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情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